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250027-9/2008-07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备注/文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生成日期 2008-12-10 发布日期 2008-12-10
附件
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 2008-12-10 00:00:00 点击率:

序 言

    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拱墅区委关于制定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制定的,是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描绘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凝聚全区人民意志、引导全区人民为实现拱墅新一轮发展而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破解五大难题,推进平安拱墅,建设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4.23亿元,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五年来,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98%,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7.3%,分别是“九五”末的1.6倍、3.8倍和3.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5.4:57.03:37.57调整为1.74:45.27∶52.99,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转变。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引进企业7026家、到位资金255.4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家到我区投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湖墅路沿线和拱宸桥桥东地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改造五年累计开工435万平方米,竣工269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石祥路、登云路、上塘高架等骨干道路相继建成。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文明城区”、“省科技强区”、“省教育强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增长84%和63.26%,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3平方米增长到18平方米。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需进一步提升档次。二是城市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区面貌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距离,城区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均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更是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但同时也是必须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与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背景之下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速度加快,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以及杭州国际大都市建设平台为拱墅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实现原有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区实现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不断开创拱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和谐杭州目标,坚持走在前列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建设四个强区,构建平安拱墅,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二)基本原则

    我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又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协调发展。要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相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协调,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发展环节、创业机制中,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观念领先推进发展率先。坚持以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不断推进区域开放。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坚持和谐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社会各类矛盾。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注重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大力营造支持和鼓励人们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人的潜能,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群众建设拱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奋斗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二、三产业的重要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运河拱墅段两侧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明显增强,城郊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城乡环境面貌根本转变,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区基本建成。

    ——打响文化拱墅品牌,跻身省级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强区行列。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平安拱墅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区深入人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综合实力

    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顺应我区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转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第三产业规模档次,形成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两轮驱动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一)坚持扬长补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双管齐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旅游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做强汽车贸易、专业市场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1156服务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发展房地产业。紧紧抓住未来几年我区发展房地产业的良机,围绕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充分利用运河景观带、皋亭山等自然景观资源,结合旧城改造、集镇建设、城市交通道路拓宽等有利契机,挖掘土地优势,加快开发建设新楼盘,形成小河、拱宸桥桥西、半山、祥符等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居住区,成为住在杭州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房地产项目建设监管,提高建设质量,积极打造精品楼宇,力争10个楼盘获杭州市最佳人居奖。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培育房地产龙头企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规模档次,同时带动商业连锁、餐饮、社区服务等房地产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汽车贸易业。发挥我区汽车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加大汽车物流中心和汽车特色街区两大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打响汽车拱墅品牌,努力把我区培育成为省级汽车贸易中心。加快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地块招商和各项建设,不断完善中心综合功能和服务设施,形成我区汽车贸易业的核心区块。全面整治提升汽车特色街区,注重整体策划宣传,拓展街区服务功能,形成集汽车销售、修理、装潢、配件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提高街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建设康汽衢州路维修服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打造汽车特色街区新亮点。

    培育特色专业市场群。以整合提升为主题,不断增强我区专业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市场强区。抓住城市扩展和市中心专业市场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适合我区产业特点的优质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对现有市场的重组和整合,引导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加快传统市场向商场化转型。扶持建华五金机电市场、新时代电子市场、金通汽配城等市场健康发展;高质量抓好工业品国际贸易中心、花园商贸城等大型市场建设,培育具有拱墅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群。

    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康桥物流中心建设,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快物流企业集聚,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健全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打响物流拱墅品牌。加快物流中心内道路、水、电、管网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大型钢材交易集团,促进传统物流产业提升,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生活资料类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藏、医药、仓储等业态,积极打造杭州市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成规模大、品种多、服务高效的物流配送基地。

    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迁二建三,结合城区功能定位及上塘路商业带、半山片、祥符片等地区项目建设情况,科学规划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拱宸桥、卖鱼桥、祥符、半山、康桥、大关6大商业中心。抓住商贸服务业向外资开放的机遇,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以及国内知名商贸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大型超市、宾馆饭店、批发贸易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打造以欧尚、百安居、世纪联华、运河商务区等大卖场、高档商务办公楼为主体的上塘路商贸街区。因势利导,加快培育繁华商业街区,打造石祥路沈半路汽车特色街、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大兜路休闲步行街等特色街区。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发掘运河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发展运河旅游产业,按照运河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加快半道春红、江涨暮雨等运河沿线开发保护项目的建设,形成我区特有的“一线、两岸、三片、多点”的旅游结构体系。围绕“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园五年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逐步完善区域功能布局,积极拓展LOFT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沿运河建成文化艺术产业区。加快开发半山—皋亭山旅游资源。

