信息索引号 002496214X/2022-246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天水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7-11 发布日期 2022-07-11
附件
天水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2-07-11 09:52:11 点击率:

坚持创新实干争先 彰显天水“硬核担当”

天水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天水街道锚定“繁华时尚、幸福美丽、智慧发展”目标,坚持稳字当头,加强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健发展。1-12月累计实现税收30.08亿元(另有缓交税收约7.6亿元),同比增长21.03%,地方财政14.52亿元,同比增长14.0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4亿元,同比增长23.3%;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1293.84亿元。亿元楼11幢。引进企业168家,注册资金66.12亿元,1亿以上11 家。

今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作安,中残联副理事长相自成,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黄建发,副省长成岳冲,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等国家省市领导先后到街道调研指导。相继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街道、杭州市平安先进集体等10余项荣誉。主要工作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浙报、杭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70余次。

一是坚持“硬隔离软服务”,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建立“一办五组”工作机制,实施“12345”居家隔离工作法,率先建立街道级隔离点。累计发动排查力量5764人次,核查14063人次,管控对象1646人次。科学安装电磁门禁、视频监控等170余套,第一时间实现居家隔离户全覆盖。在武林广场、胭脂新村、戒坛寺巷等区域设置临时核酸检测点,加强应急演练,提供就近就便免费检测,累计服务35125人次。坤和中心、杭州大厦、杭州联通等50余家联盟单位积极共同抗疫,志愿服务800余人次,共享防疫物资6万余件。

二是坚持“抓项目促消费”,繁华商圈活力迸发。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合作,在做好群众工作、土方清运、夜间连续施工等方面支持保障项目推进。目前26万方的杭州中心A塔和裙楼已结顶,B塔21层施工,预计春节前B塔结顶,A幢将完成玻璃幕墙。12万方的数字出版大楼设备安装进度超40%,即将竣工验收。39万方的恒隆广场A区进行负四层开挖,B、C区即将完成旋喷桩施工。经历两次法拍的龙兴广场项目于今年10月11日顺利开工,目前正处于桩基施工阶段。与杭州大厦、运河集团紧密合作,加速推进大运河武林门风情街区等项目建设。围绕大武林智慧商圈建设,优化“公共引导”“通停通付”等服务场景。推进延安路“时尚经济”“夜间经济”及狮虎桥路“后街经济”发展,持续提振消费能级。其中,杭州大厦全年销售额达107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支持浙版传媒成功上市,辖区上市公司达到8家。

三是坚持“夯基础筑安防”,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全力做好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围绕信访积案化解,实施班子包案模式,做到“周周有联系”力促“月月有化解”,全年化解信访积案达9件。防御台风“烟花”“灿都”期间,协调浙江展览馆等联盟单位安置项目工人近2000人。围绕防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68家教培机构,妥善处置华尔街英语、精锐教育等事件。自查并整治了“杭州大酒店玻璃幕墙”等重大隐患5件。其中,整治省粮贸大厦地下室涉及17家餐饮作坊的“闪电厨房”,全程平稳有序安全,未发生一起投诉和信访事件;化解“社坛苑10幢”长期缺少消防水池的历史遗留难题,先后做通整幢楼98户居民思想工作,取得省民航安监局消防资金提供保障。在国大城市广场等商场边,打造“外卖小哥”舒心停车模式,破解非机动车停车难题。强势做好电信反诈宣传,发案率同比下降超50%。

四是坚持“盯需求惠民生”,为民服务暖心提质。做优“阳光女儿家”服务品牌,持续完善“女儿家190”救助服务、“女儿家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女儿家养老中心”照料服务等三大体系。其中,三个社区老年食堂全年服务7.3万人次,同比增长93%;老小区便民惠民维修服务2900余次。继打造全市首批“社区微脑”后,再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为100户独居老人安装“居家养老智慧呵护系统”。为迎接“亚残运会”,创新推进商圈无障碍导视系统建设,完成120余处无障碍通道、电梯、公厕及低位服务台等软硬件改造,设置商圈“无障碍盲文可发声鸟瞰地图”并上线全市首套“手语姐姐”翻译系统,在武林商圈实现“出行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其中戒坛寺巷获评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聚焦“民呼我为”,率先发布“数字生活进社区”“儿童暑托”等十大惠民项目,吸引20余家单位积极响应认领。助推万寿亭农贸市场高分获评省级“五化”农贸市场。打造皇亲苑、延安新村社区文化家园,实现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全覆盖,组织开展群众家门口的书画展、邻里节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其中皇亲苑获评省级文化示范社区。

