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68-2/2022-260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小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2-12-16 发布日期 2022-12-16
附件
小河街道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2-12-16 10:35:10 点击率:

今年以来,小河街道紧扣区委区政府“三城五区”战略布局和“两高两争”工作要求,以党建统领“小河有你”三大行动九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呈现“运河孤本地、天堂新市井”的幸福画卷。“五水共治”工作获评省级考核优秀镇街;“红茶议事会”模式获得省政协黄莉新主席、周国辉副主席等领导肯定及市委刘捷书记批示;“城市眼·云共治”基层智治系统在全市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小脑+手脚”基层治理模式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批示肯定。

一、党建工作在强基固本中不断夯实

一是筑牢基层基础。深入推进“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试点和“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优化网格智治,推进现代社区建设,聚焦小河社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破题和远洋商务社区建设,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党组织统筹领导力。整合党建资源,与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形成十大行业党建联建,开展活动服务百余场。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1+3+9+N”的社区书记工作室格局,从小河头雁、小河新锐、小河新苗三个层面锻造小河铁军。推进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强化联络员队伍建设,规范联络员履职,实行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及主要负责人季度考核打分制和廉情信息月度直报制。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改版大美小河订阅号,推出观澜、烟火、共富、健康、街事、人物等专栏,呈现小河古今之美。升级小河驿·智序空间宣传阵地,打造“红动小河”党建服务品牌、“学习强国”数字媒体创作基地、“红动小河”融媒库,扩大小河传播影响力。

二、企业发展在精准服务中提质增效

一是服务为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远洋商务社区专班运转,打造十个场景、十支队伍、十场活动,推动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打造政企联谊共享平台,推出“十个一“企业服务举措,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企业难题70余个,申请助企纾困政策50余家,挽留3家拟外迁企业,实现区重点库184家预警企业零外迁。二是创新为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乐堤港时尚街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金华南路乐活街区,构建区域龙头商圈,实现人均客流破5万。持续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养,国高企、省科小、研发投入等几项科技指标已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大招商引质,引进科技创新等项目347个,其中亿元以上4个。三是质量为重,严防风险摸清底数。对在册金融类和类金融类30家企业进行动态风险监控,做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核查各类企业数据162家,完成20余种抽样调查、调查400余人次,确保数据数出有据、应统尽统。

三、民生保障在不懈守护中更加坚实

一是做实做细为民服务。利用数字就业平台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就业援助,帮扶率、就业率居全区前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获评杭州文明窗口“流动红旗”称号。二是擦亮“一老一小”品牌。建设“‘河’你携手,幸福伴老”康养体系、“‘河’你牵手,快乐成长”托幼体系,打造“托育、养老”一站式融合服务新模式。小河社区老幼融合场景、余杭塘路社区托育服务场景被省风貌办评为2022年度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娑婆桥社区阳光小伢儿驿站通过市级验收,街道社会工作站被授予全市十佳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三是全力以赴疫情防控。建立“平战一体”应急体系,扎实做好国内重点疫区来杭人员排查41329人次、入境人员341人次等,积极发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不断织密疫情防控屏障。

四、城市环境在有效治理中不断提升

一是生活环境再美化。深入开展“迎亚运”环境大整治长效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前8个月城市管理过程性指标列全区前三。新创省级示范小区1个、市级示范小区1个、市级示范单位3个。聚焦攻坚克难,破解小河直街周边交通乱停车难问题、锦鸿街道路整治、历时10余年的远见街移交问题、地铁大关站C口周边环境整治、远洋B09区块绿化前期方案落地并施工等。二是舌尖安全再提质。建立涵盖400余家商户的动态数据库,做到问题即查即改,助力浙江省四星级食安办创建工作顺利过审,提升乐堤港浙里放心示范街区建设。三是社区建设再升级。推动加装电梯应加尽加,在完成10台考核任务的基础上,推动长征桥社区13台电梯连片加装前期准备。完成董家新村二期旧改提升工作,试点余杭塘路未来社区,串联未来社区各场景的公共发展轴,突出教育文化特色、青年创业特色,构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五、除险保安在常抓不懈中不断推进

