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2014年也即将结束。
回顾这一年,拱墅做了什么?
2013年11月,拱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征集工作,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愿和呼声,共征集意见近百条,并在“两会”期间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后,确定了201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10个。
这十大承诺,兑现情况如何?对此,拱墅发布小编特“潜入”相关部门,收集各部门“年末答题卷”,等你们来评分!
题目一:河道清水治污
执行单位:拱墅区城管局
任务:努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实施截污纳管项目60个,公建单位118家,新增日截污量2.5万吨,消灭河道排污口100个以上,消除黑臭河21条。
完成情况: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截污纳管项目66个,公建单位纳管改造153家,新增日截污量25167吨,消灭河道排污口100个以上,已通过市黑臭河道消除预验收20条,剩余1条李佛桥河将于本月底完成。
后横港河
事情是这样的……
2014年,浙江省正式吹响了“五水共治”的集结号。“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省委书记夏宝龙提出的“五水共治”成了浙江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举措。
也许你曾经以为,“五水共治”不过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一次热门的行动,是政府部门的事,和我们普罗大众没多少关系。
但是……
你错了,事实上,五水共治关乎我们每一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环境。为此,拱墅区做了很多。
一年来,全体河道清水治污工作人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造了一批特色亮点工程:康桥新开河成功创建杭州市首条生态示范河道;十字港河、罗家斗河成为杭州市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沿岸初期雨水治理)示范工程;李佛桥河成为杭州市首条探索生态治理与截污纳管示范项目;创建公建单位截污纳管“四节点、三验收”工作机制在全市作为典型进行推广;开发应用了“拱墅区地下管网河道管理智慧平台”,推出雨污管网电子“活地图”等创新举措,受到中央电视台的关注。
在11月20日的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促进大会上,拱墅区城管局作为杭州地区唯一一家治水行政部门成为浙江省“五水共治”技术和成果展参展单位。
为了达到目标,拱墅区河道建设指挥中心、河道监管中心、截污清水办等三个部门强强联合,成立部门协同平台,采取超前介入,完善河道清水治污工作建管衔接机制,打出治污组合拳。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区城管局在21条段黑臭河道治理、12条段河道综保工程建设中,全面推行河道监管提前介入河道建设项目,要求河道建设项目100%落实截污纳管,河道监管项目100%实施排水口监管,通过建管工作超前对接,有力地促进了河道治污工作的高度融合。
事实上,根据市、区下达2014年“五水共治”工作任务,河道涉水项目大大小小总计274个,人均达5.7个项目,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
对此,区城管局明确目标要求,细化项目时间表、形象进度路线图、黑臭河消除任务书,实行“时间倒逼”、“任务倒逼”、“责任倒逼”多管齐下,将21条黑臭河“水质样品”放置在会议室醒目位置,落实每周工作例会分管领导点评进度、每周汇总工作完成进度和下周工作安排、每周工作进度以专刊通报,确保了工程推进能够落到实处。
目标明确之后,区城管局一触即发,开始着手这场“黑臭河之战”。
“一河一策”制是这场战役的重量级策略,经过“专家把脉、集体会诊、民主决策”,相关部门对21条黑臭分别采取河道综保工程、公建单位截污纳管、截污纳管工程、清淤疏浚工程、生态系统治理等手段,量身定制治理方案,调动各方力量推进黑臭河治理。
不仅如此,区城管局还率先在杭州市乃至全省、全国创建“拱墅区地下管网河道管理智慧平台”,开发应用排水管网GIS管理系统、河道信息管理系统、河道网格化巡查管理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作战”手段。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2014年,区城管局先后收到居民群众联名书写表扬信2封,锦旗10余面,河道治污工程百姓满意度得到全面提升。
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浙江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也给予大量相关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先后现场对示范河道后横港河、在建河道十字港河、“拱墅区地下管网河道管理智慧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