五是坚持“办实事谋长效”,城市客厅提靓增色。抓老旧小区改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实施3个社区96幢约30万方老旧小区综合提升。坚持“最多挖一次”理念,做到自来水、燃气、市政管网、弱电架空管线同步拆、改、建。期间打造美丽街巷5条、口袋公园8个,改造标准化垃圾房15个,更新社区门头、路灯、快递柜20余处,全年新增加装电梯13台,累计建成28台。抓环境长效管理,全力实施“迎亚运”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着力化解屏风街农贸市场周边、武林广场1号线E出口周边、百井坊餐饮油烟扰民等重点问题,累计拆除延安路等商业大街F杆广告59块,整治电子屏144块、店招86块,处置案卷超2.3万余件,在9月、10月连续两次获评全市优胜街道。在2019年获评首批省级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于今年先后3个月排名全市第一,7次全市前十。抓街区品质提升,着力扮靓亚运城市广场,打造“建党百年”主题鲜花时景,更新亚运会倒计时牌及吉祥物周边花卉绿植3000余株。优化提升武林商圈27幢楼宇景观亮灯效果。

六是坚持“聚合力创特色”党建引领多元融合。挖掘红色资源、放大红色效应,打造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陈列室及红色街区,全国各地已有71批次4000余人参观学习。相关工作获得陈金彪、刘捷等领导批示肯定。深化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完善联盟“一部三委”工作机制,提升联盟自转力。探索“天水公益金”机制,激发“红色义工”动力。发布联盟《旗帜高扬》汇编,打造“红旗书屋”“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邀请时任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盛秋平、银泰集团CEO陈晓东等11人组成商圈党史宣讲团,深入武林商圈一线宣讲。举办“第三届联盟年会”“第七届银天书院”等特色活动50余场。党建群团统筹推进,圆满完成党代表、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着力推进政协“民生议事堂”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助推公羊会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以及省、市两级“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统战、人武、工青妇等工作统筹推进。

二、2022年工作思路

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五个区”建设目标,立足大武林商圈“一核”,以创新、实干、争先的定力决心,聚力打造“三高地三窗口”,为“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奋力开创拱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商圈能级。

全力抓好“战疫情促发展”,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立足大武林商圈“一核”,聚焦“1+4+N”产业体系。狠抓大项目,助力杭州中心、恒隆广场、省数字出版印刷大楼、龙兴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运河武林门风情街区打造,助推武林商圈消费业态调整,加速延安路夜间经济、时尚经济及狮虎桥路“后街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打造中央活动区(CAZ)。

(二)聚焦大党建引领,进一步放大红色效应。

依托大运河红色联盟平台,大力传承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红色基因,优化红色街区建设。做深做实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完善“一部三委”组织架构,强化红色义工、天水公益金等效应,在志愿服务、项目合作、共同富裕上发挥党建优势、展现联盟担当。着力放大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文化家园、红旗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做好灯芯巷、平安居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典型成果的复制推广。

(三)聚焦会客厅打造,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

全面加强“无街不美景、无处不精细”建设。结合迎亚运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重点做好武林广场、延安路、武林路及武林门码头周边区域环境品质提升。推进武林商圈地上地下贯通工程,优化商圈无障碍导视系统建设,更新楼宇景观亮灯,打造市中心优质“迎亚运”观赛空间。

(四)聚焦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治理效能。

围绕大武林智慧商圈建设,优化商圈公共服务,探索推进数字楼宇、数字商场、数字街区等场景应用。完善街道“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升级街道数字驾驶舱功能。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加强矛盾调解、信访积案化解,着力防范化解楼宇、工地等重点区域风险隐患。

(五)聚焦共富裕示范,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做好6个社区200幢约60万m2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收尾工作。围绕“一老一小”幸福场景,深化“女儿家”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公羊会”“鲍大妈聊天室”“黄宾虹画院”等服务名片。推出新一轮为民实事项目建设。持续办好武林跨年、武林大巡游等武林系文化活动。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天水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496214X/2022-24626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7-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天水街道

坚持创新实干争先 彰显天水“硬核担当”

