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8-01-21 16:27:07 来源:小河街道
小河驿,2018再跨越
“在这里,疲倦可以暂时停歇,炊烟以及啤酒花开始了飞翔。漫步在及腰的草丛间,没有人和你交谈,头发被阳光一再地抚摸。院子里,那只慵懒的猫,掳白了胡须。没有缘由的,瞳孔里充满了盛宴……”这是节选自《小河里的春光》的优美诗句,描述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小河美景。时间,既组成了历史长河,也让小河如同怀旧电影一般,在发展的时光轴里播放着一幕一幕令人回忆和回味的峥嵘岁月。小河街道成立于1954年,辖区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居民7.2万余人。境内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小河)“三河”交汇,古水通今,因京杭运河支流小河而得名。经过不懈努力,街道已逐渐地由原先的老房子、低洼路、棚户区,向着高端商务区转变,现代都市的时尚气息正在这个传统街道中蔓延。
小河纬度
作为运河畔的新生代力量,如何在拱墅建成运河沿岸名区的蓝图中做好“深耕南部”的排头兵,小河找准区位、人文、发展三大定位。
区位定位
街道地处京杭大运河两侧,具有运河东西两岸两化的区位特点。运河东岸呈现产业化国际化的风情,运河CBD商圈黄金楼盘万通中心、远洋商务区、远洋公馆、乐堤港等交错林立,运河财富小镇为街道发展注入了国际范儿。运河西岸呈现生活化的韵味,境内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小河)“三河”交汇,古水通今,市历史保护街区小河直街穿境而过,该街区建筑特色、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着民国时期的独特风貌,曾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河直街的原住民被称为“杭州最后的运河人家”。凯德湖墅、绿城紫兰公寓等住宅鳞次栉比,小河百姓的生活百态尽收眼底。
人文定位
小河在历史上曾是国运枢纽。街道辖区小河直街是民国京杭国道的起点站所在地,是拱三线、拱绍线、拱松线的重要站点。浙江省铁路史上的第一条线路的起讫点拱宸桥站,其址即在今小河辖区内。境内北新关曾经承载了当时繁忙的水上运输。小河直街至今仍保存并延续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生活场景。小河地区也曾是杭城北部木行的主要集散地,是当代商贸的一个缩影。街道文化资源丰富,明代《北关八景》全在街道辖区内,辖区北新关、江墅铁路遗址、同福泰官酱园被列入拱墅区十大文化遗址名录。
发展定位
经过小河人的不段磨炼与探索,街道拥有较为厚实的发展底蕴:街道经济运行连续10余年保持高位增长,已获得了全国学习型街道示范单位、浙江省卫生街道、杭州市文明街道、杭州市生态街道等荣誉。党建引领各项工作走在前列:全省首创“民企包干黑臭河”探索政府+民企的长效治水模式;全省首推街道“社工学院”;“小河涟漪”舆情工作室走在全省前列;建成投用全国首个社会心理服务体验馆;签约全国首份电梯综合养老保险保单;全省首创党建“治慧”模式创新三方协同治理新格局。
小河在一轮又一轮的发展中,在一届接着一届的努力下,迎来再出发、再腾飞、再跨越的黄金机遇期。我们酝酿了江南运河孤本地——小河驿,获得了浙江省十大幸福街区的殊荣。
2018年,小河将围绕运河沿岸名区建设,紧扣“发展、破难、治理、党建”四个主题词,争当“深耕南部”破难突击队、创新先锋队,全力实施“全域提升十大项目”,全速推进运河两岸旧时光与新机遇双重蝶变的“大美小河”建设。
项目一:
董家新村社区全域提升项目
总体目标:建立社区社会化服务平台,有机更新社区资源,修复社区人文情怀。
项目二:
长征桥和美家园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通过绿化景观整治、围墙改造、重要景观节点改造、配套服务改造、智慧社区改造等内容,完成小河佳苑大型回迁小区的综合提升改造。
项目三:
无违建街道创建项目
总体目标:力创无违建街道。
项目四:
娑婆桥地块改造提升项目
总体目标:提升街道辖区娑婆桥社区正兴堂弄地块区域整体环境品质。
项目五:
小河直街区块综合提升项目
总体目标:完成小河直街二期景观提升,业态调整和完善功能布局
项目六:
基层治理智慧网格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以新时代平安小河“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切入口,新建一个“四个平台”暨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实现社会治理公众参与、社会协同,全社会治理资源之间的“大联动”,推进社会治理“互联网+”模式下的社会善治。
项目七:
企业精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依托运河财富小镇,在湖墅北路73号打造建筑面积约670方的集小河驿历史展示、金融学堂、众创空间、智筹平台和文化艺术交流为一体的运河南端金融文创交流驿站。
项目八:
阳光老人家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以辖区空巢、独居、孤寡、困难、半失能等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打造“一平台两厅三中心”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建成具有典型、示范和带动效应的区域性重点养老服务设施。
项目九:
城市管理新门前三包试点项目
总体目标:加强街域自治,制定并落实门前新三包规范,大力营造辖区安全、美观、整洁、有序的环境。
项目十:
小河街道“业物之家”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强化街道、社区业物之家指导中心良性运转,全面构建起更加高效的“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多元共治”新型社区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