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区二○○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发布日期: 2010-12-14 16:53 作者: 来源: 点击率:

  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的要求,纵深推进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开发北部、深耕南部”战略,以项目推进年、政府服务年、招商引资年三大活动为载体,积极应危机、保增长,全力保民生、促和谐,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城市建设快中求变、社会事业好中求优的良好局面。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65%,比上年增长10.7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0.16:45.28:54.56调整为0.14:42.51:57.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0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6.53%。

  一、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入开展“政府服务年”活动,以“十帮十送”为抓手,以工业经济问题协调周例会制为平台,走访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解决问题1905个,帮助企业强信心、拓市场、促转型、解难题,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21.9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45%,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半年度缩小11.41、9.44个百分点;完成区属工业销售产值201.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47%,比上年增长10.51%。7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和民营企业500强。传统行业回暖明显。全区29个工业行业中,实现增长的行业由1月份的3个增加到12月份的13个,医药制造业、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等9个行业的增幅在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逆势上扬。全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14.2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销售产值84.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8%、20.37%,总量和增幅列五个老城区首位。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3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工业功能区作用显著。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其工业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北部软件园成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孵化基地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基地拓展区。节能降耗任务全面完成。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考核,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蒸汽管线全线关停,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7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政府考核目标。

  二、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一年来,按照打造首位经济和建设服务业成长第一区的目标,举办“1+9”购物节等系列活动,积极扩内需、促消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6%,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文创产业不断壮大。认定首批7家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引进了博艺网、绿城设计院等知名企业,文创产业全年实现收入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楼宇税收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楼宇税收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完成年目标的146.6%,其中税收在1000-5000万元楼宇14幢,5000万元以上楼宇4幢,华浙广场成为全区首个亿元税收楼宇。房地产业回暖明显。随着环境设施不断改善,我区房地产业发展日益成熟,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6.06%、72.88%。专业市场再展新姿。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杭州大厦华浙店、杭州灯具市场精品馆竣工开业,建华五金机电市场等12家市场完成设施改造,档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市场成交额6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汽车贸易成交活跃。贯彻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汽车销售形势良好,全年销售各类汽车17.6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29.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4%、25.45%。建筑业发展再创佳绩。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7.09%,新增一级建筑总承包企业6家。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应危机、保增长”为中心,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集中力量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104.7%。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开工银泰都市、北部软件园、田园、运河商务区、宏鼎国际、大河造船厂地块6大综合体,实施热电厂、蓝孔雀、杭汽发、杭一棉地块4大综合体拆迁和前期工作,启动民生药厂、杭州炼油厂、杭州玻璃厂、杭州煤制气厂地块4大综合体企业搬迁。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列入市新一轮“十大工程”18项,项目数为历年之最,9个实施项目全面实现开工在建,渡驾桥综合大楼等7个重点预备项目实现提前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完善区委常委、副区长承包重点项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区列入市新增建设用地项目65项,获得农转用指标1939.3亩,指标数量为历年之最;完成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9宗,面积186亩;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代办工作成效显著,纳入代办项目226个,办结83个。村级物业经济项目快速推进。德胜商业大厦等27个项目顺利开工,面积 82万平方米,完成年目标的205.11%,运河宾馆等24个项目实现竣工,面积24.5万平方米,完成年目标的122.43%。

