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K1493206-6/2008-07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府办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8-12-10 发布日期 2008-12-10
附件
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城市更新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日期: 2008-12-10 12:18:07 点击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秀美新拱墅,扮靓杭城北大厅,结合拱墅区实际,制订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坚持建设秀美拱墅的目标,以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通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实现城区面貌大变样、城市功能大提升,着力构建拱墅区“东提、西接、南旺、北活、中兴”的城市发展新框架。

  1、推出新运河。建成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运河(石祥路以南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挖掘、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再现运河怀古主题,凸显运河的生态、文化、商贸、居住、休闲、旅游功能,为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创造条件。

  2、更新老城区。积极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全面推进运河沿线地区综合改造,基本实现拱宸桥桥东、桥西、小河、大浒弄、娑婆桥等地块约5平方公里区域的老城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祥符片“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桃源和田园地块开发建设,提高祥符和半山城郊地区城市化水平。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布局,初步构筑起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交通顺畅、景观优 美、管线完善的大都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形。

  3、提升硬环境。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努力建成一流的生态环境,彰显“清洁、亲水、清净、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城市特色。大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完成危旧房改善,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居者有其  屋”目标初步实现。

  4、增强竞争力。加快“优二兴三”,弱化传统生产功能,加快发展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

  5、打造高品质。围绕“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成果由人民检验”的要求,努力将拱墅区打造成为生活品质之区,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二)基本原则

  围绕道路河道大建设、环境生态大整治、城区空间大开发、资金土地大平衡的目标,坚持三项原则:

 1、滚动开发、分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要科学合理制订开发建设计划,分期分批实施项目建设,做到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2、适当负债、总体平衡。建设资金平衡主要依托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出让金,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融资,解决开发所需的资金。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城市资源经营理念和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方针,政府主要承担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具体实施开发,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二、行动内容

  三年行动计划的主抓手就是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要立足自身,筹集资金,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秀美拱墅。

  1、运河综保二期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运河综保二期工程行动计划的要求,涉及拱墅区的项目有61个,其中水体治理工程18项,文化旅游工程11项,绿化景观工程5项,路网完善工程10项,民居建设工程6项,土地整理工程11项。2007年下半年和明后年重点实施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小河公园、小河直街二期(风貌协调区)、长乐区块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0年建成上述主要项目,从武林门到石祥路的运河段,将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富有传统风味、体现运河怀古主题的旅游景观带,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申报世遗的主载体,实现还河于民的主阵地。

  2、大关地区综合开发工程

  大关地区综合开发是运河综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小河、大浒弄、娑婆桥、长乐等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计划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住户2100户,基本完成小河、大浒弄、娑婆桥地块的综合改造, 长乐地块建设全面展开,重点加快“一点两园三区”(香积寺,小河公园、富义仓遗址公园,运河商务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大兜路民俗风情区)项目建设,将大关地区打造成为拱墅区发展质量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新的区级中心,成为拱墅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

  3、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

  拱宸桥地区改造包括桥东和桥西地块,总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要按照完善桥东、决战桥西的方针,计划开工安置房7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700户,全面完成桥东改造,基本完成桥西建设任务,大力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充分挖掘、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建成并利用好“一馆一场一区一点四园”文化景观项目(运河博物馆、运河广场、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洋关、LOFT文化公园、高家花园、石祥公园、北星公园),将拱宸桥地区建设成为展示运河文化、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目标的主要地区之一和重要的文化商业中心。

  4、半山地区整治及田园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围绕“建设新半山,扮靓北大厅”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半山地区综合整治及开发建设工作。完成29条河道整治(不包括2条市一级整治标准河道),总长42.7公里。实施127个截污纳管项目,半山地区污水截污率要在2010年达到88%,新增日截污量11.65万吨。加快绿化建设,建成半山公园。推进企业搬迁,3年搬迁区属企业86家。完成半山集镇整治,重点实施半山路沿线立面整治、农居点整理、部分零星地块开发等工作。配合田园地块开发,田园地块总用地面积3365.7亩,拱墅区要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半山地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居住环境秀丽、北临绕城线、南接市中心的杭城“北大厅”。

  5、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这是半山地区开发改造的重要项目,总用地面积1.34平方公里。计划开工安置房15万平方米,拆迁住户400户, 2008年正式启动地块改造,到2010年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努力建设环境优雅、环保节能的现代居住区。

  6、塘河地区综合改造工程

  塘河新村南片地区总用地面积148亩。要加快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和规划完善,计划开工安置房13.74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080户, 2008年实施改造,到201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7、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

  加快危旧房改善,坚持大项目带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采取维修拼接重建改善等三大改造渠道并行,完成全区16.1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提高4084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加快“城中村”改造,重点实施祥符片7个试点村改造,保证4138户农转居住户顺利乔迁新居。计划开工多层公寓60.12万平方米,竣工49.96万平方米,实现“变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目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区品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有效解决“城中村”地区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8、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

