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27-9/2018-1004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发改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8-05-07 | 发布日期 | 2018-05-07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8-05-07 10:46:11 点击率: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之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抓好“四大专项行动”,坚持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全力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增长8%;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下降26.1%;开放型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发展环境优化提升
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营造开放共享、创新驱动良好生态,激发企业活力,优化提升企业发展环境。
1、战略谋划对接升级。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率先出台《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谋划运河新城、杭钢新城区块建设,巩固拱墅运河文化金名片地位。运河财富小镇纳入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截至11月,运河财富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管理资金规模1000余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达95%。
2、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较好。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全省首个规范三级便民服务大厅管理地方标准,区级部门取消纸质材料220项,开设各类“综合窗口”48个,98%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7项实现零跑,55项事项实现凭身份证办理,快递送达全覆盖。积极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3、创新活力逐步激发。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复核。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7亿元,增幅达63%。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5家,均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和市级研发中心5家;浙江大学新经济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落户。出台“618”人才新政,成功创建“杭州市人才生态示范区”。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动能积蓄壮大
以产业平台、重点项目等重点工作为抓手,逐步夯实经济基础,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经济较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预计6+2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其中,体育健康产业增加值增幅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7%,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5%,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旭日企业35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45家。
2、平台建设推进有力。十大产业平台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总税收22亿元。北部软件园试点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落地德中卫生组织华东区总部等重大国际人才创业创新项目;智慧网谷小镇入围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顺丰创新中心、新浪、360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运河财富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成为浙江省金融博览会永久会址,累计入驻金融企业达182家;汽车互联网小镇引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全国总部、闲鱼二手车等重大项目;工业设计小镇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落户,集聚泰普森控股集团、LOFT49创意园、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等高端设计文创类企业40余家;申花产业集聚区引进浙江中发利和企业管理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6个,落地中文在线区域总部、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上塘电商小镇引进福中集团浙江总部,入驻顺丰快运、碧橙网络等电商企业694家;北城·智汇园、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等不断推进平台建设。
3、楼宇经济精准发力。出台全区楼宇经济提升五年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1年),启动2017年度楼宇经济服务专项行动,浓厚楼宇经济工作氛围。系统推进楼宇经济信息管理、政策服务、协税护税、招商服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楼宇五率稳步提升。楼宇税收较快增长,预计实现总税收49亿元,增长13%,实现常规税收27亿元,增长18%,总税收亿元楼增加3幢。楼宇项目加快推进,中铁国际城商业金融用房等6个项目30万平方米楼宇实现开工,绿地运河商务中心二期等4个项目133万平方米楼宇顺利竣工。
4、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力推重点项目建设,紧抓有效投资,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出让经营性地块16宗597.4亩。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完成年投资目标任务的118.3%;市重点实施项目完成投资43.4亿元,完成年投资目标任务的120.1%。区重点项目70个,完成投资82.3亿元。
5、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51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6%、132%;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53个,到位资金1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到位资金72.9亿元,占浙商到位资金总量的55.1%。6+2产业集聚明显,预计全年引进“6+2”产业项目782个,引进产业资金204.9亿元,占比达85.5%。预计实现自营出口总额91亿元,实现服务贸易出口额32亿元。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等工作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三)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消除劣V类”专项行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提升完善城市功能。
1、城中村改造强势推进。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编制完成分区规划和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实现全域城中村农户清零,累计征迁农户6372户、企业80家、居民480户。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拱墅区拆迁安置房建设和长效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开工安置房32.7万平方米,竣工62.6万平方米,交付3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765户。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建设有序推进,金昌路(拱康路-永宁路段)正式开通,平炼路Ⅰ期(拱康路-俞家桥路段)建成,香积寺路下穿运河隧道等主次干道有序推进,支小路完工13条,续建7条。全市范围内首推“拉链马路”专项整治,城区道路重复开挖率减少70%以上。有序推进全区停车场库建设,竣工1320个泊位,开工及续建3204个泊位。地铁建设加速,2号线沈塘桥站、墩祥街站2个站点投用,5号线建设加快推进。
