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0-8/2017-0999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教育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7-03-15 | 发布日期 | 2017-03-15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7-03-15 11:18:01 点击率:
“十三五”是拱墅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结合国家、省、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拱墅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南北均衡、敢于超越、学教和谐”办学方针,积极实施“南北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三大战略,坚持教育公平,着力突破瓶颈,突出内涵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2015年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一是优质资源全面覆盖。“十二五”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近50亿元,新建、扩建、重建中小幼校舍33万余平方米,建成各级各类高品质学校33所,较“十一五”期间增长81%,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以区政府名义出台全省首个县区级的学校建设标准《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拱政发〔2014〕16号),并按照提前介入、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确定公建配套学校领办校,强化概念设计,有力保障了学校建设品质。2015年,启动拱墅北部教育提振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211工程”,加速提升北部教育,深度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大关中学、文晖中学、北苑实验中学、行知中学、拱宸中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卖鱼桥小学、拱宸桥小学、大关小学、省教科院附小的社会知名度持续上升,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文澜中学、育才中学等民办学校的影响力辐射省内外。学前教育品质领先杭城,全区共创建市特级幼儿园园区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甲级园区33个,省一级幼儿园园区21个。
二是办学机制创新完善。创新学前“1+N”共同体发展机制,由一所公办幼儿园深入结对帮扶若干所民办幼儿园,带动公民办协调、优质发展。创新品牌植入、品牌托管、品牌共生、品牌引进等办学新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品牌植入,以名校集团化为抓手,将名校基因植入新校、弱校肌体,确保新校、弱校高起点办学、高水平办学的质量。品牌托管,创新优质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来托管新的公办中小学,在学校设计阶段就强势介入,确保新校更优更名。品牌共生,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地域相近、平等自愿、突出个性”的原则,组建中小学发展群,群内学校主体平等,优势互补,通过扩大群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名优骨干教师等,实现群内学校办学质量共提升,发展水平共赢,学校品牌共生。品牌引进,结合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短板,有针对性引进华师大附属学校、十四中附校、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等品牌学校,形成教育高地效益带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三是教育信息化领先杭城。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战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年来累计投入接近1.1亿元,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和网络学习空间”试点项目作为先进典型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万兆光纤校园全覆盖,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区建成省、市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10所,市智慧教育示范校6所,在全市名列前茅,校园网覆盖率、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率、班级多媒体配备率均达到100%,已形成基础设施先进、数字化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网络。
四是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实施教育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先后引进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2015年,杭州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揭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国际化综合性小学。目前,全区共有28所中小学与国(境)外64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对外结好比例达76%,共接待国外来访113批次,2750余人次,组团113个4309余人赴境外交流,共选派名师169名赴海外进行脱产学习,聘用22名专业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有力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理解与融合。4所学校成为全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6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
五是名师队伍做精做强。建立完善教师梯级成长体系,分别构建了新锐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功勋班主任等激励体系,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学科教师赛课体系,区学科带头人、区运河名师、省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发展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纵向递进的教师成长台阶。5年来,累计评选产生各类班主任360名,赛课获奖教师1267名,培养产生区学科带头人363名,区运河名师143名,省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18名,3名教师被评为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创本区自培特级教师数量之最。举行运河名师高端研修班,名师班学员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奖励36项,省级98项,市级159项,各级文章发表共221篇、著作59本,获得国家专利1项。大力建设干部培养体系,共选拔中青年后备干部106名,校级干部89名,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带徒、自主挂职等形式,培养产生运河名校长4名,有效带动干部队伍成长。创全省先河,创新开展幼教阳刚教育,受到幼儿和家长极大欢迎,幼儿园男教师共35名,比例超过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六是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坚持德育为先,启动实施“运河公民节”活动,打造区域德育新特色,成为杭州市区域推进德育工作十大名片之一。大力促进学生文体发展,全面普及学校社团建设,全区学生社团数量达到1500余个,学生达到33600余人次,占比达98%。在全省率先设立每年生均300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社团建设,推动学生社团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与全国体育联盟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首批15所中小学成为联盟实验学校,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一本作业”实践,倒逼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轻负高质模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认可。
(二)问题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基础性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容。随着拱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导入、“全面两孩”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对于我区现有教育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优化布局,加快建设,满足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的新需求。
2.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学校间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相对偏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能力与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仍存在落差。