    发展商务会展业。以运河商务区为核心,以商务楼为载体,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大型企业的营销、管理总部,大力发展广告、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知识型中介服务业,把运河商务区打造成杭州市城北(CBD)商务中心。切实推进商务楼项目,抓好国际汇丰中心等15个重点商务楼宇的建设和招商,发挥其支柱性作用。不断更新会展理念,积极引进会展专业人才,充分依托杭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平台,以汽车及相关展览为突破口,吸引高层次知名会展落户我区,提升会展组展档次和水平。

(二)坚持创新提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区科技工业功能区为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51040计划,构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传统支柱产业为主体、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的先进制造业群,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杭州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自主创新带动高效增长。自主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在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技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提高自有核心技术比重,实现工业增长由投资带动向创新带动转变,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十一五”末力争新增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

    以功能区建设带动集聚发展。科技工业功能区是未来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速项目建成达产,全面建成科技工业功能区一期;以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启动科技工业功能区二期,努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坚持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提高入园门槛,完善发展规划,培育区块特色,集聚发展高技术、无污染、节能型的都市型工业,使科技工业功能区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地,努力实现打造“百亿科技园区”的目标。

    以企业整合带动产业组织优化。龙头企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优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联合或兼并低小散和微利亏损企业,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优势企业拓宽空间加速发展。引导核心龙头企业与外围小型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做专做精中小企业,形成特色企业集群。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企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转变,支持规模企业进行品牌投资和组建自主营销网络,努力提高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注重工业招商,突出以民引外,大力引进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工业企业。“十一五”末,培育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15家。

    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向以“集约化、科技化、环保化”为特点的都市型工业转变,实现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以扶持政策为导向,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普及率、使用率,重点提升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和包装印刷等四大行业,促使其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末,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以外引内培育带动建筑业加快发展。着眼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相结合,重点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跨行业经营的总承包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具有专、精、特、新的专业承包企业,形成强专结合、结构合理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严格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监管和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监理机制。延伸建筑产业链,带动勘察、设计、安装、监理、租赁等相关产业和其他多元业务发展。“十一五”末,引进培育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家,建筑业总产值比2005年翻一番。

三、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同发展、保障同待遇、环境同建设、权益同享受。

    发展都市农业。围绕生态、休闲、安全目标,突出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特种养殖和观光农业四大重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以花园岗苗木园为重点,发挥规模效益、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扩大花木生产,积极打造花园岗花卉苗木品牌。以西杨村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业。以半山、康桥养殖场为重点,着力发展环保高效水产。以挖掘皋亭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为重点,培育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优化农村环境。围绕同城同环境目标,切实加快农村软、硬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扎实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行规划、设计、建造、分配四统一推进农居点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到“十一五”末,全区农村普遍达到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标准。按照市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加快我区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继续深化创建“民主法治文明村”,规范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区和农村学校师资交流,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发展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生活的目标,继续深化农村村级股份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体制等三项改革,不断拓展改革内容,探索“穷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补”、“权有所保”的新途径。基本完成40个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集体资产运营体制。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要求,力争全区失地农民参保率达到100%,农业人口应保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率达100%。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农民大病医疗参保面达到全覆盖。

    改善农民生活。围绕实现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确保财政对农村投入的逐年增长,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设施等条件,使农村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产品服务。大力开展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区、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对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力度;加快撤村建居地区和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室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再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整合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资源,构筑多功能、多层次的农民技能素质培训系统,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促开放,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一)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自身约束能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防止政府“错位、越位、缺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行业性中介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协调的作用,使政府从行政手段硬性调节转向窗口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柔性调节为主,实现政府对经济运行的间接管理、柔性管理、市场化管理。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推进事业单位由“事业化”向“社会化”转变。实施医疗机构改革,除少数公益性医院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加快经营性文化、体育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体事业,推进文化拱墅建设。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吸引民营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保持我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推进管、干分离,加快市政、环卫等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提高城市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切实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国际开放与区域开放互动互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在引资策略上,突出外资和市外,外资“主攻港澳,东引日韩台、拓展欧美”,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注重引进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市外突出上海、广东以及省内民资活跃地区,以国内500强企业为主要对象,吸引省内外民企总部迁驻。在引资领域上,突出现代服务业招商。利用CEPA政策效应和WTO后过渡期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机遇,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借助外资的高起点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大力拓展工业、建筑业招商,引进工业、建筑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等挑战,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扶持一批我区名牌出口商品,增强出口竞争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外贸企业到境外设立各类销售中心或直接办厂,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坐标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

