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36-7/2018-1413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财政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18-02-12 发布日期 2018-02-12
附件
关于杭州市下城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发布日期: 2018-02-12 15:01:00 点击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下城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狠抓扩大收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做大平台、优化服务五方面重点工作,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由于各项政策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出现了一定变化,经下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801000万元调整为820000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不变,为333200万元。经过一年的运行,2017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036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42%,为调整预算的100.04%,同口径增长9.2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83083万元,加历年结余500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48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6170万元,2017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320737万元。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26%,完成调整预算的96.26%,同比增长6.70%。其中,教育支出673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62%,完成调整预算的99.78%,同比增长4.80%;科学技术支出1153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61%,完成调整预算的105.61%,同比增长12.40%;农林水支出11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9.87%,完成调整预算的97.61%,同比下降42.37%。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1578万元、历年结转24700万元,2017上级补助累计资金46278万元,当年支出30815万元,年末结转15463万元。

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8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6.59%,为调整预算的116.59%,同比下降4.44%,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加上历年结余100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370万元。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71%,完成调整预算的99.71%,同比下降4.80%。收支相抵,同时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819万元,年末无结余。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21456万元,历年结转851万元,2017上级补助累计资金122307万元,当年支出120562万元,年末结转1745万元。

2017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2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93.93%,为调整预算的100.00%,同比增长218.99%,加上历年结余18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41万元。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64%,完成调整预算的99.64%,同比增长1.45%。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2万元。

2017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30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2.93%,为调整预算的100.94%,同比增长508.32%,加上历年结余1331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33633万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6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3.50%,完成调整预算的98.79%,同比增长643.88%。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997万元。

由于2017年市区财政体制结算工作尚未完成,上述收支平衡数据待上级财政决算后正式审批确定。

(二)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7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全力组织收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超额完成收入目标。积极应对“营改增”等降费减税政策的减收影响,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加强各部门协作,充分把握部分行业发展向好、企业利润整体提升、资本及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等积极因素,狠抓税收征管,全力组织收入。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246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0368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33%和9.28%,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7.5%的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加强税源建设。加大“找新挖潜”力度,重点挖掘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信息,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70760万元,同比增长20.56%。持续推动“花落下城”行动,有效形成街道和部门“块抓条保”的安商稳商合力,255家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在税不在地”企业已有254家换领新证,涉税281769万元。健全和完善安商稳商信息共享、绩效评估联动、企业走访和服务联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实时监测全区1082家重点税源企业的注册、税收、经营动态以及部门(街道)提供服务等方面信息,强化数据的归集共享,助力安商稳税工作效能提升。三是有效助力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跨贸小镇、电竞小镇、创新中国、人力资源、电商新零售等重点平台和园区建设,推动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产业带轮廓初现。助力武林智慧商圈省级试点建设,商圈智能化服务日趋完善。西湖文化广场成功打造市中心最大的地下“城市运动空间”。依托嘉里中心楼宇平台打造杭州外资金融集聚区。推动城市之星建设,引进百老汇、德国红点设计、W酒店等国际高端项目,德中同行馆落成开馆。跨贸小镇成立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启用10.75万平方米的新天地中心,创办来华留学生创业园,被评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与芬兰新地省中芬贸易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新增芬兰国家馆落户。规划创建中国(杭州)电竞数娱小镇,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建设加快推进,LGD电竞影视文化中心正式启用。创新中国产业园和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别实现税收1.78亿元和1.06亿元。云集等企业入驻的电商新零售产业园正式启用。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累计达52幢。四是加快推动要素集聚。聚焦五大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促进企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设立并引进各类产业基金12个,总规模达273.81亿元。引进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拓供应链浙江总部、晶厚自动化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34个。省金控、浙旅集团、创新工场、浙江鑫通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启动新一轮“513武林英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端智力项目22个,外国专家96名。五是精准实施企业扶持。对接企业需求,完成新一轮“1+X”扶持政策修订,制定完善促进经济发展及与区域重大企业战略合作政策,提高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8721万元,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7962万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盈盈理财、仟和网络、兔狗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培育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研究院3家、研发中心3家。出台加快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意见,把扶持培育前移到企业拟上市之前,15个项目进入上市筹备,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完成21家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6734万元。完善企业沟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走访服务企业512家次,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214件。举办全区财税业务知识培训会,开展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培训班,参加企业达230家,有效促进政企交流。

