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27-9/2021-1657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改经信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1-07-13 发布日期 2021-07-13
附件
杭州市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 2021-07-13 15:04:32 点击率:

《杭州市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根据《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关于制定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下城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第一章  回顾五年成就,科学研判发展新形势

一、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保持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年,也是城区环境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 发展的五年。全区上下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勇于担当、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自觉适应、主动引领新常态,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

压力,全区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5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64.00 亿元,年均增长 10.6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 600 亿元,超过此前十年总和。2015 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16.27 亿元,较 2010 年翻一番,绝对值在全市遥遥领先。

“十二五”时期,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01.88 亿元,年均增长 5.43%。

(二)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服务业

导向”战略,编制《南北产业提升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助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 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720.10 亿元, 年均增长 11.8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94.25%,其中商贸、金融、文创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0.11%、27.46%和 20.09%。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5 年,信息经济、健康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73.06 亿元和 41.70 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促集聚,产业发展平台持续壮大。深入推进重大项目

建设,五年累计新开工项目 148 个,竣工(投用)152 个,新增商业商务楼宇面积 180 万平方米,金龙财富中心、中大银泰城等一批高品质楼宇建成使用。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武林智慧 商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列入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跨 贸小镇”建设,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园 区,创新中国产业园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拓展区,英特

健康产业园、艾博健康产业基地正式开园。楼宇社区管理服务模 式不断创新,楼宇经济持续提升,至 2015 年末,全口径税收超千

万元楼宇达到 86 幢,其中超亿元楼宇 43 幢。

(四)强开放,区域创新活力显著提高。至 2015 年末,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43 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

业 57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 62 家,科技孵化

器面积达到 4.9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193 家。专利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比重达到 28.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我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和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外资 14.99  亿美元,引进杭

外资金 717.88 亿元,引进浙商投资 241.41 亿元,万向信托、利坤投资、罗森百货、特斯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下城。

(五)优环境,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城区有机

更新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十大克难攻坚项目,完成百井坊、

杭氧生活区一期等地块拆迁以及白鹿鞋城等五大市场搬迁,西文、三塘、灯塔三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152.6 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73.42 万平方米。深入

开展“五水共治”,实施 12 条河道综合整治、完成 12 条黑臭河道治理、21 条河道清淤及 71 个低洼积水点治理。五年来,新增绿地面积 32.24 万平方米,完成石德立交、重工路、长大屋路等

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任务,建成 18 条支小路,竣工并启用公共停车泊位 5742 个,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 100%。节能降耗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 4.5 个百分点。

(六)提品质,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到 93.13 亿元,

全区新增就业 15.79 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 5.07 万人。社保

覆盖持续扩大,至 2015 年末,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8%

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9.89%。五年募集“春风行

动”资金 4931.54 万元,落实各类困难救助帮扶资金 1.23 亿元。

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五年新增养老床位 3498 张,新建 76 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政府资助型养老服务比例达到9%,每百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 4.2 张,实现“9064”

养老格局。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组建 29 个教育集团,新增

10 个中小幼校园(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 96.4%。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形成“高位均衡、轻负高质”特色,成为首 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建成区文化体育中心及 209 个社区健身苑(点),成功创建浙江

省文化先进区。卫生计生服务持续优化,基本形成社区卫生 15 分钟服务圈,实现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医养护一体化有效签约超 11 万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七)推改革,区级治理体系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政府机构

和审批制度改革,撤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 65 个,非行政许可事项

全部取消,有效承接省市下放审批管理权限 377 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扁平化试点,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出台《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与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等“1+5”政策,试点开展撤村建居社区经济和社会职能分离工作。创新社区治理格局和服务工作机制,建成并启用 66810 为民服务信息中心,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新一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大调解”体系, 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实现省级“平安区”创建十一连冠, 全区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专栏一:“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值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40

10

764.00

10.6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原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00

10

85.64

5.4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6

10

[604.12]

5.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00

12

916.27

14.41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值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

业增加值比重

%

70

70.28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

%

33

27.46

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比重

%

20

20.09

楼宇经济税收占财政总收

入比重

%

80

80

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

占财政支出比重

%

9

15.4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600

11

48316

9.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83

85.51

公共服务

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

出比重

%

54

56.03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

%

98

98

人口自然增长率

7左右

5.54

每百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

床位数

4

4.2

环境资源

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

加值能耗降低率

%

年均下降

3.8

年均下降

4.5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消除劣

Ⅴ类

部分消除劣Ⅴ

空气监测优良率

%

85(原标

准)

60.4

城区绿化覆盖率

%

18.66

19.91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二、科学研判“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区综 合实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力攻坚期,也是促进社会建设、

全力改善民生、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的 目标冲刺期,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把握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十三五”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判宏观发展形势

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但国际市场波动加大,

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从国内层面看,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

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加速为推

动我区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从浙江层面看,未

来五年是浙江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协同推进  “两富两美”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我区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

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下城”带来新机遇。从杭州层面看,杭州

的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门槛,G20 峰会的承办和亚运会的筹

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 区的建设为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带来新机遇。

(二)把握下城发展特征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出四大特征。

——我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

我区位居杭州市中心,西靠省委、省政府,紧依市委、市政府, 武林商圈高度集聚全市乃至全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区内分布着省、市级主要新闻机构以及各类文化单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占据全省 90 个区、县(市)首位。

——我区是杭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作为杭州最成熟的中央商

务区,我区以全市 0.19%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 7.6%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及 6.14%的财政收入。楼宇(总部)经济全市领先,优质企业集聚程度高,“十二五”末,楼宇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 80%。

——我区是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我

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试点园区,首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模式, 率先实现进出口双向业务同步发展,初步形成跨境电商贸易服务生态链,为我市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下了基础, 也为全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我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我区始终坚持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就业创业 环境,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教育、卫生、文体事业发展水平 持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社 会民生发展省、市领先,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三)应对未来发展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区需着力应对的挑战主要有:

——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升。杭州市 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竞争博弈和再平衡日益加剧,互联网经济导致

“地理中心—楼宇集聚”发展路径弱化,加之我区国际化元素不 足,创新资源要素相对匮乏,经济转型升级尚处在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中,安商稳商压力加大,迫切需要加快蕴育发展新动力。

——南北发展还不够协调,区域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南部地

区基础设施老旧,道路交通拥挤,楼宇经济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 有所下降。北部地区在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上呈现碎片化特点, 环境面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城中村”改造、传统专业市场搬迁工作有待加快,新型城市化推进任务艰巨。

——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风险隐患防范有待强化。目前

社会群体思想多元、诉求多样,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类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食品药品安全、生态保护、社会治安、 交通拥堵、社区管理等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持续攀升,城市管理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民生利益诉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我区

现有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相对

较少、建设相对滞后、资源布局南北不均,多层次、多样化的优 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配置不足,与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持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现状不 相匹配。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区必须以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产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以功能转型推动城区转型,以产 城融合推动有机更新,主动推进城区结构调整、功能再造、内涵 发掘,确保在全市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确保在新一轮改革 创新中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章  贯彻五大理念,打造全域中央商务区

一、“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决策

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率先发展为第  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确保率先  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十三五”发展基本要求

未来五年,我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一)立足改革攻坚,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创

业创新作为我区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 释放发展潜力,把创业创新融入各个领域,培育新常态下的新亮点,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继续实施克难攻坚项目,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发谋事创业活力,巩固和提升我区作为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的地位。

(二)立足南北统筹,更加突出协调发展。把加快南北统筹

发展、增加城区综合实力作为我区拓展城区功能、发展提质增效

的重大任务,加大“南精”与“北快”、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民生、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统筹力度,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强化产城融合,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均衡性。

(三)立足生态永恒,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把治理“四废”、

强化城市管理作为我区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着力点,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立足转型升级,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把提升国际化水

平、深化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坚 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大力推进浙商回归、“三改一拆”、  市场搬迁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持续引入 国际化元素,营造良好国际化环境,进一步拓展我区作为中国(杭  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先行区的内涵,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 活力和后劲。

(五)立足民生改善,更加突出共享发展。把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机会公平,着力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区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水平, 让全区人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增进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

感和幸福感。

三、“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打响“一大行动”。打响“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行动”。以提高亩产为根本,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断提

高武林商圈的集聚力、“跨贸小镇”的辐射力,增强内生动力。

——实施“两大战略”。实施“国际化”战略和“现代化”

战略。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 服务国际化,加快我区在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大力实施“现代化”战略,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创新驱动,紧跟时代步伐。

——开拓“三大空间”。全力推进“城中村”、传统专业市场

和旧小区(旧厂房)改造。加大空间开发力度,提升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亩产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 高产和高质转变。

——依托“四大载体”。科学谋划并积极推进“重大工程、

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四大载体建设,为全域中央商 务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壮大“五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新型金融业、

文化创意业、健康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五大产业,进一步加速产

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跃升。“十三五”时

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左右,期末绝对值超 1000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5%左右,期末超 10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8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全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素凝聚、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全面引领,开放活力进一步强劲。“请进来、

走出去”步伐加快,城区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末,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比 2015 年增长 5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4%。五年累计新建“众创空间”1.4 万平方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良好氛围。

——区域格局深度统筹,南北发展进一步协调。“南精北快”

深度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传统专业市场搬迁 17.6 万平方米,完

成“城中村”改造 200 万平方米,拆迁农居 1689 户。空间资源综

合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到 2020 年,全口径税收超亿元

楼宇总量达到 56 幢。

——公共服务均衡优化,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充

分就业,新增就业和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 17 万人以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卫生、文化、

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能源资源利 用效率提升,单位生产总值电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任务。治水治

气成效显著,劣 V 类水全面消除,环境空气优良率明显提升,建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的“美丽下城”。

——法治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权 益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能 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

专栏二:下城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率(%)

数据来源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性

亿元

764.00

1100

7.5

统计局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亿元

85.64

110

5

财政局

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亿元

[604.12]

[800]

统计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亿元

916.27

1346

8

统计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

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

70.28

74

统计局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41.70

63

8.5

统计局

信息经济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73.06

110

8.5

统计局

创新发展

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

预期性

43

56

商务局

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预期性

143

193

科技局

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率(%)