    深化国内经济合作。全面推进国内经济合作,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做好对口扶贫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五、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城区品位

    坚持建设、管理并举方针,突出中心城区功能定位,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努力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一)突出中心城区定位,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为抓手,基本完成旧城区改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改造,基本完成运河沿线拱宸桥桥西、小河、大浒弄和长乐等4个地块近5平方公里的综合改造,实现新开工各类住宅、公建及配套设施300万平方米。着力挖掘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加快推进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完成运河沿线地区37个重要节点建设, 形成 “一线两岸三片多点”的运河文化景观带。

    以“城中村”改造为载体,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围绕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祥符和半山“两翼”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发,重点展开祥符镇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五年实现开工住宅、公建及配套设施15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配合市里开展广济路两侧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半山地区城市化进程。

    以市政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出发,高起点、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初步构筑起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在石祥路以南地区,全线贯通育苗路、轻纺路、香积寺路,衢州路、小河路、赵伍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南段)等“三横四纵”7条骨架道路。在石祥路以北地区,建成半山路与广济路、康桥路、三墩路,丰庆路、萍水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北段)、拱康路等“三横四纵”7条城市主次干道。

    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着力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大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积极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加快拆迁安置和商品房建设,五年实现安置用房新开工160万平方米,竣工154万平方米,改善和解决1.5万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条件。

(二)突出管理机制创新,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着力培育发展市政、绿化、环卫养护作业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聚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管干分离和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市民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监督管理和评价激励办法,拓展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增强城管工作透明度和市民满意度。

    健全管理网络。根据区、街道(镇)、社区(村)三个管理层面不同的功能,进一步理清职能边界,对城市管理核心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配决策、执行、管理、监督职能,强化街道(镇)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以区级综合协调为核心、部门行业管理为重点、街道操作执行为基础、社区参与配合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的无缝隙城市管理责任网络。

    打造数字城管。推动城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与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网络相衔接,建立以区党政网和区城管办信息处置平台为枢纽,以街道、社区为终端,横向联系城市管理相关业务部门,纵向延伸到市级城管部门和社区城管联系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完善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问题投诉与反馈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精确化管理的转变。全面开展数字执法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和快速反应速度。

六、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城区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

(一)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企业、产业和社会各个层面,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发展生态型农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都市型农业,全面实施畜禽禁养,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

    发展循环型工业。引导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推进节电、节水、节材工作,积极在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工业功能区、外资及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推行ISO14000认证,提高辖区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发展生态型工业。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鼓励发展绿色宾馆、饭店、商场,努力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用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把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作为衡量投资项目取舍的重要指标,最大限度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管理。

(二)创建生态城区

    围绕创建生态城区,继续加强环境控制,切实推进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区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区体系。

    继续加强污染控制。坚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放,进一步完善清污分流和在线监测,改善功能区水质。加强企业噪声治理,积极发展低噪声、无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强化夜间施工、道路交通和餐饮娱乐等噪声的控制,全面推动安静小区建设,2010年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95%以上。

    加快实施环境整治。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强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制订运河流域水环境整治规划,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性能。加大截污纳管力度,加快村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区域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

    全面推进绿化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绿化,推动绿化重点从城郊向主城区、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绿化率,“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10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矿山修复和治理,全面完成辖区7个废弃石矿复绿工程。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就是效益,节约就是发展,节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坚持节约优先,制定促进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投资和消费政策,推动各行业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生产模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政府节约意识,在政府机关全面运用节能产品,广泛动员机关工作人员从身边事做起,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发挥政府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表率作用。加强预算监督检查,节约财政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七、建设四个强区,发展社会事业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4个强区为载体,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城乡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建设科技强区

