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8-01-22 09:25:45 来源:区法院
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美芳带领全院干警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20857件,办结17182件,同比分别上升33.42%和22.04%,收案增幅居全市第1位,法官年人均结案达到421件,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敲黑板!说重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过去一年中区法院完成的那些小目标吧!
目标一: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8月盛夏的一天,区法院一楼诉讼服务中心调解室内,原告(杭州某物业公司)称:“多年来,某小区业主李大爷少缴拒缴物业费上万元,我方主张其所欠物业费及利息。”被告(李大爷)辩称:“你们还好意思说,小区保洁、保序、绿化都存在问题,前几天楼下我的自行车还被小偷偷走了!”双方剑拔弩张,互不相让。调解员老王不慌不忙,端上一杯水,给年迈的李大爷劝说:“天气热,注意身体;自行车被偷是治安问题,您应该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转身向原告代理人说:“我前几天特地去小区现场调查了解,你们在物业管理方面的确存在不少漏洞和不足,你看能不能减免一下被告的物业费呢?”如此反复,几个回合下来,双方握手言和,签下调解书。区法院针对辖区物业服务合同纠纷的审判实践,撰写《拱墅区物业纠纷涉诉案件调研报告》,在区协同治理物业纠纷处理交流座谈会上进行探讨,积极破解社区服务管理难题,为我区物业合同纠纷处理建言献策。
为有效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维护辖区经济社会稳定。区法院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8件27人,涉投资人2700余人,涉案金额约4亿元,挽回损失1000余万元。为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构建“6+2”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区法院新收破产案件2件,审结2件,攻坚克难,最终使金利普重整成功,通过破产、执行转破产等程序,使产能落后、发展前景无望的“僵尸企业”退出市场,重新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以保障正常企业顺利转型升级。
目标二:服务保障“四大专项行动”
9月13日,周三,晴天。
城北石祥路与储鑫路交叉口。区法院执行局正在执行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强制腾退案件。
租户小张声称:“我们不走,申请人杭州某集团公司没有支付给我们搬迁费,我们在这生产、生活好多年了,你让我搬到哪里去?”
承办法官小陈逐条解释:“你看,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关于搬迁费,前期区有关部门已经成立工作组,进行认真详细的评估;你与杭州某租赁公司签订的租赁合同,而对方与杭州某集团公司租赁合同已经期满,既没有续签合同,也没有支付租金,租赁关系根本不存在。”
租户小张的情绪终于慢慢平静下来,这个时候,执行干警齐动手,一起帮他搬运物品。该案的顺利执毕,为我区智慧网谷顺利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区法院服务区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工作,与相关街道建立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调解机制,对政府拆迁过程中涉及分家析产、拆迁补偿和分配、房屋共有权人的产权分割、产权人与承租人矛盾等拆迁纠纷,主动作为,协助街道成功化解20多起纠纷。受理并调解15起涉城中村改造的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对拆迁安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虚假诉讼案件仔细甄别、加以制止,并及时向区委汇报,确保我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
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美芳担任余杭塘河南线河长以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对接相关街道、社区,定期巡河,了解河情河况,共商治水之策。“七一”前夕,区法院组织党员干警开展“剿灭劣质水”行动,查看治理成果,清理河道垃圾,呵护美丽河道。
目标三:全力推进三大机制建设
一天上午,刘女士来到区法院一楼立案大厅。“你好,你立什么案件?立案材料准备好了吗?……”立案法官小陈耐心细致地接待着,当了解到当事人刘女士缺少一些必备的立案材料,立案法官小陈用笔写下需补齐的立案材料,并告知如何去办理。刘女士说:“人人都说立案难,在这里,立案一点也不难。”2017年,区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90%以上的案件当场立案。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延伸立案等新型立案方式,全年网上立案7144件,跨域立案95件,其中2件行政案件跨域至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免去了当事人多次往返异地法院所需耗费的诉讼成本。实现100%的立案最多跑一次,50%的立案一次不用跑。
区法院积极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律师调解、保监会、知识产权第三方平台等,设立驻法院调解工作室或服务窗口,挂牌成立市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拱墅工作室,试点与公安交管部门、保险公司无缝对接处理道路交通纠纷,提供定责、鉴定、调解、诉讼、赔付在线一条龙服务。全年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767件,诉前化解率20.25%。
区法院打通“最后一公里”难题,安检人数多,律师安检需要排队?设立律师服务中心,为律师咨询、阅卷等提供便利;案件报纸公告慢,费用高?开辟网络公告专栏,做到公告快,零费用;拆迁安置资金多,理财陷阱怎样避免?制作普法展板,进街道,下社区,筑起法治思维的高墙。
目标四:全力推进解决执行难题
算术题:现有执行案件7090件,执行员18名,2017年工作日249日,平均每名执行员每个工作日要执毕1.5件。
他们中有从事执行工作一辈子的50多岁执行大叔,也有刚刚走进法院工作的80后青年干警。但是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共同目标,他们的小宇宙爆发力量,成绩亮眼:落实24小时执行备勤机制,共对1100名被执行人采取布控措施,布控到位329人,通过布控执行到位标的602万元;健全网上“点对点”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进行查控,共查封房产124处、扣押车辆197辆;加强信用惩戒力度,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881例,使得失信被执行人在置产置业、招投标、投融资、乘坐飞机高铁等行为受限;坚决依法严惩暴力抗法、抗拒执行行为,共司法拘留159人,协助兄弟法院拘留151人,罚款18人,追究刑事责任3人。
目标五:稳步推进各项司法改革
2016年11月,区法院收到一份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这是一名年事已高的母亲王某,因家庭财产纠纷不断,这位母亲时常受到儿子陈某的骚扰,儿子回一次家就要不停辱骂母亲,有时候还动手动脚,把家里的东西砸烂。王某也尝试搬家,但儿子得到消息后,依然来到新地址不停骚扰她。
万般无奈之下,王某来到区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获得了区法院的支持。区法院最终作出裁定向申请人王某发出有效期为六个月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有效期内禁止被申请人陈某威胁、辱骂、骚扰、跟踪申请人王某。
作为全国试点法院之一,区法院继续推进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审结婚姻、继承等家事纠纷542件,维护家庭稳定,修复家庭伦理关系。落实《反家暴法》,针对家庭暴力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份,避免家暴受害者遭受二次伤害。完善家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探索建立家事案件婚姻冷静期、心理测评干预、案后跟踪回访等制度,在新改造的诉讼服务中心中增设心理咨询室、家事审判法庭、家事调解室等,在化解家事纠纷、推进审判方式改革等方面做出有效尝试。
6月9日,区法院公开审理袁某交通肇事一案。和往常一样,有法官、人民陪审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和往常不一样,多了一个证人席,坐着一名交警蜀黍,庭上,公诉人、辩护人和合议庭就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理由和依据等问题先后向证人发问,交警逐一回答了各方提问。这是我市法院交警作为证人出席的首起案件,是区法院贯彻证据裁判原则,推动建立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区法院还严格按照各级党委及上级法院的部署,大力推进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法官职业保障和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美芳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区法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区党代会及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治院,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我区建设成一流城区、运河沿岸名区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