数据来源


众创空间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1

2.5

科技局

协调发展

“城中村”改造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43.54]

[200]

城建公司

保障性房屋征迁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45.93]

[126]

住建局

保障性房屋开工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34.71]

[132]

住建局

保障性房屋竣工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29.31]

[41]

住建局

传统专业市场搬迁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9.71]

[17.6]

经旅局

绿色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电耗降低率

约束性

%

完成市下

达任务

经旅局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约束性

%

部分消除

劣V类

全部消除

劣V类

环保分局

环境空气优良率(日空气质

量达标天数比例)

预期性

%

60.4

75

环保分局

城区绿化覆盖率

预期性

%

19.91

20.53

住建局

开放发展

引进外资

预期性

亿美元

3.08

4.54

8

商务局

引进内资

预期性

亿元

156

181

3

商务局

外贸出口额

预期性

亿美元

22

33.32

8

商务局

跨境进出口额

预期性

亿元

31.02

[240]

跨贸小镇

管委会

区域人才总量

预期性

万人

24.5

34.34

7

人社局

共享发展

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占财政

支出比重

约束性

%

≥80

>80

财政局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

≤4

≤4

人社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约束性

万人

3.42

[15]

人社局

每千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

床位数

约束性

42

45

民政局

新增教文卫设施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6.59]

教育局、

卫计局、文广新局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坚持改革攻坚,提升创新发展动力

聚焦经济增长点和民生关注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政府服 务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城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源泉竞相涌流、

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升级换代。

一、积极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治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持续深化 “四单一网”和智慧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 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承接能力建设,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打造 15 分钟行政服务便民圈。

(二)加大克难攻坚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实施年

度克难攻坚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城市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全区土地、项目、环境等要素资源,推进“多规融合”,不断健全重点项目联合保障体系,改进征收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南北基 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一)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经合社创新资产经营管理模

式,鼓励引进专业运营商及职业经理人参与运营。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适度把控国有融资规模,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特色小镇培育、 产业园区运营、楼宇经济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以及社会民生改善等领域。

(二)完善招商稳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利益分享、优势

互补、要素共享、南北协调”的招商机制,强化联动招商、精准 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深 化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落实新一轮“1+X”财政扶持政策, 完善为企服务机制,提升为企服务质量。

(三)着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以杭州推进全国信用示范城

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与省、市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征

信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加快建成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

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不断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 设,推动创新资源整合与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并积极引进一批国

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和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快服务产品升级和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支持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鼓励社会资本介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40 家,省

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 家。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前沿技术、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孵化器建设,

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孵化链,大力发 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加强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实用高效的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

对创新主体的金融服务和上市培育,引导更多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区” 建设。积极搭建创业创新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三)构筑创新人才高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发展

政策,深入实施等重大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工作运 行机制,不断优化引才、留才、育才软硬件环境。坚持引进与培 养两手抓,围绕物联网、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健康产业等新兴 产业,着力吸引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统筹推 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专业化人才服务,加大对高技能 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科技、产业有机融合。

专栏三:科技创新体系

工作重点

主要内容

培育科技载体

以孵化器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核心,建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相对应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构建企业培育生态链。“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建科技载体 10 个以上。

开展科技招商

积极落实《下城区智慧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网、健康产业、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开展科技招商,“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引进科技型企业

300 家。

强化科技人才引进

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创业配套政策,加强国家、省、市 521 计划等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积极吸引各类科技

工作重点

主要内容


创新和产业发展紧缺型人才。

推进知识产权示范

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健全知识产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的

数量和质量,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

强化科技和金融结合

进一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完善科技担保风险池制度,扩大资金规模,创新金融产品,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探讨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形成为初创企业提供天使

资金的创业金融体系。

第四章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大趋势,以加快 城区国际化进程、丰富对外开放内涵为重点,加大“请进来”和 “走出去”力度,推进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和城区国际化水平。

一、大力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全力保障 G20 杭州峰会。全力做好 G20 峰会各项服

务保障工作,全面呈现下城作为中心城区的窗口、名片和地标的 良好形象。高质量完成建筑立面改造、亮灯、户外广告整治、街 区绿化、城市家具美化等环境专项整治任务和宾馆改造任务,坚

决做好安保维稳工作,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市民素质提升和宣传 发动等工作,全力提高下城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集聚更多 世界眼光、吸引更多国际投资。

(二)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

跨境 O2O 国际体验街区,强化商旅互动,扩大贸易国际化。依托金融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资金管理机构,加速金融国际化。着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 G20 峰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筹备工作,挖掘和传承我区丝绸、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国际交流,争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展览、  赛事、文化交流活动在我区举办,推动文化国际化进程。

(三)优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加大对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和

法治理念的教育宣传,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区文明 环境。充分利用“后峰会”效应,强化城区形象国际营销推广, 积极引进中外合作办学、办医模式,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国际化

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民办学校“启正实验学校”的建成投用,做 大浙大国际医院。建立健全具有国际标准的为企服务体系,探索 筹建国际化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生活社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

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二、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我区有实力的企业“走

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鼓励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以及参与海外并购、境外上市。加快“跨贸小镇”建设,促进小 镇全域景区化,打造“网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积极推动B2B  跨境贸易发展,加快海外仓以及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二)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以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为

重点,加大对外来资本的“请进来”力度,鼓励引导各类资本投 向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跨国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 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争取更多具备国 际先进水平和较强产业辐射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区,

促进资本、项目和人才的集聚。

三、深度开发高端化发展载体

(一)培育楼宇经济国际品牌。突出国际化、集聚化、专业

化方向,瞄准总部型、平台型、创新型企业,促进楼宇功能协作和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下城楼宇经济国际品牌。加快旧商务楼宇、 旧厂房的改造升级,促进存量楼宇、老旧商业物业综合提升。依托坤和中心、环球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名楼”,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招引力度,深化实施“五个精品”工程,着力提升楼宇的品质品位、服务管理和贡献效益。

(二)搭建高端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高起

点规划、高品质实施百井坊、杭氧杭锅等重点地块的开发建设,努  力打造城市建筑精品和标杆。着力强化功能配套,搭建一批承载国  际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跨贸小镇”等多个产业特色小  镇,培育壮大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  等园区。加快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杭州中国丝绸城等特色街区优化

升级步伐,积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智慧街区。

专栏四:“四个重大”之重大平台

平台名称

主要内容

跨贸小镇

依托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创业新天地两大平台, 打造集跨境电商商务区、O2O 商业体验区、监管服务区为一体的综合新型跨境电商集聚中心。

浙商总部回归基地

以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为载体,着力发展以科技智能、文化创意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的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和信息经济。

创新中国产业园

围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建设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载体、科技投融资及科技服务平台等高新服务机构于一体的现代示范园区。

健康产业集聚平台

以艾博健康产业基地、英特健康产业园、下城健康产业园等健康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健康产业集聚区。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通过加快整合资源、扩大规模、集聚产业、提高能级,加快推进园区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园区。

新金融发展基地

以城北体育公园周边商务楼宇为载体,着力吸引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企业落户,促进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信息服务、资产(财富)管

理等金融服务及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

以新天地 P2-6 地块楼宇、华信设计 2 号楼宇等为主要载体,面向杭州创业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

空间,释放创业红利。

汇金国际金融

产业大厦

以汇金国际大厦项目为依托,加快引进浙商总部企业,吸引各类资

产(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发展。

第五章  坚持产业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加快推进“互联网+”融入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 品质转变,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强区、产业提

质增效的示范区。

一、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

(一)大力推进商业消费升级。加快“智慧武林”建设,优 化特色街区消费业态。改善商圈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积极推进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 升级,重点培育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品质消费,大力实施名牌 战略,推进体验式商业,打造时尚消费首选地和风向标,发挥新 消费引领作用。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将“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商

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银泰经验”,支持商贸企业与电商龙头企  业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 现有社区商业业态升级,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商业 O2O 电商项目建设,促进网上销售与社区实体便利服务网点相结合。继续完

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鼓励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创新。

二、创新发展新型金融业

(一)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继续引进银行、证券、保

险等传统金融业态,重点引进中小银行总部、资产(财富)管理 投资等金融机构,加快引进资产评估、融资担保等各类专业性金 融机构,支持开展金融领域的行业论坛、圆桌会议、高端峰会等 活动,着力打造庆春路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带,形成高度集聚、功 能完善、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依托城北体育公园、嘉里中心、

汇金国际大厦等金融发展平台,积极引进资产(财富)管理投资 机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等新型金融机构,吸引上下 游企业集群发展,打造顶级财富管理与投资中心。鼓励互联网金 融服务模式创新、应用和推广,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支 付、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强化互联网金融业 务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优化发展文化创意业

(一)着力发展优势文化行业。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业、信息 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等优势产业。深化文化创意与相

关产业的融合,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创 意产业智慧化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展览交流、 文物收藏和保护等业态,引导和扩大新型文化消费。加快推进创 意设计与时尚生活相融合,大力引进时尚创意和设计人才。

(二)加快文化产业平台建设。结合工业遗存利用和传统园

区改造,积极推进特色文创楼宇和文创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

“南楼北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集聚一批原创能力强、成 果转化快、社会影响广的文化创意企业。

四、重点发展健康服务业

(一)积极发展健康管理产业。支持健康信息、健康管理、 护理保健等行业发展,重点引进健康服务类龙头企业以及各类功

能性总部,扶持壮大一批互联网健康、老年人健康管理类企业。 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与技术指导,支持具有较好资质的社

会资本开办高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科研机构,鼓励发展健康 体检、中医养生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二)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积极发展体育运动、健身指

导等行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健身服务业,推广各类体育健身俱 乐部和体育赛事。加快城北市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

一批体育健身企业,组织开展大众健身活动。

五、突出发展信息技术业

(一)提升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带动、基础保障、 关键技术和运用示范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

全国领先的运营商和企业,着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和大数 据产业,不断提升区域软件研发能力和数据管理运用能力,推动 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加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二)推广信息技术智慧应用。以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为契机,

全面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应用,将大数据技术植入现代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加快智慧政务、 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公共服

