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8-01-23 10:02:50 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就是实干催生的。2017年,区人力社保局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区第七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立足部门优势,服务四大战略,保障五区建设,为“建设运河沿岸名区”作出努力。
一年以来,全区引进各类人才1.9万余人,城镇新增就业2.5万余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余人,就业率98.84%,失业预警系数保持3.4%以内。养老、生育、工伤保险参保分别达25.19、24.29和29.82万人,养老、医保参保分别达95%和99.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拱墅新一轮城市开发建设吹响了奋斗的号角,强化五个着力、实施六大行动,在“一年推出一次新拱墅”奋斗目标激励下,运河沿岸名区建设的灿烂图景正徐徐展开。2018年,区人力社保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实施“1234”组合拳,持续推动人社事业新跨越。
“三大平台”显特色
海外人才引培平台取得新突破。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落户我区,参与承办荷兰华人生命科学协会拱墅行活动,建成欧洲(荷兰)海外人才联络站,成立拱墅“海外项目风投汇”,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建成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美发项目选手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全省率先创立“1+X”劳动纠纷多元化解联调平台。以祥符街道为试点,建成街道“调解、仲裁、监察”三位“1”体,法院、综治、工会、公安、住建等“X”个部门融入,具备劳动仲裁、法律援助、纠纷联调等功能的“一站式”劳动纠纷处置平台,实现“一窗受理、分类办理、快速流转、高效处置”,累计受理劳动纠纷投诉119起涉及300余人357万元。平台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首推机关事业人员智慧管理平台。研发人事智能信息和智慧工资审批发放系统,建立覆盖全区机关事业人员“大数据”信息库,人事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三项改革”显成效
社保、医保融合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通过业务合并、流程再造,由社保、医保业务分窗口办理升级为“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个窗口进、业务全办结”。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理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0%以上。全区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并轨运行。完善已并轨机关事业人员养老保险管理运行机制,基本实现全区机关事业应保人员全覆盖。多项人事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完成全区政府部门工作岗位匹配度与饱和度专题调研。推进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工资制度改革试点。健全职务职级并行、平时考核等人事管理机制。
“三大品牌”有提升
市场化开发公益性岗位绩效提升。以湖墅为试点,建立岗位开发、人员管理、工资发放等一整套制度规范,完成全市首批200名政策性帮扶岗位安置人员转岗。加强就业帮扶,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400余万元,举办招聘会54场供岗3万余个,37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安置人员3398人。“邻家式”服务全域提升。启动审批服务事项下沉,业务骨干驻点10个街道,就近提供社保医保“最多跑一次”服务。“邻家式”医保智慧远程经办实现社区全覆盖。全市率先实现办理退休业务最多跑一次。“品质退管”共建共享更具活力。建成全市首家区企退人员文体团队孵化中心,米市巷退休人员合唱团荣获全市退休人员文艺汇演一等奖。成立杭州退休干部大学和睦教学点。全年慰问企退人员10.63万人次,发放慰问2亿余元。
“三项机制”显活力
促动“两学一做”学优看齐。实施“班子带头示范学,支部搭台集体学,在线共享自主学”三位一体学习教育模式,创新“微信为你读”、“科长大讲坛”等支部学教载体。实施“比学赶超大对标”活动。创建最满意清单计划书和“比学赶超、争当标兵”目标任务书,全局干部职工对标自查,明确150余项年度比学赶超工作目标任务。
季度开展“比工作、比服务、比技能、比依法行政”等专题对标赶超大家评,互学互促,共同提升。创新“红色直通车”党建一线服务品牌。结对企业、街道、社区开辟20个“红色服务阵地”,开通人才、就业、社保、医保、维权等9部“红色服务专线”,开展“扎根党员”志愿服务20余次,党员意识与服务意识显著增强。
把牢“一个核心”
紧扣“服务全区发展,保障中心工作”这个核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参与全区“六大专项行动”,服务基层“四个平台”建设当做干部培养练武场和试金石,鼓励党员干部在保障基层便民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平台建设中建功立业。保障党管人才,为拱墅发展储备优质人才,常态化组织“双一流”高校引才推介活动,吸引985、211一流高校毕业生参与拱墅建设。推进人事科学管理,加强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人民警察工资制度等人事改革任务落地,为拱墅铁军建设提供内在支撑。
建强“两个平台”
搭建更具国际视野的两高人才引培平台。落实“拱墅人才新政”,加快人才国际化步伐,发挥“海投汇”、海外人才联络站功能,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实施本土引培“优才计划”,围绕产业平台建设,健全实用性人才培养机制,放大产业发展、人才集聚倍增效应,力争全年引进各类人才2.1万人。提升杭州运河技工学校办学成效,发挥美发项目国家集训基地的辐射影响力。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训机构为依托,通过技能大赛、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等,积极培育“拱墅工匠”。完善市场导向型创业就业精准帮扶平台。深化大创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区校合作和政策扶持,依托大学生见习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积极开展创业交流培训活动,全年新增大创企业60家。落实就业新政,推广市场化开发公益性岗位街道试点经验,加大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等动态帮扶力度,制定实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帮扶计划,优化北部人才市场、拱墅人才网等求职招聘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
推进“三大工程”
实施劳动和谐“双爱”提升工程。开展关爱职工“靶向服务”大行动,针对搬迁裁员企业进行劳动关系和谐度跟踪动态排摸,梳理企业“问题靶点”清单,上门进行政策宣讲、疑难问题解答等“靶向服务”,营造和谐用工氛围。推进“拱墅无欠薪”工程。完善欠薪动态预警、监察网格智慧管理机制,深化行业化监管,源头治理欠薪。深化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程。巩固“1+X”劳动纠纷多元调解平台建设成果并因地制宜推广。完善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把劳动纠纷化解在用工一线。
做强“四项服务”
推行人力社保为民办事“365工作法”。通过设立党员志愿服务日、支部书记群众接待日、党员社区包片联户制等3条途径察民情,建立党群连心卡、民情日记簿、承诺公示牌、民生议事厅、阳光服务站、意见反馈单等6个载体办民事;推行组团、网上、代办、预约、错时等5类精细化服务应民需,实现365日全天候、全方位联系民情、服务群众。实施最多跑一次“4减”大提速。减次数,建立覆盖全区各街道“社保综合体”,强化街道“交互式”办公、网格化医保服务经理人、退休审批上门等平台应用,实现群众在家门口“最短距离跑一次”。减材料,应用互联网+功能,提升网上办事、快递送达和电子归档“全覆盖”成效,做强智慧远程经办,加速群众办事“零跑路”进程。减时间,升级综合窗口,实现医保、社保、就业、退休“一窗式”受理、“一口子”反馈。减环节,更新退休联办流程,加快参保数据共享,推进账户提取、接续转移等综合化办理。深化“乐享保障”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窗口经办标准化建设,完善参保人员动态管理机制,狠抓参保率和续保率,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参保登记率100%。加大医疗困难人员救助力度,完成城乡居民医保参续保工作,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打造“精品退管4.0”升级版。搭建区退休人员体育团队协作平台,筹建退休干部大学拱墅分校半山田园教学点。启动第七轮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实施企退人员健康信息智慧管理。逐步推进退休人员档案信息化、智慧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