    要围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培养成长型企业,着力扶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省级科技强区创建成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在政策、资金、空间、服务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创新能力,以现代网络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相结合,逐步建立以科技型企业为骨干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采用办联合研究所、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方式,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普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平台,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专利代理、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继续抓好拱墅网上技术市场管理与完善,构筑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创业服务的公共科技平台。

(二)建设教育强区

    围绕“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目标,以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四大工程为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区。

    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程度和保育质量,形成“幼托一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100%。高标准、高质量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消除薄弱学校,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知名学校,“十一五”末力争1—2所小学跻身全国知名小学行列,3—4所小学成为省市实验学校,3—4所初中跻身杭州市一流初中行列,长征高级中学力争达到省二级重点高中。着力解决外来创业者子女就读问题。整合发展成人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平台,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加快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名校+新校”等办学模式,充分挖掘名校的师资、管理和品牌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继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加大人才培养本土化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十一五”末,培养特级教师3-5人、全国有知名度的校长1-2名、省市有知名度的校长4-6名。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成桥西72班配套学校、香积寺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建和改建。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三)建设文体强区

    深化文化拱墅品牌建设,坚持“一手抓文体事业,一手抓文体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十一五”末进入首批省级文化先进区、体育强区行列,并争创全国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区。

    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宗旨,精心举办一批大型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体进社区。大力开展特色文体社区(村)创建工作,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镇(村)文化建设。加强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培养一批优秀文体人才,优化文体队伍结构,提高文体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争创一流、力求先进的标准,重点建设体育健身中心、图书馆等一批区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各镇(村)、街道(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4个镇建成省、市东海明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LOFT创意产业、文化产品市场、收藏品市场以及出版、印刷、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设卫生强区

    围绕“打造卫生强区、实现健康拱墅”总目标,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卫生强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区级公共卫生中心和医学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救治四大体系,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杭州市示范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加强镇村一体化管理,整合村级医疗卫生资源,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加强规划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市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老、中、青人才梯队,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科研能力。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计生信息化水平,争创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改善和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五)加强人才工作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充实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目标,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人才的柔性流动,重点引进熟悉物流、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行业的专业人才。

    优化人才配置结构。改善人才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与引进一批高级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改善人才层次结构,加快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改善高级人才的年龄结构,加快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现高级人才逐步年轻化。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八、创建平安拱墅,构筑和谐社会

    平安稳定、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平安拱墅,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扩大就业再就业

    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扩大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服务网络,拓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类就业岗位资源。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建立以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基础,以开放式、导向型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积极预防和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时期,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按照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五险合征”工作,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合理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入开展“春风行动”,规范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种类,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责明确、保障有力、运行顺畅、救助完善的新型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实现救助效果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发展福利慈善事业

    以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服务能力。加强福利设施建设,建成区老人公寓。健全为老服务系统,提供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基本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加大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探索筹款模式,加快慈善超市建设,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类募捐活动,不断壮大慈善基金,继续做好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四)创建平安拱墅

    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责任制,创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打防并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组织好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平安街道(镇)、平安社区(村)等多层次的基层平安创建工程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积极探索来杭创业人员服务、维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疑难信访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和防范机制,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五)构建现代新型社区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工作队伍健全、运行保障有力、服务基本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的社区工作新格局。加快社区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辖区单位支持、社会各界资助、社区(村)居民自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社区配套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社区配套用房效益。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环境,使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进一步突出社区的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

九、打造法治拱墅,推进政治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政治文明是增强拱墅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市民素质,打造“法治拱墅”,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务实创新、融合开放”的新时代拱墅精神。探索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突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等重点对象,运用多种途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深化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法制素质,进一步营造文明、安定、健康、有序的社会风尚。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成效,不断提高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职权,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贯彻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政策,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围绕打造法治拱墅,实施“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三)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相统一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机制,积极采用个案管理、行政规则、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建立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相结合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能。依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建立公共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的调研制度,强化行政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具有拱墅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政府的诚信度,建设诚信政府。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考核激励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工作监督,强化干部考核,完善奖惩制度,促进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落实。

 

附件一: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附件二: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一:

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目标

年均增长%

经济  发 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1

13

2

三次产业比例

%

0.5:41.5:58

 

3

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

200

12

4

服务业销售收入

亿元

860

15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五年累计投入180亿元

6

地方财政收入

 

 

