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6-7/2018-1413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8-10-09 | 发布日期 | 2018-10-09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8-10-09 13:37:39 点击率: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7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7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7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的原则,我区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01000万元,同口径增长7.5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333200万元,同比增长10.85%。2017年2月11日,区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28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预算执行中,受各项政策因素影响,财政收支预算出现了较大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实行了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经下城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批准,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801000万元调整为820000万元,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不变,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预算280万元调整为823万元,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22600万元调整为3200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由年初的22200万元调整为30000万元。
二、2017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036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42%,为调整预算的100.04%,同口径增长9.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1552万元,同比增长8.06%。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同比增长6.70%,完成年初预算的96.26%;上级补助支出3081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支出67323万元,比调整预算减少146万元,主要是因为全区教育网站信息化集群项目未验收结转至2018年支付。农林水支出1144万元,比调整预算减少28万元,主要是因为部分五水共治项目按工程进度调整,导致部分指标收回。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74696万元,加上教育费附加结余500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和政府性基金等调入资金628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483万元、调入预算周转金9856万元,2017年累计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22316万元。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教育费附加结余1579万元。
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0817万元,历年结转24700万元,2017年上级补助累计资金45517万元,当年支出30815万元,年末结转1470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81万元,同比下降4.44%,为年初预算的116.59%,加上历年结余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370万元。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1万元,同比下降4.80%,完成年初预算的99.71%,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819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无余额。
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21456万元(主要为市财政下拨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历年结转851万元,当年支出120562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113万元,年末结转163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23万元,同比增长218.99%,为年初预算的293.93%,为调整预算的100.00%,加上历年结余18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41万元。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79万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年初预算的99.64%。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3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2.92%,为调整预算的100.94%,同比增长508.32%,加上历年结余1331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33632万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6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3.50%,完成调整预算的98.79%,同比增长643.88%。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996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7年,我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307620万元以内。
四、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7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全力组织收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超额完成收入目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246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0368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33%和9.28%,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7.5%的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加强税源建设。加大“找新挖潜”力度,重点挖掘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信息,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70760万元,同比增长20.56%。持续推动“花落下城”行动,有效形成街道和部门“块抓条保”的安商稳商合力,255家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在税不在地”企业已有254家换领新证,涉税281769万元。健全和完善安商稳商信息共享、绩效评估联动、企业走访和服务联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实时监测全区1082家重点税源企业的注册、税收、经营动态以及部门(街道)提供服务等方面信息,强化数据的归集共享,助力安商稳税工作效能提升。三是有效助力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跨贸小镇、电竞小镇、创新中国、人力资源、电商新零售等重点平台和园区建设,助力武林智慧商圈省级试点建设。创新中国产业园和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别实现税收1.78亿元和1.06亿元。云集等企业入驻的电商新零售产业园正式启用。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累计达52幢。四是加快推动要素集聚。设立并引进各类产业基金12个,总规模达273.81亿元。引进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拓供应链浙江总部、晶厚自动化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34个。省金控、浙旅集团、创新工场、浙江鑫通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启动新一轮“513武林英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端智力项目22个,外国专家96名。五是精准实施企业扶持。完成新一轮“1+X”扶持政策修订,制定完善促进经济发展及与区域重大企业战略合作政策,全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8721万元,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7962万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盈盈理财、仟和网络、兔狗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出台加快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意见,把扶持培育前移到企业拟上市之前,15个项目进入上市筹备,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完成21家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6734万元。完善企业沟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走访服务企业512家次,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214件。举办全区财税业务知识培训会,开展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培训班,参加企业达230家,有效促进政企交流。
