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6-7/2016-142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6-09-30 | 发布日期 | 2016-09-30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6-09-30 00:00:00 点击率:
——2016年9月30日在杭州市下城区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5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5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的原则,我区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54000万元,同比增长3.0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268700万元,同比增长19.04%。2015年2月13日,区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28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8月份,区政府向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报告了2015年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由于财政收支发生较大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下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试行)》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实行了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经下城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不变,仍为854000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年初的268700万元调整为302597万元,同比增长34.06%。
二、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6380万元,同比增长3.30%,完成预算的100.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1869万元,同比增长28.49%。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254万元,同比增长30.36%,完成调整预算的97.24%;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37615万元。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61483万元,加上历年结余91552万元(其中,净结余81862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9690万元),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353035万元。2015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25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24%,同比增长30.36%。收支相抵,年末一般公共预算累计结余58781万元(其中,净结余50828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7953万元)。根据新《预算法》要求,净结余全部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后,累计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828万元,预算周转金10980万元。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48920万元、历年结转12840万元,2015年省市补助累计资金61760万元,当年支出37615万元,年末结转2414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99万元,同比下降2.44%,完成年初预算的85.00%,加上历年结余5633万元, 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8132万元。2015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202万元,同比下降3.86%,完成年初预算的86.13%。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1930万元。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450万元、历年结转362万元,当年支出379万元,年末结转43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66万元(目前按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10%比例上交),同比下降21.76%,完成年初预算的110.83%,加上历年结余10万元,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276万元。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1万元,同比下降26.97%,完成年初预算的96.40%。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5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5年,我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79000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79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2131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1315万元。截至2015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8300万元(其中200315万元已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或有债务余额为379400万元。
四、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5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三方面工作:
(一)发挥财政职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培植税源经济。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营改增”税制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做好收入预测分析。建立“找新挖潜”税收动态日报制度,挖掘一次性税收83471万元。落实区领导联系走访重点企业制度,扎实开展重点企业“集中走访月”活动。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617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42个;有效防止重点税源企业外迁29家,涉税25884万元。二是积极发挥政策效能。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推动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全年兑现区级产业和科技类经济发展资金21912万元,争取上级各类政策扶持资金14114万元,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647个。三是合力推动安商稳商。落实安商稳商联席会议和街道安商稳商责任人制度,完善重点税源企业外迁管控流程,加强企业外迁风险动态监测数据库和转入企业重点跟踪数据库建设,强化财税、街道和部门三方联动协同作用。积极争取一批区内经营区外纳税的重点企业落户本区,成功转化企业税收属地7家,涉税1137万元。全区年税收亿元以上、千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分别达21家、202家。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事业发展。一是积极压缩“三公”经费。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年“三公”经费支出1493万元,同比下降27.66%,节约资金57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分别支出164万元和1159万元,同比下降54.95%和27.02%;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0万元,同比增长51.7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二是有效保障重点支出。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14121万元,重点在“五水共治”、交通治理、就业创业、教育文化、养老服务、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建立国际峰会资金筹措保障机制,全力确保峰会建设项目和服务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的79.58%用于民生保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区民生事业投入244433万元,同比增长28.7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3.07%。