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6-7/2019-1430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9-10-09 | 发布日期 | 2019-10-09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9-10-09 15:28:32 点击率:
2019年9月26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8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8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2018年度财政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8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的原则,2018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0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390000万元,同比增长21.59%;2018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700万元,同比下降79.30%;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5523万元,同比下降26.86%;2018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507.53%,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5395万元,同比增长1833.69%;2018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40000万元,同比增长23.83%,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年初预算支出43200万元,同比增长45.77%。
2018年2月1日,区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15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
二、2018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399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90%,同比增长8.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5411万元,同比增长9.63%。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036万元,同比增长14.44%,完成年初预算的94.11%;上级补助支出18375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36546万元(包含市财政一次性均衡性补助60000万元),加上教育费附加结余157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政府性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等调入资金29155万元,调入预算周转金1123万元,2018年累计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68403万元。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036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结余1367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4213万元,历年结转14702万元,2018年上级补助累计资金28915万元,当年支出18375万元,年末结转1054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89万元,同比下降70.75%,为年初预算的141.29%,降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为诉讼费等非税收入按要求改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涉及金额336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5878万元。2018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28万元,同比下降28.12%,完成年初预算的98.28%。结余45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弥补收支平衡。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91950万元(主要为市财政下拨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90365万元),历年结转1632万元,当年支出191189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弥补收支平衡1316万元,年末结转107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741万元,同比增长597.57%,为年初预算的114.82%,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为国有企业当年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从2018年开始,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调整为30%。加上历年结余562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6303万元。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316万元,同比增长1805.38%,完成年初预算的98.54%。收支相抵,年末结余987万元。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168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20%,同比增长29.04%。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884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助收入22812万元,利息及其他收入19万元。加上历年结余3996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45676万元。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00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2.60%,同比增长34.98%,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发放。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73万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2018年,我区年初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当年使用610万元,主要用于区旧住宅改造、区民生服务大厅建设等相关项目。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8年,我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为3077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48200万元。全年到期偿还债务本金66081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66081万元。2018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均控制在限额范围之内。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百井坊地块土地出让前期准备项目。
五、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8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坚持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收入质量持续向好。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做好形势研判、结构分析、规模预测及数据统计,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切实加强各部门协作,狠抓税收征管,全力组织收入。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4106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39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0%和8.97%,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8%的目标任务。二是税源涵养卓有成效。实施新一轮“花落下城”行动,完善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运作流程与考核细则,健全企业注册、企业税收等信息即时共享和限时反馈机制,实现部门和街道条块联动、无缝对接。275家注册地在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已有229家将注册地迁回下城,涉及上年度税收29520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949万元。