3、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运公园有序推进,望宸阁建成开放,全区新增绿地23.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42个治水工程项目,打赢41条河道剿灭劣Ⅴ类水硬仗,主城区率先通过省市整体验收,建成6条21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完成22条道路街容美化提升,拆违166.4万平方米,成为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区”。统筹推进“五废共治”工作,90%以上小区纳入垃圾分类管理。
(四)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稳步提升
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打造“主城区最好教育”,学前“阳刚教育”和“有温度的课堂”经验全国推广,全国首推小学延迟入学政策,中考成绩全市领先。开工建设华师大附校等14所学校,竣工8所、投用4所。深化“健康拱墅”建设,出台《拱墅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通过“全国中医药示范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中医药特色、慢病管理工作全省领先。文体惠民加快推进,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献馆开馆,成功举办运河文化四季歌、大运河文化节等惠民活动,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20处。
2、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预警系数保持3.4%以内,全区职工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2.5万、2.7万和2.3万人。建成8家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5家社区微型养老院,新增261张机构养老床位,40家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实施12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大修104台老旧电梯,解危175幢危旧房,完美收官危旧房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3、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受理处置各类事件5.6万件,首创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心理服务体验馆,建立23个社区心理服务站。化解各类信访积案18件,省市交办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构建全区“1+X”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广智慧监管系统,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强化社会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建成437个微型消防站。全面完成党的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连续十二年创建“省平安区”,成功摘得平安金鼎。
整体来看,2017年全区人民攻坚破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产业平台承载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二是受房地产限购、金融监管收紧、汽车销售疲软、土地出让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任务未能如期完成;三是教育、卫生等民生资源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生态人文交融、民生保障改善、政府高效运转,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区,为建成运河沿岸名区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2018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R&D经费增长10%以上;
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引领高端产业集聚
把握转型升级主线,依托产业平台、楼宇经济等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集聚优化升级。
1、加快推进平台项目。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亿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北部软件园加速产业提升,提高产业集聚,高度关注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建设,加快国际人才项目招引落地;智慧网谷小镇争取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推进360、新浪等项目落地,顺丰创新中心一期结顶,省国贸、顺丰创新中心二期等项目地块出让;运河财富小镇深度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战略,完成3A景区创建,加快金诚之星等项目建设,资本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汽车互联网小镇加快桥西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和创意谷招商进程,推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等企业落地营运,申报第二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康桥健康产业园开工医院一期,出让二期土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塘电商小镇、工业设计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加快平台建设,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明晰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高地,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积极谋划运河新城、杭钢新城的保护开发,统筹推进华丰、民生药厂等区块建设,做好规划、招商、出让等各项工作。紧盯有效投资,努力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加强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民间投资力度,把产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抓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全力以赴推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高度关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落实63个区重点项目、5个区监控项目的推进机制,实施留用地、保障性安居和社会民生三大专项任务。
2、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面落实楼宇经济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优化楼宇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楼宇企业服务体系,做深楼宇经济精准管理。持续开展协税护税工作,强化税源管理,稳税源、深挖潜,全力推进辖区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楼宇总税收55亿元。加快推进滨绿杭汽发地块商业综合用房等楼宇项目建设,积极研究出台高品质楼宇建设标准、物业管理服务标准,逐步实施老旧楼宇提升改造计划,全面提升楼宇品质。