3.干部教师队伍还需加快建设。随着大量新学校的投入使用,干部教师队伍培养亟需加快,特别是能引领发展、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资水平校际差异明显,优秀教师的分布不尽合理,高端人才的校际流动尚缺乏有效的机制。教育政风行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夯实,师德师风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4.教育内涵发展有待加强。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应试教育倾向和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学生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在现代学校的转型升级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师生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亟需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加强。学校治理机制转变滞后,亟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十三五”是拱墅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对新的发展期,拱墅教育必须优先谋划,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和教育担当。
(二)工作方针
1.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综合育人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育人机制,推进合力育人。
2.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治理机制、教育评价制度,丰富“互联网+”时代教育新内涵,努力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型。
3.南北均衡。紧紧抓住北部教育提振的重要机遇期,合力做强南部教育,全力提升北部教育,促进南北教育全面优质均衡。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形成公民办及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
4.学教和谐。完善师德规范,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人文情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校园有活力、课堂有激情、学生有个性,构建校内外和谐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打造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
三、“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南北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前沿水平,逐步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运河特色”的省内外知名教育品牌。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9.9%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3%以上,新创市特级幼儿园1-2所。
▲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99.9%以上,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6%以上,智慧校园比率达90%。
▲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个性发展。
▲特殊教育全纳型持续发展,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9%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6年。
附:2016-2020拱墅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 名称 | 杭州市 2020目标 | 拱墅区 | |
2015数据 | 2020目标 | |||
1 | 学前教育入园率(%) | 99.5 | 99.9 | 99.9以上 |
2 | 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 99 | 99.9 | 100 |
3 | 全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 85 | 89.9 | 93以上 |
4 | 义务教育完成率(%) | 100 | 99.9 | 100 |
5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9.9 | 99.9 | 99.9以上 |
6 | 高中段教育入学率(%) | 99.5以上 | 99.9 | 99.9以上 |
7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2.5以上 | 14 | 14.5 |
8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4 | 15.6 | 16 |
9 | 社区居民年参与培训率(%) | / | 65.2 | 66以上 |
10 | 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 | 96以上 | 95.12 | 96以上 |
11 | 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比率(%) | / | 62.5 | 90 |
12 | 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名师比例(%) | / | 35 | 38 |
13 | 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比例(%) | / | 75.67 | 90 |
14 | 全区中小学聘请外教比例(%) | / | 26 | 50以上 |
四、“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任务与举措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
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实扩大教育资源,积极对接拱墅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及整体规划,不断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教育需求。强化学校概念设计,突出办学品位。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制订《拱墅区学校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一: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拱政发〔2014〕16号)文件精神,计划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36所,其中九年制学校及中学11所,小学5所,幼儿园20所,总占地面积5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对新建学校,提前介入方案设计、明确领办学校,突出校园文化品位。优化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探索EPC工程总承包形式进行发包。探索学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机制。
项目二: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建设区域云数据中心,完成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全区统一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校园智能化管理体系。深化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立多层次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体系,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融合。鼓励学校开展信息化特色项目创新应用与研究,打响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到2020年,全区90%的中小学和7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校园,实现区智慧教育示范学校20所,省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15所。
项目三:打造创新型智慧教室
以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探索3D打印、游戏化学习、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建设一批新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室和数字创新实验室。构建适应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环境,促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建设。利用新型教室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到2020年,创建30个智慧教室和数字创新实验室。
项目四:培育引进品牌学校
积极探索优质学校培育机制,提升原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大对新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社会美誉度。加快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华东师大附属学校、杭十四中附属学校等一些新校的建设扶持力度。结合祥符、桃源、田园、运河新城等区块特色,积极培育北部学校自有品牌。争取到2020年,培育15-20所省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中学6-8所、小学9-12所,其中北部学校4-6所),90%的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品质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品牌培育力度,争创杭州市特级幼儿园1-2所、甲级10所、省一级幼儿园4-5所。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到2020年引进高端民办幼儿园1-2所,乙级及以上民办园达到70%。制订《拱墅区学前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实施轻负高质,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帮助学生开展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
项目一:建设学科精品德育
