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8-01-21 16:13:20 来源:区发改局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区发改局以落实“产业立区”发展战略为己任,着力抓好平台建设、楼宇提升、产业转型、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经济动能转化,集聚创新发展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运河沿岸名区建设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2017 聚焦发展 加快创新要素集聚
工作亮点
十大产业平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0亿元,总税收22亿元。
楼宇经济实现总税收50亿元,常规税收27.5亿元,分别增长16%、20%,亿元楼宇达到 12幢。
新增上市挂牌企业6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45家,“拱墅板块”不断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5%,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36.9%,分别高于去年同期2.8、3.1个百分点。
“三张清单”锁定全年的工作目标,14类71种220项具体工作,真正做到“工作无死角、人人有任务”,工作绩效全面提升。
工作成果
平台:产业平台推进有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全面开展产业平台建设专项行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夯实实体化运作基础,十大产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北部软件园试点建设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落地德中卫生组织华东区总部等重大国际人才创业创新项目;智慧网谷小镇入围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华为创新中心、新浪、360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运河财富小镇通过省级特色小镇年度考核,成为浙江省金融博览会永久会址,累计入驻金融企业达182家;汽车互联网小镇引进滴滴汽车后市场服务全国总部、闲鱼二手车等重大项目;工业设计小镇泰普森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落户,核心区块集聚泰普森控股集团、LOFT49创意园、浙江省创意设计协会等高端设计文创类企业40余家;申花产业集聚区引进浙江中发利和企业管理中心等亿元以上项目6个,落地中文在线区域总部、浙大新经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上塘电商小镇引进福中集团浙江总部,入驻顺丰快运、碧橙网络等电商企业694家;北城·智汇园、康桥健康产业园、康桥新能源产业园等不断推进平台建设。
楼宇:楼宇经济合力推进,品质效益稳步提升
出台全区楼宇经济提升五年专项行动方案(2017-2021年),启动2017年度楼宇经济服务专项行动,浓厚楼宇经济工作氛围。系统推进楼宇经济信息管理、政策服务、协税护税、招商服务、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楼宇五率稳步提升。楼宇税收较快增长,预计实现总税收50亿元,增长16%,实现常规税收27.5亿元,增长20%,总税收亿元楼增加3幢,达到12幢。楼宇项目加快推进,中铁国际城商业金融用房等6个项目30万平方米楼宇实现开工,绿地运河商务中心二期等4个项目133万平方米楼宇顺利竣工。
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动能逐步蓄积
服务经济较快发展,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2%;预计6+2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其中,体育健康产业增加值增幅25%以上;6+2产业集聚明显,预计全年引进“6+2”产业项目782个,引进产业资金204.9亿元,占比达85.5%;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7%,高于去年同期2.8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35%,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0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6家、旭日企业35家。新增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45家。
企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企业培育提质增效
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15项事项均已实现网上受理全覆盖,完成相关数据信息更新,牵头推进投资项目审批2.0系统工作。开启企业服务“九+X”模式,全年走访企业6528家次,收集企业问题3239个,已解决或答复3185个。召开各类企业服务活动193场,其中,企业服务专题会议16次,专题协调讨论解决有效投资和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重大难题,打造拱墅企业服务“店小二”金名片。兑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扶持、大树计划、科技创新扶持等政策,奖励金额共计1.8亿元。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5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5家,新增省(市)级研发机构10家,企业活力稳步增强。
项目: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扎实开展“项目建设专项行动”,力推重点项目建设,紧抓有效投资,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7亿元,其中,民间投资228.4亿元,占比达68.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出让经营性地块16宗,总出让面积597.4亩。省、市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55亿元,完成年投资目标任务的118.3%;市重点实施项目完成投资42.4亿元,完成年计划120.1%。70个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开工万科智谷等16个项目,竣工复地·壹中心等6个项目,投用佳源银座等7个项目。
2018 瞄准未来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大着力点
夯实产业发展空间基础:通过深化产业平台推进和楼宇经济提升夯实产业发展空间基础。十大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0亿元;新建成楼宇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楼宇税收增长12%以上。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通过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资源供给机制、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加强经济秩序维护等措施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立企业招商评价机制,加大“大树”、“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和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实现“6+2”产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通过龙头企业招引、企业提质增效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各产业平台全年至少引进1家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凤凰行动,推动企业上市挂牌8家。
六大工作举措
谋划对接重大战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强化运河新城、杭钢新城两大区域文化产业功能,加快推进运河大剧院、杭州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发挥智慧网谷、北部软件园、康桥健康产业园集聚效应,打造信息技术改造、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制造领域重点项。
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分层分类抓好十大产业平台,北部软件园、运河财富小镇等建设成熟平台抓好产业培育提升,提高产业集聚度;智慧网谷、汽车互联网小镇等建设进程中的平台要加快地块招商衔接、优质招商意向单位落地、市政基础配套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康桥新能源产业园、北城·智汇园等加快改造提升、产业定位。统筹谋划新生产业集聚区块,有节奏有差异地做好杭钢、华丰、民生药厂等区块的整体发展布局,为未来发展留取空间。
优化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大树企业培育工程行动方案、小巨人成长工程行动方案,培育一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坚力量。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深入实施楼宇经济提升五年行动计划,深化“楼长制”管理,升级楼宇智慧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楼宇企业外迁预警机制,楼宇税收增长12%以上,“亿元楼”总数达到12幢。
强化重点项目管理:安排省、市重点项目35个,区重点项目63个,完善领导承包、节点控制和推进竞赛机制,开工上塘邻里中心等15个项目,竣工汉港·凯旋广场等5个项目,投用复地·壹中心等3个项目,实现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以上。
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明确6+2各产业发展主阵地,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集聚效应,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强链、补链、延链方式加速产业集聚,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实施 “凤凰计划”,推动8家企业实现上市挂牌;推进企业两化融合,打造一批上云用云典型标杆企业;优化企业服务,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政务环境和商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