3、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主动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等重大省市产业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破”“立”“降”并举,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推动6+2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实现6+2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梳理和依托辖区既有行业龙头企业,找准产业细分领域突破点,明确产业链重点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优化整合扶持政策,加大大树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全面实施凤凰行动,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8家。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在全区范围铺开工业企业上云工作,培育上云标杆企业。优化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服务主题活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二)以招商引智为抓手,激发创业创新动能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才力度,优化提速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激发经济活力。
1、优化提速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开展事项梳理及办事指南的规范工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广应用投资项目在线监管2.0平台,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强化中介机构管理。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线上、线下、移动等多端共享互补,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
2、提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招商体制改革,优化全区招商统筹工作,突出平台招商导向作用。围绕平台重点地块,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在谈项目落地,借助平台空间、政策等资源优势,瞄准500强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重点对象招商,各产业平台全年至少引进1家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平台产业定位,优化以企引企方案,积极招引一批能形成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着重打造区块产业链经济。积极发展跨境电商,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品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再造竞争优势。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等工作。
3、加快推进动能转换。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众创空间社区、科技创新特色楼宇和创业街区等“双创”集聚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1家,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实施“墅苗计划”和“旭日计划2.0”,着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探索院校科研成果导入产业平台机制,加强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完善618人才新政配套细则,引进各类人才2.1万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人、海内外领军人才不少于5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
(三)以重点区块开发为抓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紧紧围绕重点区块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城市功能,全面融入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区域征迁,征迁居民1000户、企业300家,实现城中村区域全面清零,加快推进运河新城等13个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实施拱宸、康桥、计家等5个拆整结合村综合整治,着力保障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确保城中村改造安全、可持续推进。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统筹安排回迁安置计划,开工安置房项目18个177万平方米,竣工3个22万平方米,交付4个49万平方米,建设公租房、人才房各1000套,筹集临时租赁住房1500套,回迁安置800户以上。严格按照“一区一规划”实施后续城中村改造,提升建设标准,补齐配套短板,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结合我区十大产业平台建设,推进经合社留用地联合开发。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加快萍水东路、香积寺路下穿隧道工程等17条主次干道、30条支小路建设。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加快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开工及续建2600个,竣工800个,推进金松公园等地下停车库建设,新增地下空间30万平方米。做好地铁三期拱墅段征迁工作,加快沿线14个站点建设。
(四)以美丽拱墅建设为抓手,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区目标,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美丽拱墅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加快提升生态环境。长效巩固全域剿灭劣V类成果,建成14条23公里沿河生态廊道、实施11项雨污分流工程、推进5条河道综保工程,启动最美河道创建和“零直排”巩固三年计划。加快运河中央公园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运河亚运公园,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区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加快提升人居环境。打响垃圾分类治理攻坚战,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深入创建“基本无违建区”,拆除违法建筑45万平方米,实施7个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工程,提升改造公厕10座以上。
(五)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彰显拱墅人文优势
全力落实文化引领战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塑造运河沿岸名区独特魅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推进半山文化小镇项目建设,强化运河新城、杭钢新城两大区域文化产业功能,加快推进运河大剧院、杭州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改造桥西、小河、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新建祥符桥、运河湾两大文化街区,启动半山显宁寺恢复和战国墓、水田畔遗址展陈工作。提高文化惠民力度。全面落实《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深入推进文体惠民,建设提升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5处健身苑点,布局运河书房等文化体验点,“五送五进”惠及群众12万人以上,举办运河旅游节,做大做强运河文化四季歌等品牌活动。
(六)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三方”协同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深化“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平安拱墅”再上新台阶,以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雪亮工程”等体系建设。建立风险预测、预警、预防等机制,防控和处置平安稳定问题。建立信访事项全流程网络化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分类破解小区“三乱”“三多”“三难”问题,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和安置房小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实体化运行“1+X”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校园、医院、企业以及人口密集区域管理,强化消防、卫生、食药品、油气管道等监管体系建设,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七)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宗旨,强化社会民生保障