继续加大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税源信息“找新挖潜”力度,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54631万元。三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围绕五大产业和高端中介服务业、科技创新创业、513武林英才、企业上市、跨贸、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1+7”经济扶持政策,厚植产业发展土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招商主业,组建区招商服务中心,构建“1+4+8”招商体制,统筹全区招商资源;聚焦为企服务,组建区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26”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大企业走访帮扶力度,累计兑现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一企一策”等各类政策性资金30051万元,切实打造企业服务“下城口碑”。牵头组织召开武林英豪经济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企业56家、奖励资金1530万元,有效凝聚和激发企业扎根下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与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协作机制,全年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融资担保集团等67家大型企业(集团)签订或续签了经济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助力,推动共赢发展。组织召开重点税源企业座谈会,参与企业119家,政企交流进一步加强。举办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经理)研修班,参与企业超200家,有效搭建政企、企企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四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武林省级智慧商圈建设,实现武林广场中央商城开业,落户网易考拉、超级物种等新零售项目;武林大巡游、金秋休闲购物街等消费促进活动顺利举办。推动跨贸小镇建设,首届“武林洋淘”进口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太阳马戏场馆建设有序推进;小镇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认定为杭州市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打造电竞数娱特色小镇,出台“电竞16条”扶持政策;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正式开园,引进网竞文化、极视科技等企业148家。推动经合社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在城中村改造中加快留用地项目建设。五是产业要素加快集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港资等重点企业,突出地块招商、产业招商。有力保障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峰会、纳斯达克创新医药企业中国峰会、第12届国际女装设计大奖赛等活动顺利举办,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省融资担保公司、市国有资本、德事商务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互联网影视产业园正式启用。数字经济引领增长势头强劲,实现规上企业营收891000万元,同比增长28.90%,云集、点我达、浮云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推进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微企业4782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申报入选国家1名,新引进高学历应届毕业生1337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107名。
2.坚持以民为本,财政保障不断加强。一是为民实事精准发力。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安排民生实事专项资金33132万元,全力保障好10件民生实事。改造旧住宅小区32.17万平方米,试点10个无物业小区“小区管家”服务。全力推进校园建设,启用1所,新改造3所,开工4所。成立全市首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站,加装电梯31台,实现2617台住宅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完成37个老旧住宅小区雨污分流项目、410幢楼房管道“清肠行动”。改造公厕7座、垃圾房60座,打造美丽小巷6条。建成蓝领公寓1210套。提升改造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七个一”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改造4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好8个老年助餐示范点。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43个,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42个。升级完善8个重点社区微型消防站,新增独立式感烟探测器1600个。二是民生领域有力保障。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在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公共安全、就业保障、养老助困、对口扶贫、卫生健康等领域加大倾斜力度,有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18年全区民生事业投入297276万元,同比增长13.48%,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1%。三是行政效率显著提升。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迈向纵深,推动个人事项网上办、就近办,涉企事项并联办,全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区”,“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在全省率先推出。创新“1Call办”平台,实现线上咨询、预审、预约和办事,入选全国“互联网+政务”50强案例。聚焦数据整合,上线运行区综合信息系统,归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三实数据”197万条。四是财政服务不断优化。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财政服务供给端的深化和延伸,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专题活动,在“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五大类别开展10项具体服务,累计现场服务部门51个、提供上门服务113次,服务二级单位25家、提供上门服务38次,合计服务人数151人;累计开展集中培训12次,服务人数逾1000人;累计完成线上服务13626人次;累计发放各类解答汇编954人次。完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并通过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机制完成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4件、政协提案2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3.坚持机制创新,财政改革持续深入。一是预算管理更加精细。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及时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调整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扩面平衡。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的合理调度、规范使用,全年完成出让6宗地块项目,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1557230万元。提前下达的上级补助以及上年结转的上级补助全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减少财政预留资金规模,切实把预算细化到部门。二是预算改革更加深入。根据《关于印发<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政府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合理分设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两套经济分类科目,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提高预算透明度。扩大项目前期专家评审选取范围,严格实施100万元以上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开展13个信息化建设和9个维修改造项目的前期专家评审论证,涉及预算资金5538万元。加强绩效评价与审计结果的应用,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政策和项目予以取消或按一定比例压缩资金。三是支出执行更加规范。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规则,重要领域和重点资金动态监控管理进一步加强。全新开发银行账户和公款竞争性存放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有序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扩面、预算单位公务卡(单位卡)改革和工资统发系统升级,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年累计净调度资金135000万元。四是政府采购管理持续优化。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适时将分散采购、公开招标限额标准分别调整至30万元、100万元,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同时,提高政府采购灵活性和采购单位自主性。积极推进电子交易系统,全面上线“政采云”平台,全年线上交易金额25936万元。五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步完善。有效承接工程审价职能,上线运行审价业务系统,依托19家第三方协审中介机构积极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价控制。全年完成审价项目41个,送审项目金额达27029万元,累计核减金额达1072万元。
