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250036-7/2015-131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区财政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备注/文号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
生成日期 | 2015-09-09 | 发布日期 | 2015-09-09 |
附件 |
发布日期: 2015-09-09 00:00:00 点击率:
(2015年8月31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4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4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4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稳妥可靠、收支平衡”的原则,我区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798200万元,同比增长3.00%;区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216100万元,同比增长3.35%。2014年1月22日,区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10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7月份,区政府向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了2014年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由于财政收支未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下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试行)》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未实行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
二、2014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1730万元,同比增长3.45%,完成预算的100.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282万元,同比增长13.33%。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90万元,同比增长1.10%,完成预算的97.82%;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46892万元。(详见附表一、二)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279705万元(含政府性基金转入55003万元),上年结余33237万元(其中,净结余22614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10623万元),2014年累计可用资金为312942万元。2014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9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000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91552万元(其中,净结余81862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9690万元)。另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当年收入43719万元、上年结转15095万元、政府性基金转入918万元,2014年累计资金59732万元,当年支出46892万元,年末结转12840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结转16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062万元,同比下降2.44%,完成年初预算的97.54%。当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资金为2102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60399万元,转入一般公共预算55003万元,2014年累计可用资金26416万元。
2014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0783万元,同比增长62.85%,完成年初预算的75.92%。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33万元。
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380万元、上年结转1541万元,当年支出2641万元,转入一般公共预算918万元,年末结转362万元。(详见附表三、四)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40万元(目前按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10%比例上交)。当年支出完成33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10万元。(详见附表五)
三、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4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四方面工作:
1. 强化财源建设,助力转型发展
一是积极组织收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及重点行业收入下滑等不利形势,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和收入组织联动机制,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挖掘新增一次性大额税收34298万元。二是突出招稳并举。落实《下城区安商稳商与招商引资联动工作方案》,强化财税、街道和部门间的综合协作,巩固全区招商稳商“一盘棋”格局。完善2541家重点税源企业和198家经营地与注册地不一致企业的动态数据库,出台《下城区重点税源企业外迁应对办法》,统筹税源建设。2014年迁出企业家数和规模较上年有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企业外迁势头。三是助力产业转型。编制实施《下城区智慧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城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科技经费9481万元,强化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带动作用。出台《下城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班子正职考核激励办法》,有效调动经合社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四是优化为企服务。落实重点企业联系走访机制,建立服务企业档案,全年走访企业1052家次、帮助解决问题300余个。全年兑现区级产业扶持资金10999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4380万元,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137个。扎实推进营改增扩围等税制改革,完成外贸企业出口退税129116万元、宣传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5380万元。积极搭建重点企业高管研修班、财务总监微信群等日常联系平台,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
2. 优化财政支出,夯实民生之本