2. 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是积极完善区街管理体制。按照充实基层、做强街道、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理顺街道人财物、权责利关系。完成新一轮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调整,出台《关于调整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的通知》,合理划分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留存财力向街道倾斜,增加街道支出预算的自主空间,有效调动街道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调整程序,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强化统筹使用。清理和收回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的项目部分指标,共收回指标6114万元,盘活各类沉淀资金8778万元,统筹用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领域。三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流程,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实行T+1清算。推行公务卡结算,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与使用。全区预算单位公务卡累计发放5149张,2017年公务卡支付金额1978万元。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重点就部门间转款、单位内部转款、提现超额、现金支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监控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严把支付审核关,严控无预算、超进度、超标准、超范围等支付,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全年财政直接支付笔数和支出金额分别占总笔数和总支出的48.13%和95.36%。四是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财务核算。严格落实区属单位银行账户及公款竞争性存放政策。截至目前,全区按要求纳入公款竞争性存放账户225个,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金额为319114万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分类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确保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数据保持一致。完成全区117家行政事业单位、49家国有企业和1家政府参股企业的2016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汇审工作。

3. 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绩效。一是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对天水街道和东新街道两家单位的2016年度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8例,及时下达检查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开展对教育局“校园安保专项经费”等4个专项资金的检查,发现问题3例,分别出具了专项检查报告并督促问题整改。通过随机抽查结合延伸检查的方式完成5家代理记账机构的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检查并顺利达标。二是积极加强预算目标绩效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对政策合理性及实施效果分析。完成对物业管理财政扶持配套资金等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个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实际安排预算金额为单位申报金额的39%,大幅节约了资金。完成我区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三是加快推进财政内部风险控制建设。遵循“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构建“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核心业务流程有痕迹、风险可监控、责任可追溯,有效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和预警功能。四是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完整准确。严控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和超合同采购等不规范行为。加强政府采购检查,全年共抽查行政事业单位8家、社会中介机构1家,涉及政府采购项目74个,合计采购预算资金1479万元。五是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成立下城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政府债务化解计划,落实长木、草庵、沈家三村连片(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三村连片综合改造工程PPP合作项目。通过做大收入蛋糕、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科目等方式增加全区可偿债财力,协调到位市补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土储专项债券100000万元,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4. 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国资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国投、城投、市政三大国有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架构,深化国有企业职能转变。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政府指令性任务、企业管理等考核目标。制定区管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和推动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加强。二是不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强化房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完成统筹房产授权划拨。对原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管理房产、公安专业用途房产及各街道用于社区用途的房产进行核查并移交确认和授权。出台房产评估指引,明确部门权责,规范评估操作。全年共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评估备案416处,合计面积7.41万平方米。三是稳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和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摸清全区17个行政事业单位下属85家企业底数,对需清理注销61家企业制定清理计划,明确清理途径;对拟保留的24家企业的企业职能及供养人员等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理顺出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盘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115批次,合计处置资产合计2468万元。有序开展车改车辆评估、处置及拍卖工作,全年组织废旧资产及车辆的公开拍卖6场,合计处置收益289万元。

5. 呼应民生关切,优化财政服务。一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947万元,同比下降23.3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8万元,同比增长75.16%;公务接待费支出79万元,同比下降9.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690万元,同比下降34.10%。二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投入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22161万元,持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养老扶困、文化教育、公共卫生、食药安全等领域加大改善力度,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有效改善社会民生。在确保政府职能履行、运作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2017年民生事业投入261972万元,比去年增加9463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68%,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全力配合区人大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重点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及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票据及非税收入管理、行政许可职能行使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通过专题汇报、分组讨论、集中回应等形式对全区人大代表的评议意见进行实时反馈并逐条整改,在区人大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中被评定为“满意”。五是不断优化财政服务。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代理记账机构等行政审批“零窗零跑”。全年共办理从业资格新证62人,批准代理记账企业20家,办理会计各项事务变更2506次项。将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安分局出入境收费等非税收入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启用部门预算调整指标管理系统,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程,全年累计办理1300次项,基本实现部门财务人员零上门。建立财政审核审批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共审议议题98个,涉及资金5263万元。建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按照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要求制定分类办理思路和计划。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7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预算法》规定和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立足“保基本、强运转”,认真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促进财政预算更加精准、规范、有效和透明,为奋力开启新时代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8年我区部门预算编制原则是: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拟安排我区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2018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00%。其中,增值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59000万元,同比增长10.21%;改征增值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67000万元,同比增长4.78%;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75000万元,同比增长16.49%;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08600万元,同比增长3.08%;城市维护建设税预期完成44600万元,同比增长5.99%;其他各税完成187800万元,同比增长5.88%;非税收入预期完成44000万元,同比增长5.57%。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预期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74226万元,预算周转金调入1098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调入4794万元,全区累计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90000万元。统筹考虑全区各项支出需求,拟安排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000万元,同比增长21.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477万元,同比增长11.83%;公共安全支出40406万元,同比增长9.88%;教育支出 71984 万元,同比增长6.92%;科学技术支出14771万元,同比增长28.0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986万元,同比增长39.8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8728万元,同比增长26.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2100万元,同比增长8.80%;城乡社区支出66155万元,同比增长16.59%;农林水支出1299万元,同比增长13.55%;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549万元,同比增长172.25%;住房保障支出等其他支出24545万元,同比增长48.42%;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另外,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预期当年收入7045万元,历年结转15463万元,拟安排支出22508万元,主要用于教育、卫计、民政社保、企业发展扶持等项目,年末无结余。