2. 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是积极完善区街管理体制。完成新一轮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调整,出台《关于调整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的通知》,合理划分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留存财力向街道倾斜,增加街道支出预算的自主空间,有效调动街道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调整程序,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强化统筹使用。清理和收回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的项目部分指标,共收回指标6114万元,盘活各类沉淀资金8778万元,统筹用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领域。三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流程,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实行T+1清算。推行公务卡结算,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与使用。全区预算单位公务卡累计发放5149张,2017年公务卡支付金额1978万元。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重点就部门间转款、单位内部转款、提现超额、现金支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监控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严把支付审核关,严控无预算、超进度、超标准、超范围等支付,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全年财政直接支付笔数和支出金额分别占总笔数和总支出的48.13%和95.36%。四是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财务核算。严格落实区属单位银行账户及公款竞争性存放政策。截至目前,全区按要求纳入公款竞争性存放账户225个,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金额为319114万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分类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确保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数据保持一致。完成全区117家行政事业单位、49家国有企业和1家政府参股企业的2016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汇审工作。
3. 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绩效。一是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对天水街道和东新街道两家单位的2016年度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8例,及时下达检查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开展对教育局“校园安保专项经费”等4个专项资金的检查,发现问题3例,分别出具了专项检查报告并督促问题整改。通过随机抽查结合延伸检查的方式完成5家代理记账机构的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检查,检查结果在全省79个县(市、区)排名中并列第一。二是积极加强预算目标绩效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对政策合理性及实施效果分析。完成对物业管理财政扶持配套资金等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个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实际安排预算金额为单位申报金额的39%,大幅节约了资金。完成我区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三是加快推进财政内部风险控制建设。遵循“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构建“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核心业务流程有痕迹、风险可监控、责任可追溯,有效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和预警功能。四是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完整准确。严控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和超合同采购等不规范行为。加强政府采购检查,全年共抽查行政事业单位8家、社会中介机构1家,涉及政府采购项目74个,合计采购预算资金1479万元。五是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成立下城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政府债务化解计划,落实长木、草庵、沈家三村连片(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三村连片综合改造工程PPP合作项目。通过做大收入蛋糕、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科目等方式增加全区可偿债财力,协调到位市补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土储专项债券100000万元,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4. 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国资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国投、城投、市政三大国有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架构,深化国有企业职能转变。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政府指令性任务、企业管理等考核目标。制定区管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和推动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加强。二是不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强化房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完成统筹房产授权划拨。对原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管理房产、公安专业用途房产及各街道用于社区用途的房产进行核查并移交确认和授权。出台房产评估指引,明确部门权责,规范评估操作。全年共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评估备案416处,合计面积7.41万平方米。三是稳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和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摸清全区17个行政事业单位下属85家企业底数,对需清理注销61家企业制定清理计划,明确清理途径;对拟保留的24家企业的企业职能及供养人员等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理顺出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盘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115批次,合计处置资产合计2468万元。有序开展车改车辆评估、处置及拍卖工作,全年组织废旧资产及车辆的公开拍卖6场,合计处置收益289万元。