一是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支出,修订完善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等公务支出标准,健全月度动态报告制度。全年“三公”经费支出2064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35.90%,节约资金1156万元,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分别支出112万元和364万元,较上年预算分别下降55.20%和77.8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58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9.40%,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法系统按上级文件要求新增了专用车辆购置。二是确保民生优先。投入教育发展资金59626万元,43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校园消防安全工程顺利启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投入卫计发展资金8921万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投入公共文化资金5795万元,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完成8个示范性社区文化综合建设和图书馆扩面工程。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39213万元,加大困难救助和就业扶持力度,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家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资助型养老服务对象扩面至9%,新增养老床位731张。投入公共安全资金20719万元,加强政法系统执法装备保障,建成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共享平台,北部地区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是保障重点建设。投入城建综合管理资金25432万元,推进“五水共治”、“交通治堵”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统筹区级资金175566万元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占区级资金支出83.05%,高于财政支出增速3.96个百分点,民生需求和重点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3. 深化财政改革,保障稳健运行
一是预算公开加快推进。制定《关于做好下城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公开内容框架、时间步骤和主体责任。除涉密部门外,全区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执行刚性不断加强。继续深化国库直接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将部门财政直接支付单笔限额由30000元下调至3000元,财政直接支付比重提升至97.21%。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论证、概算控制和预算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完成对求知小学扩建工程等3个1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的人大审查。三是国资管理更加规范。完成部门房产信息核查,建立并完善房产权证信息数据库。修订《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办法》,公开招租的159处房产年租金较拍租前增长62.10%。四是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下城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和相关管理办法,实施对下城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财富盛典投资有限公司在组织架构、岗位招聘、薪酬考核及运营监管等方面改革,有效提高企业主观能动性和经济贡献度。
4. 严格财政监督,提高资金绩效
一是提高财政规范管理程度。坚持“开门办预算”,加强50万元以上需求项目的实地调研和部门协调,提高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质量。开展部门往来款和上级转移支付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工作,盘活存量财政资金18017万元。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实施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完成对公益性岗位就业补贴、养老服务等5个重点项目的绩效目标申报试点工作。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完成对公安分局等8个部门的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开展对信访局等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科技三项经费等10个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0例,整改完成27例,2015年正在整改的有3例。
第二部分: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7005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6.00%,同比下降0.9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659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4.64%,同比增长0.25%。两项收入均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半年度扭负为正的目标,两项收入总量均居九城区第5位。(详见附表六)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802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1.37%,同比增长33.77%。其中民生支出108744万元,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78.79%。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共完成143376万元,同比增长10.97%,支出总量和增幅分居九城区第7位和第4位。(详见附表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今年以来,受延期申报和即期一次性收入同比下降,重点企业外迁,宏观经济下行环境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持续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区经济部门虽然通过各种举措挖掘一次性收入,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缺口,上半年合计实现延期申报和即期一次性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452万元,影响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个百分点。两家重点企业外迁合计减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66万元,影响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个百分点。
面对收入增长困难的不利局面,财政部门会同税务及全区各经济部门、街道共同研究收入完成情况,及时沟通交流企业和税源信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走访调查,全力挖掘一次性收入,加大对符合条件房地产项目的清算力度,加强对新开盘房地产项目的征收力度,全力推进纳税评估、稽查查补等工作。通过全区各部门群策群力,协同工作,上半年一次性收入缺口大幅减小,土地增值税清算金额超过上年,最大限度弥补了减收因素的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扭负为正,但由于上年一次性收入中央与地方分成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较多,财政总收入仍为负增长,但降幅相比前几月明显缩窄。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增长较快,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
上半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026万元,同比增长33.77%,为年初预算的51.37%,整体支出进度比上年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财政专户专项资金使用,将部分财政专户历年应收款项转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预算后,本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将增加35000万元以上,收支平衡压力显著增大。重点支出科目中,教育支出27617万元,同比下降5.15%;公共安全支出14596万元,同比增长24.99%;行政性成本支出15447万元,同比增长50.64%,主要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下放等行政体制改革因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231万元,同比增长31.22%;医疗卫生支出7453万元,同比增长10.64%;城乡社区支出28637万元,同比增长64.51%,其中调整预算后增加支出7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913万元,同比增长92.91%,其中调整预算后增加支出6000万元。