  四、招商引资克难争先。坚持量质并举,内外资并重,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招商引资居全市前列。全年引进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7%,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33.13 %;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8%,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85.7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进企业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增资)的大企业316家,实际到位资金147.59亿元,占引进总量的83.57%;引进商贸服务业等三产企业3075家,实际到位资金147.4亿元,占引进总量的83.46%。地块招商取得突破。抢抓房地产业整体复苏回暖的良好机遇,加大出让土地推介力度,完成了新华集团地块等25宗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1183亩,土地出让金总额193亿元,出让面积和金额双双位居全市前列,保利地产、九龙仓等知名房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企业上市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稳步推进。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三叶助剂、天达环保两家企业新列入杭州市上市培育对象;拱墅区泰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并向省金融办新争取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名额,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城区品位加快提升。打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之仗,城市有机更新硕果累累,城区环境呈现新面貌。运河第四次新出彩。围绕打造运河申遗示范区目标,集中推出大兜路历史街区、刀剪剑、伞业、扇业三大国家级博物馆和新香积寺, 2009年西博会国际烟花大会首次花开运河拱墅段。城区综合改造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拱宸桥西、桃源新区、运河新城、祥符片、上塘片等区块综合改造,全年拆(搬)迁住户3058户,单位272家,拆(搬)迁总面积149万平方米,实现新开工安置房64.7万平方米、竣工39.12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拆迁户1076户;加快实施维元弄、董家新村等区块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善面积2.6万平方米,实施了28个庭院212幢房屋改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城市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共抓,建设和整治并举,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轻纺路等11条21.3公里主次干道建成通车,登云路等5条主要道路整治顺利完成,杭印路等9条支小路建设基本完成,余杭塘路、半山隧道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半山地区环境整治呈现新成效。继续强势推进半山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拱康路等“五路一桥”,杭钢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一期工程建成使用,46家污染企业完成关停转迁,电厂热水河等8条河道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半山地区日截污总量达3.4万吨,截污率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全年减排工业废水6.7万吨,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明显改善。半山公园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虎山公园对外开放。城市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按照“打造最清洁城区”的要求,加大管控力度,开展车载水果摊、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城区清洁度和序化度从以往的全市末二位分别上升到第二位和第三位;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执法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9.9万平方米;全区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突出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普基础设施、科技人才之家、科普教育基地三大建设全面加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级优秀单位,区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排第3位,申请专利988件,授权51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82.45%、66.23%,新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教育品质巩固提升。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新成立德胜小学教育集团和紫荆学前教育集团;省、市课题成果和课题立项在杭州市2009年度科研课题立项数位居全市五城区第一;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等项目实现开工,大关中学二期、大浒弄配套学校等项目顺利竣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的城区,成功举办运河之春元宵灯会、“6.13·中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日、“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等活动,举行首套以运河为主题的邮票首发仪式,拱宸桥代表运河杭州段入选《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运河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拱墅体育大厦完成地下室施工,区文体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和区田径场完工投入使用,新建、改建64处基层健身场所。卫生计生工作全面加强。在全市率先实现卫生强镇(街道)全覆盖,强势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工作;药品及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集团化管理;妥善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区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提前结顶,改建、扩建祥符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左家等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计划生育率为98.9%。社会就业保持稳定。落实30条就业新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205人,帮助1937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再就业培训4853人;7个街道、74个社区创建为市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建大学生创业园3200平方米,成立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实训基地31家、见习基地24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3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和谐社区建设跨上新台阶。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共建共享先进城区称号,广泛开展“春风行动”和助学、助残、助医等帮扶活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98.14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4万人次,新设90个社区公共服务站。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010.4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340元,比上年增长10.89%;实现村(社)可分配收入达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3%,实现三年翻番目标;祥符镇完成撤镇建街,石塘等8个村完成撤村建居,孔家埭等7个村完成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经济合作社股权流转实施办法。

拱墅概况
经济社会
拱墅区二○○九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发布时间: 2010-12-14 16:53
信息来源:区发改局 浏览量:

  一年来,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区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产业强区、环境立区、开放带动、城市现代化”的要求,纵深推进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实施“开发北部、深耕南部”战略,以项目推进年、政府服务年、招商引资年三大活动为载体,积极应危机、保增长,全力保民生、促和谐,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城市建设快中求变、社会事业好中求优的良好局面。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65%,比上年增长10.72%;三次产业比重由2008年的0.16:45.28:54.56调整为0.14:42.51:57.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9.0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5%,比上年增长6.53%。