5. 呼应民生关切,优化财政服务。一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947万元,同比下降23.3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8万元,同比增长75.16%;公务接待费支出79万元,同比下降9.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690万元,同比下降34.10%。二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投入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22161万元,持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养老扶困、文化教育、公共卫生、食药安全等领域加大改善力度,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有效改善社会民生。在确保政府职能履行、运作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2017年民生事业投入261972万元,比去年增加9463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68%,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全力配合区人大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通过专题汇报、分组讨论、集中回应等形式对全区人大代表的评议意见进行实时反馈并逐条整改,在区人大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中被评定为“满意”。五是不断优化财政服务。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代理记账机构等行政审批“零窗零跑”。全年共办理从业资格新证62人,批准代理记账企业20家,办理会计各项事务变更2506次项。将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安分局出入境收费等非税收入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启用部门预算调整指标管理系统,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程,全年累计办理1300次项,基本实现部门财务人员零上门。建立财政审核审批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共审议议题98个,涉及资金5263万元。建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按照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要求制定分类办理思路和计划。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7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第二部分: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9293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45%,同比增长7.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427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30%,同比增长8.29%。两项收入总量均居十城区第7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3位和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81%。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430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82%,同比增长10.89%。其中民生支出154186万元,同比增长5.74%,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35%。全区“三公”经费支出229万元,同比下降5.66%。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9270万元,同比增长8.24%。支出总量在十城区中居末位,支出增幅居第8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今年上半年,我区财政收入努力克服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实现年初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目标,保证了财力的稳健增长。其中,房地产业和小企业改征增值税增长较快带动改征增值税同比增长22.16%,企业工资薪金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9.78%、房产税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期变化带动房产税和非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9.12%和51.26%,以上因素合计拉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9.72个百分点。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和制约,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一是一次性收入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一次性收入完成31373万元,同比下降46.32%,同比减收27071万元,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2.21个百分点。二是土地增值税出现负增长,缺口较大。我区存量房产项目较少,且新项目由于拿地成本较高,部分项目土地增值率还不到20%,需要将土地增值税预缴收入退还,而老项目多数已完成清算,受上述因素影响土地增值税收入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土地增值税累计完成18053万元,同比下降45.86%,同比减收15293万元,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0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所得税受出口形势严峻、汇兑损失、部分企业利润及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0.13%。
如剔除一次性收入、房产税和残保金征期变化等不可比因素,则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04%。显示我区财政收入总体上已经摆脱2011年以来由于部分重点企业外迁和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叠加效应而导致税源不断萎缩的局面。
从行业看,第二、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03%和7.19%,第二产业主要受一次性收入拉动增长较快。多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5.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8.13%,科研服务业同比增长12.5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48.78%,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31.07%,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56.88%,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41.23%。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整体运行平稳。增支幅度较大的有: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638万元,同比增长270.41%,主要是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支出比上年同期增加且拨付进度较快,已完成年初预算的74.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26万元,同比增长29.75%,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拨付进度较快;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1899万元,同比增长18.67%,主要是区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费支出同比增长500万元,中西医结合医院运营补助经费同比增长300万元。
支出下降较多的主要有教育支出和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其中教育支出32893万元,同比下降19.77%,主要是教育系统下属各学校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拨付进度因支付方式改变明显减慢。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11万元,同比下降18.31%,主要是上年同期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支出900万元。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2万元,同比下降76.20%,为年初预算的34.57%,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239万元,同比下降12.13%;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万元,同比下降99.60%,主要是原先缴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按规定改缴入一般公共预算。同时,上半年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预收益170000万元。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49万元,同比下降69.72%,为年初预算的18.99%,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在其他政府性基金中列支了欠发达地区援助资金(新疆、西藏)1877万元,今年同期无此项支出。考虑省市补助因素,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46876万元,比上年增加143578万元,主要有145452万元土地出让金补助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收入发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万元,同比下降42.80%,为年初预算的2.87%,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105万元,国企资本金注入50万元。