我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精神,推行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461万元,同比下降39.9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1.5万元,同比增长168.75%;公务接待费支出45.5万元,同比下降74.5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94万元,同比下降32.19%。上半年会议费支出97万元,同比下降23.62%,培训费支出309万元,同比下降53.25%。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4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0%,其中体彩公益金收入107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主要是从今年开始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等十一项原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我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仅剩体彩公益金和其他政府性基金两项。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4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0.22%,同比下降22.80%。主要为地铁5号线征迁资金支出906万元,道路建设工程款304万元,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161万元。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下降较多主要是去年垃圾直运经费1575万元在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中开支,今年此项经费安排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详见附表八)
三、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组织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仍需努力。
在全区各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我区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扭负为正,但完成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预算目标仍不轻松,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区域商业分流、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区的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增速出现明显滞缓。二是营改增减收影响日趋明显。今年是营改增扩围的第四年,由于预计将在今年进行营改增扩围的房地产等行业尚未进行营改增,存量营改增税源企业随着抵扣的增加,减收较为明显。三是其他税制改革继续影响区级财政收入。受金融企业营业税中央与地方分成,铁路企业分支机构预缴由3%降为1%等税制改革措施影响,区级财政相关收入减少较多。四是企业外迁继续影响收入增长。其中上年6月外迁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的减收影响截止到上半年,年初外迁的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减收影响将贯穿全年,两者合计全年约减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63万元。此外,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都有部分业务外迁,造成减收。五是下半年仍有较多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需要消化。去年下半年尚有8500万元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文化改制企业预缴所得税等大额一次性收入需要消化。
(二)安商稳商实施难度不断加大,财源建设缺乏有效手段。
一是信息传达不畅。缺乏事先掌握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掌握的信息不够准确,造成企业外迁应对工作成为“救火”机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应对手段有限。一方面是日趋开放的监管和自由的市场,使企业流动性进一步增强,感情留企、环境留企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我区优质土地资源、办公场所以及可用财力均有限,在挽留企业方面显得杯水车薪,办法不多。三是政策导向不利。一方面工商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以及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允许多个关联企业使用同一个注册地址对区外经营的重点税源企业带来了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国税在外迁标准上,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从20万提高到30万也使我们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市里还规定企业税务登记地址变更应同时变更财政金库隶属关系,这对我区安商稳商工作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区现有大量的区外经营企业,尤其工商注册地、税务登记地和实际经营地3项皆不在我区的企业超过500家,存在着极大的调库风险,需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三)财政支出需求增长快,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乏力,财政收支较难实现平衡。
一是按照国务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要求,今年全面开展了财政往来款清理工作,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需消化增加支出4亿元。二是按照“两美浙江、美丽杭州”的工作计划,今年还需大额增加政府投资项目支出投入,全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势在必行。
2015年支出预算调整增加后,我区财政历年结余基本消化,年末结余不足4亿元。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速增长和现行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区地方可用财力仅为22亿元。考虑2016年民生支出需求增长、“两美浙江、美丽杭州”建设、杭州地铁二期建设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预计明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需求达到30亿元左右,当年财力存在4亿元的缺口,2016年我区财政将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四、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按照2015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下一步将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完善收入增长体系,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前瞻性分析。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经济运行走向,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巩固主体财源,培育后续财源;不断强化收入质量意识,依法组织收入,不断提升收入质量,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进一步规范财税秩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努力完成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任务。
二是建立财源建设长效机制。调整完善现有财政扶持政策及操作流程,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上级国税部门出台的迁出企业手续限时办理和登记变更制度进行积极应对,确保税源企业稳定;把房产出租和原有的企业奖励结合起来,出台多种措施,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高管人才奖励力度,为企业高管提供优质医疗保健,举办特色企业家沙龙活动等,做优安商稳商软环境,确保大企业(集团)在我区稳定发展。
三是完善服务有效应对企业外迁。继续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对辖区楼宇开展“扫楼行动”,全面掌握经营地在我区纳税在区外的企业名单,对其中税收增长较好企业制定一企一方案,尽早将税收迁入我区;对有意外迁的企业做好挽留工作。
四是完善安商稳商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内容及方式,增强对区属各部门及各街道安商稳商工作考核内容及方法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考核制度在安商稳商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