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2018年起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等非税收入改列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在此情况下,2018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700万元,同比下降79.30%,地方政府债券利息调入4889万元,全区累计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资金5589万元。根据部门合理资金需求,拟安排2018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523万元,同比下降26.86%。收支相抵,2018年底预期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66万元。另外,根据《关于调整土地出让收入核拨方式的通知》文件精神,杭州市从2018年开始将土地出让收益纳入我区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支范畴。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预期当年收入470738万元,历年结转1745万元,拟安排支出472483万元,主要拨付各做地主体用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年末无结余。

2018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5000万元,同比增长507.53%,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加上历年结余562万元,全区累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用资金5562万元。根据部门合理资金需求,拟安排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395万元,同比增长1833.69%。收支相抵, 2018年底预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167万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40000万元,同比增长23.83%,加上历年结余3997万元,全区累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可用资金43997万元。根据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的工作需要,拟安排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3200万元,同比增长45.77%。收支相抵, 2018年底预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797万元。

三、2018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按照区委2018年的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将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注重均衡发展,凝聚合力强经济质效。一要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积极应对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和一次性收入挖潜,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均衡入库。持续深入开展“花落下城”专项行动,最大程度确保“在税不在地”企业不流失和争取“在地不在税”企业迁进来,稳固基础税源。关注存量企业重大经营发展,做优存量、拓展增量,实现存量企业“以企引企”和财政贡献双增长。科学确定用地规模和开发时序,把握做地节奏,确保2018年全区土地出让总收入完成25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棚户区改造资金,拓展基金、债券、PPP等新型融资渠道,助力“武林新城”规划建设。二要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强化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谋划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加快中国(杭州)电竞数娱小镇建设,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启用。进一步推动跨贸小镇建设,打造成全市进口商品中心,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开演。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园投入运营。传承工业制造基因,推进工业设计和研发中心建设。推动杭氧北国际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完成区域城市设计和部分地块招商出让。加强对经合社资源平台的规划引导,做好留用地项目研究,支持经合社更高水平发展。加快武林省级智慧商圈建设,深化商圈企业合作,推动线上和线下、文化和旅游、体验和消费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消费水平。整合提升创新中国产业园、杭州国际创意中心等平台,加强优质产业导入,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创新市场形态和市场功能,提升绍兴路精品汽车特色街、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特色街等发展能级。三要凝聚安商稳税合力。建立区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8”企业服务体系,实现一个口子归结政策、一个平台输出服务。进一步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政策,强化安商亲商工作,健全为企服务联动机制,实施新一轮“花落下城”行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安商稳商信息联动平台”为依托,建立并完善企业注册、税收及变动信息即时共享和限时反馈机制,实现部门和街道“条块联动”,切实提高安商稳税工作效能。定期开展由街道和重点税源企业自选题形式的“经济政策大讲堂”和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经理)培训班,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和QQ群,做到财政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有效促进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中介、企业与产业的交流互通,畅通信息传递、推动资源整合。加强企业家宣传力度,在杭州日报“读城杭州”微信公众号及“下城发布”等平台开设“下城企业家故事”专栏,增强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四要优化创新创业服务。聚焦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五大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促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引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引进和培育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加强企业定向推介力度,引导各类资本投向辖内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拓宽企业融资发展渠道。严控各类资格审核、资金申报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实现企业扶持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支持龙头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强化专班服务。开展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主动对接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等平台,努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年轻人扎根下城创新创业。进一步推动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发展。

(二)注重品质共享,精准施力强民生保障。一要推进区域环境有机更新。安排城建综合管理支出108565万元,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加大危旧房整治和旧住宅区改造力度,争创“无违建区”。全力支持“三村+四村”城中村(棚户区)连片综合改造,加快北部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地铁沿线征迁安置,增加停车泊位供给,落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补助政策。深化“五水共治”,开展河道长效化清淤、截污纳管和雨污综合整治,启动老旧小区400幢楼房雨污水管道“清肠”行动。做精做细城市管理,开展“小区管家”试点,实施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市政道路养护和街巷分类保洁专业化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实行餐厨垃圾收购资源化处理,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二要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8728万元,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扩面和资金清算,实施新一轮帮扶政策,加大困难群体生活帮扶和重点人群就业扶持力度,支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和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提升改造4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造2个省级残疾人无障碍示范社区,实施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努力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三要深化“平安下城”体系建设。安排公共安全支出40406万元,全面建成“四个平台”区级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科网格”,加快“雪亮工程”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覆盖,加大政法系统业务办案和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强化区域治安、反恐维稳等联动机制,推进消防智能远程监控和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努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四要加大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安排教育发展支出94261万元,启动“4+1”校园建设开工计划,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绩效奖励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街道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拓展教育国际化交流平台,努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安排卫计发展支出13150万元,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实施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支持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基层慢性病长效管理服务,加强专业消杀力量,提高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困难扶助保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努力提升卫计管理服务水平。安排公共文化支出7986万元,依托文化长廊,统筹文化资源,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护和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实施体育场塑胶跑道更新改造,支持体育品牌赛事项目,开展“武林文化节”等精品文化活动,努力塑造新时期“文化下城”新形象。