从供给侧发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加强民生保障力度,着力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致力打造“家门口的学区房”,开工学校4所、竣工6所。深化“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实践,扩大教育开放共享,加强“运河名师名校长”培养,探索“新好学校发展群”培育,实施新一轮北部教育提振计划。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健康拱墅综合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养结合,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提升改造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部区域迁扩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计划,落实就业促进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深化实施“乐享保障”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推进养老服务新发展,新建2家街道级、8家社区级照料中心,新建2家微型养老机构。建成肢残人康复中心,引进品牌康复机构。
附件:
2017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完成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年目标 | 完成情况 | 备 注 | |||
实 绩 | 同比 增长(%) | 完成目标(%) | |||||
一 | 主要预期目标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8% | 525.4 | 7.1% | 低于目标0.9个百分点 | ||
2 | 服务业增加值 | 10% | 433.8 | 7.6% | 低于目标2.4个百分点 | ||
3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7% | 78.1 | 7.3% | 完成目标 | ||
4 | 固定资产投资 | 370 | 332.7 | -24.8% | 89.9% |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 | 556.2 | 9.5% | 低于目标0.5个百分点 | ||
6 | 开放型经济 |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 3.61 | 3.8 | -0.9% | 106% | |
市外实际到位资金 | 190 | 251.5 | —— | 132.4% | |||
外贸出口总额 | 125 | 99.6 | -15.7% | 80% | |||
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 | 81 | 132.4 | —— | 163.5% | |||
二 | 其他指标(工作) | ||||||
1 | 6+2产业增加值 | 10% | 13.6% | —— | 高于目标3.6个百分点 | ||
2 | 新增上市企业(家) | 12 | 6 | —— | 50% | ||
3 | 新增旭日企业(家) | 35 | 35 | —— | 100% | ||
4 | 出让经营性用地(亩) | 475 | 597.4 | —— | 125.8% | ||
5 | 开工安置房(万平方米) | 24 | 32.7 | 136.3% | |||
6 | 竣工安置房(万平方米) | 61 | 62.6 | —— | 102.6% | ||
7 | 回迁安置(户) | 1000 | 1765 | —— | 176.5% | ||
8 | 拆除违法建筑(万平方米) | 150 | 166.4 | —— | 110.9% | ||
9 | 道路建设(条) | 竣工主次干道 | 1 | 1 | —— | 100% | |
竣工支小路 | 6 | 13 | —— | 226% | |||
10 | 竣工停车泊位(个) | 1200 | 1320 | —— | 110% | ||
11 | 建成沿河生态廊道(条) | 6 | 6 | —— | 100% | ||
12 | 新增绿地(万平方米) | 23 | 23.4 | —— | 101.7% | ||
13 | 新建更新体育健身点(处) | 15 | 20 | —— | 133.3% | ||
14 | 开工学校(所) | 5 | 14 | —— | 280% | ||
15 | 竣工学校(所) | 6 | 8 | —— | 133.3% | ||
16 | 新增就业(万人) | 1.2 | 2.5 | —— | 208.3% | ||
备注:开放型经济按照市考核目标。 |
(本文有删减)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
索引号
00250027-9/2018-10043
文号
公布日期
2018-05-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之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和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抓好“四大专项行动”,坚持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全力建设运河沿岸名区,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增长8%;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亿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下降26.1%;开放型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指标完成市下达任务。
(一)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发展环境优化提升
抢抓重大发展机遇,营造开放共享、创新驱动良好生态,激发企业活力,优化提升企业发展环境。
1、战略谋划对接升级。主动对接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率先出台《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谋划运河新城、杭钢新城区块建设,巩固拱墅运河文化金名片地位。运河财富小镇纳入钱塘江金融港湾规划,截至11月,运河财富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管理资金规模1000余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达95%。
2、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较好。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出台全省首个规范三级便民服务大厅管理地方标准,区级部门取消纸质材料220项,开设各类“综合窗口”48个,98%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47项实现零跑,55项事项实现凭身份证办理,快递送达全覆盖。积极推动便民服务事项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办理。
3、创新活力逐步激发。通过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复核。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7亿元,增幅达63%。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5家,均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3家和市级研发中心5家;浙江大学新经济产业研究发展中心落户。出台“618”人才新政,成功创建“杭州市人才生态示范区”。
(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动能积蓄壮大
以产业平台、重点项目等重点工作为抓手,逐步夯实经济基础,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1、产业结构更趋优化。服务经济较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预计6+2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其中,体育健康产业增加值增幅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7%,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5%,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旭日企业35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45家。