  一、工业经济企稳向好。一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入开展“政府服务年”活动,以“十帮十送”为抓手,以工业经济问题协调周例会制为平台,走访服务企业6000余家次,解决问题1905个,帮助企业强信心、拓市场、促转型、解难题,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21.9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45%,降幅分别比一季度和半年度缩小11.41、9.44个百分点;完成区属工业销售产值201.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47%,比上年增长10.51%。7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和民营企业500强。传统行业回暖明显。全区29个工业行业中,实现增长的行业由1月份的3个增加到12月份的13个,医药制造业、皮革羽毛及其制品业等9个行业的增幅在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逆势上扬。全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114.2亿元,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销售产值84.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8%、20.37%,总量和增幅列五个老城区首位。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2.31%,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科技工业功能区作用显著。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其工业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北部软件园成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应用孵化基地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基地拓展区。节能降耗任务全面完成。强化节能降耗目标考核,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杭州协联热电有限公司蒸汽管线全线关停,3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7家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完成市政府考核目标。

  二、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一年来,按照打造首位经济和建设服务业成长第一区的目标,举办“1+9”购物节等系列活动,积极扩内需、促消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6%,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9%。文创产业不断壮大。认定首批7家区级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引进了博艺网、绿城设计院等知名企业,文创产业全年实现收入5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楼宇税收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楼宇税收7.33亿元,比上年增长66.2%,完成年目标的146.6%,其中税收在1000-5000万元楼宇14幢,5000万元以上楼宇4幢,华浙广场成为全区首个亿元税收楼宇。房地产业回暖明显。随着环境设施不断改善,我区房地产业发展日益成熟,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66.06%、72.88%。专业市场再展新姿。专业市场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快,杭州大厦华浙店、杭州灯具市场精品馆竣工开业,建华五金机电市场等12家市场完成设施改造,档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市场成交额6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09%。汽车贸易成交活跃。贯彻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成功举办第十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汽车销售形势良好,全年销售各类汽车17.6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29.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24%、25.45%。建筑业发展再创佳绩。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9亿元,比上年增长7.09%,新增一级建筑总承包企业6家。

  三、项目建设成效明显。以“应危机、保增长”为中心,深入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集中力量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全年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完成年度工作计划的104.7%。综合体建设扎实推进。开工银泰都市、北部软件园、田园、运河商务区、宏鼎国际、大河造船厂地块6大综合体,实施热电厂、蓝孔雀、杭汽发、杭一棉地块4大综合体拆迁和前期工作,启动民生药厂、杭州炼油厂、杭州玻璃厂、杭州煤制气厂地块4大综合体企业搬迁。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列入市新一轮“十大工程”18项,项目数为历年之最,9个实施项目全面实现开工在建,渡驾桥综合大楼等7个重点预备项目实现提前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建立完善区委常委、副区长承包重点项目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区列入市新增建设用地项目65项,获得农转用指标1939.3亩,指标数量为历年之最;完成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9宗,面积186亩;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代办工作成效显著,纳入代办项目226个,办结83个。村级物业经济项目快速推进。德胜商业大厦等27个项目顺利开工,面积 82万平方米,完成年目标的205.11%,运河宾馆等24个项目实现竣工,面积24.5万平方米,完成年目标的122.43%。