一是打赢平安建设“主动仗”。制定《小河街道“护航亚运”大平安体系构建项目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及省市区“两会”、“党代会”和中高考维稳保障工作,守好安全防线。二是打好“小脑+手脚”组合拳。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改革,搭建以“云共治”平台和“基层治理四平台”为“小脑”,以执法保障、综合治理、网格力量为“手脚”的街区治理运作架构,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30%,重复报警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21.8%,达到街区治理7分自治、2分管理、1分执法的效果。三是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仗”。完善“矛盾调解+共享法庭+政法联席会议”机制,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全年收到“12345”来电和网上信访件共1796件,同比下降17.65%,满意率、重复率、初次化解率均达标,前9个月的信访效能指数考核位列18个街道前列。

六、文化形象在精心培育中显著提升

一是深耕运河文化,持续深挖“小河驿”文化内涵,通过名人名家交流座谈、名校联谊交流会,建立小河优学、小河优艺联盟,增强小河文化内核。二是注重文化融合,运河以东,推出“6.18”生活节、稻米节等品牌活动,打造时尚文化地标,展示现代小河魅力。运河以西,依托小河历史文化街区,连续32年举办“小河之春”艺术节、21年举办重阳宴等传统民俗活动,打造健康文化,展示人文风貌和历史积淀。三是坚持文化赋能,将丝联166、小河元谷、唐尚433三大文创园区及小河直街,打造成为文艺青年集聚地。盘活益术馆、工匠馆、法治公园等29个公共空间,推出小河生活节、小河摄影节、小河茶研会、小河童诗赛、小河音乐节、小河集市日、小河重阳宴“七大文化精品活动”,为群众提供品质多元的文化体验。

七、智慧治理在全力加速中有序推进

一是升级网格数据底座,深化“城市眼·云共治·小河网驿”平台建设,新增疫情防控数字化场景,上线“核酸慧眼”核酸实况展示,在全市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二是深化“红茶议事”机制,坚持“红色引领、以茶叙事、共商民生”,加大“红茶议事会”应用推广,组建40人的促动师队伍,形成红茶议事员培育体系,有效回应居民诉求,累计召开178场,助力破解治理难题300余项,在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展进行现场教学展示,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三是焕发历史老街活力,建立街区党支部和商家共治和盟,形成自管机制和队伍,打造“三园一厅”共治平台,构建起多力量共建、多主体共治、多成果共享的新格局,初步实现“街事街区议、矛盾不出街”。

八、2023年工作思路

(一)党建引领,打造强街优社新样本。全域建强,大力开展“争星晋位、全域建强”暨“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攻坚行动,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作风建设,升级打造堪当大任的小河铁军。推进清廉小河建设,培育“小河廉驿”、“楼宇联廉看”两个品牌等。共治共富,推进商务社区党建和街区党建建设,将红茶议事会引入楼宇和街区管理,形成商区、社区、街区“三区”共治良好局面。三方协同,结合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强化网格作用,建立社区—小区(网格)—楼道(微网格)树状小区微治理体系,探索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多向互动机制,拓宽多元共治路径。

(二)立足民生,绘就共富家园新图景。守牢安全底线,落实疫情防控,深化“无疫单元”建设,加强平安维稳保障,护航亚运圆满召开。擦亮民生品牌,深化街道社会工作站、一老一小、助残扶弱等民生品牌,做深做实为民服务体验。以现有社区硬件设施为依托,以小河优健、小河优学、小河优艺三大联盟为纽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进家园建设,全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加尽加,创新塘河、余杭塘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数字社区、资源共享、家园共建等综合一体式便民服务,提高群众幸福感。