2、平台建设推进有力。十大产业平台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总税收22亿元。北部软件园试点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落地德中卫生组织华东区总部等重大国际人才创业创新项目;智慧网谷小镇入围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顺丰创新中心、新浪、360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运河财富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成为浙江省金融博览会永久会址,累计入驻金融企业达182家;汽车互联网小镇引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全国总部、闲鱼二手车等重大项目;工业设计小镇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落户,集聚泰普森控股集团、LOFT49创意园、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等高端设计文创类企业40余家;申花产业集聚区引进浙江中发利和企业管理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6个,落地中文在线区域总部、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上塘电商小镇引进福中集团浙江总部,入驻顺丰快运、碧橙网络等电商企业694家;北城·智汇园、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等不断推进平台建设。
3、楼宇经济精准发力。出台全区楼宇经济提升五年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1年),启动2017年度楼宇经济服务专项行动,浓厚楼宇经济工作氛围。系统推进楼宇经济信息管理、政策服务、协税护税、招商服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楼宇五率稳步提升。楼宇税收较快增长,预计实现总税收49亿元,增长13%,实现常规税收27亿元,增长18%,总税收亿元楼增加3幢。楼宇项目加快推进,中铁国际城商业金融用房等6个项目30万平方米楼宇实现开工,绿地运河商务中心二期等4个项目133万平方米楼宇顺利竣工。
4、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力推重点项目建设,紧抓有效投资,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出让经营性地块16宗597.4亩。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4.6亿元,完成年投资目标任务的118.3%;市重点实施项目完成投资43.4亿元,完成年投资目标任务的120.1%。区重点项目70个,完成投资82.3亿元。
5、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市外实际到位资金251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106%、132%;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53个,到位资金13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1个,到位资金72.9亿元,占浙商到位资金总量的55.1%。6+2产业集聚明显,预计全年引进“6+2”产业项目782个,引进产业资金204.9亿元,占比达85.5%。预计实现自营出口总额91亿元,实现服务贸易出口额32亿元。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区县协作等工作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三)加快推进城市更新,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消除劣V类”专项行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城市化建设,提升完善城市功能。
1、城中村改造强势推进。深入实施城中村改造专项行动,编制完成分区规划和城中村改造一区一规划、一村一方案,实现全域城中村农户清零,累计征迁农户6372户、企业80家、居民480户。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拱墅区拆迁安置房建设和长效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开工安置房32.7万平方米,竣工62.6万平方米,交付32万平方米,回迁安置1765户。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建设有序推进,金昌路(拱康路-永宁路段)正式开通,平炼路Ⅰ期(拱康路-俞家桥路段)建成,香积寺路下穿运河隧道等主次干道有序推进,支小路完工13条,续建7条。全市范围内首推“拉链马路”专项整治,城区道路重复开挖率减少70%以上。有序推进全区停车场库建设,竣工1320个泊位,开工及续建3204个泊位。地铁建设加速,2号线沈塘桥站、墩祥街站2个站点投用,5号线建设加快推进。
3、生态环境优化提升。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运河中央公园、运河亚运公园有序推进,望宸阁建成开放,全区新增绿地23.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1.2万平方米。全面完成142个治水工程项目,打赢41条河道剿灭劣Ⅴ类水硬仗,主城区率先通过省市整体验收,建成6条21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完成22条道路街容美化提升,拆违166.4万平方米,成为省“无违建创建先进区”。统筹推进“五废共治”工作,90%以上小区纳入垃圾分类管理。
(四)统筹推进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稳步提升
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打造“主城区最好教育”,学前“阳刚教育”和“有温度的课堂”经验全国推广,全国首推小学延迟入学政策,中考成绩全市领先。开工建设华师大附校等14所学校,竣工8所、投用4所。深化“健康拱墅”建设,出台《拱墅区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提升改造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通过“全国中医药示范区”、“全国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中医药特色、慢病管理工作全省领先。文体惠民加快推进,全国首家非遗主题文献馆开馆,成功举办运河文化四季歌、大运河文化节等惠民活动,新建、更新体育健身苑点20处。
2、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预警系数保持3.4%以内,全区职工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净增2.5万、2.7万和2.3万人。建成8家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5家社区微型养老院,新增261张机构养老床位,40家照料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实施12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大修104台老旧电梯,解危175幢危旧房,完美收官危旧房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3、社会形势保持稳定。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受理处置各类事件5.6万件,首创社会心理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心理服务体验馆,建立23个社区心理服务站。化解各类信访积案18件,省市交办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构建全区“1+X”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推广智慧监管系统,深化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强化社会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建成437个微型消防站。全面完成党的十九大、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维稳安保任务。连续十二年创建“省平安区”,成功摘得平安金鼎。
整体来看,2017年全区人民攻坚破难,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产业平台承载能力不足,缺乏具有较强带动效应的高端产业和优质企业;二是受房地产限购、金融监管收紧、汽车销售疲软、土地出让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任务未能如期完成;三是教育、卫生等民生资源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仍有一定差距。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生态人文交融、民生保障改善、政府高效运转,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一流状态建设一流城区,为建成运河沿岸名区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2018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