8

社会发 展

1

新增就业岗位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0人

2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每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00人

3

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每年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800人

4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00名

5

R&D经费占GDP比重

%

5

 

可持续发展

1

新增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

每年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

2

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

比“十五”末下降16%

 

3

省级新产品产值率

%

15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比重

%

20

 

人民生 活

1

职工人均工资

26200

9

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30

10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2

 

4

农村失土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

%

100

 

5

农村农业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

%

100

 

6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注:经济发展中1-5项指标仍按区属统计口径。

 

附件二:


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截至2005年底完成投资

“十一五”计划投资

 

 

 

区工业功能区

 

108500

54400

54100

 

1

杭州通汇线缆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用地30亩。

3500

700

2800

 

2

浙江明珠纸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用地40亩。

3000

1000

2000

 

3

浙江百合办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用地31亩。

3500

2200

1300

 

4

浙江鹏森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用地27亩。

5000

1000

4000

 

5

浙江万华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用地53亩。

5000

1000

4000

 

6

浙江金江电器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用地14亩。

3500

2000

1500

 

7

杭州威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用地14亩。

3000

2000

1000

 

8

浙江三力印刷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5000

3000

2000

 

9

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用地35.8亩。

7400

5000

2400

 

10

浙江泰普森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用地64亩。

8000

3000

5000

 

11

浙江广育爱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用地56.8亩。

8000

4000

4000

 

12

浙江汇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用地92.4亩。

17600

9000

8600

 

13

浙江金马金属包装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用地45亩。

5000

4500

500

 

14

浙江嘉毅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71亩。

5000

2000

3000

 

15

浙江华拓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用地43.8亩。

5000

2000

3000

 

16

杭州东顺染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用地40.5亩。

8000

5000

3000

 

17

杭州西湖印刷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8000

6000

2000

 

18

康桥镇吴家墩村经济合作社厂房

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用地66亩。

5000

1000

4000

 

 

区工业功能区配套设施

 

45500

8000

37500

 

1

拱墅工业功能区宾馆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用地16亩。

5000

 

5000

 

2

杭州景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单身公寓和公建4.2万平方米。

12000

8000

4000

 

3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单身公寓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27.6亩。

6000

 

6000

 

4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公建服务设施

配套公建服务设施5万平方米,用地31.6亩。

7500

 

7500

 

5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管理服务设施

配套管理服务设施10万平方米,用地37.2亩。

15000

 

15000

 

 

其它工业项目

 

41000

6000

35000

 

1

浙江华策康桥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用地36.9亩。

8000

 

8000

 

2

侨光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用地40.5亩。

16000

6000

10000

 

3

浙江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改

年产500万套精密汽车轴承项目。

17000

 

17000

 

 

争取实施类项目

 

246000

 

246000

 

1

工业功能区二期

用地约1000亩。

200000

 

200000

 

2

浙江康桥汽车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地230亩。

46000

 

46000

 

 

商务楼

 

404000

132900

271100

 

1

运河商务区

用地约457亩,新建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

164500

73100

91400

 

2

迪尚商务楼

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用地9亩。

25000

8500

16500

 

3

杭州国际汇丰中心

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用地15亩。

40000

6000

34000

 

4

美都大厦

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用地35亩。

30000

25000

5000

 

5

杭州富强置业有限公司商务大楼

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用地19.57亩。

16000

7000

9000

 

6

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商务楼

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用地20亩。

16000

 

16000

 

7

金通汽配商务楼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用地15亩。

10000

 

10000

 

8

祥符大厦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用地14.7亩。

12000

 

12000

 

9

渡驾桥商务楼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40亩。

20000

 

20000

 

10

郭家厍经济合作社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30亩。

6000

200

5800

 

11

杭州德胜商业大厦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用地12亩。

15000

2500

12500

 

12

庆隆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用地36亩。

12000

200

11800

 

13

方家埭村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用地40亩。

6500

200

6300

 

14

陆家圩村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用地40亩。

15000

200

14800

 

15

康华大厦

用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16000

10000

6000

 

 

宾馆

 

100000

22000

78000

 

1

海外海宾馆二期

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用地14亩。

26000

10000

16000

 

2

瓜山大酒店

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用地16亩。

26000

10000

16000

 

3

杭州豪迦宾馆

建筑面积4万平方,用地18亩。

12000

2000

10000

 