四、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我区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完成523176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353176万元,上级补助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70000万元。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支出完成509098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支出363646万元(含23300万元上年结转支出),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5452万元。
五、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目标,但下半年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收入组织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不断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等方面。此外,上半年对我区财政收入形成有力拉动的房产税和残保金征期变化等因素在下半年也将逐渐削弱。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中央不断推进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刺激经济活力,但短期内对财政收入将形成不利影响。下半年对我区影响较大的减税政策主要是两档增值税税率各下调1%等三项增值税改革措施。一是按照政策规定,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至500万元。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二)房地产业销售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房地产调控,限购限价,新楼盘预售证审批难度增大,开发商推盘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凤起潮鸣等新楼盘销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三)部分重点企业财政收入不及预期。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包括联华华商、联合工程、万哲置业在内的部分重点企业财政收入较预期下滑较多,下半年税收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安商稳商压力较大。一是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受我区发展空间限制,在区外购买或自建办公楼较多,如英特药业、中国华东院、市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等。二是部分区外经营企业面临当地的迁入压力很大,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杭研部、杭钢对外经贸有限公司等。
(五)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390000万元(不含省市专项补助),均为刚性支出。按照现行体制测算,我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仅为300000万元左右,再加上2017年我区已将所有存量资金(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用于平衡2017年财政总决算,区财政暂无其他任何可统筹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六、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继续抓好收入增长及安商稳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收入力度。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及相关任务分解落实,努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二是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政策。细化安商服务工作举措,集中优质资源对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服务,对大企业大集团要完善相关合作战略协作和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服务。进一步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安商服务工作考核力度,使考核结果直接与税收考核挂钩。三是凝聚安商稳商合力。明确安商服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加强部门工作合力。持续推进花落下城工作,对“一头在外”企业进行深入排摸。四是加强扶持政策宣传。加强对我区新一轮“1+7”政策的宣传及推进政策落地,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和解读工作。
(二)持续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及财政效能提升工作
一是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努力实现2018年全年收支平衡。全年及时申请土地出让收益,并按土地出让金5%计提城建资金,纳入预算统筹管理。二是完善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监控,跟踪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对当年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并无充分理由的项目,以及预计难以完成年度预算的项目,原则上区财政将按一定比例收回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盘活政府采购净结余,年中分两次收回。三是探索定额标准体系。参照上级部门做法,积极探索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争取将原本在项目中编列的公用性质经济科目纳入公用经费定额。四是优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继续调整自动预警信息判别的方法,加大人工筛查力度,加快进度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组内工作运行机制。五是巩固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按要求完成区45家预算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的变更,取消集团账户透支功能,加快进度完成银行账户和公款竞争性存放信息系统的完善工作。六是做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工作。结合省市财政部门财务核算信息软件招投标结果,完成我区符合政府会计制度的财务软件的选择工作。制定财务核算体系规划和建设,完成信息系统初始化并进行测试工作,为2019年全面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七是做好国库电子化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会同市财政局信息中心、区政府信息中心,规划网络结构及调整现有的信息资源,制定我区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CA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三)有效加强财政监管及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有序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按照自查自纠、专项检查、整改提高及总结验收三个阶段集中检查14家采购单位。完成2018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协调借新还旧政府债券置换工作,确保资金顺利过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率指标预警。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争取土储专项债券、加快土地出让、整改棚改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期限、探索我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规范PPP项目运作等方式积极置换和化解全区现有各类存量隐性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三是稳步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扎实做好2017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妥善完成2018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及时做好财政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制定等相关工作。
(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监管及国有资产统筹整合工作