4.坚持规范管理,财政绩效显著提升。一是政府行政成本从严控制。全年“三公”经费支出926万元,同比下降2.18%,节约资金2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分别支出72万元和635万元,同比下降9.39%和7.82%;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19万元,同比增长22.88%,主要是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二是财政监督检查有序开展。对10家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8例并督促部门完成整改。对14家预算单位2018年度政府采购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5家并督促单位完成整改。及时下达检查意见并明确整改时限,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规范采购行为。三是绩效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018年度“智慧电子政务专项经费”等24个事关民生的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实际安排预算金额较单位申报金额核减1221万元,下调幅度为11.41%,财政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对“公园绿地养护”、“老旧小区雨水污水管道应急处置”及“残疾人家电统保”等3个民生关联度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涉及预算执行总额944万元。完成2017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报告并提交人大审议,为后续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四是政府债务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合理编制《下城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逐笔排查债务行政法律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科学设置化债总体目标、分年计划和工作举措,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规范棚改政府购买服务运作,PPP项目顺利纳入财政部项目库,积极组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五是财政内控机制更加严密。围绕“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目标完善“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度梳理财政内部业务流程,针对各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制订财政各模块工作控制操作规程,实现“流程留痕、风险可控、责任可溯”目标,财政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
5.坚持统筹协调,国资国企有效整合。一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内部运行体系,制定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规范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外派监事会管理制度,出台《下城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和《下城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外派专职监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强化企业内控及考核,推动政企分开。二是国有资源整合优势有效发挥。注重绩效管理和风险防控,提高运作效率,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场运行能力。区城投和国投两大国有平台率先在全市完成市场化转型。创新融资模式,加强国有企业融资计划管理和过程管控,严格按照“经营性资产覆盖负债,收益覆盖利息”的原则执行,实现全区国有企业融资债务规模总体可控,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区城投和国投两大国有平台建设项目30个,做地23宗,引进企业61家,撬动社会资本627000万元。区市政公司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国有资产统筹管理不断强化。制定完善《下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报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等三套报表编制工作,在全市率先向人大报告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定下城区500平方米以上国有经营性房产资源手册,对接全区招商引资、安商稳商需求。开展社区用房使用、协会房产管理、被拆迁房产赔偿情况等专项检查,强化国有房产管理。出台《下城区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我区国有企业车改实施路径和方案。全区国有企业涉改车辆40辆,改革后保留23辆,节支率为26.72%。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实施分类清理,全面摸清家底,除确需保留的企业外,将其他企业经营性资产及股权全部划拨至区管国有企业统一管理运营。全年完成注销企业33家。加强存量企业监管力度,2017年度存量企业管理专项审计顺利完成。
第二部分: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11323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1.48%,同比增长12.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967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04%,同比增长8.50%。两项收入总量分居十城区第6位和第7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2位和第1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2.07%。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省市补助)227696万元,同比增长14.27%,支出总量和增幅在十城区中分居第10位和第8位。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291万元,同比增长14.92%,为年初预算的55.31%,其中民生事业支出177081万元,同比增长14.85%,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1%,继续保持较高比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一是减税降费效果持续显现,涉及减税政策的有关收入下降明显。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30.62%,增幅同比回落40.4个百分点,主要受上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政策翘尾和今年新增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叠加影响,累计减税6.2亿元。增值税同比增长5.22%,增幅同比回落4.33个百分点,主要受去年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翘尾和今年新一轮增值税减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等影响,累计减税5.94亿元。小税种合计同比下降12.68%,增幅同比回落14.45个百分点,主要受涉及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的地方税费减征和部分税种征期调整影响,累计减税0.87亿元。上述政策合计减税13.01亿元。