4

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宾馆

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用地20亩。

36000

 

36000

 

 

其它商贸业

 

365200

48900

316300

 

1

杭州工业品国际贸易中心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用地200亩。

120000

6000

114000

 

2

杭州花园商贸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用地79.5亩。

26000

8000

18000

 

3

杭州富强超市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32亩。

25000

10000

15000

 

4

世纪联华祥符购物中心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用地75亩。

16000

1000

15000

 

5

杭州银泰购物广场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用地65亩。

50000

200

49800

 

6

杭州龙祥农贸市场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55亩。

6000

1000

5000

 

7

阮家桥文化娱乐中心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用地10亩。

12000

200

11800

 

8

杭州医药仓储中心

用地126亩,建筑面积7.94万平方米。

17000

 

17000

 

9

三里洋码头扩建

计划用地10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8000

3000

5000

 

10

杭州半山货运市场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用地140亩。

16000

 

16000

 

11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用地47.3亩。

21700

7500

14200

 

12

大兜路休闲步行街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用地67亩。

18500

 

18500

 

13

台州路商业步行街

总用地31.9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13000

 

13000

 

14

康汽集团汽车品牌店

用地44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16000

12000

4000

 

 

城市综合改造

 

1342600

316500

1026100

 

1

杭州热水瓶厂地块

用地面积247.4亩,建筑面积42.6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等。

176400

57400

119000

 

2

大浒弄东片(杭二毛)地块

用地面积155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等。

135300

56000

79300

 

3

拱宸桥桥西区块

总用地2015亩,建筑面积129.06万平方米,含回迁安置用房及其他公建配套等。

250000

47000

203000

 

4

拱宸桥东浙麻地块                 

拆迁安置用房,用地136.7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80000

4000

76000

 

5

拱西小区                             

住宅,用地369.8亩,建筑面积30.25万平方米。

33340

24640

8700

 

6

和睦南区块改造

A-12、13、21、27地块,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用地187.4亩。

80300

11700

68600

 

7

大浒弄西片改造

B-14、16、10地块,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用地55.5亩。

31900

3600

28300

 

8

农转居多层公寓

拱苑小区、渡驾新村、庆隆苑、陆家圩小区等多层公寓,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用地约300亩。

50000

40500

9500

 

9

城中村改造

上塘、祥符区块农居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用地1001.3亩。

200000

50800

149200

 

10

祥符镇农居

方家埭、孔家埭、祥符桥、花园岗等农居及配套,面积28.67万平方米,用地340亩。

36360

20360

16000

 

11

运河拱墅段沿线景观带

运河沿线全长6.4公里绿带及建筑,含LOFT创意产业园、北星公园等。

100000

 

100000

 

12

河道综合整治

整治河道35公里。

7000

 

7000

 

13

长乐地块C-35地块

用地面积64.9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

31400

500

30900

 

14

长乐区块C2-06安置公建

香积寺路以北、长乐路以西、丽水路以东。用地27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15200

 

15200

 

15

康桥镇农居

独城、永和等9个村农居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用地1174亩。

115400

 

115400

 

 

道路

106550

17650

88900

 

 

石祥路以南“三横四纵”

轻纺路、衢州路(湖州路-石祥路)、小河路(莫干山路-育苗路)、育苗路、香积寺路、赵伍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南段)等道路

106550

17650

88900

 

 

社会事业项目

65760

1600

64160

 

1

拱北健身中心

用地7.72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不含地下室)。

6000

 

6000

 

2

城中村改造中配套中学

庆隆、祥符、铁路北站等4所配套中学,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用地194.4亩。

6760

 

6760

 

3

城市改造中配套学校

紫荆中学及小学、长乐路中学及小学、剪刀厂小学和4所幼儿园。

37000

600

36400

 

4

桥西配套学校

用地76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7000

500

6500

 

5

拱墅体育大厦

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馆及配套用房,用地约14亩。

5000

500

4500

 

6

拱墅区公共卫生中心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15亩。

4000

 

4000

 