务领域的智慧应用发展。

第六章  坚持统筹协调,提升持续发展后劲

坚持产城融合理念,立足“一核两轴四带六圈”的空间框架, 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区域功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南北统筹协调发展。

一、提升优化南部中央商务核心区

(一)加快城市形态建设。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为核 心,以“一轴(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两带(庆春路金融产业

带、体育场路文化创意和健康产业带)”为重点,加快项目开发建  设,建成杭州中心、嘉里中心、国大城市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商业 商务楼宇,基本完成百井坊地块综合改造。以广场公园、滨水景 观、特色街区等为重点,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强化户外广 告设置引导,优化标识引导系统,鼓励沿街橱窗美化和街区格调 塑造,完善街区绿化和城市家具,提升商业、商务、休闲、文化

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国著名商圈,使其成为时尚人士和海内 外游客的重要汇聚地,再创武林商圈新辉煌。

(二)强化武林商圈智慧应用。以扩大商贸业智慧化应用和

信息消费为导向,鼓励企业建立开放式电商平台和全渠道商业模 式,提升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水平。完善“天网”工程,提升 O2O 公共服务运营平台使用便利性和公众知晓度,为大众提供方便快 捷的消费体验服务。强化楼宇智慧化建设,应用物联网等手段提 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进武林商圈公共环境设施

的有机更新和地下商业空间的综合开发。加快“地网”工程建设, 以武林广场地下商城为枢纽,连通周边重要商业设施地上地下空间,提升消费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完成地铁 2 号线下城段建设,努力促进环城北路—天目山路地下隧道建设,解决重要节点交通不畅问题。加强静态交通能力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整合优化。

专栏五:“四个重大”之重大产业项目(南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成项目

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生活广场、嘉里中心、汇金国际大厦、三立大厦重建项目、杭州中心、数字出版大厦、杭州机床集

团地块。

建设项目

百井坊地块综合改造工程、原白鹿鞋城及长运公司周边地块改造

工程、省全民健身中心、电子信息大楼、长寿路地块项目、喜得宝大酒店重建项目、省儿保改扩建项目、杭州剧院二期项目。

二、加快构建北部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打造“一镇两基地”。抢抓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

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等区块建设,重点打造以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创业新天地为双核心的“跨贸小镇”,以新天地为依托的“浙商总部回归基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力争成为杭州北部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到 2020 年,新

增跨境电商企业、服务配套企业 500 家。

(二)积极提升城北体育公园产业生态。围绕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建设,强化商务楼宇布局,重点发展健康、

新兴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艾博健康产 业基地、英特健康产业园和城北体育公园南区块建设,积极打造

“健康小镇”。深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吸引国  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在我区设立功能性总部、人才服务机构和服务 平台。

(三)加快推进城市之星功能圈建设。以长浜路创新产业发

展中心轴建设为纽带,积极推进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的综合开发建设,加强商旅文融合联动,加快打造集艺术、演艺、购物、会展、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杭州休闲旅游新地标。结合地铁 5 号线下城段建设,整体推进地铁打铁关上盖物业、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浙金钢材市场地块等项目招商开发,着力强化商务商业配套功能,建设杭州重要的文化休闲和商务办公集聚地。

专栏六:“四个重大”之重大产业项目(北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成项目

创新创业新天地、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城北市民健身中心、金联大厦、久茂大厦、绍兴路杨六堡路口项目、申华地块、杭汽股份科研大楼、 城市之星综合体、杭氧总部地块、华丰新世纪国际广

场。

建设项目

星火广场、地铁打铁关站上盖物业、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项目、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城北体育公园南侧地块、杭氧北地块、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西联塘河地块、三塘单元 FG01-C1/C2-11

地块、西文 PH-02、04、05、06、09 地块项目、永佳大厦、杭州


 

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块开发,华丰留用地地块,华丰单元六个出让地块。

 

三、全力拓展区域发展三大空间

(一)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积极利用杭州市承办 G20 峰会与筹办 2022 年亚运会契机,深化“三改一拆”工程,统一规划、滚动开发、成片推进,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其中,

沈家、长木、草庵“三村”连片改造,杨家村拆改结合,石桥、 华丰、永丰实行高标准综合整治。同步基本完成道路、河道等基 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推进货币 化安置工作,认真做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累 计开工“城中村”拆迁安置房 83.17 万平方米,竣工 39.84 万平方米。

(二)继续推动传统专业市场外迁。加大“腾笼换鸟”力度,

加快引导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浙金钢材市场、新世纪钢材市场、 省工业品市场、中亚汽修维修服务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的搬迁改造,淘汰低端产业。完成长城、京诚、万城三大机电市场及原白鹿鞋城地块的开发建设。

(三)深入推进旧小区(旧厂区)改造。积极推进旧小区改

造工作,完成百井坊地块回迁安置房建设。实施辖区内危旧住房改造,开展以“解危排险”为重点的危旧住宅房屋治理专项行动, 通过成片拆迁改造、独幢维修加固、拆复建、回购安置等方式, 加快推进杭氧生活区、重机宿舍区、杭钢宿舍、朝晖小区等旧小区改造。以存量资源提升为主抓手,加快推进杭叉集团、轴承集团等老厂区和新华、华丰、天堂等工业园区改造,有序开发利用公交华丰停车场、石大路货运停车场两大资源。

第七章  坚持绿色永恒,提升美丽下城形象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深化生态城区建 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 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面优化城区环境,着力 建设“美丽下城”。

一、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一)加强水环境治理。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实施断流河疏通、河道生态修复、清淤疏浚、排污口整治、截污纳管、泵

站建设等一系列综合整治和清洁水体工程,推进横河港、南应加河等 3 条河道整治续建,启动东新河、西湖漾等 6 条河道整治, 实现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广节水设施应用,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强化城区排涝体系及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总长度 10000 米以上。

到 2020 年,考核河道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河道配水率、活水率、截污纳管率均达到 100%。

(二)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实施“五气共治”,加强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整治和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推进餐饮业清洁能 源使用,控制施工场地与道路扬尘,加强各降尘监测点位周边环 境管理。“十三五”期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完成  市下达任务。深入推进绿化养护、美化家园以及“多绿”创建工 程。到 2020 年,争取新增绿化面积 20 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

达到 5 平方米。

(三)加强生活垃圾治理。实施“三化四分”,深入推进全社会垃圾分类,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健全生活垃

圾分类投放和收集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和资源回收措施, 规范设置清运接驳点,加强垃圾收集点标准化与“美丽桶房”建设,实施小区“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农贸市场和餐厨(厨余) 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开展就地资源化处理,推广废旧物品智能回收平台建设。

专栏七:“四个重大”之重大水环境治理项目

项目类别

主要内容

生态修复项目

贴沙河(下城段)、中河(下城段)、东河(下城段)、褚家河、将

军河。

综合整治项目

东新河、红西河、沈家河、庙桥港、长浜河、南应加河。

断头河疏通项目

西湖漾、沿三河、横河港等。

河道清淤项目

回龙港、石桥河、康家河、蔡家河、钱家河等。

二、着力改善城区交通条件

(一)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大力推进南部地区交通路网提升改造,加快北部地区路网建设,积极推进长浜路、华中路、杭玻

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结合地块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 26 条支小路建设,打通白石路、西文北路、再行路、三塘

单元规划支路七等 4 条断头路,全面完成华丰单元 16 条道路整治。

(二)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统筹公共建筑超配建停车泊位与

空地临时停车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地下空间,利用学校操场、公 园绿地等场地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积极落实利用储备地块 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深入推动公共停车产业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区新增泊位超过 2500 个。

专栏八:“四个重大”之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主次干道

建设项目

长浜路(胜景路)、华中路、杭玻路、胜景西路、白石路。

支小路建设项目

石横路、机二路、新俞路、费家塘路、沈家北路、沈家北一路、八号支路(东新)、永福桥路、五号支路(东新)、六号支路(东新)、东园南路、东园北路、中诸葛路、长木路、长浜弄、草庵路、兴新路、兴新路北路、珠埠漾西路、杨六堡路、电信巷、规划支路九(三塘)、规划支路十(三塘)、王马路、蝶飞路、长寿路、

横长寿路、纵三路。

公共停车场(库) 项目

艮山中学地下停车库、农都地块公共停车场、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公共停车库、区老年康复医院地下停车库、启正实验学校地下停车库、三塘单元 30 班中学地下停车库、新华印刷厂地块地下停车

库、文晖单元规划学校地下停车库、省全民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库、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文晖 A-B/S-01 地块地下停车库、杭州中心地下停车库、东园公园地下停车库、西文规划停车楼、杭州叉车厂公共停车场、长大屋

路规划小学地下停车库。

人行过街设施

项目

东新东路/留石路、环城北路/建国路西、石桥路/杭玻路口、中河

路/仙林桥直街、绍兴路/三塘人家门口、东新东路/德胜路。

三、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打造智慧城管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智

慧城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搭建完善智慧城管运作和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贴心城管” APP 等载体建设,实现点线面结合、地上地下衔接的城市管理智能管控。

(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三

级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实 施和监督。推行市政、环卫作业一体化,深化市政、环卫、绿化 养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无物业小区停车管理运作新模

式,进一步促进城区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

四、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一)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与用电消费总量“双控制”,健全节能计量、监

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行动。加快节能技术推广与新能源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余热利用、电改气、灯具改造等节能方式。

(二)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导向,大

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 化、低碳化。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低碳社区等示范点建 设。传播普及低碳文化,推广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办 公、低碳消费等模式。

第八章  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继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与服务,确保新增财 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 加快打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 助”的幸福城区。

一、加快教育优质发展

(一)统筹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性教育投入机制,优化

资源共享机制和教师人才发展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办学、权责分明、服务到位的教育治理机制。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快推动教育资源供给平衡,力争 8 所新建校园建成投入使用,14 个储备项目有序推进。

(二)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积极

构建政府主导、公民并举、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到“十三五”末,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区幼儿总 数的 75%以上。深入推进名园集团化发展,积极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模式。至 2020 年,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到 80 %以上。

(三)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

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积极开展智慧课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青少年空间及劳技科技实践中心建设。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切实解 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完成率、 初中升学率和义务教育段巩固率均保持在 100%。