(三)数字赋能,打造基层智治新模板。深化“城市眼云共治”“红茶议事会”建设,优化线上平台建设,拓展有效实用的场景建设,抓实线下落地运转机制,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打造“一核三带”街区治理格局,将小河直街街区治理模式推广至辖区重点街巷,打造金华南路老城蝶变试验街、和睦路综合一站式服务街、乐堤港都市体验活力街。提升“小脑+手脚”作战实效,构建科技支撑、多元参与的基层数字治理驾驶舱,做强“街脑”,做强网格调解、基层共治、综合执法三支队伍,加强培训、督导、考核,倒逼履职尽责,做实“手脚”。

(四)亲清护企,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善覆盖街道内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部门共建共享、持续维护更新机制,促进区域发展。做实企业服务,深化企业专员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整合远洋商务社区、一站式亲情服务阵地、小河驿·序空间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做优楼宇招商,整合远洋、万通、文澜、运河财富小镇等资源,坚持招大引强,释放最大经济效应。

(五)厚植文脉,升级“小河驿”文化品牌。提质品牌,向世界讲好小河故事。围绕深耕“溯源.厚植.体验”三大文旅主题活动,重构小河“东动西静”文化架构,拓展“泛舟小河.乐尽天真”、“小河壶碟会”等活动载体,挖掘南宋皇城墙外市井生活气息,打造宋韵文化成熟体验游线,使宋韵勾栏瓦肆场景在历史街区呈现,勾勒出海小枪枪童书馆、影空间、序空间、文化家园、未来社区文化场景等与小河历史街区宋韵雅集与市井烟火完美融合、呈现。迭代“运河左岸”区域性文化标签,以亚运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大型项目为契机,再塑丝联166、金华北路商业街、紫荆公园、远洋商务乐堤港现代文化辨识度、产业特点,植入多种艺术门类集聚并与商业相结合的多维度展示场景,打造商业与艺术、潮流与传统、景观与生活相融的运河沿岸地标性区域。

政策解读:http://www.gongshu.gov.cn/art/2022/12/16/art_1229707689_1828343.html

总结计划
规划计划
总结计划
总结和计划
小河街道2022年度工作总结及2023年度工作思路

索引号

00250068-2/2022-26021

文号

公布日期

2022-12-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小河街道

今年以来,小河街道紧扣区委区政府“三城五区”战略布局和“两高两争”工作要求,以党建统领“小河有你”三大行动九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呈现“运河孤本地、天堂新市井”的幸福画卷。“五水共治”工作获评省级考核优秀镇街;“红茶议事会”模式获得省政协黄莉新主席、周国辉副主席等领导肯定及市委刘捷书记批示;“城市眼·云共治”基层智治系统在全市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小脑+手脚”基层治理模式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捷批示肯定。

一、党建工作在强基固本中不断夯实

一是筑牢基层基础。深入推进“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改革试点和“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优化网格智治,推进现代社区建设,聚焦小河社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破题和远洋商务社区建设,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党组织统筹领导力。整合党建资源,与10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形成十大行业党建联建,开展活动服务百余场。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构建“1+3+9+N”的社区书记工作室格局,从小河头雁、小河新锐、小河新苗三个层面锻造小河铁军。推进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规范化建设,强化联络员队伍建设,规范联络员履职,实行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及主要负责人季度考核打分制和廉情信息月度直报制。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改版大美小河订阅号,推出观澜、烟火、共富、健康、街事、人物等专栏,呈现小河古今之美。升级小河驿·智序空间宣传阵地,打造“红动小河”党建服务品牌、“学习强国”数字媒体创作基地、“红动小河”融媒库,扩大小河传播影响力。

二、企业发展在精准服务中提质增效

一是服务为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远洋商务社区专班运转,打造十个场景、十支队伍、十场活动,推动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打造政企联谊共享平台,推出“十个一“企业服务举措,建立班子成员联系服务机制,帮助解决企业难题70余个,申请助企纾困政策50余家,挽留3家拟外迁企业,实现区重点库184家预警企业零外迁。二是创新为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乐堤港时尚街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金华南路乐活街区,构建区域龙头商圈,实现人均客流破5万。持续开展科技企业梯度培养,国高企、省科小、研发投入等几项科技指标已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大招商引质,引进科技创新等项目347个,其中亿元以上4个。三是质量为重,严防风险摸清底数。对在册金融类和类金融类30家企业进行动态风险监控,做好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通过实地走访、检查台账核查各类企业数据162家,完成20余种抽样调查、调查400余人次,确保数据数出有据、应统尽统。