二是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重点资金需求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我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92%,比上年同期提高5.49个百分点,比10%的全年预算增幅高4.92个百分点,已完成全年预算的55.31%,快于序时进度5.31个百分点,有力保障我区各项民生事业支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预算执行较好。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7.69%,主要是为促进我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加大了教育投入。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长34.55%,主要加强平安建设力度,提高了公共安全系统建设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23.07%,主要是今年新增杭州市消防培训中心建设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下降10.60%,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补助经费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区级配套资金因时间差因素支出进度慢于上年同期。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87万元,同比增长59.92%,为年初预算的38.70%,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234万元,同比下降2.09%;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53万元,主要是纪检罚没收入等其他政府性基金同比增加150万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金收入134000万元。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3万元,同比下降90.18%,为年初预算的20.93%,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债务利息今年改在省市补助中列支。考虑省市补助因素,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24591万元,比上年减少122285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有145452万元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未收缴入库。此项收入一般在第四季度由相关国企一次性缴纳入库。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2万元,同比增长56.13%,为年初预算的4.53%,主要为区级改制企业和区管国有企业监事运行支出。
四、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5097万元,同比下降23.37%,为年初预算的45.07%,主要为社保基金财政补助收入受支付时间差影响减少。
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0506万元,同比增长8.21%,为年初预算的43.82%,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提标。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上半年,我区偿还到期债务本金10000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10000万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5000万元。截至6月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22615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5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4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百井坊地块土地出让前期准备项目。
六、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456844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322844万元,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预收益134000万元(已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支出完成327553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支出304322万元,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3231万元。
七、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我区上半年收入完成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形势相当严峻。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持续,预计下半年收入增长压力巨大,要实现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目标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不够稳定
我区收入增长缺乏强劲增长极,税源结构仍需优化。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相对滞缓,税源缺乏强力支撑;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整合力度不强,税源发展后劲不足;我区主体产业对宏观经济环境较敏感,税收受市场和政策风险影响较大。数字经济发展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缺乏互联网龙头企业带来的引擎增长效应和辐射经济作用。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入影响突出
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出台和逐一落实,减收效应逐步显现,我区财政收入明显承压。今年新出台的增值税减税政策的主要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减税规模将明显大于上年增值税减税政策。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政策翘尾和今年新出台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其他减税降费政策的减收规模超出预期。预计全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造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规模在10.36亿元左右。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403700万元(不含省市专项补助),均为刚性支出。年初预算预留资金因落实省市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确保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项目而新推出的多项举措已基本用尽。若收入目标难以完成,加之 2018年已将所有存量资金(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用于平衡2018年财政总决算,我区财政暂无其他可统筹资金来源,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八、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继续抓好组织收入及税源增长工作。一是针对当前情况,切实加强财政、税务、街道等经济部门间的沟通对接,抓牢存量税源,深挖增量税收,全力推进收入组织工作。深入做好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密切跟踪省市对收入增长的调控目标,及时按相关要求做好调整工作的同时,力争按照年初预算完成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00%的目标任务。二是发挥财政扶持政策作用,及时做好扶持资金兑现工作。帮助和指导国有企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发挥其招商平台职能。三是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根植性。四是完善回迁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对各街道花落下城成果考核激励。
(二)持续推动财政改革及绩效提升工作。一是主动优化支出盘子,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增强预算约束刚性,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二是新增外网审批、预算总额控制等预算管理功能,优化2020年预算编制。三是持续跟进市区财政管理体制事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探索建立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通报机制,严格支出审核关口。五是探索建立各部门普遍适用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通报制度。