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建设学科德育精品课例库。优化学科教学评价指标,开展学科德育项目研究,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区域推进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的深度融合。整合用好德育地方课程,鼓励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构建拱墅特色的高品质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干部专项培训,深化班主任梯队建设,强化学科教师育人职责,提升全体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制订《拱墅区德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二:推进课程改革
整体规划各学段课程建设。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建构园本特色课程,研究整合区域课程资源,构建“运河边的幸福童年”课程体系。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从顶层架构区域课程改革体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重点开发学科拓展类课程,丰富综合实践类课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课程群。适应新高考改革,优化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丰富高中选修课,深化高中特色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探索和推行现代学徒制。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入融合,多途径合作举办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专业及实训平台,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
项目三:构建绿色教育质量
继续推进中小学学生减负工作,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深入实施“一本作业本”制度,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绿色评价监测体系,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和学校社会满意度第三方评估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优化学生在线学习环境建设,构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项目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加强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好玩、玩好”的体育教育方式,开发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喜欢运动。到2020年,全区所有学校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校。承办好全国、省体育项目推进会。普及学校艺术教育,推广新音乐教学体系,深化美术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加强学生精品社团建设,完善制度规范,促进资源共享,助推学生特长发展。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开展区域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家庭育人水平。
项目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运河公民节”研究与实践,结合“美丽学校”创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加强区域德育基地和主题场馆的资源整合,构建“菜单式”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更好地满足学校育人需求。充分发挥青少年宫作用,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和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创建浙江省示范青少年宫。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制订《拱墅区校外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省市学科有领军人物、各学科有品牌教师、各年龄层次有高水平教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订《拱墅区教师专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项目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表彰激励制度,调动全体教师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健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坚决有效地解决有偿补课等问题。强化班主任培训上岗制度,明确区、校两级培训要求,并纳入教师培训课时。
项目二:完善教师梯级培养机制
深化“学科带头人、运河名师、省特级教师、领军教师”纵向发展体系,举办“运河名师”、“学科带头人”、“北部青年骨干教师”、“幼儿园男教师”等高端研修班,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辐射力。完善“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学科教师赛课体系,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性培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国际合作,为高端教师培养和展示提供更广阔舞台。“十三五”期间,培养省特级教师1-3名,市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新增5-10名。
项目三:优化教师培训机制
有序推进各项培训,构建“区级培训抓重点、群级培训保全员、校级培训重教研、自主研修筑风格”的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科研院校(高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工作室+发展群学科研修基地”的培训机构体系。重点推进以发展群为载体的教研训整合,开展群研修课程的开发、评比,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训精品课程。开发精品研修课程20项,精品主题式培训项目50项,精品群研修课程10项,开发面向北部学校专项培训课程10项。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加大网络研训互动平台建设,实现各类工作室和教师个人的网络互动研修。充分利用区内培训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本土化培训讲师团,适当引入区外高端讲师资源,完善培训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整体培训品质。
项目四:提升干部培养力度
贯彻落实好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校园长的专业化建设。对新任校级干部开展专项培训,让新干部更快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实行校长定期交流,促进校际工作经验学习交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建立拱墅区校级干部梯级成长,打造校长领军团队。深化干部聘任制改革,开展过程性评价。加大优秀人才破格提拔力度,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机制建设。优化后备干部储备培育,构建完善校级后备干部库,全面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养。
(四)扩大教育开放
以教育开放促教育改革,以教育国际化促教育现代化,提升拱墅教育品质。以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为重点,努力培养现代公民和国际化人才。以教育国际化为抓手,进一步多层次、差异化打造区域品牌,弘扬校本特色,促进学校品牌发展。制订《拱墅区教育国际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一:加强海外交流
鼓励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合作结对关系,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国际交流渠道。以G20和亚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加快推进与海外知名教育机构和院校开展项目合作,整体提升交流内涵。拓展和规范“校校有外教”工程,加大海外优质人才资源的引进力度。实施海外学子留学拱墅计划,并积极开发配套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国际教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50%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外教,中小学缔结国(境)外友好学校比例达到90%。
项目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全面普及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设立国际理解课程特色学校,鼓励学校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校本特色的对外交流课程,并建立面向全社会、覆盖全区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线上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国际化通识性培训与专题培训,增强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到2020年,培育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项目8个,区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项目20个,培育市国际化示范学校5-8所。
项目三: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
有计划组织校(园)长、教育研究人员进行国际访问、国(境)外交流挂职,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境)外学习经历的教育管理者。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设立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推动教师海外研修。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研究项目和教育国际援助计划,扩大拱墅教育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运河名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达到100%,优秀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比例达到50%以上。