天水街道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1年,天水街道锚定“繁华时尚、幸福美丽、智慧发展”目标,坚持稳字当头,加强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健发展。1-12月累计实现税收30.08亿元(另有缓交税收约7.6亿元),同比增长21.03%,地方财政14.52亿元,同比增长14.02%。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3.4亿元,同比增长23.3%;限额以上商贸销售额1293.84亿元。亿元楼11幢。引进企业168家,注册资金66.12亿元,1亿以上11 家。

今年以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作安,中残联副理事长相自成,省委书记袁家军,省委副书记黄建发,副省长成岳冲,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等国家省市领导先后到街道调研指导。相继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街道、杭州市平安先进集体等10余项荣誉。主要工作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浙报、杭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370余次。

一是坚持“硬隔离软服务”,疫情防控扎实有力。建立“一办五组”工作机制,实施“12345”居家隔离工作法,率先建立街道级隔离点。累计发动排查力量5764人次,核查14063人次,管控对象1646人次。科学安装电磁门禁、视频监控等170余套,第一时间实现居家隔离户全覆盖。在武林广场、胭脂新村、戒坛寺巷等区域设置临时核酸检测点,加强应急演练,提供就近就便免费检测,累计服务35125人次。坤和中心、杭州大厦、杭州联通等50余家联盟单位积极共同抗疫,志愿服务800余人次,共享防疫物资6万余件。

二是坚持“抓项目促消费”,繁华商圈活力迸发。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住建、城管、交警等部门合作,在做好群众工作、土方清运、夜间连续施工等方面支持保障项目推进。目前26万方的杭州中心A塔和裙楼已结顶,B塔21层施工,预计春节前B塔结顶,A幢将完成玻璃幕墙。12万方的数字出版大楼设备安装进度超40%,即将竣工验收。39万方的恒隆广场A区进行负四层开挖,B、C区即将完成旋喷桩施工。经历两次法拍的龙兴广场项目于今年10月11日顺利开工,目前正处于桩基施工阶段。与杭州大厦、运河集团紧密合作,加速推进大运河武林门风情街区等项目建设。围绕大武林智慧商圈建设,优化“公共引导”“通停通付”等服务场景。推进延安路“时尚经济”“夜间经济”及狮虎桥路“后街经济”发展,持续提振消费能级。其中,杭州大厦全年销售额达107亿元,同比增长30%。服务支持浙版传媒成功上市,辖区上市公司达到8家。

三是坚持“夯基础筑安防”,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全力做好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围绕信访积案化解,实施班子包案模式,做到“周周有联系”力促“月月有化解”,全年化解信访积案达9件。防御台风“烟花”“灿都”期间,协调浙江展览馆等联盟单位安置项目工人近2000人。围绕防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68家教培机构,妥善处置华尔街英语、精锐教育等事件。自查并整治了“杭州大酒店玻璃幕墙”等重大隐患5件。其中,整治省粮贸大厦地下室涉及17家餐饮作坊的“闪电厨房”,全程平稳有序安全,未发生一起投诉和信访事件;化解“社坛苑10幢”长期缺少消防水池的历史遗留难题,先后做通整幢楼98户居民思想工作,取得省民航安监局消防资金提供保障。在国大城市广场等商场边,打造“外卖小哥”舒心停车模式,破解非机动车停车难题。强势做好电信反诈宣传,发案率同比下降超50%。

四是坚持“盯需求惠民生”,为民服务暖心提质。做优“阳光女儿家”服务品牌,持续完善“女儿家190”救助服务、“女儿家老年食堂”助餐服务、“女儿家养老中心”照料服务等三大体系。其中,三个社区老年食堂全年服务7.3万人次,同比增长93%;老小区便民惠民维修服务2900余次。继打造全市首批“社区微脑”后,再与浙江科技学院合作为100户独居老人安装“居家养老智慧呵护系统”。为迎接“亚残运会”,创新推进商圈无障碍导视系统建设,完成120余处无障碍通道、电梯、公厕及低位服务台等软硬件改造,设置商圈“无障碍盲文可发声鸟瞰地图”并上线全市首套“手语姐姐”翻译系统,在武林商圈实现“出行无障碍、信息无障碍、服务无障碍”。其中戒坛寺巷获评省级无障碍示范社区。聚焦“民呼我为”,率先发布“数字生活进社区”“儿童暑托”等十大惠民项目,吸引20余家单位积极响应认领。助推万寿亭农贸市场高分获评省级“五化”农贸市场。打造皇亲苑、延安新村社区文化家园,实现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全覆盖,组织开展群众家门口的书画展、邻里节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其中皇亲苑获评省级文化示范社区。