(三)有力聚焦财政监管及资源整合工作。一是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率指标预警,完成2019年我区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完成年度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推广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方案。三是推动区管企业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制度执行管理,做好企业融资管理。四是继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五是继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及资产云系统流程整合。
资金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
索引号
00250036-7/2019-14302
文号
公布日期
2019-10-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2019年9月26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8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8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2018年度财政预算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8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的原则,2018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0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390000万元,同比增长21.59%;2018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700万元,同比下降79.30%;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5523万元,同比下降26.86%;2018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5000万元,同比增长507.53%,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5395万元,同比增长1833.69%;2018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40000万元,同比增长23.83%,区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年初预算支出43200万元,同比增长45.77%。
2018年2月1日,区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15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
二、2018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399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90%,同比增长8.9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85411万元,同比增长9.63%。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036万元,同比增长14.44%,完成年初预算的94.11%;上级补助支出18375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36546万元(包含市财政一次性均衡性补助60000万元),加上教育费附加结余1579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政府性基金和偿债准备金等调入资金29155万元,调入预算周转金1123万元,2018年累计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68403万元。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7036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结余1367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4213万元,历年结转14702万元,2018年上级补助累计资金28915万元,当年支出18375万元,年末结转1054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89万元,同比下降70.75%,为年初预算的141.29%,降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为诉讼费等非税收入按要求改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涉及金额336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5878万元。2018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28万元,同比下降28.12%,完成年初预算的98.28%。结余450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弥补收支平衡。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91950万元(主要为市财政下拨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90365万元),历年结转1632万元,当年支出191189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用于弥补收支平衡1316万元,年末结转1077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741万元,同比增长597.57%,为年初预算的114.82%,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为国有企业当年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从2018年开始,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调整为30%。加上历年结余562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6303万元。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316万元,同比增长1805.38%,完成年初预算的98.54%。收支相抵,年末结余987万元。区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2018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168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20%,同比增长29.04%。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收入1884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财政补助收入22812万元,利息及其他收入19万元。加上历年结余3996万元,2018年累计可用资金45676万元。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000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2.60%,同比增长34.98%,主要用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发放。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73万元。区级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三、预备费使用情况
2018年,我区年初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当年使用610万元,主要用于区旧住宅改造、区民生服务大厅建设等相关项目。
四、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8年,我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为30770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48200万元。全年到期偿还债务本金66081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66081万元。2018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均控制在限额范围之内。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百井坊地块土地出让前期准备项目。