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管理绩效。一是加快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零基预算”,清理规范考核奖励和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严格控制代编预分配项目,规范二级单位预算收支管理,减少部门间资金往来,提高预算资金到位率。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尝试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试行部门预算人大听证制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科目细化到“项”级,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下城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开展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清理盘活沉淀资金,部门结余资金及长期挂账往来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试行街道级别城建项目竞争性分配,探索创新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方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定《下城区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办法》,出台《下城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度)》,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三是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完成32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对朝晖街道等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天水街道等8个部门政府采购情况,以及招商引资等10个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政府融资管理。健全财政部门归口管理政府债务制度,严格举借审批管理。成功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0315万元用于置换存量政府债务,有效减少利息成本开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贷款申报及企业债券发行的统筹协调,下城区城建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债券顺利获批,拟发行筹资140000万元。五是提高国资管理水平。建立房产统一管理登记制度,完成全区国有房产清查工作,推动国有房产精细化管理。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根据《关于深化下城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董事会、经理层运作,全面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大事项管理和房产管理等方面有关规定。
第二部分: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8043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09%,同比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653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16%,同比增长4.27%。两项收入总量均居六城区第5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2.34%,比上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695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8.09%,同比增长6.47%。其中民生支出123798万元,同比增长13.84%,占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4.24%,比上年同期提高5.45个百分点。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6808万元,同比增长9.37%。支出总量和增幅均居九城区第8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从上半年的收入运行特点来看,我区存量税源总体保持稳定。收入完成情况好于上年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02个百分点。
“营改增”5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地税部门的营业税入库到5月份截至,受“营改增”预期下企业提前申报拉动,营业税虽比上年同期少一个月收入,仍同比增长3.02%。改征增值税受“营改增”影响上半年同比增长52.30%,其中建管站营改增后5、6两月改征增值税入库9267万元,上年同期建管站营业税入库9988万元,同比下降7.22%,从建管站营改增后两个月的税收入库情况来看好于预期。个人所得税受企业工资薪金增长拉动同比增长7.60%。小税种受房产税上年集中退税基数较低拉动同比增长6.47%。
上半年拖累全区财政收入增幅较低的因素主要来自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增值税受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因行业不景气销售大幅下滑影响同比下降15.37%,企业所得税受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兼并亏损企业退税较多和一次性收入下降影响同比仅增长0.17%。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总体运行平稳,部分支出增长较快,“三公”支出继续下降。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6958万元,同比增长6.47%,为年初预算的48.09%,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慢3.28个百分点。重点支出科目中,教育支出29501万元,同比增长6.82%;公共安全支出19054万元,同比增长30.54%,主要是加大国际峰会安全保障投入和提高警衔、加班补贴标准;科学技术支出3158万元,同比增长104.27%,主要是加大人才专项资金和科技类大项目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894万元,同比增长25.47%,主要是加强企退人员节日慰问费和低保救助类资金保障;医疗卫生支出9355万元,同比增长25.52%,主要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专项经费比上年支出进度加快;城乡社区支出29344万元,同比增长2.47%,虽然今年新增国际峰会项目支出较多,但由于上年同期调整预算后本科目一次性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增加较多,同比增幅较低。
我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精神,推行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377.24万元,同比下降18.1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3.09万元,同比下降39.12%;公务招待费支出33.89万元,同比下降25.52%;公务用车费支出330.26万元,同比下降16.18%。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12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1.63%,同比增长680.56%。其中体彩公益金收入21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14万元,增长较快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相比去年提前缴入其他政府性基金。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累计支出41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9%,同比下降71.50%。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253万元,主要为区慈善总会资助资金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62万元,主要为垃圾直运经费和国际峰会建设项目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2%,上年同期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入库。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累计支出275万元,同比增长14.11%,为年初预算的96.49%,全部用于区级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补贴。
四、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收入方面】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减收的不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营改增”全面扩围、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五证合一”的影响、缺少爆发性增长产业(传统行业税收增速缓慢)等因素。