R&D经费增长10%以上;
有效投资、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指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三、实现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产业平台建设为抓手,引领高端产业集聚
把握转型升级主线,依托产业平台、楼宇经济等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向高端、集聚优化升级。
1、加快推进平台项目。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亿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北部软件园加速产业提升,提高产业集聚,高度关注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建设,加快国际人才项目招引落地;智慧网谷小镇争取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推进360、新浪等项目落地,顺丰创新中心一期结顶,省国贸、顺丰创新中心二期等项目地块出让;运河财富小镇深度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战略,完成3A景区创建,加快金诚之星等项目建设,资本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汽车互联网小镇加快桥西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和创意谷招商进程,推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等企业落地营运,申报第二批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康桥健康产业园开工医院一期,出让二期土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塘电商小镇、工业设计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加快平台建设,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明晰产业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高地,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积极谋划运河新城、杭钢新城的保护开发,统筹推进华丰、民生药厂等区块建设,做好规划、招商、出让等各项工作。紧盯有效投资,努力促进投资结构优化,加强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民间投资力度,把产业投资作为重中之重,抓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全力以赴推进有效投资持续增长。高度关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落实63个区重点项目、5个区监控项目的推进机制,实施留用地、保障性安居和社会民生三大专项任务。
2、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全面落实楼宇经济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优化楼宇产业扶持政策,强化楼宇企业服务体系,做深楼宇经济精准管理。持续开展协税护税工作,强化税源管理,稳税源、深挖潜,全力推进辖区楼宇经济提质增效,实现楼宇总税收55亿元。加快推进滨绿杭汽发地块商业综合用房等楼宇项目建设,积极研究出台高品质楼宇建设标准、物业管理服务标准,逐步实施老旧楼宇提升改造计划,全面提升楼宇品质。
3、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主动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等重大省市产业发展战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破”“立”“降”并举,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全面推动6+2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实现6+2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梳理和依托辖区既有行业龙头企业,找准产业细分领域突破点,明确产业链重点企业,打造产业集聚区。优化整合扶持政策,加大大树企业、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全面实施凤凰行动,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8家。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在全区范围铺开工业企业上云工作,培育上云标杆企业。优化企业服务平台,开展企业服务主题活动,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二)以招商引智为抓手,激发创业创新动能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才力度,优化提速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激发经济活力。
1、优化提速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开展事项梳理及办事指南的规范工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窗受理”“一证通办”“一次办结”,100%的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推广应用投资项目在线监管2.0平台,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强化中介机构管理。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推动线上、线下、移动等多端共享互补,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级版。
2、提质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招商体制改革,优化全区招商统筹工作,突出平台招商导向作用。围绕平台重点地块,加大服务力度,加快在谈项目落地,借助平台空间、政策等资源优势,瞄准500强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开展重点对象招商,各产业平台全年至少引进1家行业领军企业;围绕平台产业定位,优化以企引企方案,积极招引一批能形成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着重打造区块产业链经济。积极发展跨境电商,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品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再造竞争优势。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山海协作和区县协作等工作。
3、加快推进动能转换。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众创空间社区、科技创新特色楼宇和创业街区等“双创”集聚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1家,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实施“墅苗计划”和“旭日计划2.0”,着力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优化企业创业创新生态环境,探索院校科研成果导入产业平台机制,加强企业研发投入补助。完善618人才新政配套细则,引进各类人才2.1万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不少于30人、海内外领军人才不少于5人,新增博士后工作站1家。