(五)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完善学前“1+N”共同体和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群治理平台功能,降低管理重心,有效承接教育局下放的部分职能,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推进教育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依法治校,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运作机制,推进管理科学化。
项目一:“1+N”共同体治理平台
完善学前“1+N”共同体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监管力度,实现领办园对民办园的协同管理。健全“巡视员”机制,强化对民办园驻点指导力度。进一步将民办园考核情况与经费划拨和年检年审挂钩,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探索优化幼儿园评价治理体系,以评促建,推动幼儿教育高品质发展。
项目二:学校发展群治理平台
完善学校发展群组织架构,健全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发展群内部管理体制,确保行政职能下放后,基层学校能“接得住、管得好”。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进一步将教师招聘、评优评先、教师交流等职能有意识下放发展群,提升学校治理效能。整合区、群、校三级研训,有效放大群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师精准培养。统筹安排群内资源,加强校际互动交流,扩大资源共享,为师生发展搭建更大平台。加强学校发展群课题研究,开拓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
项目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完善校(园)长负责制,探索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探索由校(园)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委会、校监事会、教代会互相支持、互相制约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化学校章程建设,推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做到依章制校,推进学校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推行管办评分离,优化学校管理评价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继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网络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建立督导网页,适时公布督导信息与督导结果。不断完善中小学督学责任区建设,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完善校务面向社会公开制度,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项目四:全面推进教育普惠
完善入学条件政策,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新机制,保证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有效防止人口无序流动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实施社区与成人教育规范提质行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加大市民学习圈构建力度,推进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普惠行动,加强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人员配备,更好地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制订《拱墅区社区与成人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六)优化多元办学格局
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策略,以品牌化带动均衡化,强化名校辐射功能,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办学和健康发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项目一: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
完善集团化管理运作机制,强化核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成员单位的互动合作。优化集团化成员资源配置,完善集团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增长。创新集团化办学方式,进一步推广“品牌托管”形式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探索公办学校引入民办管理机制,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辐射。加快推进集团各校区的优质发展,使其尽快成熟、剥离母体,产生名校资源增量。
项目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全面贯彻《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杭政函〔2016〕21号),优化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定位民办教育的功能、层次和结构。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出资办学,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稳定发展高质量的民办中小学,引导发展各类紧缺型、实用型民办培训学校,努力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内涵发展。
项目三: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依法加强民办学校审批管理和办学情况检查,建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整改提升非标准化园舍办学的民办幼儿园。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正常退出机制,维护学校办学稳定。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理念,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把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牢牢树立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组织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群众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项目一:健全党建责任专项行动
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面部署党建工作任务,每年制定党建工作要点,细化责任分解。加强基层班子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摸整改工作。大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健全党建问责机制。
项目二:全力打造廉洁教育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力打造廉洁教育。加强廉政教育,丰富教育载体,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校园行”活动,坚决纠正“四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教育“阳光工程”,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突出对干部任用、招聘、招生、设备采购、基建工程、规范办学等工作的监管。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推进执纪监督问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
项目三:优化群团建设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并落实与民主党派负责人的联系制度、信息互通制度、重大政策通报和听取意见制度。认真落实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工作通报制度。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带队工作,深入广大师生和群众一线,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妥善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办学职责,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重点发展,优先发展。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加大部门统筹力度,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为教育优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完善经费保障。坚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切实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逐年增长。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校园长、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严格经费、资产管理,完善制度措施,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确保安全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防溺水、消防、交通等安全教育与演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校园安全网络。积极推进阳光食堂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监督合力,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00250030-8/2017-09999