  四、招商引资克难争先。坚持量质并举,内外资并重,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迎难而上,克难攻坚,招商引资居全市前列。全年引进实际到位市外资金15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7%,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33.13 %;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48%,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85.79%。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进企业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含增资)的大企业316家,实际到位资金147.59亿元,占引进总量的83.57%;引进商贸服务业等三产企业3075家,实际到位资金147.4亿元,占引进总量的83.46%。地块招商取得突破。抢抓房地产业整体复苏回暖的良好机遇,加大出让土地推介力度,完成了新华集团地块等25宗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1183亩,土地出让金总额193亿元,出让面积和金额双双位居全市前列,保利地产、九龙仓等知名房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发展。企业上市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稳步推进。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指导协调,三叶助剂、天达环保两家企业新列入杭州市上市培育对象;拱墅区泰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营业,并向省金融办新争取一个小额贷款公司名额,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城区品位加快提升。打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之仗,城市有机更新硕果累累,城区环境呈现新面貌。运河第四次新出彩。围绕打造运河申遗示范区目标,集中推出大兜路历史街区、刀剪剑、伞业、扇业三大国家级博物馆和新香积寺, 2009年西博会国际烟花大会首次花开运河拱墅段。城区综合改造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拱宸桥西、桃源新区、运河新城、祥符片、上塘片等区块综合改造,全年拆(搬)迁住户3058户,单位272家,拆(搬)迁总面积149万平方米,实现新开工安置房64.7万平方米、竣工39.12万平方米,完成安置拆迁户1076户;加快实施维元弄、董家新村等区块危旧房改善工程,改善面积2.6万平方米,实施了28个庭院212幢房屋改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城市主次干道和支小路共抓,建设和整治并举,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区交通路网进一步完善,轻纺路等11条21.3公里主次干道建成通车,登云路等5条主要道路整治顺利完成,杭印路等9条支小路建设基本完成,余杭塘路、半山隧道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半山地区环境整治呈现新成效。继续强势推进半山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建成拱康路等“五路一桥”,杭钢烧结机烟气脱硫项目一期工程建成使用,46家污染企业完成关停转迁,电厂热水河等8条河道整治工程扎实推进,半山地区日截污总量达3.4万吨,截污率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全年减排工业废水6.7万吨,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明显改善。半山公园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虎山公园对外开放。城市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按照“打造最清洁城区”的要求,加大管控力度,开展车载水果摊、流动摊点等专项整治,城区清洁度和序化度从以往的全市末二位分别上升到第二位和第三位;加大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执法力度,拆除各类违法建筑39.9万平方米;全区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

  六、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突出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科普基础设施、科技人才之家、科普教育基地三大建设全面加强;连续三年被评为区、县(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级优秀单位,区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排第3位,申请专利988件,授权512件,分别比上年增长82.45%、66.23%,新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4家。教育品质巩固提升。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加快推进名校集团化战略,新成立德胜小学教育集团和紫荆学前教育集团;省、市课题成果和课题立项在杭州市2009年度科研课题立项数位居全市五城区第一;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等项目实现开工,大关中学二期、大浒弄配套学校等项目顺利竣工。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成为全市首个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的城区,成功举办运河之春元宵灯会、“6.13·中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日、“屈原杯”全国龙舟锦标赛等活动,举行首套以运河为主题的邮票首发仪式,拱宸桥代表运河杭州段入选《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运河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拱墅体育大厦完成地下室施工,区文体中心提升改造工程和区田径场完工投入使用,新建、改建64处基层健身场所。卫生计生工作全面加强。在全市率先实现卫生强镇(街道)全覆盖,强势推进省级卫生强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健康城区建设工作;药品及办公用品实行集中采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集团化管理;妥善控制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区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工程提前结顶,改建、扩建祥符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改建左家等1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计划生育率为98.9%。社会就业保持稳定。落实30条就业新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9205人,帮助1937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再就业培训4853人;7个街道、74个社区创建为市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全面消除“零就业家庭”;新建大学生创业园3200平方米,成立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实训基地31家、见习基地24家,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73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4%。和谐社区建设跨上新台阶。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共建共享先进城区称号,广泛开展“春风行动”和助学、助残、助医等帮扶活动,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498.14万元,受益困难群众14万人次,新设90个社区公共服务站。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010.4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340元,比上年增长10.89%;实现村(社)可分配收入达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63%,实现三年翻番目标;祥符镇完成撤镇建街,石塘等8个村完成撤村建居,孔家埭等7个村完成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村级经济合作社股权流转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