一是推进区管企业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规范区管重大事项管理、投资管理、经营预算管理等经营管理行为。根据区管企业年度各项考核指标,梳理下达区管企业年度经营责任书。制定监事会各项工作标准,推动区管监事会全面履职,出台监事会成员考核办法,做好监事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二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注销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清理注销公司;制订存量企业管理办法,加强存量企业监管工作。三是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持续做好国有企业融资的月度汇总、按季度出具融资工作报告。完成年度融资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及年度企业融资工作总结。四是加强房产统筹管理。厘清全区国有房产管理主体及职责,制定国有房产管理相关制度。督促各部门完成房产系统内信息更新及补录工作,确保各项房产管理制度执行到位。五是加强资产统筹管理。全面开发应用 “资产云”管理系统。按照区人大的工作要求,完成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持续做好资产盘点结果实地抽查工作,确保资产“账、卡、实”一致的管理成果长效化。六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工作。积极协调并确保杭州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国有企业在我区范围内的3500余套职工住宅“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按时完成。
资金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
索引号
00250036-7/2018-14136
文号
公布日期
2018-10-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7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7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7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协调,确保预算平衡;科学精准,推进预算有序;规范透明,强化预算刚性”的原则,我区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01000万元,同口径增长7.5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333200万元,同比增长10.85%。2017年2月11日,区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28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预算执行中,受各项政策因素影响,财政收支预算出现了较大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实行了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经下城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批准,2017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801000万元调整为820000万元,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不变,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预算280万元调整为823万元,支出预算不变。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由年初22600万元调整为3200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由年初的22200万元调整为30000万元。
二、2017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036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2.42%,为调整预算的100.04%,同口径增长9.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1552万元,同比增长8.06%。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同比增长6.70%,完成年初预算的96.26%;上级补助支出30815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教育支出67323万元,比调整预算减少146万元,主要是因为全区教育网站信息化集群项目未验收结转至2018年支付。农林水支出1144万元,比调整预算减少28万元,主要是因为部分五水共治项目按工程进度调整,导致部分指标收回。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74696万元,加上教育费附加结余500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和政府性基金等调入资金628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6483万元、调入预算周转金9856万元,2017年累计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322316万元。2017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737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教育费附加结余1579万元。
另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0817万元,历年结转24700万元,2017年上级补助累计资金45517万元,当年支出30815万元,年末结转1470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381万元,同比下降4.44%,为年初预算的116.59%,加上历年结余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利息等调入资金4889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370万元。2017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1万元,同比下降4.80%,完成年初预算的99.71%,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819万元。收支相抵,年末无余额。
另外,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项目当年收入121456万元(主要为市财政下拨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历年结转851万元,当年支出120562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资金113万元,年末结转1632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823万元,同比增长218.99%,为年初预算的293.93%,为调整预算的100.00%,加上历年结余18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841万元。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79万元,同比增长1.45%,完成年初预算的99.64%。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2017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230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2.92%,为调整预算的100.94%,同比增长508.32%,加上历年结余1331万元,2017年累计可用资金33632万元。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963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33.50%,完成调整预算的98.79%,同比增长643.88%。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996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7年,我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5950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48115万元。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307620万元以内。
四、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7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五方面工作:
1.全力组织收入,夯实发展根基。一是超额完成收入目标。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1246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0368万元,同口径分别增长11.33%和9.28%,超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增长7.5%的目标任务。二是持续加强税源建设。加大“找新挖潜”力度,重点挖掘企业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息分红等信息,全年完成一次性收入70760万元,同比增长20.56%。持续推动“花落下城”行动,有效形成街道和部门“块抓条保”的安商稳商合力,255家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在税不在地”企业已有254家换领新证,涉税281769万元。健全和完善安商稳商信息共享、绩效评估联动、企业走访和服务联动“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安商稳商工作信息联动平台”,实时监测全区1082家重点税源企业的注册、税收、经营动态以及部门(街道)提供服务等方面信息,强化数据的归集共享,助力安商稳税工作效能提升。三是有效助力平台建设。大力支持跨贸小镇、电竞小镇、创新中国、人力资源、电商新零售等重点平台和园区建设,助力武林智慧商圈省级试点建设。创新中国产业园和国际人力资源产业园分别实现税收1.78亿元和1.06亿元。云集等企业入驻的电商新零售产业园正式启用。全口径税收超亿元楼宇累计达52幢。四是加快推动要素集聚。设立并引进各类产业基金12个,总规模达273.81亿元。引进三菱东京日联银行等世界500强项目3个,中拓供应链浙江总部、晶厚自动化等亿元以上项目25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34个。省金控、浙旅集团、创新工场、浙江鑫通等重点项目顺利落户。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启动新一轮“513武林英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端智力项目22个,外国专家96名。五是精准实施企业扶持。完成新一轮“1+X”扶持政策修订,制定完善促进经济发展及与区域重大企业战略合作政策,全年兑现各类扶持资金18721万元,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7962万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盈盈理财、仟和网络、兔狗科技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出台加快企业上市(挂牌)工作意见,把扶持培育前移到企业拟上市之前,15个项目进入上市筹备,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完成21家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6734万元。完善企业沟通服务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全年共走访服务企业512家次,解决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214件。举办全区财税业务知识培训会,开展两期重点税源企业财务总监培训班,参加企业达230家,有效促进政企交流。