(一)“营改增”全面扩围对今年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5月1日开始的“营改增”全面扩围,我区涉及的四大行业营业税是已试点行业改征增值税规模的3.3倍,涉及我区19417户纳税人。
从税源结构来看,“营改增”涉及的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三大税种2015年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31%、5.83%和19.28%,合计为48.4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5%、9.36%和30.94%,合计为48.45%,几乎占到了我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其中营业税更是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第一大税种。
“营改增”对我区税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征收方式发生变化、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等因素影响一般企业及建管站税收减少。二是受体制分成变化的影响,即增值税从原来的75:25中央与地方分成,改为50:50中央与地方分成,改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从原来的100%归属地方,改为50:50中央与地方分成。以上两项合计,预计将减少今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5亿元,影响年初预算13个百分点,减少我区可用财力3亿元左右。
(二)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
一次性收入完成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去年下半年有国信企业集团3.3亿元股权转让税收等一次性大额收入入库,当前掌握的新增一次性税源信息较少,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目前来看难以完全消化。
(三)“五证合一”的影响
“五证合一”改革规定,企业纳税地和经营地必须保持一致,要求企业在今年年底之前统一变更调整到位。去年,我区税收百万元以上“区内纳税区外经营”企业共计242家,全年税收32.12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2亿元,分别占各自总量的24.22% 和21.27%。在“五证合一”推进过程中,这些企业均存在税收外迁的重大风险。同时,我区税收50万以上的“区内经营区外纳税”的企业才75家,全年税收8.18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亿元,分别只占各自总量的6.17%和4.58%。
(四)部分行业不景气进一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我区缺少信息技术产业等爆发性增长产业,传统行业如商贸业受电商冲击、经济下行等宏观环境影响税收增速缓慢,同时今年金属材料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相关重点税源企业销售大幅下滑,拖累了非营改增增值税的增长。此外,我区房地产业可售房源和新开盘项目较少,房地产业税收出现逐年萎缩的态势,上半年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为9.44%。
【支出方面】
2015年我区通过动用历年结余和债务融资等方式消化安排了大部分增支因素,但随着财政结余逐年消化,民生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G20国际峰会、北部校园建设等项目建设需求,2016年的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已明显“捉襟见肘”。
同时,受“营改增”全面扩围和“五证合一”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出现大幅减收,进而影响地方可用财力,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汇总国地税部门目前对全年财政收入的预测数字,预计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5964万元(按老口径为798552万元),与年初预算882050万元相比尚有126086万元差距,将难以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的年初目标,也无法满足年初预算财政支出安排的需要,全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势在必行。
五、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完善收入增长体系,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一要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密切关注新预算法实施和营改增、消费税、房产税等重大税制改革动向,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加大“找新挖潜”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将税制体制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努力摆脱要素制约,多方呼吁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打破原有财政收入划分体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建立基本保障与激励发展相结合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要提高财政政策效用。注重政府引导、财政支撑和市场主体的协同发力,利用财税杠杆充分调动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支持智慧经济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财政扶持、投融资支持、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一镇两基地”建设,引导优质资源融合集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民营经济进入“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快速发展通道。推动经合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引导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三要做优安商稳商环境。深入实施“花落下城”行动,完善财源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及网格化管理。健全安商稳商信息共享、企业迁移预警等机制,推进企业服务常态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扶持和培育互联网经济、健康产业等新经济业态。坚持合力兴税,多方挖掘企业涉税变动信息,加快形成全区招商稳商一盘棋格局。
(二)围绕峰会第一圆心,着力提升民生品质
一要从严控制行政成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办事,2016年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培训费比上年预算只减不增,合理调整差旅费相关标准规定,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切实将节约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民生。
二要强力保障峰会项目。围绕建设“两美浙江”、打造“美丽杭州”要求和“四个满意”标准,重点加大体育场路等一、二类道路整治、建筑亮化和相关酒店周边建筑第五立面整治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五水共治”,支持危旧房屋改造和停车场(库)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和总量控制,深化老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城区环境面貌。重点加大安保维稳、治安反恐和执法装备等项目的资金投入,深化“四防四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群租房管理整治,强化法律服务和诉讼调解,着力健全“平安下城”机制建设。
三要有效改善社会民生。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绩效奖励标准,加大教学设施更新维修力度,加快北部区块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启正实验学校等5所校园建设,构建智慧教育“云学堂”,着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均等化发展。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力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和产前免费筛查等政策,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卫计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新建文化(非遗)作品展示中心和10个社区健身苑点,创建省级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事业,启动残疾车更新和车棚安装,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着力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理念