(四)特色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探索混

合制民办学校发展模式,建立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科学合理布局民办学校,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示范学校。严格实行民办教育准入制度,分类管理营利、非营利性质民办学校。

专栏九:“四个重大”之重大教育促进工程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校园建设工程

幼儿园

(8 所)

杭氧杭锅幼儿园;文晖地块九龙仓幼儿园;东新单元规划幼儿园 2 所;三塘单元规划幼儿园 2 所;文晖单元和平幼

儿园;华丰地块规划幼儿园。

中小学

(14 所)

启正实验学校;华丰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塘 30 班中学;东新重机中学;文晖和平中学;艮山中学中江分校; 求知小学扩建工程;文晖王马小学;文晖岳帅小学;万家星城南小学;三塘单元灯塔小学;城北体育公园健身馆改

造小学;东新单元沈家村小学;文晖单元五里塘小学。

名校战略工程

实施名校(园)集团办学水平提升计划,重视高品质的校园人文建设, 促推教育金名片行动,在省市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校园达   30%以上。实

施多形式教育共同体建设计划,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

人才强教工程

完善“名师智慧空间站”运作机制,着力提升名师智慧空间站数量与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质量,到 2020 年,名师智慧空间站总量增加到 20 个。完善新锐后备干部培养培训计划,加快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造就 20 位中青年省市学科拔尖人才,形成全省乃

至全国知名度的名师群体。

教育国际化工程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动区域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学与国际(港澳台)学校结对行动计划,到   2020 年,实现全区 95%以上学校与国

际(港澳台)学校交流结对,逐步推进校校有外教。

二、深化健康城区建设

(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区 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 服务用房改建和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工程,完成

16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改造。鼓励多元化办医,积极构建全区居民均衡享受的医疗服务便民圈。

(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全覆盖,全面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至 2020 年,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率达 50%。优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医防整合模式,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到2020 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达 100%,掌握 2-3 项适宜技术的医务人员比例达 100%。

(三)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

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率。完善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扎实推进国 家卫健委计划生育家庭青少年健康发展试点区建设,做好国家规 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优教 知识培训和服务。

专栏十:“四个重大”之重大卫生服务促进工程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用房改建工程,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1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升改造,其中新建 4 家,迁建 5 家,扩建 1 家,原址装修

5 家,合并 1 家。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推进社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社保业务网上办理、自 助办理。健全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共享机制,启动电子社保、电子

档案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参保人员信息系统。以企业职 工、外来务工人员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职工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切实提高单位在职 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十三五”期间,居民医疗

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8%以上。

(二)健全社会帮扶救助。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完善落实帮扶政策,扩大帮扶救助覆盖面。

不断健全低收入家庭核查认定机制,实施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机制。完善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实施康复服务进家庭工程,保障残疾人利益。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完善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 管理,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加强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进一步保障老年人权益,

弘扬敬老、助老社会风尚。

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一)多渠道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用好就业促

进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顺应“互联网+”趋势,建好用好线上线下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 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就 业人数 15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 万人。

(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根据市场和劳动者需求组织培

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各类培训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和满意度调查,探索培训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十三五” 期间,力争培养高技能人才 5500 人。

(三)优化就业创业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

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论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大赛等活动,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调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九章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城区文明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供给,扩大城区文化影响力。

一、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始终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区、教育人民,用“中

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广泛开展“中  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 全区人民将“我们的价值观”和下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二)持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最美风尚”。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深化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服务体系,

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 推动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汇

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一)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化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到 2020 年,基本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

设施免费开放。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和供给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居民 精神文化生活。“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00 场次以上。

专栏十一:“四个重大”之重大文化服务建设工程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文化服务设施工程

建成城北全民健身中心,建立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到 2020 年,区

级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馆标准,街道全面建成 2000 平方

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建成 200 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综

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

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实现区级公共文化机构按照编制数量配齐工作人员,

街道单设综合文化站,配备编制人员   2 名以上,社区配备 1 名文化专干。

(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挖

掘整理我区历史文化遗存、发展印记、人文自然景观等,完成下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传承有特色的下城文化精神。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规划建设一批区级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区级非遗展览馆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

(三)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公共体育长效

服务机制,着力提升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建立街道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推广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居民身体素质。统筹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增加社区健身苑点,重点推进北部地区健身场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体育场馆设施,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到 2020 年,力争全区体育人口达到 40%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 9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

第十章  坚持包容和谐,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深化“法治下城”建设,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推动社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群众合法 权利,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创建高度成熟的现代都市社会文明。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一)深入建设和谐社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

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一口受理、组团服务、全能社工”工作机制。优化“智慧社区”平台服务功能,提高便民效率。强化社区居民自治,积极发展社团自治、业主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协商平台和议事制度,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治理、 智慧服务”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体

系,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事务性管理服务。着重支

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 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示范点建设。完善社区工 作者岗位量效评估,推进社区工作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型,实现社 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全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建设全覆盖,每十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 450 人。

专栏十二:“四个重大”之重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项目类别

主要内容

社区队伍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力争全区 1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转型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比例达到 50%以上。

社会组织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全区建成 1 家区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1 家“三社联动”实践示范基地、8 家社会组织孵化园或实践街区, 至少培育 50 个综合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示范点超   100 个。

二、推动法治下城建设

(一)大力推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推进审务、

检务、警务公开,构建开放、动态、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完善 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健全司法、公安、房管、国土等部门 的网上“点对点”协助执行查控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问

题。完善防错纠错“制度链”,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冤假错 案倒查问责制。

(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

民法治观念,加快形成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加快推进政 府主导、财政支撑、司法行政统筹、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建设。加强公益律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努力实现“应援尽援优援”。

三、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一)积极创建省级平安区。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三大责任制的基础性作用,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防四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以区 110 应急联动指挥和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两级中心”为基础, 构建区级应急管理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各类专业调委会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为补充的全维度调解体系,巩固提升“枫桥经验”城市版。完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

制。切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

府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和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重大危 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加大对食品药品监 管力度,着力保障居民饮食和用药安全。清理整治无证照经营行 为,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一章 统筹整合资源,全面强化发展保障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充分调动各方 力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契合我区实际的规划实施机

制和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区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

规划任务分解,列入相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明确牵头责任单位,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

有步骤地落实。

二、政策保障

针对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调查研究,有效衔接国家、省、市各类政策,科学制定一批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着力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区块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方面的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在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推进协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构建政策协调机制,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民生、 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政策实施和绩效评估。

专栏十三:“四个重大”之重大政策

政策类别

主要内容

积极争取类

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政策、“城中村”改造支持政策、城区间招

商引资统筹政策、城镇危旧房解危治理改造政策、重点项目推进协调政策。

建立完善类

招商统筹、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社会治理、征收补偿货币化安

置等政策。

三、项目保障

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开发,争取市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和市属 企业的支持,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土地收储、合作开发 等形式,实现区域的连片开发与整体打造。突出重大项目的支撑 和引领作用,强化项目储备及协调推进,以项目实施带动规划落 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

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

四、机制保障

改进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政府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责方面的评价。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跟踪和效果分析, 实施年度、中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 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规划目标的 实现。拓宽规划实施监督渠道,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 沟通机制,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社会监督。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杭州市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

00250027-9/2021-16577

文号

公布日期

2021-07-1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经信局

《杭州市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根据《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关于制定下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下城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第一章  回顾五年成就,科学研判发展新形势

一、回顾总结“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保持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年,也是城区环境不断提升、社会事业蓬勃 发展的五年。全区上下在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 勇于担当、克难攻坚、锐意进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认真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自觉适应、主动引领新常态,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稳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

压力,全区经济规模和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15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64.00 亿元,年均增长 10.65%。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 600 亿元,超过此前十年总和。2015 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916.27 亿元,较 2010 年翻一番,绝对值在全市遥遥领先。

“十二五”时期,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01.88 亿元,年均增长 5.43%。

(二)调结构,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服务业

导向”战略,编制《南北产业提升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助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5 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720.10 亿元, 年均增长 11.8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94.25%,其中商贸、金融、文创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0.11%、27.46%和 20.09%。新兴产业发展迅速,2015 年,信息经济、健康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73.06 亿元和 41.70 亿元,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三)促集聚,产业发展平台持续壮大。深入推进重大项目

建设,五年累计新开工项目 148 个,竣工(投用)152 个,新增商业商务楼宇面积 180 万平方米,金龙财富中心、中大银泰城等一批高品质楼宇建成使用。产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武林智慧 商圈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 列入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试点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跨 贸小镇”建设,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国家级园 区,创新中国产业园成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拓展区,英特

健康产业园、艾博健康产业基地正式开园。楼宇社区管理服务模 式不断创新,楼宇经济持续提升,至 2015 年末,全口径税收超千

万元楼宇达到 86 幢,其中超亿元楼宇 43 幢。

(四)强开放,区域创新活力显著提高。至 2015 年末,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143 家(其中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

业 57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 62 家,科技孵化

器面积达到 4.98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 193 家。专利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比重达到 28.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我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试点区和浙江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外资 14.99  亿美元,引进杭

外资金 717.88 亿元,引进浙商投资 241.41 亿元,万向信托、利坤投资、罗森百货、特斯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下城。

(五)优环境,城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城区有机

更新和生态建设,实施两轮十大克难攻坚项目,完成百井坊、

杭氧生活区一期等地块拆迁以及白鹿鞋城等五大市场搬迁,西文、三塘、灯塔三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基本完成。扎实推进“三改一拆”,“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旧住宅、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152.6 万平方米,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73.42 万平方米。深入

开展“五水共治”,实施 12 条河道综合整治、完成 12 条黑臭河道治理、21 条河道清淤及 71 个低洼积水点治理。五年来,新增绿地面积 32.24 万平方米,完成石德立交、重工路、长大屋路等

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任务,建成 18 条支小路,竣工并启用公共停车泊位 5742 个,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 100%。节能降耗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 4.5 个百分点。

(六)提品质,民生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十二五”期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事业支出达到 93.13 亿元,