三、民生保障在不懈守护中更加坚实

一是做实做细为民服务。利用数字就业平台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就业援助,帮扶率、就业率居全区前列,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获评杭州文明窗口“流动红旗”称号。二是擦亮“一老一小”品牌。建设“‘河’你携手,幸福伴老”康养体系、“‘河’你牵手,快乐成长”托幼体系,打造“托育、养老”一站式融合服务新模式。小河社区老幼融合场景、余杭塘路社区托育服务场景被省风貌办评为2022年度首批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一老一小”服务场景,娑婆桥社区阳光小伢儿驿站通过市级验收,街道社会工作站被授予全市十佳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三是全力以赴疫情防控。建立“平战一体”应急体系,扎实做好国内重点疫区来杭人员排查41329人次、入境人员341人次等,积极发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不断织密疫情防控屏障。

四、城市环境在有效治理中不断提升

一是生活环境再美化。深入开展“迎亚运”环境大整治长效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前8个月城市管理过程性指标列全区前三。新创省级示范小区1个、市级示范小区1个、市级示范单位3个。聚焦攻坚克难,破解小河直街周边交通乱停车难问题、锦鸿街道路整治、历时10余年的远见街移交问题、地铁大关站C口周边环境整治、远洋B09区块绿化前期方案落地并施工等。二是舌尖安全再提质。建立涵盖400余家商户的动态数据库,做到问题即查即改,助力浙江省四星级食安办创建工作顺利过审,提升乐堤港浙里放心示范街区建设。三是社区建设再升级。推动加装电梯应加尽加,在完成10台考核任务的基础上,推动长征桥社区13台电梯连片加装前期准备。完成董家新村二期旧改提升工作,试点余杭塘路未来社区,串联未来社区各场景的公共发展轴,突出教育文化特色、青年创业特色,构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五、除险保安在常抓不懈中不断推进

一是打赢平安建设“主动仗”。制定《小河街道“护航亚运”大平安体系构建项目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全国及省市区“两会”、“党代会”和中高考维稳保障工作,守好安全防线。二是打好“小脑+手脚”组合拳。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执法队伍改革,搭建以“云共治”平台和“基层治理四平台”为“小脑”,以执法保障、综合治理、网格力量为“手脚”的街区治理运作架构,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上升30%,重复报警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21.8%,达到街区治理7分自治、2分管理、1分执法的效果。三是打好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仗”。完善“矛盾调解+共享法庭+政法联席会议”机制,着力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全年收到“12345”来电和网上信访件共1796件,同比下降17.65%,满意率、重复率、初次化解率均达标,前9个月的信访效能指数考核位列18个街道前列。

六、文化形象在精心培育中显著提升

一是深耕运河文化,持续深挖“小河驿”文化内涵,通过名人名家交流座谈、名校联谊交流会,建立小河优学、小河优艺联盟,增强小河文化内核。二是注重文化融合,运河以东,推出“6.18”生活节、稻米节等品牌活动,打造时尚文化地标,展示现代小河魅力。运河以西,依托小河历史文化街区,连续32年举办“小河之春”艺术节、21年举办重阳宴等传统民俗活动,打造健康文化,展示人文风貌和历史积淀。三是坚持文化赋能,将丝联166、小河元谷、唐尚433三大文创园区及小河直街,打造成为文艺青年集聚地。盘活益术馆、工匠馆、法治公园等29个公共空间,推出小河生活节、小河摄影节、小河茶研会、小河童诗赛、小河音乐节、小河集市日、小河重阳宴“七大文化精品活动”,为群众提供品质多元的文化体验。