一要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本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制度,细化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设置,明确“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列支比例不得高于30%。启用项目库系统分类管理,实施部门预算和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同步编制,全面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环节流程贯通、信息一体和动态更新,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要完善存量资金长效管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等文件规定,加大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统筹收回结转两年以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避免部门新增结转结余沉淀资金。认真落实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稳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存放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理财收益。
三要提高财政监管运行绩效。按照《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整合财政业务资源,出台创新采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相关意见办法,完善10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综合开展部门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使用、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采购等专项监督检查,注重绩效跟踪和检查结果运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将“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支出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推进峰会项目建设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设置财政授权支付条件预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一要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统一管理,推动房产整合与运作,优化资产结构和布局,提升管理效率,增加经营效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引导与监督,明确企业发展定位,规范法人治理,完善绩效考核,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有资源,有效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二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对接合作,综合运用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缓解峰会建设、学校布局配套带来的资金集中支付压力。积极推进平台公司的资本运营,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努力引进国开行发展基金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全力助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关注杭州市PPP模式的推进情况,逐步建立全区PPP项目库,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推广运用PPP模式。
三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债务率指标预警,积极通过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土地出让等方式置换和化解全区现有各类存量债务,努力将政府债务控制在446000万元限额以内,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资金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
索引号
00250036-7/2016-14288
文号
公布日期
2016-09-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2016年9月30日在杭州市下城区十四届
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5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5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的原则,我区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初预期为854000万元,同比增长3.00%;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初预算为268700万元,同比增长19.04%。2015年2月13日,区十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28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8月份,区政府向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报告了2015年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由于财政收支发生较大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下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试行)》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实行了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经下城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不变,仍为854000万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年初的268700万元调整为302597万元,同比增长34.06%。
二、2015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6380万元,同比增长3.30%,完成预算的100.2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31869万元,同比增长28.49%。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254万元,同比增长30.36%,完成调整预算的97.24%;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37615万元。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261483万元,加上历年结余91552万元(其中,净结余81862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9690万元),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353035万元。2015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254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24%,同比增长30.36%。收支相抵,年末一般公共预算累计结余58781万元(其中,净结余50828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7953万元)。根据新《预算法》要求,净结余全部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后,累计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0828万元,预算周转金10980万元。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48920万元、历年结转12840万元,2015年省市补助累计资金61760万元,当年支出37615万元,年末结转2414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99万元,同比下降2.44%,完成年初预算的85.00%,加上历年结余5633万元, 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8132万元。2015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6202万元,同比下降3.86%,完成年初预算的86.13%。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1930万元。