(二)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增强三位一体合力。
一是试编部门预算三年滚动计划。及时启动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结合“十三五”财政规划,预测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主要经济指标,提出现行政策体制下的财政收支和地方财力结构,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滚动预算编制,同步试编部门预算三年滚动计划,提高财政预算指导和调控作用,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科学、合理的动态分析体系。
二是推进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联合发改等相关部门开展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各单位对本部门、本系统、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行业协会商会及举办企业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和梳理,提出取消、调整和规范收费的政策措施,编制出台保留的区级收费目录清单,同时全面开展票据管理专项检查,结合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不断促进我区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规范、科学开展。
三是探索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模式。根据财政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有关意见要求,为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下半年拟面向街道老旧小区交通整治工程等领域开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模式,按照“公平优先”原则,采用招投标法进行分配,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四是稳妥开展预算收支调整工作。充分考虑当年财政收支变化因素,提前谋划年度预算调整计划,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测算和保障工作。同时,按照政府债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待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余额限额明确后,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收支计划列入预算调整方案。
五是做好财政全过程监督和自评。继续开展5个预算执行单位和10个重点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并加强对检查结果的运用。有序推进2015年全区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做好对16个新增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和反馈。
(三)健全政府国资管理,提高统筹调控能力。
一是完善房产管理。下半年将会同区监察局开展房产清查抽查核实工作,进一步查找房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部门限期整改并形成房产清查报告,督促各主管部门落实处置决定;按照前期系统需求调研成果对现有资产系统进行升级,实现房产的大数据管理,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利用杭州市房产清查工作中的处置确权便利政策,完善各部门房产产权登记。
二是细化国资考核。进一步完善《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指标,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考核引导作用。
三是规范审计评价。对国有企业年度绩效审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梳理,指导中介机构按照《下城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薪酬考核办法》的要求正确核算企业考核利润,清晰合理披露企业管理状况,保证审计评价范围覆盖国有企业年度绩效考核所有内容,促进企业规范财务核算与管理运作。
四是推动多元融资。把握城建公司企业债券发行申报进度,争取尽快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筹措区域建设资金;关注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贷款申报的政策动向,争取政策性贷款;跟踪杭州市PPP模式的统一操作进度,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申报PPP融资需求。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在今年下阶段工作中,区政府将继续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完成全年的财政工作各项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资金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政府预决算
|
索引号
00250036-7/2015-13127
文号
公布日期
2015-09-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财政局
(2015年8月31日在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下城区财政局局长 蔡延平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杭州市下城区2014年度财政决算草案以及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请予审查。
第一部分:2014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相关规定,2014年我区部门预算继续实行“二上二下”的编制程序。按照“稳妥可靠、收支平衡”的原则,我区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798200万元,同比增长3.00%;区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为216100万元,同比增长3.35%。2014年1月22日,区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区财政局于2月10日及时下达了部门预算批复文件。7月份,区政府向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报告了2014年上半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中,由于财政收支未发生明显变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下城区预算审查监督办法(试行)》精神,我区财政收支预算未实行法定的预算调整程序。
二、2014年度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01730万元,同比增长3.45%,完成预算的100.4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282万元,同比增长13.33%。其中,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90万元,同比增长1.10%,完成预算的97.82%;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46892万元。(详见附表一、二)
根据现行财政体制结算,当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可用资金为279705万元(含政府性基金转入55003万元),上年结余33237万元(其中,净结余22614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10623万元),2014年累计可用资金为312942万元。2014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90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1000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91552万元(其中,净结余81862万元、教育费附加结余9690万元)。另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当年收入43719万元、上年结转15095万元、政府性基金转入918万元,2014年累计资金59732万元,当年支出46892万元,年末结转12840万元(其中,教育费附加结转16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30062万元,同比下降2.44%,完成年初预算的97.54%。当年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可用资金为2102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60399万元,转入一般公共预算55003万元,2014年累计可用资金26416万元。