2. 深化财政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是积极完善区街管理体制。完成新一轮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调整,出台《关于调整区街税收分成核算办法的通知》,合理划分区街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地方留存财力向街道倾斜,增加街道支出预算的自主空间,有效调动街道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健全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全口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调整程序,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盘活存量资金,强化统筹使用。清理和收回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的项目部分指标,共收回指标6114万元,盘活各类沉淀资金8778万元,统筹用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领域。三是不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清算流程,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资金实行T+1清算。推行公务卡结算,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现金的提取与使用。全区预算单位公务卡累计发放5149张,2017年公务卡支付金额1978万元。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重点就部门间转款、单位内部转款、提现超额、现金支付、“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监控手段进行调整和优化。严把支付审核关,严控无预算、超进度、超标准、超范围等支付,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全年财政直接支付笔数和支出金额分别占总笔数和总支出的48.13%和95.36%。四是有序推进财务管理体系规范建设。对财政专户进行清理,进一步规范财政专户财务核算。严格落实区属单位银行账户及公款竞争性存放政策。截至目前,全区按要求纳入公款竞争性存放账户225个,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金额为319114万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分类建立统一规范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确保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和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数据保持一致。完成全区117家行政事业单位、49家国有企业和1家政府参股企业的2016年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汇审工作。
3. 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财政绩效。一是依法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完成对天水街道和东新街道两家单位的2016年度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8例,及时下达检查意见,明确整改时限。开展对教育局“校园安保专项经费”等4个专项资金的检查,发现问题3例,分别出具了专项检查报告并督促问题整改。通过随机抽查结合延伸检查的方式完成5家代理记账机构的检查。配合省财政厅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检查,检查结果在全省79个县(市、区)排名中并列第一。二是积极加强预算目标绩效管理。优化绩效评价机制,突出对政策合理性及实施效果分析。完成对物业管理财政扶持配套资金等3个项目的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审核,完成2个重大预算项目绩效目标审核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实际安排预算金额为单位申报金额的39%,大幅节约了资金。完成我区2016年招商引资项目绩效评价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效建议。三是加快推进财政内部风险控制建设。遵循“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原则构建“1+8+X”财政内部控制体系,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财政内部控制体系,实现核心业务流程有痕迹、风险可监控、责任可追溯,有效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系统的管理和预警功能。四是不断增强政府采购监管。严格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确保政府采购预算的完整准确。严控政府采购资金支付,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和超合同采购等不规范行为。加强政府采购检查,全年共抽查行政事业单位8家、社会中介机构1家,涉及政府采购项目74个,合计采购预算资金1479万元。五是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成立下城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政府债务化解计划,落实长木、草庵、沈家三村连片(棚户区)改造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三村连片综合改造工程PPP合作项目。通过做大收入蛋糕、盘活存量资金、优化支出科目等方式增加全区可偿债财力,协调到位市补土地出让预收益120000万元、土储专项债券100000万元,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2017年底,全区政府债务余额307615万元,严格控制在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4. 深化国企改革,做强国资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国投、城投、市政三大国有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架构,深化国有企业职能转变。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政府指令性任务、企业管理等考核目标。制定区管国有企业“三定”方案,资本运作、城市开发和推动产业发展能力得到加强。二是不断强化国有房产统筹管理。强化房产一体化管理平台应用,完成统筹房产授权划拨。对原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管理房产、公安专业用途房产及各街道用于社区用途的房产进行核查并移交确认和授权。出台房产评估指引,明确部门权责,规范评估操作。全年共完成国有经营性房产租赁评估备案416处,合计面积7.41万平方米。三是稳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和资产管理。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摸清全区17个行政事业单位下属85家企业底数,对需清理注销61家企业制定清理计划,明确清理途径;对拟保留的24家企业的企业职能及供养人员等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理顺出资关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资产盘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115批次,合计处置资产合计2468万元。有序开展车改车辆评估、处置及拍卖工作,全年组织废旧资产及车辆的公开拍卖6场,合计处置收益289万元。
