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就与展望
努力践行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治理初心和担当
发布时间::2020-01-17 16:12:40 来源: 区三方办


 

区三方骨干考察学习西湖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半山街道宋都香悦郡三方联席会

祥符街道富越香郡业委会主任交流工作经验

区三方办走访上塘街道七古登公寓

区三方办接待上海松江区政协考察

小河街道“红茶议事会”

回顾2019年

我们比学赶超三方协同治理赛圆满收官

2019年,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是大事喜事接踵而至的一年。这一年,我区三方协同治理也走过了第三年。俗话说“三岁看大”,我们从蹒跚学步逐渐行稳致远,努力践行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治理的初心和担当。过去的一年,全区三方协同治理工作比学赶超,“三方治理赛”圆满收官。

一年来,脚步更加坚实

——让规范成为常态

完善《拱墅区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达标指数》,精选了业委会党员比例、业委会应组建比例、业主监督委员会应组建率、小区经营性收入当年审计率和三方矛盾调解信访处置率等5项指标进行季度考核。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物业党建工作、街道物业管理工作、物业项目管理质量和投诉信访处理进行月查季考和整改“回头看”。制定《拱墅区小区档案示范文本》,在全区100多个住宅小区开展档案登记,汇编成档。

——让学习成为动力

实施“星光工程”培训计划,累计培训三方骨干、示范性业委会主任等300余人,部门街道开展各类培训50余次,受训人员1500余人次。打造了22个示范型业委会、36个规范型业委会和8个进取型业委会。坚持“一周一访”制度,走访调研了40余个住宅小区。挖掘先进事例,收集35余个典型案例编印了《拱墅区三方协同治理案例汇编(二)》,供全区相关人员学习。

——让项目成为抓手

实行项目化管理,把三方协同治理工作内容梳理归纳为“五项工程”,其中“星光工程”:培育基层三方工作骨干和业委会工作名人。“阳光工程”:健全业委会财务制度,规范小区经营性收益管理。“助业工程”:实行分类施策,落实保障措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惠民工程”:加强统筹协调,改善小区老旧的设施设备,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和谐工程”:设立问题清单,有效化解小区矛盾纠纷,展示我区三方协同治理成果。全年完成194个项目建设,有效推动工作。

一年来,成绩更加凸显

——开展“三方治理赛

比一比各街道《物业指数》谁更“高”。

比一比各街道《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达标指数》谁更“优”。

比一比各街道《五项工程》谁更“快”。

十个街道精选出10大类共980项任务,采用项目清单、倒排时间、三色预警的形式挂图作战,通过日报告、周汇总、月提醒、季点评、年考核的紧逼措施,按季度开展比赛。全区提前一个月100%完成工作任务。

——狠抓主要问题矛盾

完成2018年经营性收益审计调查整改情况“回头看”工作,督促25个住宅小区完成70余个问题整改工作。

2019年又委托第三方审计所对35个住宅小区经营性收益开展审计调查,针对发现问题,制定《审计调查问题整改方案》,对整改问题进行督查。

——化解小区疑难问题

哪里有问题矛盾,哪里就有三方工作者的身影。

小河街道紫荆家园小区成功组建新业委会和进行物业选聘,新的业委会和业监会成员100%党员,困扰紫荆家园小区多年的治理难题得以解决。

半山街道宋都香悦郡国际公寓小区产生首届业委会,并成功破解物业选聘难题。

米市巷街道红石中央花苑门前道路因多方责任不清而年久失修,通过三方协同努力,获得圆满解决。

湖墅街道清水公寓、拱宸桥街道锦绣兰庭等小区业委会换届、物业换选的矛盾化解也都得到有序推进。

——打造三方工作阵地

区住建局在大关公园打造区物业管理协会党群服务中心和区物业纠纷调解中心。

上塘街道回迁安置小区整合配套用房资源,打造各具特色的小区治理阵地。

祥符街道成立全区首个街道物业纠纷调解室,将物业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康桥街道依托康桥物业管理公司,打造三方合和之家,努力破解回迁安置房物业管理难问题。

湖墅街道挖掘资源,整合力量,打造街道三方综合工作阵地,面积约480平方米,居全区之首。

拱宸桥街道成立“宸翰物业温州路社区管理处”,重点破解老旧小区准物业服务“低、小、散”难题。

和睦街道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成果,强化居民自治和长效管理。

大关街道老旧小区“准三方”模式推广深化,打造“360百姓大管家”,受到居民的信赖。

一年来,特色更加鲜明

——整体形象有力提升

把位于湖州街原区信访局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办公房,打造成区三方工作综合体。设党建引领室、三方互动室、三方协调室、三方接待室、三方培训室和三方办公区,融党建阵地、行政办公、交流培训、

第三方服务、议事协商、纠纷调解、投诉接待等功能为一体。计划引入业委会联谊会、物业企业协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互联网平台等资源多方入驻,为全区三方工作提供综合服务。

——社会关注越来越高

《人民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在线、《浙江老年报》《杭州日报》等媒体对我区三方协同治理工作进行报道。受邀参加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我们的圆桌会——物业管理新动作,能否治理小区乱象》节目。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赴我区对《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调研。参与了省政协关于基层治理工作的调研汇报,还先后接待了省政协、省委政研室、上海市、宁波市等省内外领导、专家的考察交流。

——理论研究初显成果

与区委组织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拱墅区“深化党建引领三方协同治理”》,该课题主要由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徐彬及相关博士人员组成,目前已经完成初步架构。与区城改办合作,“拱墅区安置房社区三方协同治理”被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列入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试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

展望2020年

我们纵深推进三方协同治理工作迈向2.0版

住宅小区嵌入“电子芯”  信息更全面、更精准

改变工作粗线条、碎片化的旧习,提高管理的精细化、规范性水平。全区范围内所有住宅小区都要建立“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小区概况、小区党组织建设、物业服务企业详情、业委会(业主监督委员会)基本信息、经营性收益情况、维修基金使用情况、财务公开情况、主要矛盾问题等内容,为三方协同治理工作提供准确参数。

三方工作插上“云翅膀” 行动更迅速、更高效

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科技手段,探索智慧化管理手段,打造“拱墅区三方协同治理信息化系统”。依托“阿里云”打造信息化平台,每个住宅小区的党建引领工作、物业服务情况、投诉整改情况、社会关注情况等可以随时查阅、实时更新,实现大数据功能;开发业委会电子投票系统、物业企业、第三方组织名录库,实现服务功能。设立小区问题投诉、物业费收缴“红、黄、蓝、绿”四色警示,实现预警功能。街道“三方协同赛”成绩同步比对展示,凸显比赛功能。与市区相关信息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功能。

基层治理引进“智囊团”  策略更理性、更多元

探索区三方协同治理“双周议事协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方案,按照集中议题、有序协商、公益共享原则,每两周组织业委会联谊会、物业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中介机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人员,主要围绕住宅小区党的建设工作、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服务、小区治理涉及城市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多方议事协商工作,进一步深化拓展全区三方协同治理方法路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切实提升住宅小区治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