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50-0/2022-2425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卫健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6-22 发布日期 2022-06-22
附件
2022年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对建议

发布日期: 2022-06-22 10:24:46 点击率: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综合运用专家会商法和风险矩阵法,开展3月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辖区2022年3月有1个需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二、防控措施

1.发现本地病例,快速流调溯源,开展密接和次密接排查追踪。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和防控要求,全面开展重点范围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和管控。

2.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强化进口物品防控,对进口冷链食品、工业企业进口物品、商场超市进口商品、专业市场进口商品、国际邮件快件等5个大类进口物品开展风险监测和管控。加强从业人员管控,落实人员登记备案,健康监测,疫苗接种、定期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做好运输设备和作业场所管控,对进口物品进行全程监测管控。

3.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发热诊室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提高疫情监测敏感性。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强化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信息报告、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规定做好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转诊。强化院感防控,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加强就医、住院、探视、陪护等全过程防疫管理。

4.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及国内重点地区入拱返拱人员管理,严密排查密接及次密接并纳入隔离管理。

5.加强隔离场所监督巡察,严格落实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实施工作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疫苗接种、培训上岗、轮班制、个人防护、环境和污水消毒以及垃圾、物品消毒处理和包装转运等措施。落实隔离人员足不出门、佩戴口罩和错峰取餐、避免交谈等措施,严防交叉感染。强化隔离场所公共区域的通风和消毒措施,及时按规范做好被污染区域的终末消毒。

6.继续推进辖区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

7.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活动数量和参会人员规模,“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8.继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教育公众保持常态化防控状态。宣传引导公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城市;加强个人防护,安全消费,在疫情高发时期尽量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邮购和快递物品,选择无接触方式取件,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
2022年3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及应对建议

索引号

00250050-0/2022-24259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06-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卫健局

一、风险预警

依据既往和近期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综合运用专家会商法和风险矩阵法,开展3月份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辖区2022年3月有1个需重点关注的公共卫生风险,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二、防控措施

1.发现本地病例,快速流调溯源,开展密接和次密接排查追踪。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特点和防控要求,全面开展重点范围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和管控。

2.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强化进口物品防控,对进口冷链食品、工业企业进口物品、商场超市进口商品、专业市场进口商品、国际邮件快件等5个大类进口物品开展风险监测和管控。加强从业人员管控,落实人员登记备案,健康监测,疫苗接种、定期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做好运输设备和作业场所管控,对进口物品进行全程监测管控。

3.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以及基层发热诊室管理,落实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提高疫情监测敏感性。规范开展预检分诊,强化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询问、信息报告、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应严格按规定做好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患者转诊。强化院感防控,医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加强就医、住院、探视、陪护等全过程防疫管理。

4.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及国内重点地区入拱返拱人员管理,严密排查密接及次密接并纳入隔离管理。

5.加强隔离场所监督巡察,严格落实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实施工作人员闭环管理,严格落实疫苗接种、培训上岗、轮班制、个人防护、环境和污水消毒以及垃圾、物品消毒处理和包装转运等措施。落实隔离人员足不出门、佩戴口罩和错峰取餐、避免交谈等措施,严防交叉感染。强化隔离场所公共区域的通风和消毒措施,及时按规范做好被污染区域的终末消毒。

6.继续推进辖区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无禁忌症人群“应接尽接”。

7.严格控制各类会议活动数量和参会人员规模,“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8.继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教育公众保持常态化防控状态。宣传引导公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城市;加强个人防护,安全消费,在疫情高发时期尽量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地区.邮购和快递物品,选择无接触方式取件,同时做好个人防护,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