全区新增就业 15.79 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 5.07 万人。社保

覆盖持续扩大,至 2015 年末,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8%

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9.89%。五年募集“春风行

动”资金 4931.54 万元,落实各类困难救助帮扶资金 1.23 亿元。

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五年新增养老床位 3498 张,新建 76 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政府资助型养老服务比例达到9%,每百位老年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 4.2 张,实现“9064”

养老格局。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组建 29 个教育集团,新增

10 个中小幼校园(区),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 96.4%。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形成“高位均衡、轻负高质”特色,成为首 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浙江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建成区文化体育中心及 209 个社区健身苑(点),成功创建浙江

省文化先进区。卫生计生服务持续优化,基本形成社区卫生 15 分钟服务圈,实现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医养护一体化有效签约超 11 万人。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落实“单独两孩”政策。

(七)推改革,区级治理体系务实创新。积极推进政府机构

和审批制度改革,撤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 65 个,非行政许可事项

全部取消,有效承接省市下放审批管理权限 377 项。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扁平化试点,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出台《推进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与加强管理的指导意见》等“1+5”政策,试点开展撤村建居社区经济和社会职能分离工作。创新社区治理格局和服务工作机制,建成并启用 66810 为民服务信息中心,被评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新一轮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大调解”体系, 打造“枫桥经验”城市版,实现省级“平安区”创建十一连冠, 全区未发生较大安全生产事故。

专栏一:“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值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740

10

764.00

10.65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原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00

10

85.64

5.4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6

10

[604.12]

5.3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800

12

916.27

14.41

指标名称

单位

规划目标

完成情况

目标值

年均增长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

业增加值比重

%

70

70.28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

总值比重

%

33

27.46

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

产总值比重

%

20

20.09

楼宇经济税收占财政总收

入比重

%

80

80

民生改善

社会保障和抚恤救济支出

占财政支出比重

%

9

15.45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

≤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0600

11

48316

9.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83

85.51

公共服务

科教文卫体支出占财政支

出比重

%

54

56.03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

%

98

98

人口自然增长率

7左右

5.54

每百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

床位数

4

4.2

环境资源

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

加值能耗降低率

%

年均下降

3.8

年均下降

4.5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消除劣

Ⅴ类

部分消除劣Ⅴ

空气监测优良率

%

85(原标

准)

60.4

城区绿化覆盖率

%

18.66

19.91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二、科学研判“十三五”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区综 合实力、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力攻坚期,也是促进社会建设、

全力改善民生、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的 目标冲刺期,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把握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对“十三五”发展至关重要。

(一)研判宏观发展形势

从国际层面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但国际市场波动加大,

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从国内层面看,今后五年,我国将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新

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加速为推

动我区发展模式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从浙江层面看,未

来五年是浙江坚持和深化“八八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协同推进  “两富两美”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我区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

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下城”带来新机遇。从杭州层面看,杭州

的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门槛,G20 峰会的承办和亚运会的筹

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 区的建设为我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带来新机遇。

(二)把握下城发展特征

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出四大特征。

——我区是浙江省、杭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

我区位居杭州市中心,西靠省委、省政府,紧依市委、市政府, 武林商圈高度集聚全市乃至全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区内分布着省、市级主要新闻机构以及各类文化单位,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占据全省 90 个区、县(市)首位。

——我区是杭州市的中央商务区。作为杭州最成熟的中央商

务区,我区以全市 0.19%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 7.6%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及 6.14%的财政收入。楼宇(总部)经济全市领先,优质企业集聚程度高,“十二五”末,楼宇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到 80%。

——我区是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先行区。我

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作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试点园区,首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模式, 率先实现进出口双向业务同步发展,初步形成跨境电商贸易服务生态链,为我市成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下了基础, 也为全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

——我区是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我区始终坚持以保障

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就业创业 环境,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质,教育、卫生、文体事业发展水平 持续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社 会民生发展省、市领先,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三)应对未来发展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区需着力应对的挑战主要有:

——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升。杭州市 多中心发展格局的竞争博弈和再平衡日益加剧,互联网经济导致

“地理中心—楼宇集聚”发展路径弱化,加之我区国际化元素不 足,创新资源要素相对匮乏,经济转型升级尚处在从量变到质变 的过程中,安商稳商压力加大,迫切需要加快蕴育发展新动力。

——南北发展还不够协调,区域发展空间有待拓展。南部地

区基础设施老旧,道路交通拥挤,楼宇经济的区位优势和竞争力 有所下降。北部地区在空间开发与产业布局上呈现碎片化特点, 环境面貌、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欠账较多,“城中村”改造、传统专业市场搬迁工作有待加快,新型城市化推进任务艰巨。

——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风险隐患防范有待强化。目前

社会群体思想多元、诉求多样,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各类风险因素相互交织,食品药品安全、生态保护、社会治安、 交通拥堵、社区管理等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持续攀升,城市管理压力不断加大,社会综合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民生利益诉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我区

现有的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量相对

较少、建设相对滞后、资源布局南北不均,多层次、多样化的优 质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与配置不足,与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 持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等现状不 相匹配。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区必须以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以产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以功能转型推动城区转型,以产 城融合推动有机更新,主动推进城区结构调整、功能再造、内涵 发掘,确保在全市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确保在新一轮改革 创新中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第二章  贯彻五大理念,打造全域中央商务区

一、“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决策

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以率先发展为第  一要务,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动力,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确保率先  高水平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十三五”发展基本要求

未来五年,我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一)立足改革攻坚,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创

业创新作为我区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 释放发展潜力,把创业创新融入各个领域,培育新常态下的新亮点,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继续实施克难攻坚项目,进一步提振干部“精气神”,激发谋事创业活力,巩固和提升我区作为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的地位。

(二)立足南北统筹,更加突出协调发展。把加快南北统筹

发展、增加城区综合实力作为我区拓展城区功能、发展提质增效

的重大任务,加大“南精”与“北快”、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民生、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统筹力度,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 强化产城融合,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均衡性。

(三)立足生态永恒,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把治理“四废”、

强化城市管理作为我区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着力点, 大力推进“五水共治”、“五气共治”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  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四)立足转型升级,更加突出开放发展。把提升国际化水

平、深化开放型经济作为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坚 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大力推进浙商回归、“三改一拆”、  市场搬迁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持续引入 国际化元素,营造良好国际化环境,进一步拓展我区作为中国(杭  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先行区的内涵,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 活力和后劲。

(五)立足民生改善,更加突出共享发展。把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机会公平,着力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区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水平, 让全区人民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增进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

感和幸福感。

三、“十三五”发展总体思路

——打响“一大行动”。打响“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推进行动”。以提高亩产为根本,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不断提

高武林商圈的集聚力、“跨贸小镇”的辐射力,增强内生动力。

——实施“两大战略”。实施“国际化”战略和“现代化”

战略。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推进产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 服务国际化,加快我区在各个领域与国际接轨。大力实施“现代化”战略,推进思想观念现代化、城市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创新驱动,紧跟时代步伐。

——开拓“三大空间”。全力推进“城中村”、传统专业市场

和旧小区(旧厂房)改造。加大空间开发力度,提升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亩产效益,推动产业发展向高端、 高产和高质转变。

——依托“四大载体”。科学谋划并积极推进“重大工程、

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四大载体建设,为全域中央商 务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壮大“五大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新型金融业、

文化创意业、健康服务业、信息技术业五大产业,进一步加速产

业转型升级步伐。

四、“十三五”发展主要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跃升。“十三五”时

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7.5%左右,期末绝对值超 1000 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5%左右,期末超 100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 8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8%。全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要素凝聚、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创新驱动全面引领,开放活力进一步强劲。“请进来、

走出去”步伐加快,城区国际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期末,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比 2015 年增长 50%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 74%。五年累计新建“众创空间”1.4 万平方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良好氛围。

——区域格局深度统筹,南北发展进一步协调。“南精北快”

深度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完成传统专业市场搬迁 17.6 万平方米,完

成“城中村”改造 200 万平方米,拆迁农居 1689 户。空间资源综

合利用和土地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到 2020 年,全口径税收超亿元

楼宇总量达到 56 幢。

——公共服务均衡优化,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充

分就业,新增就业和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 17 万人以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卫生、文化、

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能源资源利 用效率提升,单位生产总值电耗降低率完成市下达任务。治水治

气成效显著,劣 V 类水全面消除,环境空气优良率明显提升,建成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的“美丽下城”。

——法治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权 益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法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社会治理能 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加快提升。

专栏二:下城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率(%)

数据来源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

预期性

亿元

764.00

1100

7.5

统计局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预期性

亿元

85.64

110

5

财政局

固定资产投资

预期性

亿元

[604.12]

[800]

统计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期性

亿元

916.27

1346

8

统计局

创新发展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

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

70.28

74

统计局

健康服务业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41.70

63

8.5

统计局

信息经济增加值

预期性

亿元

73.06

110

8.5

统计局

创新发展

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

预期性

43

56

商务局

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预期性

143

193

科技局

分类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率(%)

数据来源


众创空间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1

2.5

科技局

协调发展

“城中村”改造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43.54]

[200]

城建公司

保障性房屋征迁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45.93]

[126]

住建局

保障性房屋开工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34.71]

[132]

住建局

保障性房屋竣工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29.31]

[41]

住建局

传统专业市场搬迁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9.71]

[17.6]

经旅局

绿色发展

单位生产总值电耗降低率

约束性

%

完成市下

达任务

经旅局

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约束性

%

部分消除

劣V类

全部消除

劣V类

环保分局

环境空气优良率(日空气质

量达标天数比例)

预期性

%

60.4

75

环保分局

城区绿化覆盖率

预期性

%

19.91

20.53

住建局

开放发展

引进外资

预期性

亿美元

3.08

4.54

8

商务局

引进内资

预期性

亿元

156

181

3

商务局

外贸出口额

预期性

亿美元

22

33.32

8

商务局

跨境进出口额

预期性

亿元

31.02

[240]

跨贸小镇

管委会

区域人才总量

预期性

万人

24.5

34.34

7

人社局

共享发展

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占财政

支出比重

约束性

%

≥80

>80

财政局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

≤4

≤4

人社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约束性

万人

3.42

[15]

人社局

每千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

床位数

约束性

42

45

民政局

新增教文卫设施面积

预期性

万平方米

[16.59]