(三)注重机制创新,多点发力强财政改革。一要深化全口径预算编制。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及时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等非税收入调整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科学调度土地出让资金,将所有区管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畴,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全力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扩面平衡。二要完善预算科目定额标准体系。根据《关于印发

(四)注重资源统筹,激发活力强平台建设。一要做强国有平台。按照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平台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探索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国有平台管理水平,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基金投资运作,加大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在地块开发、城中村改造、重点配套建设、筑巢引凤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加强国企监管。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运作,健全国有企业监管体系,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全面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组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监事会运作规范、职能发挥。加强国有平台债务动态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城市公建配套、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和做地开发。三要巩固房产统筹管理成果。督促房产管理部门做好房产系统信息更新和补录,强化房产系统管理,确保统筹成果。拟定相关房产管理制度,理顺房产管理流程,进一步实现规范管理。四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分类清理。有序推进拟清理企业注销工作,按月做好信息汇总。明确拟保留企业职能,建立年度国有产权登记制度以及新设立企业的审批、核准机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保留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五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效率。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系统建设,厘清资产管理边界,优化资产处置流程。通过财政直接管理与部门授权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实行报废资产定时集中拍卖的方式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加强对年度资产盘点结果的实地抽查,确保资产“账卡实”一致。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与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咬定目标、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努力完成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奋力开启新时代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附一

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相关事项补充说明

一、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

2018年全区转移支付上级补助预算收入为28041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92147万元。

二、政府举债情况说明

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307620万元以内。

三、“三公”经费预算相关说明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105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85万元,同比增长3.93%,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公务接待费239万元,同比增长218.67%,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公务接待批次增加;公务用车购置费61万元,同比增长27.08%,主要原因为2018年报废更新车辆增加;公务用车运行费571万元,同比下降4.83%,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车辆维护费用下降。


附二     

名  词  解  释

1. 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用于补偿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用于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安排的收支预算。

5. 支出功能分类:即财政支出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所做的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花的钱做了哪些方面的事。现行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26类科目。

6. 支出经济分类:即财政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现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设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9类科目。

7. 民生支出:按浙江省财政厅统计口径,指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和农林水9个大类的支出。

8. “三公”经费:指财政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9. 预备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0.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11. 预算周转金: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闲置不用的预算周转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1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4. 政府债务:指政府凭借其信誉,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项目没有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为一般债务。项目有一定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依靠项目收益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能够实现风险内部化的,为专项债务。

15.“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新兴手段等方式,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政府部门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16. 武林新城:以德胜路为界,涵盖石桥街道,东新、文晖街道部分区域,与城中村改造相衔接,重点依托跨贸小镇、电竞数娱小镇,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新高地、诏息湖畔品质新家园、水岸山南乐活新都市。

17.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18.“1+8”企业服务体系:即1个区级企业服务中心和8个街道的企业服务体系

19. 四个平台:指街道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

20. 全科网格:按照“条线统筹、一专多能、全岗皆通”的要求把社工打造成为全能网格员,对网格内基层治理事务实现“一口受理、区域通办”,从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我区在2017年1月被省综治委确定为全省“全科网格”暨网格员队伍建设示范区。


附件下载:2018年财政工作报告附表.xlsx

财政预决算
资金信息
财政预决算
政府预决算
关于杭州市下城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索引号

00250036-7/2018-14137

文号

公布日期

2018-02-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下城区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区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实谋至上、实干至上、实绩至上,狠抓扩大收入、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做大平台、优化服务五方面重点工作,为加快推进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由于各项政策因素影响,财政收支平衡情况出现了一定变化,经下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801000万元调整为820000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期不变,为333200万元。经过一年的运行,2017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036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42%,为调整预算的100.04%,同口径增长9.28%。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83083万元,加历年结余5001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483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6170万元,2017年累计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320737万元。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26%,完成调整预算的96.26%,同比增长6.70%。其中,教育支出673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62%,完成调整预算的99.78%,同比增长4.80%;科学技术支出1153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5.61%,完成调整预算的105.61%,同比增长12.40%;农林水支出114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89.87%,完成调整预算的97.61%,同比下降42.37%。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1578万元、历年结转24700万元,2017上级补助累计资金46278万元,当年支出30815万元,年末结转15463万元。