文号
公布日期
2017-03-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教育局
“十三五”是拱墅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结合国家、省、市“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全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拱墅教育坚持“改革创新、南北均衡、敢于超越、学教和谐”办学方针,积极实施“南北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师生身心和谐发展”三大战略,坚持教育公平,着力突破瓶颈,突出内涵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2015年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教育基本现代化区。
一是优质资源全面覆盖。“十二五”以来,全区累计投入近50亿元,新建、扩建、重建中小幼校舍33万余平方米,建成各级各类高品质学校33所,较“十一五”期间增长81%,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以区政府名义出台全省首个县区级的学校建设标准《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拱政发〔2014〕16号),并按照提前介入、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确定公建配套学校领办校,强化概念设计,有力保障了学校建设品质。2015年,启动拱墅北部教育提振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211工程”,加速提升北部教育,深度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大关中学、文晖中学、北苑实验中学、行知中学、拱宸中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卖鱼桥小学、拱宸桥小学、大关小学、省教科院附小的社会知名度持续上升,区域教育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文澜中学、育才中学等民办学校的影响力辐射省内外。学前教育品质领先杭城,全区共创建市特级幼儿园园区6个,数量居全市首位,甲级园区33个,省一级幼儿园园区21个。
二是办学机制创新完善。创新学前“1+N”共同体发展机制,由一所公办幼儿园深入结对帮扶若干所民办幼儿园,带动公民办协调、优质发展。创新品牌植入、品牌托管、品牌共生、品牌引进等办学新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品牌植入,以名校集团化为抓手,将名校基因植入新校、弱校肌体,确保新校、弱校高起点办学、高水平办学的质量。品牌托管,创新优质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来托管新的公办中小学,在学校设计阶段就强势介入,确保新校更优更名。品牌共生,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按照“地域相近、平等自愿、突出个性”的原则,组建中小学发展群,群内学校主体平等,优势互补,通过扩大群内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名优骨干教师等,实现群内学校办学质量共提升,发展水平共赢,学校品牌共生。品牌引进,结合区域内教育资源的短板,有针对性引进华师大附属学校、十四中附校、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等品牌学校,形成教育高地效益带动区域教育品质提升。
三是教育信息化领先杭城。实施教育信息化带动战略,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5年来累计投入接近1.1亿元,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和网络学习空间”试点项目作为先进典型得到教育部通报表扬。201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万兆光纤校园全覆盖,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区建成省、市级数字化校园示范校10所,市智慧教育示范校6所,在全市名列前茅,校园网覆盖率、教师笔记本电脑配备率、班级多媒体配备率均达到100%,已形成基础设施先进、数字化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网络。
四是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实施教育开放战略,不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先后引进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杭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2015年,杭州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揭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国际化综合性小学。目前,全区共有28所中小学与国(境)外64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对外结好比例达76%,共接待国外来访113批次,2750余人次,组团113个4309余人赴境外交流,共选派名师169名赴海外进行脱产学习,聘用22名专业外籍教师到学校任教,有力推动了跨文化交流、理解与融合。4所学校成为全市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6个项目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国际理解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
五是名师队伍做精做强。建立完善教师梯级成长体系,分别构建了新锐班主任、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功勋班主任等激励体系,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学科教师赛课体系,区学科带头人、区运河名师、省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发展体系,形成了层次清晰、纵向递进的教师成长台阶。5年来,累计评选产生各类班主任360名,赛课获奖教师1267名,培养产生区学科带头人363名,区运河名师143名,省特级教师重点培养对象18名,3名教师被评为省第十一批特级教师,创本区自培特级教师数量之最。举行运河名师高端研修班,名师班学员共获得国家级荣誉奖励36项,省级98项,市级159项,各级文章发表共221篇、著作59本,获得国家专利1项。大力建设干部培养体系,共选拔中青年后备干部106名,校级干部89名,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带徒、自主挂职等形式,培养产生运河名校长4名,有效带动干部队伍成长。创全省先河,创新开展幼教阳刚教育,受到幼儿和家长极大欢迎,幼儿园男教师共35名,比例超过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六是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坚持德育为先,启动实施“运河公民节”活动,打造区域德育新特色,成为杭州市区域推进德育工作十大名片之一。大力促进学生文体发展,全面普及学校社团建设,全区学生社团数量达到1500余个,学生达到33600余人次,占比达98%。在全省率先设立每年生均300元专项补助经费用于社团建设,推动学生社团特色发展。深入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义务教育段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从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优秀率从24%大幅提升至54%。与全国体育联盟签署合作协议,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首批15所中小学成为联盟实验学校,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升体育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一本作业”实践,倒逼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轻负高质模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获得广泛认可。
(二)问题与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基础性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1.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扩容。随着拱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导入、“全面两孩”人口政策调整等因素,对于我区现有教育资源提出了严峻挑战,必须优化布局,加快建设,满足人口增长对教育资源的新需求。
2.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仍显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学校间发展的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相对偏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能力与居民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仍存在落差。
3.干部教师队伍还需加快建设。随着大量新学校的投入使用,干部教师队伍培养亟需加快,特别是能引领发展、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师资水平校际差异明显,优秀教师的分布不尽合理,高端人才的校际流动尚缺乏有效的机制。教育政风行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夯实,师德师风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4.教育内涵发展有待加强。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尚未真正确立,应试教育倾向和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存在,学生评价方式有待完善。在现代学校的转型升级中,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师生国际意识以及跨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亟需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待加强。学校治理机制转变滞后,亟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十三五”是拱墅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面对新的发展期,拱墅教育必须优先谋划,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以教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拱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和教育担当。