2014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0783万元,同比增长62.85%,完成年初预算的75.92%。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5633万元。
另外,省市补助项目当年收入2380万元、上年结转1541万元,当年支出2641万元,转入一般公共预算918万元,年末结转362万元。(详见附表三、四)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
2014年,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340万元(目前按国有企业经营净利润10%比例上交)。当年支出完成330万元。收支相抵,年末累计结余10万元。(详见附表五)
三、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成2014年各项财政任务,重点抓好了四方面工作:
1. 强化财源建设,助力转型发展
一是积极组织收入。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及重点行业收入下滑等不利形势,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和收入组织联动机制,努力做到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挖掘新增一次性大额税收34298万元。二是突出招稳并举。落实《下城区安商稳商与招商引资联动工作方案》,强化财税、街道和部门间的综合协作,巩固全区招商稳商“一盘棋”格局。完善2541家重点税源企业和198家经营地与注册地不一致企业的动态数据库,出台《下城区重点税源企业外迁应对办法》,统筹税源建设。2014年迁出企业家数和规模较上年有明显下降,有效遏制了企业外迁势头。三是助力产业转型。编制实施《下城区智慧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下城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投入科技经费9481万元,强化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带动作用。出台《下城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班子正职考核激励办法》,有效调动经合社转型发展的积极性。四是优化为企服务。落实重点企业联系走访机制,建立服务企业档案,全年走访企业1052家次、帮助解决问题300余个。全年兑现区级产业扶持资金10999万元,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4380万元,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市扶持项目137个。扎实推进营改增扩围等税制改革,完成外贸企业出口退税129116万元、宣传文化企业增值税退税5380万元。积极搭建重点企业高管研修班、财务总监微信群等日常联系平台,进一步畅通政企交流。
2. 优化财政支出,夯实民生之本
一是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和“三公”经费支出,修订完善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因公出国(境)费等公务支出标准,健全月度动态报告制度。全年“三公”经费支出2064万元,较上年预算下降35.90%,节约资金1156万元,全部用于“五水共治”。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和公务接待费分别支出112万元和364万元,较上年预算分别下降55.20%和77.8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1588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19.40%,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法系统按上级文件要求新增了专用车辆购置。二是确保民生优先。投入教育发展资金59626万元,43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校园消防安全工程顺利启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投入卫计发展资金8921万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提高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投入公共文化资金5795万元,扎实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完成8个示范性社区文化综合建设和图书馆扩面工程。投入社会保障和就业资金39213万元,加大困难救助和就业扶持力度,实施“残疾人康复服务进家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资助型养老服务对象扩面至9%,新增养老床位731张。投入公共安全资金20719万元,加强政法系统执法装备保障,建成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共享平台,北部地区监控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三是保障重点建设。投入城建综合管理资金25432万元,推进“五水共治”、“交通治堵”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统筹区级资金175566万元用于民生事业发展,占区级资金支出83.05%,高于财政支出增速3.96个百分点,民生需求和重点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3. 深化财政改革,保障稳健运行
一是预算公开加快推进。制定《关于做好下城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明确信息公开内容框架、时间步骤和主体责任。除涉密部门外,全区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公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执行刚性不断加强。继续深化国库直接支付和公务卡改革,将部门财政直接支付单笔限额由30000元下调至3000元,财政直接支付比重提升至97.21%。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在立项论证、概算控制和预算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完成对求知小学扩建工程等3个1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的人大审查。三是国资管理更加规范。完成部门房产信息核查,建立并完善房产权证信息数据库。修订《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管理办法》,公开招租的159处房产年租金较拍租前增长62.10%。四是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出台《下城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和相关管理办法,实施对下城区国有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杭州财富盛典投资有限公司在组织架构、岗位招聘、薪酬考核及运营监管等方面改革,有效提高企业主观能动性和经济贡献度。
4. 严格财政监督,提高资金绩效
一是提高财政规范管理程度。坚持“开门办预算”,加强50万元以上需求项目的实地调研和部门协调,提高资金申请报告的审核质量。开展部门往来款和上级转移支付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工作,盘活存量财政资金18017万元。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全面实施项目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完成对公益性岗位就业补贴、养老服务等5个重点项目的绩效目标申报试点工作。三是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完成对公安分局等8个部门的政府采购专项检查,开展对信访局等5个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和科技三项经费等10个重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0例,整改完成27例,2015年正在整改的有3例。
第二部分:2015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概况
上半年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77005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6.00%,同比下降0.9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66599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4.64%,同比增长0.25%。两项收入均顺利完成双过半任务,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半年度扭负为正的目标,两项收入总量均居九城区第5位。(详见附表六)