5. 呼应民生关切,优化财政服务。一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2017年“三公”经费支出947万元,同比下降23.36%。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8万元,同比增长75.16%;公务接待费支出79万元,同比下降9.3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690万元,同比下降34.10%。二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投入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22161万元,持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养老扶困、文化教育、公共卫生、食药安全等领域加大改善力度,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有效改善社会民生。在确保政府职能履行、运作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2017年民生事业投入261972万元,比去年增加9463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81.68%,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全力配合区人大开展行政执法评议工作,通过专题汇报、分组讨论、集中回应等形式对全区人大代表的评议意见进行实时反馈并逐条整改,在区人大行政执法满意度测评中被评定为“满意”。五是不断优化财政服务。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代理记账机构等行政审批“零窗零跑”。全年共办理从业资格新证62人,批准代理记账企业20家,办理会计各项事务变更2506次项。将教育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安分局出入境收费等非税收入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启用部门预算调整指标管理系统,全部实行网上审批流程,全年累计办理1300次项,基本实现部门财务人员零上门。建立财政审核审批会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共审议议题98个,涉及资金5263万元。建立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交流汇报制度,组织召开代表委员座谈会,按照短期反馈、中期落实、长期建章立制等要求制定分类办理思路和计划。全年共承办人大建议2件、政协提案7件,建议、提案办结率和代表、委员满意率均为100%。
第二部分: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9293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45%,同比增长7.6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34272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0.30%,同比增长8.29%。两项收入总量均居十城区第7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3位和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3.81%。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430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82%,同比增长10.89%。其中民生支出154186万元,同比增长5.74%,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9.35%。全区“三公”经费支出229万元,同比下降5.66%。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9270万元,同比增长8.24%。支出总量在十城区中居末位,支出增幅居第8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今年上半年,我区财政收入努力克服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实现年初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目标,保证了财力的稳健增长。其中,房地产业和小企业改征增值税增长较快带动改征增值税同比增长22.16%,企业工资薪金水平不断提高带动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9.78%、房产税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期变化带动房产税和非税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9.12%和51.26%,以上因素合计拉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9.72个百分点。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和制约,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一是一次性收入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一次性收入完成31373万元,同比下降46.32%,同比减收27071万元,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2.21个百分点。二是土地增值税出现负增长,缺口较大。我区存量房产项目较少,且新项目由于拿地成本较高,部分项目土地增值率还不到20%,需要将土地增值税预缴收入退还,而老项目多数已完成清算,受上述因素影响土地增值税收入下滑明显。今年上半年土地增值税累计完成18053万元,同比下降45.86%,同比减收15293万元,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0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所得税受出口形势严峻、汇兑损失、部分企业利润及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同比下降0.13%。
如剔除一次性收入、房产税和残保金征期变化等不可比因素,则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04%。显示我区财政收入总体上已经摆脱2011年以来由于部分重点企业外迁和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叠加效应而导致税源不断萎缩的局面。
从行业看,第二、三产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03%和7.19%,第二产业主要受一次性收入拉动增长较快。多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5.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18.13%,科研服务业同比增长12.5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48.78%,信息服务和软件业同比增长31.07%,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56.88%,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41.23%。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整体运行平稳。增支幅度较大的有: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638万元,同比增长270.41%,主要是经济发展扶持资金支出比上年同期增加且拨付进度较快,已完成年初预算的74.7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226万元,同比增长29.75%,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补助支出拨付进度较快;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11899万元,同比增长18.67%,主要是区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费支出同比增长500万元,中西医结合医院运营补助经费同比增长300万元。
支出下降较多的主要有教育支出和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其中教育支出32893万元,同比下降19.77%,主要是教育系统下属各学校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拨付进度因支付方式改变明显减慢。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11万元,同比下降18.31%,主要是上年同期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资金支出900万元。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2万元,同比下降76.20%,为年初预算的34.57%,其中彩票公益金收入239万元,同比下降12.13%;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万元,同比下降99.60%,主要是原先缴入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按规定改缴入一般公共预算。同时,上半年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土地出让预收益170000万元。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49万元,同比下降69.72%,为年初预算的18.99%,下降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在其他政府性基金中列支了欠发达地区援助资金(新疆、西藏)1877万元,今年同期无此项支出。考虑省市补助因素,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支出146876万元,比上年增加143578万元,主要有145452万元土地出让金补助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没有收入发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55万元,同比下降42.80%,为年初预算的2.87%,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成本支出105万元,国企资本金注入50万元。
四、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
上半年我区土地出让金返还收入完成523176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353176万元,上级补助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的土地出让预收益170000万元。