教育局、

卫计局、文广新局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

第三章  坚持改革攻坚,提升创新发展动力

聚焦经济增长点和民生关注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政府服 务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城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源泉竞相涌流、

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升级换代。

一、积极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治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规范运行。持续深化 “四单一网”和智慧电子政务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 强行政审批权限下放承接能力建设,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依托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打造 15 分钟行政服务便民圈。

(二)加大克难攻坚力度。以问题为导向,坚持不懈实施年

度克难攻坚重点项目,加快推动城市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全区土地、项目、环境等要素资源,推进“多规融合”,不断健全重点项目联合保障体系,改进征收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南北基 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二、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一)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区属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改革,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引导经合社创新资产经营管理模

式,鼓励引进专业运营商及职业经理人参与运营。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创新投融资模式,适度把控国有融资规模,进一步完善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体制机制,引导各类资本进入特色小镇培育、 产业园区运营、楼宇经济发展、城市有机更新以及社会民生改善等领域。

(二)完善招商稳商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利益分享、优势

互补、要素共享、南北协调”的招商机制,强化联动招商、精准 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深 化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落实新一轮“1+X”财政扶持政策, 完善为企服务机制,提升为企服务质量。

(三)着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以杭州推进全国信用示范城

市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我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与省、市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类主体的征

信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加快建成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

戒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不断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一)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 设,推动创新资源整合与开放合作。主动对接并积极引进一批国

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带动相关中小企业和关联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加快服务产品升级和模式创新。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支持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鼓励社会资本介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 40 家,省

科技型中小企业 200 家。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前沿技术、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平台。加快孵化器建设,

形成“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孵化链,大力发 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加强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实用高效的基础数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强化

对创新主体的金融服务和上市培育,引导更多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继续深入推进“质量强区” 建设。积极搭建创业创新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环境。

(三)构筑创新人才高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发展

政策,深入实施等重大人才工程,健全人才工作运 行机制,不断优化引才、留才、育才软硬件环境。坚持引进与培 养两手抓,围绕物联网、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健康产业等新兴 产业,着力吸引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统筹推 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专业化人才服务,加大对高技能 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科技、产业有机融合。

专栏三:科技创新体系

工作重点

主要内容

培育科技载体

以孵化器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核心,建设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阶段相对应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产业园”,构建企业培育生态链。“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建科技载体 10 个以上。

开展科技招商

积极落实《下城区智慧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围绕电子商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网、健康产业、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产业开展科技招商,“十三五”期间,争取新引进科技型企业

300 家。

强化科技人才引进

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创业配套政策,加强国家、省、市 521 计划等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积极吸引各类科技

工作重点

主要内容


创新和产业发展紧缺型人才。

推进知识产权示范

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健全知识产权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知识产权的

数量和质量,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

强化科技和金融结合

进一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完善科技担保风险池制度,扩大资金规模,创新金融产品,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探讨建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形成为初创企业提供天使

资金的创业金融体系。

第四章  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

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大趋势,以加快 城区国际化进程、丰富对外开放内涵为重点,加大“请进来”和 “走出去”力度,推进高端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不断提高对外开

放水平和城区国际化水平。

一、大力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全力保障 G20 杭州峰会。全力做好 G20 峰会各项服

务保障工作,全面呈现下城作为中心城区的窗口、名片和地标的 良好形象。高质量完成建筑立面改造、亮灯、户外广告整治、街 区绿化、城市家具美化等环境专项整治任务和宾馆改造任务,坚

决做好安保维稳工作,扎实做好志愿服务、市民素质提升和宣传 发动等工作,全力提高下城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集聚更多 世界眼光、吸引更多国际投资。

(二)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建设

跨境 O2O 国际体验街区,强化商旅互动,扩大贸易国际化。依托金融产业发展优势,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保险、证券以及资金管理机构,加速金融国际化。着力引进国际知名的会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机构,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 G20 峰会、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筹备工作,挖掘和传承我区丝绸、工业遗存等历史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国际交流,争取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展览、  赛事、文化交流活动在我区举办,推动文化国际化进程。

(三)优化国际化发展环境。加大对文明礼仪、诚实守信和

法治理念的教育宣传,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区文明 环境。充分利用“后峰会”效应,强化城区形象国际营销推广, 积极引进中外合作办学、办医模式,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国际化

水平,加快推进国际民办学校“启正实验学校”的建成投用,做 大浙大国际医院。建立健全具有国际标准的为企服务体系,探索 筹建国际化商业街区、商务楼宇、生活社区,大力吸引海外高层

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二、着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 家和地区为重点,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支持我区有实力的企业“走

出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鼓励企业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以及参与海外并购、境外上市。加快“跨贸小镇”建设,促进小 镇全域景区化,打造“网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积极推动B2B  跨境贸易发展,加快海外仓以及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

(二)努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以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为

重点,加大对外来资本的“请进来”力度,鼓励引导各类资本投 向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跨国企业在我区设立总部、 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争取更多具备国 际先进水平和较强产业辐射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区,

促进资本、项目和人才的集聚。

三、深度开发高端化发展载体

(一)培育楼宇经济国际品牌。突出国际化、集聚化、专业

化方向,瞄准总部型、平台型、创新型企业,促进楼宇功能协作和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下城楼宇经济国际品牌。加快旧商务楼宇、 旧厂房的改造升级,促进存量楼宇、老旧商业物业综合提升。依托坤和中心、环球中心等一批高品质“名楼”,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招引力度,深化实施“五个精品”工程,着力提升楼宇的品质品位、服务管理和贡献效益。

(二)搭建高端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城市建设现代化,高起

点规划、高品质实施百井坊、杭氧杭锅等重点地块的开发建设,努  力打造城市建筑精品和标杆。着力强化功能配套,搭建一批承载国  际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跨贸小镇”等多个产业特色小  镇,培育壮大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中国产业园  等园区。加快武林路时尚女装街、杭州中国丝绸城等特色街区优化

升级步伐,积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智慧街区。

专栏四:“四个重大”之重大平台

平台名称

主要内容

跨贸小镇

依托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创业新天地两大平台, 打造集跨境电商商务区、O2O 商业体验区、监管服务区为一体的综合新型跨境电商集聚中心。

浙商总部回归基地

以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为载体,着力发展以科技智能、文化创意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为主的总部经济、研发经济和信息经济。

创新中国产业园

围绕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建设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载体、科技投融资及科技服务平台等高新服务机构于一体的现代示范园区。

健康产业集聚平台

以艾博健康产业基地、英特健康产业园、下城健康产业园等健康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打造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健康产业集聚区。

中国(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通过加快整合资源、扩大规模、集聚产业、提高能级,加快推进园区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高水平、高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园区。

新金融发展基地

以城北体育公园周边商务楼宇为载体,着力吸引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企业落户,促进金融服务外包、金融信息服务、资产(财富)管

理等金融服务及相关产业集群化发展。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

以新天地 P2-6 地块楼宇、华信设计 2 号楼宇等为主要载体,面向杭州创业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拓展创业

空间,释放创业红利。

汇金国际金融

产业大厦

以汇金国际大厦项目为依托,加快引进浙商总部企业,吸引各类资

产(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发展。

第五章  坚持产业转型,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加快推进“互联网+”融入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 品质转变,将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现代服务业强区、产业提

质增效的示范区。

一、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

(一)大力推进商业消费升级。加快“智慧武林”建设,优 化特色街区消费业态。改善商圈消费环境,加强消费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积极推进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 升级,重点培育信息消费、服务消费、品质消费,大力实施名牌 战略,推进体验式商业,打造时尚消费首选地和风向标,发挥新 消费引领作用。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将“互联网+”基因植入传统商

业发展模式,积极推广“银泰经验”,支持商贸企业与电商龙头企  业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动 现有社区商业业态升级,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社区商业 O2O 电商项目建设,促进网上销售与社区实体便利服务网点相结合。继续完

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鼓励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创新。

二、创新发展新型金融业

(一)构建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继续引进银行、证券、保

险等传统金融业态,重点引进中小银行总部、资产(财富)管理 投资等金融机构,加快引进资产评估、融资担保等各类专业性金 融机构,支持开展金融领域的行业论坛、圆桌会议、高端峰会等 活动,着力打造庆春路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带,形成高度集聚、功 能完善、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依托城北体育公园、嘉里中心、

汇金国际大厦等金融发展平台,积极引进资产(财富)管理投资 机构、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等新型金融机构,吸引上下 游企业集群发展,打造顶级财富管理与投资中心。鼓励互联网金 融服务模式创新、应用和推广,支持辖区金融机构开展第三方支 付、网络保险、网络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务。强化互联网金融业 务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三、优化发展文化创意业

(一)着力发展优势文化行业。重点发展设计服务业、信息 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等优势产业。深化文化创意与相

关产业的融合,培育数字内容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创 意产业智慧化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休闲、艺术创作、展览交流、 文物收藏和保护等业态,引导和扩大新型文化消费。加快推进创 意设计与时尚生活相融合,大力引进时尚创意和设计人才。

(二)加快文化产业平台建设。结合工业遗存利用和传统园

区改造,积极推进特色文创楼宇和文创产业园区建设,优化提升

“南楼北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集聚一批原创能力强、成 果转化快、社会影响广的文化创意企业。

四、重点发展健康服务业

(一)积极发展健康管理产业。支持健康信息、健康管理、 护理保健等行业发展,重点引进健康服务类龙头企业以及各类功

能性总部,扶持壮大一批互联网健康、老年人健康管理类企业。 强化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与技术指导,支持具有较好资质的社

会资本开办高端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科研机构,鼓励发展健康 体检、中医养生等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二)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产业。积极发展体育运动、健身指

导等行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健身服务业,推广各类体育健身俱 乐部和体育赛事。加快城北市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

一批体育健身企业,组织开展大众健身活动。

五、突出发展信息技术业

(一)提升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坚持产业带动、基础保障、 关键技术和运用示范联动发展,积极引进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

全国领先的运营商和企业,着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云计算和大数 据产业,不断提升区域软件研发能力和数据管理运用能力,推动 大数据发展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加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