上半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3802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1.37%,同比增长33.77%。其中民生支出108744万元,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78.79%。考虑省市补助因素,我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共完成143376万元,同比增长10.97%,支出总量和增幅分居九城区第7位和第4位。(详见附表七)
(二)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运行特点
【收入方面】
今年以来,受延期申报和即期一次性收入同比下降,重点企业外迁,宏观经济下行环境下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持续低位运行。上半年,全区经济部门虽然通过各种举措挖掘一次性收入,但与上年同期相比仍然存在缺口,上半年合计实现延期申报和即期一次性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452万元,影响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个百分点。两家重点企业外迁合计减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66万元,影响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个百分点。
面对收入增长困难的不利局面,财政部门会同税务及全区各经济部门、街道共同研究收入完成情况,及时沟通交流企业和税源信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走访调查,全力挖掘一次性收入,加大对符合条件房地产项目的清算力度,加强对新开盘房地产项目的征收力度,全力推进纳税评估、稽查查补等工作。通过全区各部门群策群力,协同工作,上半年一次性收入缺口大幅减小,土地增值税清算金额超过上年,最大限度弥补了减收因素的影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扭负为正,但由于上年一次性收入中央与地方分成的企业所得税收入较多,财政总收入仍为负增长,但降幅相比前几月明显缩窄。
【支出方面】
从支出情况来看,支出增长较快,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三公”经费支出继续下降。
上半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8026万元,同比增长33.77%,为年初预算的51.37%,整体支出进度比上年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为了平衡财政专户专项资金使用,将部分财政专户历年应收款项转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整预算后,本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将增加35000万元以上,收支平衡压力显著增大。重点支出科目中,教育支出27617万元,同比下降5.15%;公共安全支出14596万元,同比增长24.99%;行政性成本支出15447万元,同比增长50.64%,主要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下放等行政体制改革因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231万元,同比增长31.22%;医疗卫生支出7453万元,同比增长10.64%;城乡社区支出28637万元,同比增长64.51%,其中调整预算后增加支出720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7913万元,同比增长92.91%,其中调整预算后增加支出6000万元。
我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精神,推行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进一步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取得了显著成效。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461万元,同比下降39.97%。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1.5万元,同比增长168.75%;公务接待费支出45.5万元,同比下降74.5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394万元,同比下降32.19%。上半年会议费支出97万元,同比下降23.62%,培训费支出309万元,同比下降53.25%。
二、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累计完成14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0%,其中体彩公益金收入107万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3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减少,主要是从今年开始地方教育附加收入等十一项原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我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仅剩体彩公益金和其他政府性基金两项。
上半年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546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0.22%,同比下降22.80%。主要为地铁5号线征迁资金支出906万元,道路建设工程款304万元,学校体育场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161万元。区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下降较多主要是去年垃圾直运经费1575万元在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中开支,今年此项经费安排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详见附表八)
三、当前财政收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组织面临不确定因素较多,完成全年收入目标仍需努力。
在全区各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虽然我区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扭负为正,但完成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预算目标仍不轻松,财政收入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区域商业分流、电商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区的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行业增速出现明显滞缓。二是营改增减收影响日趋明显。今年是营改增扩围的第四年,由于预计将在今年进行营改增扩围的房地产等行业尚未进行营改增,存量营改增税源企业随着抵扣的增加,减收较为明显。三是其他税制改革继续影响区级财政收入。受金融企业营业税中央与地方分成,铁路企业分支机构预缴由3%降为1%等税制改革措施影响,区级财政相关收入减少较多。四是企业外迁继续影响收入增长。其中上年6月外迁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的减收影响截止到上半年,年初外迁的浙江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的减收影响将贯穿全年,两者合计全年约减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63万元。此外,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都有部分业务外迁,造成减收。五是下半年仍有较多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需要消化。去年下半年尚有8500万元土地增值税清算收入、文化改制企业预缴所得税等大额一次性收入需要消化。
(二)安商稳商实施难度不断加大,财源建设缺乏有效手段。
一是信息传达不畅。缺乏事先掌握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掌握的信息不够准确,造成企业外迁应对工作成为“救火”机制,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二是应对手段有限。一方面是日趋开放的监管和自由的市场,使企业流动性进一步增强,感情留企、环境留企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我区优质土地资源、办公场所以及可用财力均有限,在挽留企业方面显得杯水车薪,办法不多。三是政策导向不利。一方面工商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以及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允许多个关联企业使用同一个注册地址对区外经营的重点税源企业带来了不稳定性。另一方面国税在外迁标准上,对小微企业的认定标准从20万提高到30万也使我们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市里还规定企业税务登记地址变更应同时变更财政金库隶属关系,这对我区安商稳商工作会产生较大影响。我区现有大量的区外经营企业,尤其工商注册地、税务登记地和实际经营地3项皆不在我区的企业超过500家,存在着极大的调库风险,需尽早采取应对措施。