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450万元、历年结转362万元,当年支出379万元,年末结转43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5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66万元(目前按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10%比例上交),同比下降21.76%,完成年初预算的110.83%,加上历年结余10万元,2015年累计可用资金276万元。201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1万元,同比下降26.97%,完成年初预算的96.40%。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35万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15年,我区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79000万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79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2131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21315万元。截至2015年底,我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8300万元(其中200315万元已置换为地方政府债券)、或有债务余额为379400万元。
四、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5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三方面工作:
(一)发挥财政职能,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大力培植税源经济。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及“营改增”税制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做好收入预测分析。建立“找新挖潜”税收动态日报制度,挖掘一次性税收83471万元。落实区领导联系走访重点企业制度,扎实开展重点企业“集中走访月”活动。全年累计走访企业1617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842个;有效防止重点税源企业外迁29家,涉税25884万元。二是积极发挥政策效能。制定新一轮财政扶持政策,推动商贸、金融、文创、健康、信息等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全年兑现区级产业和科技类经济发展资金21912万元,争取上级各类政策扶持资金14114万元,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647个。三是合力推动安商稳商。落实安商稳商联席会议和街道安商稳商责任人制度,完善重点税源企业外迁管控流程,加强企业外迁风险动态监测数据库和转入企业重点跟踪数据库建设,强化财税、街道和部门三方联动协同作用。积极争取一批区内经营区外纳税的重点企业落户本区,成功转化企业税收属地7家,涉税1137万元。全区年税收亿元以上、千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分别达21家、202家。
(二)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事业发展。一是积极压缩“三公”经费。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全年“三公”经费支出1493万元,同比下降27.66%,节约资金571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分别支出164万元和1159万元,同比下降54.95%和27.02%;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70万元,同比增长51.78%,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境外招商和对外合作交流任务增加。二是有效保障重点支出。积极落实为民办实事资金14121万元,重点在“五水共治”、交通治理、就业创业、教育文化、养老服务、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建立国际峰会资金筹措保障机制,全力确保峰会建设项目和服务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民生领域政策支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新增财力的79.58%用于民生保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合理配置,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区民生事业投入244433万元,同比增长28.7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3.07%。
(三)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管理绩效。一是加快预算管理改革。实行“零基预算”,清理规范考核奖励和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严格控制代编预分配项目,规范二级单位预算收支管理,减少部门间资金往来,提高预算资金到位率。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尝试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推进财政信息公开,试行部门预算人大听证制度,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功能科目细化到“项”级,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度,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开《下城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提升财政资金效益。开展财政存量资金专项检查,清理盘活沉淀资金,部门结余资金及长期挂账往来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试行街道级别城建项目竞争性分配,探索创新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管理方式。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定《下城区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管理办法》,出台《下城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2015年度)》,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三是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完成32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对朝晖街道等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天水街道等8个部门政府采购情况,以及招商引资等10个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四是加强政府融资管理。健全财政部门归口管理政府债务制度,严格举借审批管理。成功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00315万元用于置换存量政府债务,有效减少利息成本开支。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等政策性贷款申报及企业债券发行的统筹协调,下城区城建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债券顺利获批,拟发行筹资140000万元。五是提高国资管理水平。建立房产统一管理登记制度,完成全区国有房产清查工作,推动国有房产精细化管理。深化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根据《关于深化下城区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董事会、经理层运作,全面落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考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大事项管理和房产管理等方面有关规定。
第二部分:2016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8043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09%,同比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8653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5.16%,同比增长4.27%。两项收入总量均居六城区第5位,全省各县(市、区)第1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62.34%,比上年同期提高1.75个百分点。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695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8.09%,同比增长6.47%。其中民生支出123798万元,同比增长13.84%,占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4.24%,比上年同期提高5.45个百分点。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56808万元,同比增长9.37%。支出总量和增幅均居九城区第8位。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从上半年的收入运行特点来看,我区存量税源总体保持稳定。收入完成情况好于上年同期,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02个百分点。