(二)工作方针
1.立德树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综合育人水平。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推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育人机制,推进合力育人。
2.改革创新。通过解放思想,深化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治理机制、教育评价制度,丰富“互联网+”时代教育新内涵,努力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型。
3.南北均衡。紧紧抓住北部教育提振的重要机遇期,合力做强南部教育,全力提升北部教育,促进南北教育全面优质均衡。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形成公民办及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
4.学教和谐。完善师德规范,增强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人文情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办有温度的教育,让校园有活力、课堂有激情、学生有个性,构建校内外和谐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打造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
三、“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南北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师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区,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前沿水平,逐步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时代特征、运河特色”的省内外知名教育品牌。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99.9%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100%,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到93%以上,新创市特级幼儿园1-2所。
▲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99.9%以上,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达96%以上,智慧校园比率达90%。
▲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个性发展。
▲特殊教育全纳型持续发展,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9%以上。
▲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6年。
附:2016-2020拱墅区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序号 | 名称 | 杭州市 2020目标 | 拱墅区 | |
2015数据 | 2020目标 | |||
1 | 学前教育入园率(%) | 99.5 | 99.9 | 99.9以上 |
2 | 等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 | 99 | 99.9 | 100 |
3 | 全区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 | 85 | 89.9 | 93以上 |
4 | 义务教育完成率(%) | 100 | 99.9 | 100 |
5 | 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 | 99.9 | 99.9 | 99.9以上 |
6 | 高中段教育入学率(%) | 99.5以上 | 99.9 | 99.9以上 |
7 |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2.5以上 | 14 | 14.5 |
8 |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4 | 15.6 | 16 |
9 | 社区居民年参与培训率(%) | / | 65.2 | 66以上 |
10 | 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比例(%) | 96以上 | 95.12 | 96以上 |
11 | 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比率(%) | / | 62.5 | 90 |
12 | 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名师比例(%) | / | 35 | 38 |
13 | 全区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比例(%) | / | 75.67 | 90 |
14 | 全区中小学聘请外教比例(%) | / | 26 | 50以上 |
四、“十三五”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任务与举措
(一)高品质学校建设
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实扩大教育资源,积极对接拱墅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及整体规划,不断满足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教育需求。强化学校概念设计,突出办学品位。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制订《拱墅区学校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拱墅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一:高标准推进学校建设
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幼儿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拱政发〔2014〕16号)文件精神,计划新建公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36所,其中九年制学校及中学11所,小学5所,幼儿园20所,总占地面积57.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对新建学校,提前介入方案设计、明确领办学校,突出校园文化品位。优化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度,探索EPC工程总承包形式进行发包。探索学校后勤保障社会化服务机制。
项目二:全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建设区域云数据中心,完成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全区统一的区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的信息应用平台,建设校园智能化管理体系。深化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建立多层次教师应用能力培训体系,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融合。鼓励学校开展信息化特色项目创新应用与研究,打响学校信息化特色品牌。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到2020年,全区90%的中小学和70%的幼儿园建成智慧校园,实现区智慧教育示范学校20所,省市智慧教育示范学校15所。
项目三:打造创新型智慧教室
以智慧学习环境建设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切入点,探索3D打印、游戏化学习、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建设一批新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室和数字创新实验室。构建适应STEAM教育理念的跨学科学习环境,促进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建设。利用新型教室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到2020年,创建30个智慧教室和数字创新实验室。
项目四:培育引进品牌学校
积极探索优质学校培育机制,提升原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加大对新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社会美誉度。加快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华东师大附属学校、杭十四中附属学校等一些新校的建设扶持力度。结合祥符、桃源、田园、运河新城等区块特色,积极培育北部学校自有品牌。争取到2020年,培育15-20所省市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校(中学6-8所、小学9-12所,其中北部学校4-6所),90%的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满意品质学校”。加强学前教育品牌培育力度,争创杭州市特级幼儿园1-2所、甲级10所、省一级幼儿园4-5所。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水平,到2020年引进高端民办幼儿园1-2所,乙级及以上民办园达到70%。制订《拱墅区学前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遵循教育规律,推进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实施轻负高质,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深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帮助学生开展多元化和个性化学习。
项目一:建设学科精品德育