五、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8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坚持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一是收入质量持续向好。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做好形势研判、结构分析、规模预测及数据统计,充分把握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契机,切实加强各部门协作,狠抓税收征管,全力组织收入。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641062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399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0%和8.97%,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8%的目标任务。二是税源涵养卓有成效。实施新一轮“花落下城”行动,完善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运作流程与考核细则,健全企业注册、企业税收等信息即时共享和限时反馈机制,实现部门和街道条块联动、无缝对接。275家注册地在区外的重点税源企业已有229家将注册地迁回下城,涉及上年度税收29520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949万元。继续加大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税源信息“找新挖潜”力度,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54631万元。三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出台围绕五大产业和高端中介服务业、科技创新创业、513武林英才、企业上市、跨贸、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1+7”经济扶持政策,厚植产业发展土壤。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聚焦招商主业,组建区招商服务中心,构建“1+4+8”招商体制,统筹全区招商资源;聚焦为企服务,组建区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26”服务体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加大企业走访帮扶力度,累计兑现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一企一策”等各类政策性资金30051万元,切实打造企业服务“下城口碑”。牵头组织召开武林英豪经济工作表彰大会,表彰企业56家、奖励资金1530万元,有效凝聚和激发企业扎根下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与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协作机制,全年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融资担保集团等67家大型企业(集团)签订或续签了经济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精准助力,推动共赢发展。组织召开重点税源企业座谈会,参与企业119家,政企交流进一步加强。举办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经理)研修班,参与企业超200家,有效搭建政企、企企交流学习平台,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四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武林省级智慧商圈建设,实现武林广场中央商城开业,落户网易考拉、超级物种等新零售项目;武林大巡游、金秋休闲购物街等消费促进活动顺利举办。推动跨贸小镇建设,首届“武林洋淘”进口商品博览会成功举办;太阳马戏场馆建设有序推进;小镇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认定为杭州市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打造电竞数娱特色小镇,出台“电竞16条”扶持政策;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正式开园,引进网竞文化、极视科技等企业148家。推动经合社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在城中村改造中加快留用地项目建设。五是产业要素加快集聚。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央企、港资等重点企业,突出地块招商、产业招商。有力保障中国杭州国际人力资源峰会、纳斯达克创新医药企业中国峰会、第12届国际女装设计大奖赛等活动顺利举办,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产业要素资源集聚。省融资担保公司、市国有资本、德事商务中心等一批优质项目相继落地。互联网影视产业园正式启用。数字经济引领增长势头强劲,实现规上企业营收891000万元,同比增长28.90%,云集、点我达、浮云科技等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推进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微企业4782家。加强人才引进培育,申报入选国家1名,新引进高学历应届毕业生1337名,新认定高层次人才107名。
2.坚持以民为本,财政保障不断加强。一是为民实事精准发力。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统筹安排民生实事专项资金33132万元,全力保障好10件民生实事。改造旧住宅小区32.17万平方米,试点10个无物业小区“小区管家”服务。全力推进校园建设,启用1所,新改造3所,开工4所。成立全市首个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服务站,加装电梯31台,实现2617台住宅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完成37个老旧住宅小区雨污分流项目、410幢楼房管道“清肠行动”。改造公厕7座、垃圾房60座,打造美丽小巷6条。建成蓝领公寓1210套。提升改造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为全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七个一”居家养老服务,提升改造4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好8个老年助餐示范点。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43个,建成电动汽车充电桩242个。升级完善8个重点社区微型消防站,新增独立式感烟探测器1600个。二是民生领域有力保障。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在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公共安全、就业保障、养老助困、对口扶贫、卫生健康等领域加大倾斜力度,有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2018年全区民生事业投入297276万元,同比增长13.48%,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81%。三是行政效率显著提升。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迈向纵深,推动个人事项网上办、就近办,涉企事项并联办,全力打造“移动办事之区”,“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在全省率先推出。创新“1Call办”平台,实现线上咨询、预审、预约和办事,入选全国“互联网+政务”50强案例。聚焦数据整合,上线运行区综合信息系统,归集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三实数据”197万条。四是财政服务不断优化。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财政服务供给端的深化和延伸,开展“上门服务至少一次”专题活动,在“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五大类别开展10项具体服务,累计现场服务部门51个、提供上门服务113次,服务二级单位25家、提供上门服务38次,合计服务人数151人;累计开展集中培训12次,服务人数逾1000人;累计完成线上服务13626人次;累计发放各类解答汇编954人次。完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并通过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机制完成建议提案的办理落实。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4件、政协提案2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3.坚持机制创新,财政改革持续深入。一是预算管理更加精细。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及时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调整列入一般公共预算。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力度,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现扩面平衡。加强土地出让资金的合理调度、规范使用,全年完成出让6宗地块项目,土地出让金总额达到1557230万元。提前下达的上级补助以及上年结转的上级补助全部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减少财政预留资金规模,切实把预算细化到部门。二是预算改革更加深入。根据《关于印发<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实施政府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合理分设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两套经济分类科目,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提高预算透明度。扩大项目前期专家评审选取范围,严格实施100万元以上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工作,开展13个信息化建设和9个维修改造项目的前期专家评审论证,涉及预算资金5538万元。加强绩效评价与审计结果的应用,对绩效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政策和项目予以取消或按一定比例压缩资金。三是支出执行更加规范。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规则,重要领域和重点资金动态监控管理进一步加强。全新开发银行账户和公款竞争性存放信息系统,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高。有序推进国库集中支付代理银行扩面、预算单位公务卡(单位卡)改革和工资统发系统升级,财政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财政库款管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全年累计净调度资金135000万元。四是政府采购管理持续优化。进一步优化采购流程,适时将分散采购、公开招标限额标准分别调整至30万元、100万元,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同时,提高政府采购灵活性和采购单位自主性。积极推进电子交易系统,全面上线“政采云”平台,全年线上交易金额25936万元。五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逐步完善。有效承接工程审价职能,上线运行审价业务系统,依托19家第三方协审中介机构积极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价控制。全年完成审价项目41个,送审项目金额达27029万元,累计核减金额达1072万元。