五是坚持“办实事谋长效”,城市客厅提靓增色。抓老旧小区改造,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实施3个社区96幢约30万方老旧小区综合提升。坚持“最多挖一次”理念,做到自来水、燃气、市政管网、弱电架空管线同步拆、改、建。期间打造美丽街巷5条、口袋公园8个,改造标准化垃圾房15个,更新社区门头、路灯、快递柜20余处,全年新增加装电梯13台,累计建成28台。抓环境长效管理,全力实施“迎亚运”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着力化解屏风街农贸市场周边、武林广场1号线E出口周边、百井坊餐饮油烟扰民等重点问题,累计拆除延安路等商业大街F杆广告59块,整治电子屏144块、店招86块,处置案卷超2.3万余件,在9月、10月连续两次获评全市优胜街道。在2019年获评首批省级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基础上,持续巩固提升,于今年先后3个月排名全市第一,7次全市前十。抓街区品质提升,着力扮靓亚运城市广场,打造“建党百年”主题鲜花时景,更新亚运会倒计时牌及吉祥物周边花卉绿植3000余株。优化提升武林商圈27幢楼宇景观亮灯效果。

六是坚持“聚合力创特色”党建引领多元融合。挖掘红色资源、放大红色效应,打造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陈列室及红色街区,全国各地已有71批次4000余人参观学习。相关工作获得陈金彪、刘捷等领导批示肯定。深化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完善联盟“一部三委”工作机制,提升联盟自转力。探索“天水公益金”机制,激发“红色义工”动力。发布联盟《旗帜高扬》汇编,打造“红旗书屋”“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邀请时任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盛秋平、银泰集团CEO陈晓东等11人组成商圈党史宣讲团,深入武林商圈一线宣讲。举办“第三届联盟年会”“第七届银天书院”等特色活动50余场。党建群团统筹推进,圆满完成党代表、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着力推进政协“民生议事堂”建设。强化意识形态工作。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助推公羊会获评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集体,以及省、市两级“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统战、人武、工青妇等工作统筹推进。

二、2022年工作思路

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聚焦“五个区”建设目标,立足大武林商圈“一核”,以创新、实干、争先的定力决心,聚力打造“三高地三窗口”,为“高水平打造时尚之都、数字新城、运河明珠,奋力开创拱墅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商圈能级。

全力抓好“战疫情促发展”,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立足大武林商圈“一核”,聚焦“1+4+N”产业体系。狠抓大项目,助力杭州中心、恒隆广场、省数字出版印刷大楼、龙兴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运河武林门风情街区打造,助推武林商圈消费业态调整,加速延安路夜间经济、时尚经济及狮虎桥路“后街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打造中央活动区(CAZ)。

(二)聚焦大党建引领,进一步放大红色效应。

依托大运河红色联盟平台,大力传承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红色基因,优化红色街区建设。做深做实武林商圈党建联盟,完善“一部三委”组织架构,强化红色义工、天水公益金等效应,在志愿服务、项目合作、共同富裕上发挥党建优势、展现联盟担当。着力放大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文化家园、红旗书屋等文化阵地作用。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做好灯芯巷、平安居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典型成果的复制推广。

(三)聚焦会客厅打造,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

全面加强“无街不美景、无处不精细”建设。结合迎亚运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重点做好武林广场、延安路、武林路及武林门码头周边区域环境品质提升。推进武林商圈地上地下贯通工程,优化商圈无障碍导视系统建设,更新楼宇景观亮灯,打造市中心优质“迎亚运”观赛空间。

(四)聚焦数字化改革,进一步增强治理效能。

围绕大武林智慧商圈建设,优化商圈公共服务,探索推进数字楼宇、数字商场、数字街区等场景应用。完善街道“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体系,升级街道数字驾驶舱功能。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维稳安保工作,加强矛盾调解、信访积案化解,着力防范化解楼宇、工地等重点区域风险隐患。

(五)聚焦共富裕示范,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做好6个社区200幢约60万m2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收尾工作。围绕“一老一小”幸福场景,深化“女儿家”服务品牌,持续擦亮“公羊会”“鲍大妈聊天室”“黄宾虹画院”等服务名片。推出新一轮为民实事项目建设。持续办好武林跨年、武林大巡游等武林系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