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8-01-23 14:33:40 来源:区府办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引导发展要素向高端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上新台阶。
1、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加强财政政策对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支持力度,培育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构建“六位一体”区域创新发展生态链,研究出台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建设众创空间社区、科技创新特色楼宇和创业街区等“双创”集聚平台,新增市级众创空间2家、孵化器1家,争创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9家。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研发投入、发明专利授权量“三大倍增计划”。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促进中国信通院等合作项目落地。实施知识产权专利贯标、专利代理、专利质押三项计划。项目化推进“2345”人才工程落地见效,完善“创立方618”人才新政配套细则。构建“一核两极多点”人才发展平台布局,建立健全市场化引才评才育才机制,全年评审“运河英才”计划人才不少于30人,其中外籍高层次人才不少于5人。
2、培育产业竞争优势。突出新经济、新动能引领,培育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通过补链、强链、延链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产业发展高端化、集群化格局。完善产业地图,建立以重点产业为导向的企业评估和创新指标体系,“6+2”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启动“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小巨人”“独角兽”成长企业群。实施“墅苗计划”和“旭日计划2.0”,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16家。推动产业培育扶持政策整合提升,加大对上市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挂牌8家。积极联系走访企业,借力“企业上云”,多方位、多渠道、多层面搭建要素对接平台,切实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3、提升平台发展能级。聚焦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平台,坚持项目引领,开展对标提升工作。十大产业平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亿元,引进各类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北部软件园开工万科北软项目,实现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开园,加快荷兰胆管癌、捷佳股份等国际人才项目招引落地,企业入驻率70%以上;加快“腾笼换鸟”育强引优,新增规上企业27家,培育“小巨人”“独角兽”成长企业12家,实现税收13亿元,亩均税收85万元以上。智慧网谷小镇争创省级特色小镇,360、新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完成方案初步设计批复,顺丰创新中心一期结顶,省国贸、招商蛇口、华普永明、顺丰创新中心二期等项目地块出让。运河财富小镇深度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战略,完成国美电器、建华新村地块出让,加快金诚之星、英蓝国际金融中心、胜利河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依托远洋、绿地等高端楼宇引进金融企业200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2000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汽车互联网小镇申报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扶持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等龙头企业落地营运,加快桥西汽车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上塘电商小镇、工业设计小镇、申花产业集聚区、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加快平台项目建设,集聚优质企业,营造产业发展优势。
4、强化项目楼宇管理。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安排省、市重点项目35个,区重点项目63个,完善领导承包、节点控制和推进竞赛机制,开工上塘邻里中心等15个项目,竣工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投用复地·壹中心等3个项目,实现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深入实施楼宇经济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化“楼长制”管理,升级楼宇智慧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楼宇企业外迁预警机制,投用楼宇20万平方米以上,楼宇税收增长12%以上,“亿元楼”总数达到12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