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8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6.59%,为调整预算的116.59%,同比下降4.44%,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加上历年结余100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370万元。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71%,完成调整预算的99.71%,同比下降4.80%。收支相抵,同时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819万元,年末无结余。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21456万元,历年结转851万元,2017上级补助累计资金122307万元,当年支出120562万元,年末结转1745万元。

2017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2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93.93%,为调整预算的100.00%,同比增长218.99%,加上历年结余18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41万元。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7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64%,完成调整预算的99.64%,同比增长1.45%。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2万元。

2017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30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2.93%,为调整预算的100.94%,同比增长508.32%,加上历年结余1331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33633万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6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3.50%,完成调整预算的98.79%,同比增长643.88%。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997万元。

由于2017年市区财政体制结算工作尚未完成,上述收支平衡数据待上级财政决算后正式审批确定。

(二)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7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全力组织收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超额完成收入目标。积极应对“营改增”等降费减税政策的减收影响,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加强各部门协作,充分把握部分行业发展向好、企业利润整体提升、资本及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等积极因素,狠抓税收征管,全力组织收入。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246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0368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33%和9.28%,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7.5%的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加强税源建设。加大“找新挖潜”力度,重点挖掘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信息,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70760万元,同比增长20.56%。持续推动“花落下城”行动,有效形成街道和部门“块抓条保”的安商稳商合力,255家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在税不在地”企业已有254家换领新证,涉税281769万元。健全和完善安商稳商信息共享、绩效评估联动、企业走访和服务联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实时监测全区1082家重点税源企业的注册、税收、经营动态以及部门(街道)提供服务等方面信息,强化数据的归集共享,助力安商稳税工作效能提升。三是有效助力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跨贸小镇、电竞小镇、创新中国、人力资源、电商新零售等重点平台和园区建设,推动贯通南北的“文化长廊”产业带轮廓初现。助力武林智慧商圈省级试点建设,商圈智能化服务日趋完善。西湖文化广场成功打造市中心最大的地下“城市运动空间”。依托嘉里中心楼宇平台打造杭州外资金融集聚区。推动城市之星建设,引进百老汇、德国红点设计、W酒店等国际高端项目,德中同行馆落成开馆。跨贸小镇成立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启用10.75万平方米的新天地中心,创办来华留学生创业园,被评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与芬兰新地省中芬贸易协会建立合作关系,新增芬兰国家馆落户。规划创建中国(杭州)电竞数娱小镇,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建设加快推进,LGD电竞影视文化中心正式启用。创新中国产业园和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别实现税收1.78亿元和1.06亿元。云集等企业入驻的电商新零售产业园正式启用。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累计达52幢。四是加快推动要素集聚。聚焦五大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撬动作用,促进企业集群集聚、做大做强。设立并引进各类产业基金12个,总规模达273.81亿元。引进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拓供应链浙江总部、晶厚自动化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34个。省金控、浙旅集团、创新工场、浙江鑫通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启动新一轮“513武林英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端智力项目22个,外国专家96名。五是精准实施企业扶持。对接企业需求,完成新一轮“1+X”扶持政策修订,制定完善促进经济发展及与区域重大企业战略合作政策,提高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8721万元,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7962万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盈盈理财、仟和网络、兔狗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培育国家和省级众创空间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家、研究院3家、研发中心3家。出台加快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意见,把扶持培育前移到企业拟上市之前,15个项目进入上市筹备,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完成21家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6734万元。完善企业沟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走访服务企业512家次,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214件。举办全区财税业务知识培训会,开展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培训班,参加企业达230家,有效促进政企交流。

2. 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是积极完善区街管理体制。按照充实基层、做强街道、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理顺街道人财物、权责利关系。完成新一轮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调整,出台《关于调整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的通知》,合理划分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留存财力向街道倾斜,增加街道支出预算的自主空间,有效调动街道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调整程序,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强化统筹使用。清理和收回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的项目部分指标,共收回指标6114万元,盘活各类沉淀资金8778万元,统筹用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领域。三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流程,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实行T+1清算。推行公务卡结算,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与使用。全区预算单位公务卡累计发放5149张,2017年公务卡支付金额1978万元。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重点就部门间转款、单位内部转款、提现超额、现金支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监控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严把支付审核关,严控无预算、超进度、超标准、超范围等支付,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全年财政直接支付笔数和支出金额分别占总笔数和总支出的48.13%和95.36%。四是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财务核算。严格落实区属单位银行账户及公款竞争性存放政策。截至目前,全区按要求纳入公款竞争性存放账户225个,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金额为319114万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分类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确保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数据保持一致。完成全区117家行政事业单位、49家国有企业和1家政府参股企业的2016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汇审工作。