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充分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建设学科德育精品课例库。优化学科教学评价指标,开展学科德育项目研究,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区域推进学科教学与学科德育的深度融合。整合用好德育地方课程,鼓励开发校本德育课程,构建拱墅特色的高品质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干部专项培训,深化班主任梯队建设,强化学科教师育人职责,提升全体教师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制订《拱墅区德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二:推进课程改革
整体规划各学段课程建设。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建构园本特色课程,研究整合区域课程资源,构建“运河边的幸福童年”课程体系。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从顶层架构区域课程改革体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重点开发学科拓展类课程,丰富综合实践类课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课程群。适应新高考改革,优化选课走班教学模式,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丰富高中选修课,深化高中特色办学。推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探索和推行现代学徒制。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深入融合,多途径合作举办适合残疾人就业的专业及实训平台,提升融入社会的能力。
项目三:构建绿色教育质量
继续推进中小学学生减负工作,严格执行课时计划和课程标准,深入实施“一本作业本”制度,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教育教学质量绿色评价监测体系,建立学生课业负担和学校社会满意度第三方评估体系,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优化学生在线学习环境建设,构建校本特色网络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项目四:促进师生身心健康
加强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的深度合作,积极探索“好玩、玩好”的体育教育方式,开发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让学生爱上体育、喜欢运动。到2020年,全区所有学校成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校。承办好全国、省体育项目推进会。普及学校艺术教育,推广新音乐教学体系,深化美术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加强学生精品社团建设,完善制度规范,促进资源共享,助推学生特长发展。加强学生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加大家长学校建设力度,开展区域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提升家庭育人水平。
项目五: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强化“运河公民节”研究与实践,结合“美丽学校”创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公民素养教育。加强区域德育基地和主题场馆的资源整合,构建“菜单式”资源共享共建机制,更好地满足学校育人需求。充分发挥青少年宫作用,深入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和学生社会公益活动,创建浙江省示范青少年宫。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完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和社会适应能力。制订《拱墅区校外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三)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形成具有拱墅特色的优秀教师成长模式。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创新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设一支“省市学科有领军人物、各学科有品牌教师、各年龄层次有高水平教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制订《拱墅区教师专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项目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实行新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和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首要任务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树立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表彰激励制度,调动全体教师关心和支持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健全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制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反师德规范行为。坚决有效地解决有偿补课等问题。强化班主任培训上岗制度,明确区、校两级培训要求,并纳入教师培训课时。
项目二:完善教师梯级培养机制
深化“学科带头人、运河名师、省特级教师、领军教师”纵向发展体系,举办“运河名师”、“学科带头人”、“北部青年骨干教师”、“幼儿园男教师”等高端研修班,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提升辐射力。完善“新苗”、“新秀”、“绿荫”、“丹桂”学科教师赛课体系,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强通识性培训,强化学科意识。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国际合作,为高端教师培养和展示提供更广阔舞台。“十三五”期间,培养省特级教师1-3名,市以上名师或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新增5-10名。
项目三:优化教师培训机制
有序推进各项培训,构建“区级培训抓重点、群级培训保全员、校级培训重教研、自主研修筑风格”的培训管理体系,建设“科研院校(高校)+区教师进修学校+名师工作室+发展群学科研修基地”的培训机构体系。重点推进以发展群为载体的教研训整合,开展群研修课程的开发、评比,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训精品课程。开发精品研修课程20项,精品主题式培训项目50项,精品群研修课程10项,开发面向北部学校专项培训课程10项。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加大网络研训互动平台建设,实现各类工作室和教师个人的网络互动研修。充分利用区内培训资源,建设专业化的本土化培训讲师团,适当引入区外高端讲师资源,完善培训课程体系,进一步提升整体培训品质。
项目四:提升干部培养力度
贯彻落实好中组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校园长的专业化建设。对新任校级干部开展专项培训,让新干部更快胜任新的工作岗位。实行校长定期交流,促进校际工作经验学习交流,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建立拱墅区校级干部梯级成长,打造校长领军团队。深化干部聘任制改革,开展过程性评价。加大优秀人才破格提拔力度,加快年轻干部成长机制建设。优化后备干部储备培育,构建完善校级后备干部库,全面提升后备干部综合素养。
(四)扩大教育开放
以教育开放促教育改革,以教育国际化促教育现代化,提升拱墅教育品质。以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为突破口,以国际理解教育为重点,努力培养现代公民和国际化人才。以教育国际化为抓手,进一步多层次、差异化打造区域品牌,弘扬校本特色,促进学校品牌发展。制订《拱墅区教育国际化“十三五”发展规划》
项目一:加强海外交流
鼓励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合作结对关系,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国际交流渠道。以G20和亚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加快推进与海外知名教育机构和院校开展项目合作,整体提升交流内涵。拓展和规范“校校有外教”工程,加大海外优质人才资源的引进力度。实施海外学子留学拱墅计划,并积极开发配套课程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区域国际教育服务体系。到2020年50%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外教,中小学缔结国(境)外友好学校比例达到90%。
项目二: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全面普及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设立国际理解课程特色学校,鼓励学校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具有本土文化特色、校本特色的对外交流课程,并建立面向全社会、覆盖全区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线上平台。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国际化通识性培训与专题培训,增强教师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到2020年,培育杭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项目8个,区级国际理解教育示范项目20个,培育市国际化示范学校5-8所。
项目三: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
有计划组织校(园)长、教育研究人员进行国际访问、国(境)外交流挂职,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境)外学习经历的教育管理者。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国际化行动计划,设立教师国(境)外培训基地,推动教师海外研修。鼓励教师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研究项目和教育国际援助计划,扩大拱墅教育国际影响力。到2020年,“运河名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达到100%,优秀校(园)长国际访问研习比例达到50%以上。
(五)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完善学前“1+N”共同体和义务教育段学校发展群治理平台功能,降低管理重心,有效承接教育局下放的部分职能,提升教育治理效能。推进教育治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推动学校依法治校,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学校内部管理运作机制,推进管理科学化。