“营改增”5月份开始全面实施,地税部门的营业税入库到5月份截至,受“营改增”预期下企业提前申报拉动,营业税虽比上年同期少一个月收入,仍同比增长3.02%。改征增值税受“营改增”影响上半年同比增长52.30%,其中建管站营改增后5、6两月改征增值税入库9267万元,上年同期建管站营业税入库9988万元,同比下降7.22%,从建管站营改增后两个月的税收入库情况来看好于预期。个人所得税受企业工资薪金增长拉动同比增长7.60%。小税种受房产税上年集中退税基数较低拉动同比增长6.47%。
上半年拖累全区财政收入增幅较低的因素主要来自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其中增值税受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物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因行业不景气销售大幅下滑影响同比下降15.37%,企业所得税受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兼并亏损企业退税较多和一次性收入下降影响同比仅增长0.17%。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总体运行平稳,部分支出增长较快,“三公”支出继续下降。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46958万元,同比增长6.47%,为年初预算的48.09%,支出进度比上年同期慢3.28个百分点。重点支出科目中,教育支出29501万元,同比增长6.82%;公共安全支出19054万元,同比增长30.54%,主要是加大国际峰会安全保障投入和提高警衔、加班补贴标准;科学技术支出3158万元,同比增长104.27%,主要是加大人才专项资金和科技类大项目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894万元,同比增长25.47%,主要是加强企退人员节日慰问费和低保救助类资金保障;医疗卫生支出9355万元,同比增长25.52%,主要是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专项经费比上年支出进度加快;城乡社区支出29344万元,同比增长2.47%,虽然今年新增国际峰会项目支出较多,但由于上年同期调整预算后本科目一次性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增加较多,同比增幅较低。
我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精神,推行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全区“三公”经费支出377.24万元,同比下降18.1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13.09万元,同比下降39.12%;公务招待费支出33.89万元,同比下降25.52%;公务用车费支出330.26万元,同比下降16.18%。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12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1.63%,同比增长680.56%。其中体彩公益金收入21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914万元,增长较快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相比去年提前缴入其他政府性基金。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累计支出41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49%,同比下降71.50%。其中彩票公益金支出253万元,主要为区慈善总会资助资金200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162万元,主要为垃圾直运经费和国际峰会建设项目支出。
三、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2%,上年同期没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入库。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累计支出275万元,同比增长14.11%,为年初预算的96.49%,全部用于区级改制企业离退休人员补贴。
四、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收入方面】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我区财政收入组织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减收的不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营改增”全面扩围、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五证合一”的影响、缺少爆发性增长产业(传统行业税收增速缓慢)等因素。
(一)“营改增”全面扩围对今年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5月1日开始的“营改增”全面扩围,我区涉及的四大行业营业税是已试点行业改征增值税规模的3.3倍,涉及我区19417户纳税人。
从税源结构来看,“营改增”涉及的增值税、改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三大税种2015年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0.31%、5.83%和19.28%,合计为48.4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5%、9.36%和30.94%,合计为48.45%,几乎占到了我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其中营业税更是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第一大税种。
“营改增”对我区税收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征收方式发生变化、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等因素影响一般企业及建管站税收减少。二是受体制分成变化的影响,即增值税从原来的75:25中央与地方分成,改为50:50中央与地方分成,改征增值税和营业税从原来的100%归属地方,改为50:50中央与地方分成。以上两项合计,预计将减少今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5亿元,影响年初预算13个百分点,减少我区可用财力3亿元左右。
(二)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
一次性收入完成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由于去年下半年有国信企业集团3.3亿元股权转让税收等一次性大额收入入库,当前掌握的新增一次性税源信息较少,下半年一次性收入存在较大缺口,目前来看难以完全消化。
(三)“五证合一”的影响
“五证合一”改革规定,企业纳税地和经营地必须保持一致,要求企业在今年年底之前统一变更调整到位。去年,我区税收百万元以上“区内纳税区外经营”企业共计242家,全年税收32.12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2亿元,分别占各自总量的24.22% 和21.27%。在“五证合一”推进过程中,这些企业均存在税收外迁的重大风险。同时,我区税收50万以上的“区内经营区外纳税”的企业才75家,全年税收8.18亿元,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2亿元,分别只占各自总量的6.17%和4.58%。
(四)部分行业不景气进一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
我区缺少信息技术产业等爆发性增长产业,传统行业如商贸业受电商冲击、经济下行等宏观环境影响税收增速缓慢,同时今年金属材料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相关重点税源企业销售大幅下滑,拖累了非营改增增值税的增长。此外,我区房地产业可售房源和新开盘项目较少,房地产业税收出现逐年萎缩的态势,上半年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仅为9.44%。
【支出方面】
2015年我区通过动用历年结余和债务融资等方式消化安排了大部分增支因素,但随着财政结余逐年消化,民生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G20国际峰会、北部校园建设等项目建设需求,2016年的区级财政预算安排已明显“捉襟见肘”。
同时,受“营改增”全面扩围和“五证合一”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出现大幅减收,进而影响地方可用财力,收支平衡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汇总国地税部门目前对全年财政收入的预测数字,预计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5964万元(按老口径为798552万元),与年初预算882050万元相比尚有126086万元差距,将难以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的年初目标,也无法满足年初预算财政支出安排的需要,全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势在必行。