4.坚持规范管理,财政绩效显著提升。一是政府行政成本从严控制。全年“三公”经费支出926万元,同比下降2.18%,节约资金2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分别支出72万元和635万元,同比下降9.39%和7.82%;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19万元,同比增长22.88%,主要是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二是财政监督检查有序开展。对10家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8例并督促部门完成整改。对14家预算单位2018年度政府采购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5家并督促单位完成整改。及时下达检查意见并明确整改时限,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规范采购行为。三是绩效评价机制不断优化。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018年度“智慧电子政务专项经费”等24个事关民生的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实际安排预算金额较单位申报金额核减1221万元,下调幅度为11.41%,财政资金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对“公园绿地养护”、“老旧小区雨水污水管道应急处置”及“残疾人家电统保”等3个民生关联度强、公众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涉及预算执行总额944万元。完成2017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报告并提交人大审议,为后续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四是政府债务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按照上级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有关要求,合理编制《下城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逐笔排查债务行政法律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科学设置化债总体目标、分年计划和工作举措,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规范棚改政府购买服务运作,PPP项目顺利纳入财政部项目库,积极组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圆满完成全年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五是财政内控机制更加严密。围绕“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目标完善“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深度梳理财政内部业务流程,针对各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制订财政各模块工作控制操作规程,实现“流程留痕、风险可控、责任可溯”目标,财政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
5.坚持统筹协调,国资国企有效整合。一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积极构建现代企业内部运行体系,制定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规范薪酬管理体系。完善外派监事会管理制度,出台《下城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和《下城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外派专职监管人员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强化企业内控及考核,推动政企分开。二是国有资源整合优势有效发挥。注重绩效管理和风险防控,提高运作效率,强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市场运行能力。区城投和国投两大国有平台率先在全市完成市场化转型。创新融资模式,加强国有企业融资计划管理和过程管控,严格按照“经营性资产覆盖负债,收益覆盖利息”的原则执行,实现全区国有企业融资债务规模总体可控,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区城投和国投两大国有平台建设项目30个,做地23宗,引进企业61家,撬动社会资本627000万元。区市政公司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国有资产统筹管理不断强化。制定完善《下城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经管资产报告、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报告等三套报表编制工作,在全市率先向人大报告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定下城区500平方米以上国有经营性房产资源手册,对接全区招商引资、安商稳商需求。开展社区用房使用、协会房产管理、被拆迁房产赔偿情况等专项检查,强化国有房产管理。出台《下城区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我区国有企业车改实施路径和方案。全区国有企业涉改车辆40辆,改革后保留23辆,节支率为26.72%。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实施分类清理,全面摸清家底,除确需保留的企业外,将其他企业经营性资产及股权全部划拨至区管国有企业统一管理运营。全年完成注销企业33家。加强存量企业监管力度,2017年度存量企业管理专项审计顺利完成。
第二部分:2019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11323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1.48%,同比增长12.1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967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04%,同比增长8.50%。两项收入总量分居十城区第6位和第7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2位和第1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2.07%。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含省市补助)227696万元,同比增长14.27%,支出总量和增幅在十城区中分居第10位和第8位。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3291万元,同比增长14.92%,为年初预算的55.31%,其中民生事业支出177081万元,同比增长14.85%,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31%,继续保持较高比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一是减税降费效果持续显现,涉及减税政策的有关收入下降明显。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30.62%,增幅同比回落40.4个百分点,主要受上年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政策翘尾和今年新增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减税效应叠加影响,累计减税6.2亿元。增值税同比增长5.22%,增幅同比回落4.33个百分点,主要受去年降低增值税税率政策翘尾和今年新一轮增值税减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等影响,累计减税5.94亿元。小税种合计同比下降12.68%,增幅同比回落14.45个百分点,主要受涉及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的地方税费减征和部分税种征期调整影响,累计减税0.87亿元。上述政策合计减税13.01亿元。