  继续实施“腾笼换鸟”、“迁二建三”,大力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实施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同时结合半山地区污染整治等项目,利用好政策,加快推进区属企业搬迁进程。同步做好企业搬迁地块的土地盘活工作,加强项目招商,促进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三二一”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

  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以道路更新带动城市更新,大力实施“六横八纵”14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约44公里。在石祥路以南地区,重点实施轻纺路、香积寺路、衢州路、小河路、赵伍路、萍水路、丰庆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在石祥路以北地区,重点实施祥园中路、杭行路、广济路(半山路)、康桥路、拱康路、金昌路、丽水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整治,完成“两口两线”(石祥路、德胜快速路)、沈半路、教工路、文一路、潮王路、文晖路、上塘路等8条道路综合整治,总长17.15公里。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切实将道路整治成为缓解拥堵问题的交通工程、历史文化碎片保护的文脉工程、展示城市亮丽风景的景观工程。

  10、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大力实施庭院改善、截污纳管、背街小巷和河道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年实施100个庭院改善项目、290个截污纳管(污水收集)项目、110条背街小巷改善、34个撤村建居整治项目和58条河道整治任务。高质量完成半山公园等城市专项绿化,推进植树造林,3年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建立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拱墅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拱墅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拱墅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区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向三年行动计划倾斜。

  2、资金保障。围绕“一个主渠道、三个一点”解决好筹资难题。一个主渠道,就是牢牢把握土地出让收入主渠道,优先加快出让地块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仅把“毛地”做成“净地”,更要把“净地”做成“熟地”,提高土地出让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三个一点,就是市委、市政府给予政策帮一点,通过开放市场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融一点,向金融机构贷一点,解决好周转资金。

  3、考核保障。对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进行目标任务分解,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定工作标准,定责任人员,定完成期限,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形成重奖、重用的良性机制。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实施十大工程,加快城市更新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索引号

K1493206-6/2008-07208

文号

公布日期

2008-1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府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秀美新拱墅,扮靓杭城北大厅,结合拱墅区实际,制订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坚持建设秀美拱墅的目标,以城市建设“十大工程”为抓手,通过3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实现城区面貌大变样、城市功能大提升,着力构建拱墅区“东提、西接、南旺、北活、中兴”的城市发展新框架。

  1、推出新运河。建成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运河(石祥路以南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挖掘、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再现运河怀古主题,凸显运河的生态、文化、商贸、居住、休闲、旅游功能,为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三大目标创造条件。

  2、更新老城区。积极实施“城市现代化”战略,全面推进运河沿线地区综合改造,基本实现拱宸桥桥东、桥西、小河、大浒弄、娑婆桥等地块约5平方公里区域的老城有机更新。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基本完成祥符片“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桃源和田园地块开发建设,提高祥符和半山城郊地区城市化水平。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布局,初步构筑起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交通顺畅、景观优 美、管线完善的大都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形。

  3、提升硬环境。全面推进环境建设,努力建成一流的生态环境,彰显“清洁、亲水、清净、绿色、无视觉污染”的城市特色。大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完成危旧房改善,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居者有其  屋”目标初步实现。

  4、增强竞争力。加快“优二兴三”,弱化传统生产功能,加快发展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

  5、打造高品质。围绕“建设为人民,建设靠人民,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建设成果由人民检验”的要求,努力将拱墅区打造成为生活品质之区,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二)基本原则

  围绕道路河道大建设、环境生态大整治、城区空间大开发、资金土地大平衡的目标,坚持三项原则:

 1、滚动开发、分期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繁重,工作量大,要科学合理制订开发建设计划,分期分批实施项目建设,做到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2、适当负债、总体平衡。建设资金平衡主要依托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出让金,同时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融资,解决开发所需的资金。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城市资源经营理念和政府主导力、企业主体力、市场配置力“三力合一”方针,政府主要承担规划编制、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市场化运作具体实施开发,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二、行动内容

  三年行动计划的主抓手就是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要立足自身,筹集资金,全面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打造秀美拱墅。

  1、运河综保二期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运河综保二期工程行动计划的要求,涉及拱墅区的项目有61个,其中水体治理工程18项,文化旅游工程11项,绿化景观工程5项,路网完善工程10项,民居建设工程6项,土地整理工程11项。2007年下半年和明后年重点实施拱宸桥桥西历史保护街区、小河公园、小河直街二期(风貌协调区)、长乐区块等重大项目建设,到2010年建成上述主要项目,从武林门到石祥路的运河段,将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富有传统风味、体现运河怀古主题的旅游景观带,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申报世遗的主载体,实现还河于民的主阵地。