3. 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绩效。一是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对天水街道和东新街道两家单位的2016年度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8例,及时下达检查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开展对教育局“校园安保专项经费”等4个专项资金的检查,发现问题3例,分别出具了专项检查报告并督促问题整改。通过随机抽查结合延伸检查的方式完成5家代理记账机构的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检查并顺利达标。二是积极加强预算目标绩效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对政策合理性及实施效果分析。完成对物业管理财政扶持配套资金等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个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实际安排预算金额为单位申报金额的39%,大幅节约了资金。完成我区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三是加快推进财政内部风险控制建设。遵循“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构建“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核心业务流程有痕迹、风险可监控、责任可追溯,有效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和预警功能。四是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完整准确。严控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和超合同采购等不规范行为。加强政府采购检查,全年共抽查行政事业单位8家、社会中介机构1家,涉及政府采购项目74个,合计采购预算资金1479万元。五是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成立下城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政府债务化解计划,落实长木、草庵、沈家三村连片(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三村连片综合改造工程PPP合作项目。通过做大收入蛋糕、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科目等方式增加全区可偿债财力,协调到位市补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土储专项债券100000万元,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4. 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国资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国投、城投、市政三大国有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架构,深化国有企业职能转变。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政府指令性任务、企业管理等考核目标。制定区管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和推动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加强。二是不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强化房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完成统筹房产授权划拨。对原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管理房产、公安专业用途房产及各街道用于社区用途的房产进行核查并移交确认和授权。出台房产评估指引,明确部门权责,规范评估操作。全年共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评估备案416处,合计面积7.41万平方米。三是稳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和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摸清全区17个行政事业单位下属85家企业底数,对需清理注销61家企业制定清理计划,明确清理途径;对拟保留的24家企业的企业职能及供养人员等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理顺出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盘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115批次,合计处置资产合计2468万元。有序开展车改车辆评估、处置及拍卖工作,全年组织废旧资产及车辆的公开拍卖6场,合计处置收益289万元。

5. 呼应民生关切,优化财政服务。一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947万元,同比下降23.3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8万元,同比增长75.16%;公务接待费支出79万元,同比下降9.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690万元,同比下降34.10%。二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投入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22161万元,持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养老扶困、文化教育、公共卫生、食药安全等领域加大改善力度,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有效改善社会民生。在确保政府职能履行、运作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2017年民生事业投入261972万元,比去年增加9463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68%,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全力配合区人大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重点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及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票据及非税收入管理、行政许可职能行使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通过专题汇报、分组讨论、集中回应等形式对全区人大代表的评议意见进行实时反馈并逐条整改,在区人大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中被评定为“满意”。五是不断优化财政服务。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代理记账机构等行政审批“零窗零跑”。全年共办理从业资格新证62人,批准代理记账企业20家,办理会计各项事务变更2506次项。将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安分局出入境收费等非税收入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启用部门预算调整指标管理系统,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程,全年累计办理1300次项,基本实现部门财务人员零上门。建立财政审核审批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共审议议题98个,涉及资金5263万元。建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按照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要求制定分类办理思路和计划。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7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8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预算法》规定和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求,遵循“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科学理财、加强监管”的理财观,立足“保基本、强运转”,认真做好“生财、聚财、用财”三篇文章,促进财政预算更加精准、规范、有效和透明,为奋力开启新时代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征程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18年我区部门预算编制原则是: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编制原则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拟安排我区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2018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00%。其中,增值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59000万元,同比增长10.21%;改征增值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67000万元,同比增长4.78%;企业所得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75000万元,同比增长16.49%;个人所得税地方部分预期完成108600万元,同比增长3.08%;城市维护建设税预期完成44600万元,同比增长5.99%;其他各税完成187800万元,同比增长5.88%;非税收入预期完成44000万元,同比增长5.57%。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预期当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74226万元,预算周转金调入1098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调入4794万元,全区累计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90000万元。统筹考虑全区各项支出需求,拟安排2018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000万元,同比增长21.59%。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477万元,同比增长11.83%;公共安全支出40406万元,同比增长9.88%;教育支出 71984 万元,同比增长6.92%;科学技术支出14771万元,同比增长28.02%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986万元,同比增长39.8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78728万元,同比增长26.11%;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2100万元,同比增长8.80%;城乡社区支出66155万元,同比增长16.59%;农林水支出1299万元,同比增长13.55%;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549万元,同比增长172.25%;住房保障支出等其他支出24545万元,同比增长48.42%;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无结余。另外,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预期当年收入7045万元,历年结转15463万元,拟安排支出22508万元,主要用于教育、卫计、民政社保、企业发展扶持等项目,年末无结余。