二是财政支出保持较快增长,重点资金需求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我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4.92%,比上年同期提高5.49个百分点,比10%的全年预算增幅高4.92个百分点,已完成全年预算的55.31%,快于序时进度5.31个百分点,有力保障我区各项民生事业支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支出预算执行较好。教育支出同比增长37.69%,主要是为促进我区教育水平的提高,显著加大了教育投入。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长34.55%,主要加强平安建设力度,提高了公共安全系统建设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23.07%,主要是今年新增杭州市消防培训中心建设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5.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下降10.60%,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补助经费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区级配套资金因时间差因素支出进度慢于上年同期。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87万元,同比增长59.92%,为年初预算的38.70%,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234万元,同比下降2.09%;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53万元,主要是纪检罚没收入等其他政府性基金同比增加150万元。上半年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金收入134000万元。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3万元,同比下降90.18%,为年初预算的20.93%,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债务利息今年改在省市补助中列支。考虑省市补助因素,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24591万元,比上年减少122285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有145452万元土地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未收缴入库。此项收入一般在第四季度由相关国企一次性缴纳入库。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2万元,同比增长56.13%,为年初预算的4.53%,主要为区级改制企业和区管国有企业监事运行支出。
四、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5097万元,同比下降23.37%,为年初预算的45.07%,主要为社保基金财政补助收入受支付时间差影响减少。
上半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0506万元,同比增长8.21%,为年初预算的43.82%,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提标。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上半年,我区偿还到期债务本金10000万元,新增再融资债券10000万元;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5000万元。截至6月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22615万元,较上年末增加15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74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债务资金主要用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百井坊地块土地出让前期准备项目。
六、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456844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322844万元,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预收益134000万元(已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支出完成327553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支出304322万元,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3231万元。
七、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我区上半年收入完成情况来看,财政收入形势相当严峻。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持续,预计下半年收入增长压力巨大,要实现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目标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基础不够稳定
我区收入增长缺乏强劲增长极,税源结构仍需优化。大型骨干企业发展相对滞缓,税源缺乏强力支撑;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整合力度不强,税源发展后劲不足;我区主体产业对宏观经济环境较敏感,税收受市场和政策风险影响较大。数字经济发展尚未形成产业优势,缺乏互联网龙头企业带来的引擎增长效应和辐射经济作用。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财政收入影响突出
随着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出台和逐一落实,减收效应逐步显现,我区财政收入明显承压。今年新出台的增值税减税政策的主要影响将在下半年显现,减税规模将明显大于上年增值税减税政策。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政策翘尾和今年新出台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其他减税降费政策的减收规模超出预期。预计全年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造成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规模在10.36亿元左右。
(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403700万元(不含省市专项补助),均为刚性支出。年初预算预留资金因落实省市区加强基本民生保障、确保重点领域和重大民生项目而新推出的多项举措已基本用尽。若收入目标难以完成,加之 2018年已将所有存量资金(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用于平衡2018年财政总决算,我区财政暂无其他可统筹资金来源,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八、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继续抓好组织收入及税源增长工作。一是针对当前情况,切实加强财政、税务、街道等经济部门间的沟通对接,抓牢存量税源,深挖增量税收,全力推进收入组织工作。深入做好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密切跟踪省市对收入增长的调控目标,及时按相关要求做好调整工作的同时,力争按照年初预算完成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00%的目标任务。二是发挥财政扶持政策作用,及时做好扶持资金兑现工作。帮助和指导国有企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发挥其招商平台职能。三是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合作机制,增强企业发展根植性。四是完善回迁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强化对各街道花落下城成果考核激励。
(二)持续推动财政改革及绩效提升工作。一是主动优化支出盘子,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增强预算约束刚性,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二是新增外网审批、预算总额控制等预算管理功能,优化2020年预算编制。三是持续跟进市区财政管理体制事宜,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四是探索建立分部门预算执行进度通报机制,严格支出审核关口。五是探索建立各部门普遍适用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反馈与通报制度。
(三)有力聚焦财政监管及资源整合工作。一是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率指标预警,完成2019年我区隐性债务化解工作。二是完成年度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和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推广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方案。三是推动区管企业监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制度执行管理,做好企业融资管理。四是继续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五是继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及资产云系统流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