(二)推广信息技术智慧应用。以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为契机,

全面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智慧应用,将大数据技术植入现代商贸、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加快智慧政务、 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公共服

务领域的智慧应用发展。

第六章  坚持统筹协调,提升持续发展后劲

坚持产城融合理念,立足“一核两轴四带六圈”的空间框架, 全力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完善区域功能、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南北统筹协调发展。

一、提升优化南部中央商务核心区

(一)加快城市形态建设。以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为核 心,以“一轴(延安路商业商务中心轴)两带(庆春路金融产业

带、体育场路文化创意和健康产业带)”为重点,加快项目开发建  设,建成杭州中心、嘉里中心、国大城市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商业 商务楼宇,基本完成百井坊地块综合改造。以广场公园、滨水景 观、特色街区等为重点,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强化户外广 告设置引导,优化标识引导系统,鼓励沿街橱窗美化和街区格调 塑造,完善街区绿化和城市家具,提升商业、商务、休闲、文化

等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中国著名商圈,使其成为时尚人士和海内 外游客的重要汇聚地,再创武林商圈新辉煌。

(二)强化武林商圈智慧应用。以扩大商贸业智慧化应用和

信息消费为导向,鼓励企业建立开放式电商平台和全渠道商业模 式,提升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水平。完善“天网”工程,提升 O2O 公共服务运营平台使用便利性和公众知晓度,为大众提供方便快 捷的消费体验服务。强化楼宇智慧化建设,应用物联网等手段提 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三)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积极推进武林商圈公共环境设施

的有机更新和地下商业空间的综合开发。加快“地网”工程建设, 以武林广场地下商城为枢纽,连通周边重要商业设施地上地下空间,提升消费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完善区域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完成地铁 2 号线下城段建设,努力促进环城北路—天目山路地下隧道建设,解决重要节点交通不畅问题。加强静态交通能力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整合优化。

专栏五:“四个重大”之重大产业项目(南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成项目

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国大城市生活广场、嘉里中心、汇金国际大厦、三立大厦重建项目、杭州中心、数字出版大厦、杭州机床集

团地块。

建设项目

百井坊地块综合改造工程、原白鹿鞋城及长运公司周边地块改造

工程、省全民健身中心、电子信息大楼、长寿路地块项目、喜得宝大酒店重建项目、省儿保改扩建项目、杭州剧院二期项目。

二、加快构建北部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着力打造“一镇两基地”。抢抓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新天地商业商务功能圈、

跨境电子商务功能圈等区块建设,重点打造以中国(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创新创业新天地为双核心的“跨贸小镇”,以新天地为依托的“浙商总部回归基地”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力争成为杭州北部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到 2020 年,新

增跨境电商企业、服务配套企业 500 家。

(二)积极提升城北体育公园产业生态。围绕城北体育公园健康和金融服务功能圈建设,强化商务楼宇布局,重点发展健康、

新兴金融、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艾博健康产 业基地、英特健康产业园和城北体育公园南区块建设,积极打造

“健康小镇”。深化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积极吸引国  内外知名猎头公司在我区设立功能性总部、人才服务机构和服务 平台。

(三)加快推进城市之星功能圈建设。以长浜路创新产业发

展中心轴建设为纽带,积极推进城市之星文化休闲和现代商务功能圈的综合开发建设,加强商旅文融合联动,加快打造集艺术、演艺、购物、会展、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杭州休闲旅游新地标。结合地铁 5 号线下城段建设,整体推进地铁打铁关上盖物业、商业储运公司地块、浙金钢材市场地块等项目招商开发,着力强化商务商业配套功能,建设杭州重要的文化休闲和商务办公集聚地。

专栏六:“四个重大”之重大产业项目(北部)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建成项目

创新创业新天地、农都农产品流通产业园、城北市民健身中心、金联大厦、久茂大厦、绍兴路杨六堡路口项目、申华地块、杭汽股份科研大楼、 城市之星综合体、杭氧总部地块、华丰新世纪国际广

场。

建设项目

星火广场、地铁打铁关站上盖物业、浙金钢材市场及周边地块项目、杭州商业储运公司地块、城北体育公园南侧地块、杭氧北地块、杭钢新世纪钢材市场地块、西联塘河地块、三塘单元 FG01-C1/C2-11

地块、西文 PH-02、04、05、06、09 地块项目、永佳大厦、杭州


 

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地块开发,华丰留用地地块,华丰单元六个出让地块。

 

三、全力拓展区域发展三大空间

(一)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积极利用杭州市承办 G20 峰会与筹办 2022 年亚运会契机,深化“三改一拆”工程,统一规划、滚动开发、成片推进,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任务,其中,

沈家、长木、草庵“三村”连片改造,杨家村拆改结合,石桥、 华丰、永丰实行高标准综合整治。同步基本完成道路、河道等基 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推进货币 化安置工作,认真做好拆迁安置房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累 计开工“城中村”拆迁安置房 83.17 万平方米,竣工 39.84 万平方米。

(二)继续推动传统专业市场外迁。加大“腾笼换鸟”力度,

加快引导区内环北小商品市场、浙金钢材市场、新世纪钢材市场、 省工业品市场、中亚汽修维修服务市场等传统专业市场的搬迁改造,淘汰低端产业。完成长城、京诚、万城三大机电市场及原白鹿鞋城地块的开发建设。

(三)深入推进旧小区(旧厂区)改造。积极推进旧小区改

造工作,完成百井坊地块回迁安置房建设。实施辖区内危旧住房改造,开展以“解危排险”为重点的危旧住宅房屋治理专项行动, 通过成片拆迁改造、独幢维修加固、拆复建、回购安置等方式, 加快推进杭氧生活区、重机宿舍区、杭钢宿舍、朝晖小区等旧小区改造。以存量资源提升为主抓手,加快推进杭叉集团、轴承集团等老厂区和新华、华丰、天堂等工业园区改造,有序开发利用公交华丰停车场、石大路货运停车场两大资源。

第七章  坚持绿色永恒,提升美丽下城形象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深化生态城区建 设,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 精细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全面优化城区环境,着力 建设“美丽下城”。

一、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一)加强水环境治理。全力推进“五水共治”,实施断流河疏通、河道生态修复、清淤疏浚、排污口整治、截污纳管、泵

站建设等一系列综合整治和清洁水体工程,推进横河港、南应加河等 3 条河道整治续建,启动东新河、西湖漾等 6 条河道整治, 实现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广节水设施应用,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强化城区排涝体系及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实施河道综合整治总长度 10000 米以上。

到 2020 年,考核河道水质达到Ⅳ类以上,河道配水率、活水率、截污纳管率均达到 100%。

(二)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实施“五气共治”,加强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整治和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推进餐饮业清洁能 源使用,控制施工场地与道路扬尘,加强各降尘监测点位周边环 境管理。“十三五”期间,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比例完成  市下达任务。深入推进绿化养护、美化家园以及“多绿”创建工 程。到 2020 年,争取新增绿化面积 20 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

达到 5 平方米。

(三)加强生活垃圾治理。实施“三化四分”,深入推进全社会垃圾分类,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健全生活垃

圾分类投放和收集体系。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利用和资源回收措施, 规范设置清运接驳点,加强垃圾收集点标准化与“美丽桶房”建设,实施小区“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农贸市场和餐厨(厨余) 垃圾产生量较大的单位开展就地资源化处理,推广废旧物品智能回收平台建设。

专栏七:“四个重大”之重大水环境治理项目

项目类别

主要内容

生态修复项目

贴沙河(下城段)、中河(下城段)、东河(下城段)、褚家河、将

军河。

综合整治项目

东新河、红西河、沈家河、庙桥港、长浜河、南应加河。

断头河疏通项目

西湖漾、沿三河、横河港等。

河道清淤项目

回龙港、石桥河、康家河、蔡家河、钱家河等。

二、着力改善城区交通条件

(一)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大力推进南部地区交通路网提升改造,加快北部地区路网建设,积极推进长浜路、华中路、杭玻

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建设。结合地块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 26 条支小路建设,打通白石路、西文北路、再行路、三塘

单元规划支路七等 4 条断头路,全面完成华丰单元 16 条道路整治。

(二)增加公共停车泊位。统筹公共建筑超配建停车泊位与

空地临时停车设施建设,深入挖掘地下空间,利用学校操场、公 园绿地等场地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积极落实利用储备地块 建设公共停车场的政策,深入推动公共停车产业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全区新增泊位超过 2500 个。

专栏八:“四个重大”之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主次干道

建设项目

长浜路(胜景路)、华中路、杭玻路、胜景西路、白石路。

支小路建设项目

石横路、机二路、新俞路、费家塘路、沈家北路、沈家北一路、八号支路(东新)、永福桥路、五号支路(东新)、六号支路(东新)、东园南路、东园北路、中诸葛路、长木路、长浜弄、草庵路、兴新路、兴新路北路、珠埠漾西路、杨六堡路、电信巷、规划支路九(三塘)、规划支路十(三塘)、王马路、蝶飞路、长寿路、

横长寿路、纵三路。

公共停车场(库) 项目

艮山中学地下停车库、农都地块公共停车场、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公共停车库、区老年康复医院地下停车库、启正实验学校地下停车库、三塘单元 30 班中学地下停车库、新华印刷厂地块地下停车

库、文晖单元规划学校地下停车库、省全民健身中心地下停车库、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文晖 A-B/S-01 地块地下停车库、杭州中心地下停车库、东园公园地下停车库、西文规划停车楼、杭州叉车厂公共停车场、长大屋

路规划小学地下停车库。

人行过街设施

项目

东新东路/留石路、环城北路/建国路西、石桥路/杭玻路口、中河

路/仙林桥直街、绍兴路/三塘人家门口、东新东路/德胜路。

三、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一)打造智慧城管平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智

慧城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智能设施、设备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搭建完善智慧城管运作和服务平台,重点推进“贴心城管” APP 等载体建设,实现点线面结合、地上地下衔接的城市管理智能管控。

(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三

级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鼓励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实 施和监督。推行市政、环卫作业一体化,深化市政、环卫、绿化 养护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无物业小区停车管理运作新模

式,进一步促进城区洁化、绿化、序化、亮化、美化。

四、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一)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施单位 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与用电消费总量“双控制”,健全节能计量、监