项目一:“1+N”共同体治理平台
完善学前“1+N”共同体制度,细化管理内容,强化监管力度,实现领办园对民办园的协同管理。健全“巡视员”机制,强化对民办园驻点指导力度。进一步将民办园考核情况与经费划拨和年检年审挂钩,有效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探索优化幼儿园评价治理体系,以评促建,推动幼儿教育高品质发展。
项目二:学校发展群治理平台
完善学校发展群组织架构,健全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发展群内部管理体制,确保行政职能下放后,基层学校能“接得住、管得好”。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进一步将教师招聘、评优评先、教师交流等职能有意识下放发展群,提升学校治理效能。整合区、群、校三级研训,有效放大群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师精准培养。统筹安排群内资源,加强校际互动交流,扩大资源共享,为师生发展搭建更大平台。加强学校发展群课题研究,开拓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
项目三: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完善校(园)长负责制,探索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探索由校(园)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校委会、校监事会、教代会互相支持、互相制约的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深化学校章程建设,推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做到依章制校,推进学校依法治教,规范管理。推行管办评分离,优化学校管理评价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继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网络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建立督导网页,适时公布督导信息与督导结果。不断完善中小学督学责任区建设,创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完善校务面向社会公开制度,积极推动社区、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和监督,提高办学效率,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项目四:全面推进教育普惠
完善入学条件政策,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新机制,保证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有效防止人口无序流动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实施社区与成人教育规范提质行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加大市民学习圈构建力度,推进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普惠行动,加强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人员配备,更好地满足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制订《拱墅区社区与成人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
(六)优化多元办学格局
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策略,以品牌化带动均衡化,强化名校辐射功能,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的多元格局。整体规划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民办教育机构规范办学和健康发展,满足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项目一:深化名校集团化办学
完善集团化管理运作机制,强化核心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成员单位的互动合作。优化集团化成员资源配置,完善集团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增长。创新集团化办学方式,进一步推广“品牌托管”形式的集团化办学经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托管公办学校,探索公办学校引入民办管理机制,加快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辐射。加快推进集团各校区的优质发展,使其尽快成熟、剥离母体,产生名校资源增量。
项目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全面贯彻《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杭政函〔2016〕21号),优化民办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定位民办教育的功能、层次和结构。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出资办学,丰富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稳定发展高质量的民办中小学,引导发展各类紧缺型、实用型民办培训学校,努力构建有特色、高水平的民办教育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内涵发展。
项目三:规范民办教育管理
依法加强民办学校审批管理和办学情况检查,建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网格化监管体系,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规范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整改提升非标准化园舍办学的民办幼儿园。切实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完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等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完善正常退出机制,维护学校办学稳定。
(七)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理念,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把系统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牢牢树立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组织对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发挥群众组织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项目一:健全党建责任专项行动
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全面部署党建工作任务,每年制定党建工作要点,细化责任分解。加强基层班子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排摸整改工作。大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更加紧密。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健全党建问责机制。
项目二:全力打造廉洁教育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力打造廉洁教育。加强廉政教育,丰富教育载体,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正风肃纪校园行”活动,坚决纠正“四风”。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不断完善教育“阳光工程”,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突出对干部任用、招聘、招生、设备采购、基建工程、规范办学等工作的监管。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推进执纪监督问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
项目三:优化群团建设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完善并落实与民主党派负责人的联系制度、信息互通制度、重大政策通报和听取意见制度。认真落实教育系统“两代表一委员”工作通报制度。加强党建带团建,团带队工作,深入广大师生和群众一线,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妥善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办学职责,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重点发展,优先发展。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加大部门统筹力度,为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为教育优先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完善经费保障。坚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切实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逐年增长。进一步加大校长、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加强校园长、教师的专业培养和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建设。严格经费、资产管理,完善制度措施,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完善、规范各级各类学校收费政策,加强对教育经费的审计与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确保安全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强防溺水、消防、交通等安全教育与演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积极构建校园安全网络。积极推进阳光食堂工程,充分发挥学校、家长、社会各方监督合力,确保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