  2、大关地区综合开发工程

  大关地区综合开发是运河综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小河、大浒弄、娑婆桥、长乐等地块,总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计划开工安置房40万平方米,拆迁住户2100户,基本完成小河、大浒弄、娑婆桥地块的综合改造, 长乐地块建设全面展开,重点加快“一点两园三区”(香积寺,小河公园、富义仓遗址公园,运河商务区、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大兜路民俗风情区)项目建设,将大关地区打造成为拱墅区发展质量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新的区级中心,成为拱墅区未来发展新的增长极。

  3、拱宸桥地区旧城改造工程

  拱宸桥地区改造包括桥东和桥西地块,总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要按照完善桥东、决战桥西的方针,计划开工安置房7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700户,全面完成桥东改造,基本完成桥西建设任务,大力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环境。充分挖掘、保护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建成并利用好“一馆一场一区一点四园”文化景观项目(运河博物馆、运河广场、桥西历史保护街区、洋关、LOFT文化公园、高家花园、石祥公园、北星公园),将拱宸桥地区建设成为展示运河文化、实现还河于民、申报世遗目标的主要地区之一和重要的文化商业中心。

  4、半山地区整治及田园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围绕“建设新半山,扮靓北大厅”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半山地区综合整治及开发建设工作。完成29条河道整治(不包括2条市一级整治标准河道),总长42.7公里。实施127个截污纳管项目,半山地区污水截污率要在2010年达到88%,新增日截污量11.65万吨。加快绿化建设,建成半山公园。推进企业搬迁,3年搬迁区属企业86家。完成半山集镇整治,重点实施半山路沿线立面整治、农居点整理、部分零星地块开发等工作。配合田园地块开发,田园地块总用地面积3365.7亩,拱墅区要支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通过3年时间的努力,力争将半山地区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文化氛围浓厚、居住环境秀丽、北临绕城线、南接市中心的杭城“北大厅”。

  5、桃源区块综合开发工程

  这是半山地区开发改造的重要项目,总用地面积1.34平方公里。计划开工安置房15万平方米,拆迁住户400户, 2008年正式启动地块改造,到2010年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努力建设环境优雅、环保节能的现代居住区。

  6、塘河地区综合改造工程

  塘河新村南片地区总用地面积148亩。要加快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和规划完善,计划开工安置房13.74万平方米,拆迁住户1080户, 2008年实施改造,到201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7、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工程

  加快危旧房改善,坚持大项目带动、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采取维修拼接重建改善等三大改造渠道并行,完成全区16.15万平方米危旧房改善任务,提高4084户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加快“城中村”改造,重点实施祥符片7个试点村改造,保证4138户农转居住户顺利乔迁新居。计划开工多层公寓60.12万平方米,竣工49.96万平方米,实现“变农村为城市、变农民为市民”目标,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区品位、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有效解决“城中村”地区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

  8、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

  继续实施“腾笼换鸟”、“迁二建三”,大力配合市有关部门加快实施市属工业企业搬迁,同时结合半山地区污染整治等项目,利用好政策,加快推进区属企业搬迁进程。同步做好企业搬迁地块的土地盘活工作,加强项目招商,促进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三二一”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结构和城市功能。

  9、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以道路更新带动城市更新,大力实施“六横八纵”14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约44公里。在石祥路以南地区,重点实施轻纺路、香积寺路、衢州路、小河路、赵伍路、萍水路、丰庆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在石祥路以北地区,重点实施祥园中路、杭行路、广济路(半山路)、康桥路、拱康路、金昌路、丽水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整治,完成“两口两线”(石祥路、德胜快速路)、沈半路、教工路、文一路、潮王路、文晖路、上塘路等8条道路综合整治,总长17.15公里。坚持高标准、高品位,切实将道路整治成为缓解拥堵问题的交通工程、历史文化碎片保护的文脉工程、展示城市亮丽风景的景观工程。

  10、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大力实施庭院改善、截污纳管、背街小巷和河道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年实施100个庭院改善项目、290个截污纳管(污水收集)项目、110条背街小巷改善、34个撤村建居整治项目和58条河道整治任务。高质量完成半山公园等城市专项绿化,推进植树造林,3年新增绿地80万平方米。

  三、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建立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由拱墅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拱墅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拱墅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区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的组织领导,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向三年行动计划倾斜。

  2、资金保障。围绕“一个主渠道、三个一点”解决好筹资难题。一个主渠道,就是牢牢把握土地出让收入主渠道,优先加快出让地块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不仅把“毛地”做成“净地”,更要把“净地”做成“熟地”,提高土地出让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土地价值最大化。三个一点,就是市委、市政府给予政策帮一点,通过开放市场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参与城市建设融一点,向金融机构贷一点,解决好周转资金。

  3、考核保障。对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进行目标任务分解,把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定工作标准,定责任人员,定完成期限,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强目标管理考核力度,形成重奖、重用的良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