规划计划
规划计划
发展规划
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引号

00250027-9/2008-07207

文号

公布日期

2008-12-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单位

区发改局

序 言

    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拱墅区委关于制定拱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制定的,是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描绘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的蓝图,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是凝聚全区人民意志、引导全区人民为实现拱墅新一轮发展而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五”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大都市中心城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破解五大难题,推进平安拱墅,建设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4.23亿元,不含省属企业,财政总收入1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亿元,五年来,生产总值平均增长20.98%,财政总收入平均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平均增长37.3%,分别是“九五”末的1.6倍、3.8倍和3.9倍;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5.4:57.03:37.57调整为1.74:45.27∶52.99,实现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格局的转变。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五年累计引进企业7026家、到位资金255.45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家到我区投资。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湖墅路沿线和拱宸桥桥东地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综合改造五年累计开工435万平方米,竣工269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石祥路、登云路、上塘高架等骨干道路相继建成。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文明城区”、“省科技强区”、“省教育强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城区”等荣誉称号。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收入分别比“九五”末增长84%和63.26%,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3平方米增长到18平方米。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少带动能力强的支柱型龙头企业;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需进一步提升档次。二是城市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区面貌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距离,城区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均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更是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但同时也是必须应对各种挑战的“矛盾凸显期”。从国际背景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国际化、城市化、市场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深入、居民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与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背景之下的国际产业资本转移速度加快,长三角地区日益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环杭州湾产业带以及杭州国际大都市建设平台为拱墅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实现原有发展模式转型、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区实现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发展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瓶颈和体制障碍,不断开创拱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我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和谐杭州目标,坚持走在前列要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品牌,建设四个强区,构建平安拱墅,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更加发达、城乡更加协调、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二)基本原则

    我区“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又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坚持协调发展。要认真落实“五个统筹”,坚持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相协调,坚持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相协调,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发展环节、创业机制中,全面激发社会活力。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环节。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观念领先推进发展率先。坚持以改革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不断推进区域开放。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重点,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坚持和谐稳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注重民主法制建设,完善社会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社会各类矛盾。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注重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要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出发,大力营造支持和鼓励人们创新创业创造的社会氛围,激发人的潜能,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群众建设拱墅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三)奋斗目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二、三产业的重要支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到2010年,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16%。地区城乡二元结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运河拱墅段两侧老城区改造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明显增强,城郊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城乡环境面貌根本转变,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初步形成。体制顺畅、机制灵活、权责明晰、运作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区基本建成。

    ——打响文化拱墅品牌,跻身省级科技、教育、卫生和文体强区行列。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平安拱墅建设成效明显,依法治区深入人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基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二、转变增长方式,增强综合实力

    围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顺应我区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转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提升第三产业规模档次,形成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型工业两轮驱动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

(一)坚持扬长补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双管齐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房地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商务会展业、旅游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做强汽车贸易、专业市场等特色产业,加快构建1156服务业发展格局,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发展房地产业。紧紧抓住未来几年我区发展房地产业的良机,围绕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充分利用运河景观带、皋亭山等自然景观资源,结合旧城改造、集镇建设、城市交通道路拓宽等有利契机,挖掘土地优势,加快开发建设新楼盘,形成小河、拱宸桥桥西、半山、祥符等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居住区,成为住在杭州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房地产项目建设监管,提高建设质量,积极打造精品楼宇,力争10个楼盘获杭州市最佳人居奖。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培育房地产龙头企业,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规模档次,同时带动商业连锁、餐饮、社区服务等房地产相关产业发展。

    做强汽车贸易业。发挥我区汽车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加大汽车物流中心和汽车特色街区两大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打响汽车拱墅品牌,努力把我区培育成为省级汽车贸易中心。加快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地块招商和各项建设,不断完善中心综合功能和服务设施,形成我区汽车贸易业的核心区块。全面整治提升汽车特色街区,注重整体策划宣传,拓展街区服务功能,形成集汽车销售、修理、装潢、配件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提高街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建设康汽衢州路维修服务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打造汽车特色街区新亮点。

    培育特色专业市场群。以整合提升为主题,不断增强我区专业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市场强区。抓住城市扩展和市中心专业市场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引进适合我区产业特点的优质专业市场。积极推进对现有市场的重组和整合,引导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加快传统市场向商场化转型。扶持建华五金机电市场、新时代电子市场、金通汽配城等市场健康发展;高质量抓好工业品国际贸易中心、花园商贸城等大型市场建设,培育具有拱墅特色和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群。