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支出完成509098万元,其中土地储备中心拨入土地开发成本支出363646万元(含23300万元上年结转支出),政府性基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45452万元。
五、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区财政收入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的目标,但下半年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收入组织工作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不断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等方面。此外,上半年对我区财政收入形成有力拉动的房产税和残保金征期变化等因素在下半年也将逐渐削弱。
(一)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中央不断推进各种减税降费政策,刺激经济活力,但短期内对财政收入将形成不利影响。下半年对我区影响较大的减税政策主要是两档增值税税率各下调1%等三项增值税改革措施。一是按照政策规定,5月1日起,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上调至500万元。三是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
(二)房地产业销售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受房地产调控,限购限价,新楼盘预售证审批难度增大,开发商推盘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凤起潮鸣等新楼盘销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三)部分重点企业财政收入不及预期。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包括联华华商、联合工程、万哲置业在内的部分重点企业财政收入较预期下滑较多,下半年税收收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安商稳商压力较大。一是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受我区发展空间限制,在区外购买或自建办公楼较多,如英特药业、中国华东院、市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等。二是部分区外经营企业面临当地的迁入压力很大,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杭研部、杭钢对外经贸有限公司等。
(五)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我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为390000万元(不含省市专项补助),均为刚性支出。按照现行体制测算,我区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财力仅为300000万元左右,再加上2017年我区已将所有存量资金(包括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预算周转金)用于平衡2017年财政总决算,区财政暂无其他任何可统筹资金来源,财政资金收支平衡压力较大。
六、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继续抓好收入增长及安商稳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收入力度。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及相关任务分解落实,努力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6000万元,同比增长8%。二是完善推动企业发展政策。细化安商服务工作举措,集中优质资源对税收贡献大的企业进行重点服务,对大企业大集团要完善相关合作战略协作和一企一策的政策扶持服务。进一步加强各相关职能部门及街道安商服务工作考核力度,使考核结果直接与税收考核挂钩。三是凝聚安商稳商合力。明确安商服务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工作内容与职责,加强部门工作合力。持续推进花落下城工作,对“一头在外”企业进行深入排摸。四是加强扶持政策宣传。加强对我区新一轮“1+7”政策的宣传及推进政策落地,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和解读工作。
(二)持续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及财政效能提升工作
一是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统筹安排各类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努力实现2018年全年收支平衡。全年及时申请土地出让收益,并按土地出让金5%计提城建资金,纳入预算统筹管理。二是完善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监控,跟踪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对当年1-9月份预算执行进度低于50%并无充分理由的项目,以及预计难以完成年度预算的项目,原则上区财政将按一定比例收回资金,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盘活政府采购净结余,年中分两次收回。三是探索定额标准体系。参照上级部门做法,积极探索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争取将原本在项目中编列的公用性质经济科目纳入公用经费定额。四是优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继续调整自动预警信息判别的方法,加大人工筛查力度,加快进度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组内工作运行机制。五是巩固公款竞争性存放工作。按要求完成区45家预算单位基本存款账户的变更,取消集团账户透支功能,加快进度完成银行账户和公款竞争性存放信息系统的完善工作。六是做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工作。结合省市财政部门财务核算信息软件招投标结果,完成我区符合政府会计制度的财务软件的选择工作。制定财务核算体系规划和建设,完成信息系统初始化并进行测试工作,为2019年全面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奠定基础。七是做好国库电子化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会同市财政局信息中心、区政府信息中心,规划网络结构及调整现有的信息资源,制定我区国库支付电子化管理系统CA安全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三)有效加强财政监管及绩效评价工作
一是有序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按照自查自纠、专项检查、整改提高及总结验收三个阶段集中检查14家采购单位。完成2018年度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积极协调借新还旧政府债券置换工作,确保资金顺利过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率指标预警。落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争取土储专项债券、加快土地出让、整改棚改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期限、探索我区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路径、规范PPP项目运作等方式积极置换和化解全区现有各类存量隐性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三是稳步推进财政绩效评价工作。扎实做好2017年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评价,妥善完成2018年度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及时做好财政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制定等相关工作。
(四)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监管及国有资产统筹整合工作
一是推进区管企业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规范区管重大事项管理、投资管理、经营预算管理等经营管理行为。根据区管企业年度各项考核指标,梳理下达区管企业年度经营责任书。制定监事会各项工作标准,推动区管监事会全面履职,出台监事会成员考核办法,做好监事人员年度考核工作。二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举办企业清理注销工作。确保按时完成清理注销公司;制订存量企业管理办法,加强存量企业监管工作。三是加强企业融资管理。持续做好国有企业融资的月度汇总、按季度出具融资工作报告。完成年度融资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及年度企业融资工作总结。四是加强房产统筹管理。厘清全区国有房产管理主体及职责,制定国有房产管理相关制度。督促各部门完成房产系统内信息更新及补录工作,确保各项房产管理制度执行到位。五是加强资产统筹管理。全面开发应用 “资产云”管理系统。按照区人大的工作要求,完成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工作。持续做好资产盘点结果实地抽查工作,确保资产“账、卡、实”一致的管理成果长效化。六是持续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工作。积极协调并确保杭州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力设备总厂有限公司、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国有企业在我区范围内的3500余套职工住宅“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