七、智慧治理在全力加速中有序推进

一是升级网格数据底座,深化“城市眼·云共治·小河网驿”平台建设,新增疫情防控数字化场景,上线“核酸慧眼”核酸实况展示,在全市基层治理系统建设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二是深化“红茶议事”机制,坚持“红色引领、以茶叙事、共商民生”,加大“红茶议事会”应用推广,组建40人的促动师队伍,形成红茶议事员培育体系,有效回应居民诉求,累计召开178场,助力破解治理难题300余项,在全省数字法治系统展进行现场教学展示,成功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三是焕发历史老街活力,建立街区党支部和商家共治和盟,形成自管机制和队伍,打造“三园一厅”共治平台,构建起多力量共建、多主体共治、多成果共享的新格局,初步实现“街事街区议、矛盾不出街”。

八、2023年工作思路

(一)党建引领,打造强街优社新样本。全域建强,大力开展“争星晋位、全域建强”暨“上统下分、强街优社”攻坚行动,建强基层党组织。强化作风建设,升级打造堪当大任的小河铁军。推进清廉小河建设,培育“小河廉驿”、“楼宇联廉看”两个品牌等。共治共富,推进商务社区党建和街区党建建设,将红茶议事会引入楼宇和街区管理,形成商区、社区、街区“三区”共治良好局面。三方协同,结合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强化网格作用,建立社区—小区(网格)—楼道(微网格)树状小区微治理体系,探索小区、物业、业委会、居民多向互动机制,拓宽多元共治路径。

(二)立足民生,绘就共富家园新图景。守牢安全底线,落实疫情防控,深化“无疫单元”建设,加强平安维稳保障,护航亚运圆满召开。擦亮民生品牌,深化街道社会工作站、一老一小、助残扶弱等民生品牌,做深做实为民服务体验。以现有社区硬件设施为依托,以小河优健、小河优学、小河优艺三大联盟为纽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推进家园建设,全域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应加尽加,创新塘河、余杭塘未来社区建设,提供数字社区、资源共享、家园共建等综合一体式便民服务,提高群众幸福感。

(三)数字赋能,打造基层智治新模板。深化“城市眼云共治”“红茶议事会”建设,优化线上平台建设,拓展有效实用的场景建设,抓实线下落地运转机制,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打造“一核三带”街区治理格局,将小河直街街区治理模式推广至辖区重点街巷,打造金华南路老城蝶变试验街、和睦路综合一站式服务街、乐堤港都市体验活力街。提升“小脑+手脚”作战实效,构建科技支撑、多元参与的基层数字治理驾驶舱,做强“街脑”,做强网格调解、基层共治、综合执法三支队伍,加强培训、督导、考核,倒逼履职尽责,做实“手脚”。

(四)亲清护企,释放经济发展新动力。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完善覆盖街道内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部门共建共享、持续维护更新机制,促进区域发展。做实企业服务,深化企业专员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整合远洋商务社区、一站式亲情服务阵地、小河驿·序空间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做优楼宇招商,整合远洋、万通、文澜、运河财富小镇等资源,坚持招大引强,释放最大经济效应。

(五)厚植文脉,升级“小河驿”文化品牌。提质品牌,向世界讲好小河故事。围绕深耕“溯源.厚植.体验”三大文旅主题活动,重构小河“东动西静”文化架构,拓展“泛舟小河.乐尽天真”、“小河壶碟会”等活动载体,挖掘南宋皇城墙外市井生活气息,打造宋韵文化成熟体验游线,使宋韵勾栏瓦肆场景在历史街区呈现,勾勒出海小枪枪童书馆、影空间、序空间、文化家园、未来社区文化场景等与小河历史街区宋韵雅集与市井烟火完美融合、呈现。迭代“运河左岸”区域性文化标签,以亚运会、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大型项目为契机,再塑丝联166、金华北路商业街、紫荆公园、远洋商务乐堤港现代文化辨识度、产业特点,植入多种艺术门类集聚并与商业相结合的多维度展示场景,打造商业与艺术、潮流与传统、景观与生活相融的运河沿岸地标性区域。

政策解读:http://www.gongshu.gov.cn/art/2022/12/16/art_1229707689_182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