(三)财政支出需求增长快,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乏力,财政收支较难实现平衡。
一是按照国务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要求,今年全面开展了财政往来款清理工作,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需消化增加支出4亿元。二是按照“两美浙江、美丽杭州”的工作计划,今年还需大额增加政府投资项目支出投入,全年财政收支预算调整势在必行。
2015年支出预算调整增加后,我区财政历年结余基本消化,年末结余不足4亿元。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低速增长和现行市区财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区地方可用财力仅为22亿元。考虑2016年民生支出需求增长、“两美浙江、美丽杭州”建设、杭州地铁二期建设和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刚性支出,预计明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需求达到30亿元左右,当年财力存在4亿元的缺口,2016年我区财政将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四、下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按照2015年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及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下一步将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完善收入增长体系,增添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加强前瞻性分析。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经济运行走向,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巩固主体财源,培育后续财源;不断强化收入质量意识,依法组织收入,不断提升收入质量,提高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比,进一步规范财税秩序,切实增加可用财力,努力完成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的任务。
二是建立财源建设长效机制。调整完善现有财政扶持政策及操作流程,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对上级国税部门出台的迁出企业手续限时办理和登记变更制度进行积极应对,确保税源企业稳定;把房产出租和原有的企业奖励结合起来,出台多种措施,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高管人才奖励力度,为企业高管提供优质医疗保健,举办特色企业家沙龙活动等,做优安商稳商软环境,确保大企业(集团)在我区稳定发展。
三是完善服务有效应对企业外迁。继续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走访服务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对辖区楼宇开展“扫楼行动”,全面掌握经营地在我区纳税在区外的企业名单,对其中税收增长较好企业制定一企一方案,尽早将税收迁入我区;对有意外迁的企业做好挽留工作。
四是完善安商稳商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内容及方式,增强对区属各部门及各街道安商稳商工作考核内容及方法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考核制度在安商稳商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
(二)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增强三位一体合力。
一是试编部门预算三年滚动计划。及时启动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结合“十三五”财政规划,预测未来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主要经济指标,提出现行政策体制下的财政收支和地方财力结构,实行政府投资项目滚动预算编制,同步试编部门预算三年滚动计划,提高财政预算指导和调控作用,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科学、合理的动态分析体系。
二是推进收费专项清理工作。联合发改等相关部门开展收费专项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各单位对本部门、本系统、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行业协会商会及举办企业的收费进行全面清理、整合和梳理,提出取消、调整和规范收费的政策措施,编制出台保留的区级收费目录清单,同时全面开展票据管理专项检查,结合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单位财务监督管理,不断促进我区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规范、科学开展。
三是探索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管理模式。根据财政专项资金试行竞争性分配改革有关意见要求,为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下半年拟面向街道老旧小区交通整治工程等领域开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模式,按照“公平优先”原则,采用招投标法进行分配,强化全过程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四是稳妥开展预算收支调整工作。充分考虑当年财政收支变化因素,提前谋划年度预算调整计划,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测算和保障工作。同时,按照政府债务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待地方政府存量债务余额限额明确后,将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收支计划列入预算调整方案。
五是做好财政全过程监督和自评。继续开展5个预算执行单位和10个重点专项资金的检查工作并加强对检查结果的运用。有序推进2015年全区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深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做好对16个新增政府投资项目绩效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和反馈。
(三)健全政府国资管理,提高统筹调控能力。
一是完善房产管理。下半年将会同区监察局开展房产清查抽查核实工作,进一步查找房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部门限期整改并形成房产清查报告,督促各主管部门落实处置决定;按照前期系统需求调研成果对现有资产系统进行升级,实现房产的大数据管理,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利用杭州市房产清查工作中的处置确权便利政策,完善各部门房产产权登记。
二是细化国资考核。进一步完善《下城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指标,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发挥考核引导作用。
三是规范审计评价。对国有企业年度绩效审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梳理,指导中介机构按照《下城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薪酬考核办法》的要求正确核算企业考核利润,清晰合理披露企业管理状况,保证审计评价范围覆盖国有企业年度绩效考核所有内容,促进企业规范财务核算与管理运作。
四是推动多元融资。把握城建公司企业债券发行申报进度,争取尽快通过直接融资方式筹措区域建设资金;关注国家开发银行棚户区贷款申报的政策动向,争取政策性贷款;跟踪杭州市PPP模式的统一操作进度,鼓励有条件的项目实施单位申报PPP融资需求。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在今年下阶段工作中,区政府将继续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各项方针政策,积极、主动地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的依法监督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完成全年的财政工作各项任务!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