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2018年起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等非税收入改列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在此情况下,2018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700万元,同比下降79.30%,地方政府债券利息调入4889万元,全区累计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资金5589万元。根据部门合理资金需求,拟安排2018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523万元,同比下降26.86%。收支相抵,2018年底预期政府性基金预算结余66万元。另外,根据《关于调整土地出让收入核拨方式的通知》文件精神,杭州市从2018年开始将土地出让收益纳入我区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支范畴。2018年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预期当年收入470738万元,历年结转1745万元,拟安排支出472483万元,主要拨付各做地主体用于推进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年末无结余。

2018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5000万元,同比增长507.53%,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加上历年结余562万元,全区累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用资金5562万元。根据部门合理资金需求,拟安排2018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395万元,同比增长1833.69%。收支相抵, 2018年底预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167万元。

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40000万元,同比增长23.83%,加上历年结余3997万元,全区累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可用资金43997万元。根据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的工作需要,拟安排2018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43200万元,同比增长45.77%。收支相抵, 2018年底预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结余797万元。

三、2018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按照区委2018年的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将着重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注重均衡发展,凝聚合力强经济质效。一要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积极应对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和一次性收入挖潜,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均衡入库。持续深入开展“花落下城”专项行动,最大程度确保“在税不在地”企业不流失和争取“在地不在税”企业迁进来,稳固基础税源。关注存量企业重大经营发展,做优存量、拓展增量,实现存量企业“以企引企”和财政贡献双增长。科学确定用地规模和开发时序,把握做地节奏,确保2018年全区土地出让总收入完成250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棚户区改造资金,拓展基金、债券、PPP等新型融资渠道,助力“武林新城”规划建设。二要提升经济发展能级。强化平台载体建设,进一步谋划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加快中国(杭州)电竞数娱小镇建设,海蓝国际电竞数娱中心启用。进一步推动跨贸小镇建设,打造成全市进口商品中心,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开演。中国互联网影视产业园投入运营。传承工业制造基因,推进工业设计和研发中心建设。推动杭氧北国际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完成区域城市设计和部分地块招商出让。加强对经合社资源平台的规划引导,做好留用地项目研究,支持经合社更高水平发展。加快武林省级智慧商圈建设,深化商圈企业合作,推动线上和线下、文化和旅游、体验和消费的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消费水平。整合提升创新中国产业园、杭州国际创意中心等平台,加强优质产业导入,强化产业配套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创新市场形态和市场功能,提升绍兴路精品汽车特色街、杭州中国丝绸城、武林路特色街等发展能级。三要凝聚安商稳税合力。建立区企业服务中心,构建“1+8”企业服务体系,实现一个口子归结政策、一个平台输出服务。进一步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政策,强化安商亲商工作,健全为企服务联动机制,实施新一轮“花落下城”行动,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安商稳商信息联动平台”为依托,建立并完善企业注册、税收及变动信息即时共享和限时反馈机制,实现部门和街道“条块联动”,切实提高安商稳税工作效能。定期开展由街道和重点税源企业自选题形式的“经济政策大讲堂”和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经理)培训班,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和QQ群,做到财政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有效促进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中介、企业与产业的交流互通,畅通信息传递、推动资源整合。加强企业家宣传力度,在杭州日报“读城杭州”微信公众号及“下城发布”等平台开设“下城企业家故事”专栏,增强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四要优化创新创业服务。聚焦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五大产业和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促进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引导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引进和培育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业,努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发挥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加强企业定向推介力度,引导各类资本投向辖内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拓宽企业融资发展渠道。严控各类资格审核、资金申报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实现企业扶持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支持龙头企业、科技成长型企业加快创新发展,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强化专班服务。开展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主动对接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等平台,努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企业急需紧缺人才,鼓励年轻人扎根下城创新创业。进一步推动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发展。

(二)注重品质共享,精准施力强民生保障。一要推进区域环境有机更新。安排城建综合管理支出108565万元,持续推进“三改一拆”,加大危旧房整治和旧住宅区改造力度,争创“无违建区”。全力支持“三村+四村”城中村(棚户区)连片综合改造,加快北部区域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地铁沿线征迁安置,增加停车泊位供给,落实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补助政策。深化“五水共治”,开展河道长效化清淤、截污纳管和雨污综合整治,启动老旧小区400幢楼房雨污水管道“清肠”行动。做精做细城市管理,开展“小区管家”试点,实施6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市政道路养护和街巷分类保洁专业化水平,推动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实行餐厨垃圾收购资源化处理,努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二要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8728万元,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保扩面和资金清算,实施新一轮帮扶政策,加大困难群体生活帮扶和重点人群就业扶持力度,支持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社区硬件设施建设和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提升改造4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打造2个省级残疾人无障碍示范社区,实施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努力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三要深化“平安下城”体系建设。安排公共安全支出40406万元,全面建成“四个平台”区级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完善“全科网格”,加快“雪亮工程”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覆盖,加大政法系统业务办案和执法装备经费保障,强化区域治安、反恐维稳等联动机制,推进消防智能远程监控和智慧式用电安全隐患监管服务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七五”普法和法律援助,努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四要加大社会事业支持力度。安排教育发展支出94261万元,启动“4+1”校园建设开工计划,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绩效奖励和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街道办幼儿园管理体制,打造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拓展教育国际化交流平台,努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安排卫计发展支出13150万元,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实施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改造,支持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基层慢性病长效管理服务,加强专业消杀力量,提高重大疾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增强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困难扶助保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努力提升卫计管理服务水平。安排公共文化支出7986万元,依托文化长廊,统筹文化资源,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护和社区健身苑点建设,实施体育场塑胶跑道更新改造,支持体育品牌赛事项目,开展“武林文化节”等精品文化活动,努力塑造新时期“文化下城”新形象。