测、预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节能管理,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行动。加快节能技术推广与新能源应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绿色建筑、余热利用、电改气、灯具改造等节能方式。

(二)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导向,大

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 化、低碳化。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动低碳社区等示范点建 设。传播普及低碳文化,推广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出行、低碳办 公、低碳消费等模式。

第八章  坚持民生为本,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继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与服务,确保新增财 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发展, 加快打造“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难有所 助”的幸福城区。

一、加快教育优质发展

(一)统筹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性教育投入机制,优化

资源共享机制和教师人才发展服务机制,建立健全多元办学、权责分明、服务到位的教育治理机制。构建区域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规划,加快推动教育资源供给平衡,力争 8 所新建校园建成投入使用,14 个储备项目有序推进。

(二)优质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积极

构建政府主导、公民并举、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到“十三五”末,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数占全区幼儿总 数的 75%以上。深入推进名园集团化发展,积极创新区域教育发展模式。至 2020 年,省二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到 80 %以上。

(三)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素质教

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积极开展智慧课堂、中小学生第二课堂、青少年空间及劳技科技实践中心建设。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人入学。切实解 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义务教育完成率、 初中升学率和义务教育段巩固率均保持在 100%。

(四)特色发展民办教育。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探索混

合制民办学校发展模式,建立民办教育财政扶持政策。科学合理布局民办学校,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声誉良好的示范学校。严格实行民办教育准入制度,分类管理营利、非营利性质民办学校。

专栏九:“四个重大”之重大教育促进工程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校园建设工程

幼儿园

(8 所)

杭氧杭锅幼儿园;文晖地块九龙仓幼儿园;东新单元规划幼儿园 2 所;三塘单元规划幼儿园 2 所;文晖单元和平幼

儿园;华丰地块规划幼儿园。

中小学

(14 所)

启正实验学校;华丰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塘 30 班中学;东新重机中学;文晖和平中学;艮山中学中江分校; 求知小学扩建工程;文晖王马小学;文晖岳帅小学;万家星城南小学;三塘单元灯塔小学;城北体育公园健身馆改

造小学;东新单元沈家村小学;文晖单元五里塘小学。

名校战略工程

实施名校(园)集团办学水平提升计划,重视高品质的校园人文建设, 促推教育金名片行动,在省市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校园达   30%以上。实

施多形式教育共同体建设计划,缩小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

人才强教工程

完善“名师智慧空间站”运作机制,着力提升名师智慧空间站数量与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质量,到 2020 年,名师智慧空间站总量增加到 20 个。完善新锐后备干部培养培训计划,加快中小学、幼儿园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育造就 20 位中青年省市学科拔尖人才,形成全省乃

至全国知名度的名师群体。

教育国际化工程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推动区域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全区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中小学与国际(港澳台)学校结对行动计划,到   2020 年,实现全区 95%以上学校与国

际(港澳台)学校交流结对,逐步推进校校有外教。

二、深化健康城区建设

(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区 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 服务用房改建和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工程,完成

16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改造。鼓励多元化办医,积极构建全区居民均衡享受的医疗服务便民圈。

(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医疗平台全覆盖,全面

构建分级诊疗体系,至 2020 年,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率达 50%。优化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体系。完善医防整合模式,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到2020 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达 100%,掌握 2-3 项适宜技术的医务人员比例达 100%。

(三)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

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率。完善妇幼健康管理链式服务。扎实推进国 家卫健委计划生育家庭青少年健康发展试点区建设,做好国家规 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免费服务项目,为流动人口提供优生优育优教 知识培训和服务。

专栏十:“四个重大”之重大卫生服务促进工程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工程

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服务用房改建工程,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1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提升改造,其中新建 4 家,迁建 5 家,扩建 1 家,原址装修

5 家,合并 1 家。

三、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一)推进社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社保业务网上办理、自 助办理。健全社会保障综合信息共享机制,启动电子社保、电子

档案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参保人员信息系统。以企业职 工、外来务工人员及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职工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切实提高单位在职 职工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十三五”期间,居民医疗

保险参保率保持在 98%以上。

(二)健全社会帮扶救助。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春风行动”,完善落实帮扶政策,扩大帮扶救助覆盖面。

不断健全低收入家庭核查认定机制,实施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机制。完善残疾人帮扶救助机制,实施康复服务进家庭工程,保障残疾人利益。全面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 完善居住证制度,有序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面建成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和 管理,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加强各类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 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进一步保障老年人权益,

弘扬敬老、助老社会风尚。

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

(一)多渠道增加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用好就业促

进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顺应“互联网+”趋势,建好用好线上线下两个人力资源市场。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对就业 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增就 业人数 15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2 万人。

(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根据市场和劳动者需求组织培

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对各类培训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和满意度调查,探索培训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十三五” 期间,力争培养高技能人才 5500 人。

(三)优化就业创业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

各项创业优惠政策,举办创业论坛、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大赛等活动,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导师制,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专业化服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仲裁调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九章  坚持文化引领,提升城区文明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投放和有效供给,扩大城区文化影响力。

一、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始终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区、教育人民,用“中

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广泛开展“中  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 全区人民将“我们的价值观”和下城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二)持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切实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最美风尚”。巩固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深化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服务体系,

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主流价值, 推动全社会讲文明、树新风,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汇

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提升文化服务能力

(一)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化建设,加快构建基本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到 2020 年,基本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

设施免费开放。加强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和供给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居民 精神文化生活。“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开展各类文体活动10000 场次以上。

专栏十一:“四个重大”之重大文化服务建设工程

工程类别

主要内容

文化服务设施工程

建成城北全民健身中心,建立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到 2020 年,区

级文化馆、图书馆保持国家一级馆标准,街道全面建成 2000 平方

米以上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建成 200 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综

合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

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实现区级公共文化机构按照编制数量配齐工作人员,

街道单设综合文化站,配备编制人员   2 名以上,社区配备 1 名文化专干。

(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挖

掘整理我区历史文化遗存、发展印记、人文自然景观等,完成下城地方志的编纂工作,传承有特色的下城文化精神。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规划建设一批区级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护建设,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区级非遗展览馆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

(三)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公共体育长效

服务机制,着力提升社区体育服务质量,建立街道体育协会和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推广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增强居民身体素质。统筹优化体育设施布局,增加社区健身苑点,重点推进北部地区健身场所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和运营体育场馆设施, 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到 2020 年,力争全区体育人口达到 40%以上,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 9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 平方米。

第十章  坚持包容和谐,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深化“法治下城”建设,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推动社会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群众合法 权利,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创建高度成熟的现代都市社会文明。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一)深入建设和谐社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

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以及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和谐指数评估体系,建立健全“一口受理、组团服务、全能社工”工作机制。优化“智慧社区”平台服务功能,提高便民效率。强化社区居民自治,积极发展社团自治、业主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协商平台和议事制度,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协商治理、 智慧服务”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不断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与服务体

系,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的事务性管理服务。着重支

持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和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发展,推进社 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示范点建设。完善社区工 作者岗位量效评估,推进社区工作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型,实现社 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到 2020 年,力争实现全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建设全覆盖,每十万人拥有社会工作者人数达到 450 人。

专栏十二:“四个重大”之重大社会管理创新工程

项目类别

主要内容

社区队伍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力争全区 1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转型为专业社会工作者,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比例达到 50%以上。

社会组织建设工程

到 2020 年,全区建成 1 家区级社会组织发展中心、1 家“三社联动”实践示范基地、8 家社会组织孵化园或实践街区, 至少培育 50 个综合能力强、社会公信力高、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示范点超   100 个。

二、推动法治下城建设

(一)大力推进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推进审务、

检务、警务公开,构建开放、动态、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完善 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健全司法、公安、房管、国土等部门 的网上“点对点”协助执行查控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问

题。完善防错纠错“制度链”,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冤假错 案倒查问责制。

(二)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

民法治观念,加快形成全社会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加快推进政 府主导、财政支撑、司法行政统筹、社会广泛参与的公共法律服 务体系建设。加强公益律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努力实现“应援尽援优援”。

三、确保社会平安稳定

(一)积极创建省级平安区。充分发挥综治、信访、维稳三大责任制的基础性作用,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

加强平安巡防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四防四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以区 110 应急联动指挥和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两级中心”为基础, 构建区级应急管理服务平台。着力推进各类专业调委会建设,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互为补充的全维度调解体系,巩固提升“枫桥经验”城市版。完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

制。切实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  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二)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

府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和联动执法机制,加强对重大危 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安全生 产标准化建设,创建全国安全发展示范城区。加大对食品药品监 管力度,着力保障居民饮食和用药安全。清理整治无证照经营行 为,严厉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一章 统筹整合资源,全面强化发展保障

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需要充分调动各方 力量、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健全契合我区实际的规划实施机

制和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按照区政府各部门职责分工做好

规划任务分解,列入相关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重大事项实施方案,明确牵头责任单位,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

有步骤地落实。

二、政策保障

针对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强化调查研究,有效衔接国家、省、市各类政策,科学制定一批重大政策和改革举措。着力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区块开发等方面的政策。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方面的相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在市区财政体制调整、“城中村”改造、重点项目推进协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构建政策协调机制,围绕产业发展、社会民生、 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好政策实施和绩效评估。

专栏十三:“四个重大”之重大政策

政策类别

主要内容

积极争取类

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政策、“城中村”改造支持政策、城区间招

商引资统筹政策、城镇危旧房解危治理改造政策、重点项目推进协调政策。

建立完善类

招商统筹、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社会治理、征收补偿货币化安

置等政策。

三、项目保障

加强土地资源整合开发,争取市政府、市级相关部门和市属 企业的支持,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土地收储、合作开发 等形式,实现区域的连片开发与整体打造。突出重大项目的支撑 和引领作用,强化项目储备及协调推进,以项目实施带动规划落 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进各类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

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及运营。

四、机制保障

改进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政府对履行社会管理和公 共服务职责方面的评价。加强规划实施的过程跟踪和效果分析, 实施年度、中期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 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规划目标的 实现。拓宽规划实施监督渠道,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 沟通机制,加强《规划纲要》实施的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