(三)以重点区块开发为抓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紧紧围绕重点区块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升城市功能,全面融入杭州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启动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区域征迁,征迁居民1000户、企业300家,实现城中村区域全面清零,加快推进运河新城等13个重点区块开发建设。实施拱宸、康桥、计家等5个拆整结合村综合整治,着力保障城中村改造资金需求,确保城中村改造安全、可持续推进。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统筹安排回迁安置计划,开工安置房项目18个177万平方米,竣工3个22万平方米,交付4个49万平方米,建设公租房、人才房各1000套,筹集临时租赁住房1500套,回迁安置800户以上。严格按照“一区一规划”实施后续城中村改造,提升建设标准,补齐配套短板,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整体提升。结合我区十大产业平台建设,推进经合社留用地联合开发。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加快萍水东路、香积寺路下穿隧道工程等17条主次干道、30条支小路建设。统筹地下空间开发,加快公共停车泊位建设,开工及续建2600个,竣工800个,推进金松公园等地下停车库建设,新增地下空间30万平方米。做好地铁三期拱墅段征迁工作,加快沿线14个站点建设。
(四)以美丽拱墅建设为抓手,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围绕打造生态宜居城区目标,着力提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美丽拱墅的居住环境和品质。加快提升生态环境。长效巩固全域剿灭劣V类成果,建成14条23公里沿河生态廊道、实施11项雨污分流工程、推进5条河道综保工程,启动最美河道创建和“零直排”巩固三年计划。加快运河中央公园建设进度,开工建设运河亚运公园,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成区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加快提升人居环境。打响垃圾分类治理攻坚战,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深入创建“基本无违建区”,拆除违法建筑45万平方米,实施7个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工程,提升改造公厕10座以上。
(五)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抓手,彰显拱墅人文优势
全力落实文化引领战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塑造运河沿岸名区独特魅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加快推进半山文化小镇项目建设,强化运河新城、杭钢新城两大区域文化产业功能,加快推进运河大剧院、杭州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改造桥西、小河、大兜路三大历史街区,新建祥符桥、运河湾两大文化街区,启动半山显宁寺恢复和战国墓、水田畔遗址展陈工作。提高文化惠民力度。全面落实《拱墅区文化发展规划(2018-2021)》,深入推进文体惠民,建设提升4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5处健身苑点,布局运河书房等文化体验点,“五送五进”惠及群众12万人以上,举办运河旅游节,做大做强运河文化四季歌等品牌活动。
(六)以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为抓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四个平台”、“三方”协同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夯实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深化“四个平台”建设。推进“平安拱墅”再上新台阶,以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深化基层治理“四个平台”、“雪亮工程”等体系建设。建立风险预测、预警、预防等机制,防控和处置平安稳定问题。建立信访事项全流程网络化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分类破解小区“三乱”“三多”“三难”问题,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和安置房小区规范化管理。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实体化运行“1+X”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贯彻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加强校园、医院、企业以及人口密集区域管理,强化消防、卫生、食药品、油气管道等监管体系建设,巩固平安建设成果。
(七)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宗旨,强化社会民生保障
从供给侧发力,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化,加强民生保障力度,着力满足辖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致力打造“家门口的学区房”,开工学校4所、竣工6所。深化“有温度”的教育理念实践,扩大教育开放共享,加强“运河名师名校长”培养,探索“新好学校发展群”培育,实施新一轮北部教育提振计划。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健康拱墅综合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养结合,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提升改造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部区域迁扩建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帮扶计划,落实就业促进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深化实施“乐享保障”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扩面提质。推进养老服务新发展,新建2家街道级、8家社区级照料中心,新建2家微型养老机构。建成肢残人康复中心,引进品牌康复机构。
附件:
2017年拱墅区主要指标(工作)完成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元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年目标 | 完成情况 | 备 注 | |||
实 绩 | 同比 增长(%) | 完成目标(%) | |||||
一 | 主要预期目标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8% | 525.4 | 7.1% | 低于目标0.9个百分点 | ||
2 | 服务业增加值 | 10% | 433.8 | 7.6% | 低于目标2.4个百分点 | ||
3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7% | 78.1 | 7.3% | 完成目标 | ||
4 | 固定资产投资 | 370 | 332.7 | -24.8% | 89.9% | ||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 | 556.2 | 9.5% | 低于目标0.5个百分点 | ||
6 | 开放型经济 |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 3.61 | 3.8 | -0.9% | 106% | |
市外实际到位资金 | 190 | 251.5 | —— | 132.4% | |||
外贸出口总额 | 125 | 99.6 | -15.7% | 80% | |||
浙商回归引进到位资金 | 81 | 132.4 | —— | 163.5% | |||
二 | 其他指标(工作) | ||||||
1 | 6+2产业增加值 | 10% | 13.6% | —— | 高于目标3.6个百分点 | ||
2 | 新增上市企业(家) | 12 | 6 | —— | 50% | ||
3 | 新增旭日企业(家) | 35 | 35 | —— | 100% | ||
4 | 出让经营性用地(亩) | 475 | 597.4 | —— | 125.8% | ||
5 | 开工安置房(万平方米) | 24 | 32.7 | 136.3% | |||
6 | 竣工安置房(万平方米) | 61 | 62.6 | —— | 102.6% | ||
7 | 回迁安置(户) | 1000 | 1765 | —— | 176.5% | ||
8 | 拆除违法建筑(万平方米) | 150 | 166.4 | —— | 110.9% | ||
9 | 道路建设(条) | 竣工主次干道 | 1 | 1 | —— | 100% | |
竣工支小路 | 6 | 13 | —— | 226% | |||
10 | 竣工停车泊位(个) | 1200 | 1320 | —— | 110% | ||
11 | 建成沿河生态廊道(条) | 6 | 6 | —— | 100% | ||
12 | 新增绿地(万平方米) | 23 | 23.4 | —— | 101.7% | ||
13 | 新建更新体育健身点(处) | 15 | 20 | —— | 133.3% | ||
14 | 开工学校(所) | 5 | 14 | —— | 280% | ||
15 | 竣工学校(所) | 6 | 8 | —— | 133.3% | ||
16 | 新增就业(万人) | 1.2 | 2.5 | —— | 208.3% | ||
备注:开放型经济按照市考核目标。 |
(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