五、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一)完善收入增长体系,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一要全力组织财政收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托财税联席会议平台,密切关注新预算法实施和营改增、消费税、房产税等重大税制改革动向,认真研究政策,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加大“找新挖潜”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管理,将税制体制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努力摆脱要素制约,多方呼吁市区财政体制调整,打破原有财政收入划分体系,按照财力与事权相统一原则,建立基本保障与激励发展相结合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要提高财政政策效用。注重政府引导、财政支撑和市场主体的协同发力,利用财税杠杆充分调动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支持智慧经济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财政扶持、投融资支持、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等政策措施,全力保障“一镇两基地”建设,引导优质资源融合集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民营经济进入“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快速发展通道。推动经合社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激励政策,引导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三要做优安商稳商环境。深入实施“花落下城”行动,完善财源建设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及网格化管理。健全安商稳商信息共享、企业迁移预警等机制,推进企业服务常态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积极扶持和培育互联网经济、健康产业等新经济业态。坚持合力兴税,多方挖掘企业涉税变动信息,加快形成全区招商稳商一盘棋格局。
(二)围绕峰会第一圆心,着力提升民生品质
一要从严控制行政成本。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办事,2016年部门“三公”经费和会议培训费比上年预算只减不增,合理调整差旅费相关标准规定,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切实将节约资金用于保障重点民生。
二要强力保障峰会项目。围绕建设“两美浙江”、打造“美丽杭州”要求和“四个满意”标准,重点加大体育场路等一、二类道路整治、建筑亮化和相关酒店周边建筑第五立面整治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和“五水共治”,支持危旧房屋改造和停车场(库)建设,促进垃圾分类减量和总量控制,深化老居住小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城区环境面貌。重点加大安保维稳、治安反恐和执法装备等项目的资金投入,深化“四防四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开展群租房管理整治,强化法律服务和诉讼调解,着力健全“平安下城”机制建设。
三要有效改善社会民生。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绩效奖励标准,加大教学设施更新维修力度,加快北部区块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启正实验学校等5所校园建设,构建智慧教育“云学堂”,着力促进教育现代化、均等化发展。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力度,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和产前免费筛查等政策,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实施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卫计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新建文化(非遗)作品展示中心和10个社区健身苑点,创建省级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完善养老服务事业,启动残疾车更新和车棚安装,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实施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着力增强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三)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理念
一要提升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三本预算体系的统筹协调,完善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制度,细化公用经费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设置,明确“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列支比例不得高于30%。启用项目库系统分类管理,实施部门预算和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同步编制,全面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环节流程贯通、信息一体和动态更新,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要完善存量资金长效管理。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70号)等文件规定,加大存量资金清理盘活力度,统筹收回结转两年以上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避免部门新增结转结余沉淀资金。认真落实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稳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存放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理财收益。
三要提高财政监管运行绩效。按照《杭州市绩效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整合财政业务资源,出台创新采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相关意见办法,完善100万元以上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综合开展部门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使用、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采购等专项监督检查,注重绩效跟踪和检查结果运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将“三公”经费等行政成本支出纳入重点监控范围,推进峰会项目建设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设置财政授权支付条件预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着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一要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统一管理,推动房产整合与运作,优化资产结构和布局,提升管理效率,增加经营效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引导与监督,明确企业发展定位,规范法人治理,完善绩效考核,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有资源,有效发挥平台作用,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二要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对接合作,综合运用商业承兑汇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缓解峰会建设、学校布局配套带来的资金集中支付压力。积极推进平台公司的资本运营,深化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努力引进国开行发展基金等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全力助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密切关注杭州市PPP模式的推进情况,逐步建立全区PPP项目库,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推广运用PPP模式。
三要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债务规模,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债务率指标预警,积极通过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土地出让等方式置换和化解全区现有各类存量债务,努力将政府债务控制在446000万元限额以内,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