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68-2/2020-222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小河街道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20-06-17 发布日期 2020-06-17
附件
《那些家庭》歌曲首发:经历过苦难的我们,将会更加坚韧

发布日期: 2020-06-17 18:15:17 点击率:

我们经历苦难,但会在苦难中坚韧

我们终将迎来光明,苦难是光明的注解

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那些家庭》

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抚慰与力量

(由拱墅区人大小河代表团和小河文联成员共同谱写)

词作者说 

任轩,拱墅区人大代表、区新联会副会长、运河文化研究者、小河街道文联成员、诗人。

创作原因

创作这首歌曲,是源于一瞬间的想法。之前,我写了诗歌《黄鹤》和《致敬社工》。但同时期是越来越多的各界文艺“作品”,我觉得此刻应该有一首平常的、普通的、有血有肉的歌,所以不会写歌的我就写了这首习作。共情会带来伤害,但没有共情,我不知道会怎样。所以我写了,也希望让我的孩子明白,在全社会如此的情况下,没有谁可以冷漠旁观。与其说我是写了这首歌,不如说我是为了有个直观的直接的东西和他们交流。看起来是我写出了这首歌,其实是那些语言找到了我,借助了我,凝结出发。

关于歌曲主题

所有生命之所以让人明白要珍惜,恰在于“家庭”这种人类现象的存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家庭从地球上因病而被抹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这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这个词恰好是提出了一种向善的思维,这点特别重要。无法感同身受,但要去感受,换位的感受,一切都在瞬间凝结与成长。

没有人可以是局外人,这就是在这次疫情中我的感受。武汉的家庭难道只在武汉?他们也有他们全国各地的亲人、同窗、朋友,乃至在火车站、机场等地偶遇的有缘人。所以,我当时想得很简单,只是在想未来多少年后,人们对今天的事能否还有一首歌可以共鸣。

天灾人祸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偏不要移,勇敢地面对不足,勇敢地争取,勇敢地希望。

谱曲/演唱者说

李海波,拱墅区人大代表、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小河街道文联成员。

关于谱曲创作

作为这次疫情的亲历者,城市家庭的受伤最深,许多家庭因疫情而破碎,而同时又在苦难中变得更为坚强。写这首曲子,第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是为了让作品从情感上还原一些真实的东西,给更多人带去慰藉和力量。

任轩老师写的歌词有很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读着歌词,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歌词中那些疫情亲历者的故事历历在目,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连接……自然而然地“流”了出来,从作品开始编曲到录制完成,花了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各个环节衔接非常紧凑。其中,曲子和歌词都经历了多次的打磨,光是歌词就出了好几个版本,谱曲过程当中我也有许多想法。

关于演唱

从我拿到这首作品到演唱差不多一周时间,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把自己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演唱的时候,我也尽量把自己投入到氛围中。作为一个亲历者,来讲述这件事,将坚强传递出来。

关于如何与孩子讲述

我家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或许他们会觉得这件事情离自己比较遥远,但是当他们听到这个旋律、看到这个歌词的时候,他们会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经历这些痛苦,也会慢慢了解到,这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特别的时刻。面对这样的苦难,要好好地保护自己,以及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直面苦难,共同努力。”

公共文体
...
公共文化服务活动
《那些家庭》歌曲首发:经历过苦难的我们,将会更加坚韧

索引号

00250068-2/2020-22229

文号

公布日期

2020-06-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小河街道

我们经历苦难,但会在苦难中坚韧

我们终将迎来光明,苦难是光明的注解

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那些家庭》

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抚慰与力量

(由拱墅区人大小河代表团和小河文联成员共同谱写)

词作者说 

任轩,拱墅区人大代表、区新联会副会长、运河文化研究者、小河街道文联成员、诗人。

创作原因

创作这首歌曲,是源于一瞬间的想法。之前,我写了诗歌《黄鹤》和《致敬社工》。但同时期是越来越多的各界文艺“作品”,我觉得此刻应该有一首平常的、普通的、有血有肉的歌,所以不会写歌的我就写了这首习作。共情会带来伤害,但没有共情,我不知道会怎样。所以我写了,也希望让我的孩子明白,在全社会如此的情况下,没有谁可以冷漠旁观。与其说我是写了这首歌,不如说我是为了有个直观的直接的东西和他们交流。看起来是我写出了这首歌,其实是那些语言找到了我,借助了我,凝结出发。

关于歌曲主题

所有生命之所以让人明白要珍惜,恰在于“家庭”这种人类现象的存在。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家庭从地球上因病而被抹去,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这世间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这个词恰好是提出了一种向善的思维,这点特别重要。无法感同身受,但要去感受,换位的感受,一切都在瞬间凝结与成长。

没有人可以是局外人,这就是在这次疫情中我的感受。武汉的家庭难道只在武汉?他们也有他们全国各地的亲人、同窗、朋友,乃至在火车站、机场等地偶遇的有缘人。所以,我当时想得很简单,只是在想未来多少年后,人们对今天的事能否还有一首歌可以共鸣。

天灾人祸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我们要用平常心去对待。不要偏不要移,勇敢地面对不足,勇敢地争取,勇敢地希望。

谱曲/演唱者说

李海波,拱墅区人大代表、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儿童音乐学会会员、小河街道文联成员。

关于谱曲创作

作为这次疫情的亲历者,城市家庭的受伤最深,许多家庭因疫情而破碎,而同时又在苦难中变得更为坚强。写这首曲子,第一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是为了让作品从情感上还原一些真实的东西,给更多人带去慰藉和力量。

任轩老师写的歌词有很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读着歌词,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歌词中那些疫情亲历者的故事历历在目,旋律的走向、和声的连接……自然而然地“流”了出来,从作品开始编曲到录制完成,花了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各个环节衔接非常紧凑。其中,曲子和歌词都经历了多次的打磨,光是歌词就出了好几个版本,谱曲过程当中我也有许多想法。

关于演唱

从我拿到这首作品到演唱差不多一周时间,这段时间我每天都把自己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中,演唱的时候,我也尽量把自己投入到氛围中。作为一个亲历者,来讲述这件事,将坚强传递出来。

关于如何与孩子讲述

我家的两个孩子还在上小学,或许他们会觉得这件事情离自己比较遥远,但是当他们听到这个旋律、看到这个歌词的时候,他们会知道,有那么多人在经历这些痛苦,也会慢慢了解到,这是人生经历中的一个特别的时刻。面对这样的苦难,要好好地保护自己,以及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直面苦难,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