(三)注重机制创新,多点发力强财政改革。一要深化全口径预算编制。根据《关于调整部分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方式的通知》精神,及时将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诉讼费等非税收入调整列入一般公共预算。科学调度土地出让资金,将所有区管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畴,国有企业净利润上缴比例从10%提高至30%,全力确保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扩面平衡。二要完善预算科目定额标准体系。根据《关于印发

(四)注重资源统筹,激发活力强平台建设。一要做强国有平台。按照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有平台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激励,探索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国有平台管理水平,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基金投资运作,加大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在地块开发、城中村改造、重点配套建设、筑巢引凤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二要加强国企监管。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运作,健全国有企业监管体系,优化国资监管方式,全面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组建区管国有企业监事会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确保监事会运作规范、职能发挥。加强国有平台债务动态管理,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城市公建配套、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融资和做地开发。三要巩固房产统筹管理成果。督促房产管理部门做好房产系统信息更新和补录,强化房产系统管理,确保统筹成果。拟定相关房产管理制度,理顺房产管理流程,进一步实现规范管理。四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分类清理。有序推进拟清理企业注销工作,按月做好信息汇总。明确拟保留企业职能,建立年度国有产权登记制度以及新设立企业的审批、核准机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保留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五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效率。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和系统建设,厘清资产管理边界,优化资产处置流程。通过财政直接管理与部门授权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实行报废资产定时集中拍卖的方式提升资产处置效率。加强对年度资产盘点结果的实地抽查,确保资产“账卡实”一致。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与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咬定目标、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努力完成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奋力开启新时代全域中央商务区建设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附一

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相关事项补充说明

一、转移支付执行情况说明

2018年全区转移支付上级补助预算收入为28041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92147万元。

二、政府举债情况说明

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307620万元以内。

三、“三公”经费预算相关说明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105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85万元,同比增长3.93%,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公务接待费239万元,同比增长218.67%,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公务接待批次增加;公务用车购置费61万元,同比增长27.08%,主要原因为2018年报废更新车辆增加;公务用车运行费571万元,同比下降4.83%,主要原因为预计2018年车辆维护费用下降。


附二     

名  词  解  释

1. 一般公共预算: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指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用于补偿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用于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安排的收支预算。

5. 支出功能分类:即财政支出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所做的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花的钱做了哪些方面的事。现行政府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等26类科目。

6. 支出经济分类:即财政支出按其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所做的分类。在支出功能分类反映政府职能活动的基础上,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现行政府支出经济分类设置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9类科目。

7. 民生支出:按浙江省财政厅统计口径,指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和农林水9个大类的支出。

8. “三公”经费:指财政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9. 预备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0.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各级财政通过超收或清理整合结余资金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以及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年初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

11. 预算周转金:指各级政府为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闲置不用的预算周转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1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13.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4. 政府债务:指政府凭借其信誉,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按照有偿原则发生信用关系来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项目没有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为一般债务。项目有一定收益、计划偿债来源依靠项目收益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能够实现风险内部化的,为专项债务。

15.“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优化办理流程、整合政务资源、融合线上线下、借助新兴手段等方式,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一件事情”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从政府部门受理申请到作出办理决定、形成办理结果的全过程一次上门或零上门。

16. 武林新城:以德胜路为界,涵盖石桥街道,东新、文晖街道部分区域,与城中村改造相衔接,重点依托跨贸小镇、电竞数娱小镇,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新高地、诏息湖畔品质新家园、水岸山南乐活新都市。

17.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18.“1+8”企业服务体系:即1个区级企业服务中心和8个街道的企业服务体系

19. 四个平台:指街道综治工作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综合执法平台、便民服务平台。

20. 全科网格:按照“条线统筹、一专多能、全岗皆通”的要求把社工打造成为全能网格员,对网格内基层治理事务实现“一口受理、区域通办”,从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我区在2017年1月被省综治委确定为全省“全科网格”暨网格员队伍建设示范区。


附件下载:2018年财政工作报告附表.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