    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康桥物流中心建设,坚持培育和引进并举,加快物流企业集聚,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健全物流配送网络,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打响物流拱墅品牌。加快物流中心内道路、水、电、管网及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大型钢材交易集团,促进传统物流产业提升,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生活资料类物流企业,大力发展冷藏、医药、仓储等业态,积极打造杭州市生活资料配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成规模大、品种多、服务高效的物流配送基地。

    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推进迁二建三,结合城区功能定位及上塘路商业带、半山片、祥符片等地区项目建设情况,科学规划商贸服务业发展空间,形成拱宸桥、卖鱼桥、祥符、半山、康桥、大关6大商业中心。抓住商贸服务业向外资开放的机遇,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以及国内知名商贸服务企业,大力发展大型超市、宾馆饭店、批发贸易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打造以欧尚、百安居、世纪联华、运河商务区等大卖场、高档商务办公楼为主体的上塘路商贸街区。因势利导,加快培育繁华商业街区,打造石祥路沈半路汽车特色街、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大兜路休闲步行街等特色街区。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充分发掘运河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发展运河旅游产业,按照运河景观的总体规划布局,加快半道春红、江涨暮雨等运河沿线开发保护项目的建设,形成我区特有的“一线、两岸、三片、多点”的旅游结构体系。围绕“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园五年规划,通过规划引导、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市场运作,逐步完善区域功能布局,积极拓展LOFT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沿运河建成文化艺术产业区。加快开发半山—皋亭山旅游资源。

    发展商务会展业。以运河商务区为核心,以商务楼为载体,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大型企业的营销、管理总部,大力发展广告、会计、法律、资产评估、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知识型中介服务业,把运河商务区打造成杭州市城北(CBD)商务中心。切实推进商务楼项目,抓好国际汇丰中心等15个重点商务楼宇的建设和招商,发挥其支柱性作用。不断更新会展理念,积极引进会展专业人才,充分依托杭州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平台,以汽车及相关展览为突破口,吸引高层次知名会展落户我区,提升会展组展档次和水平。

(二)坚持创新提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区科技工业功能区为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51040计划,构筑以高技术产业为主导、传统支柱产业为主体、大企业大集团为骨干的先进制造业群,努力将我区打造成为杭州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自主创新带动高效增长。自主创新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强化企业的创新主导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提高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在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数字化技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差距,提高自有核心技术比重,实现工业增长由投资带动向创新带动转变,着力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十一五”末力争新增2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省级名牌产品。

    以功能区建设带动集聚发展。科技工业功能区是未来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速项目建成达产,全面建成科技工业功能区一期;以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启动科技工业功能区二期,努力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坚持集约用地和节约用地,提高入园门槛,完善发展规划,培育区块特色,集聚发展高技术、无污染、节能型的都市型工业,使科技工业功能区成为我区工业经济的集聚地、先进制造业的引领地,努力实现打造“百亿科技园区”的目标。

    以企业整合带动产业组织优化。龙头企业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优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联合或兼并低小散和微利亏损企业,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优势企业拓宽空间加速发展。引导核心龙头企业与外围小型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做专做精中小企业,形成特色企业集群。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促进企业从传统销售模式向现代营销转变,支持规模企业进行品牌投资和组建自主营销网络,努力提高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注重工业招商,突出以民引外,大力引进辐射面大、带动力强的工业企业。“十一五”末,培育工业销售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家、5亿元以上企业15家。

    以高新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向以“集约化、科技化、环保化”为特点的都市型工业转变,实现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以扶持政策为导向,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努力提高高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各环节的普及率、使用率,重点提升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工纺织和包装印刷等四大行业,促使其向价值链高端拓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十一五”末,实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

    以外引内培育带动建筑业加快发展。着眼于提高建筑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相结合,重点扶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资产规模大、管理先进、技术含量高、跨行业经营的总承包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具有专、精、特、新的专业承包企业,形成强专结合、结构合理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进一步严格工程质量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健全监管和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监理机制。延伸建筑产业链,带动勘察、设计、安装、监理、租赁等相关产业和其他多元业务发展。“十一五”末,引进培育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5家,建筑业总产值比2005年翻一番。

三、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同发展、保障同待遇、环境同建设、权益同享受。

    发展都市农业。围绕生态、休闲、安全目标,突出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特种养殖和观光农业四大重点,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以花园岗苗木园为重点,发挥规模效益、文化底蕴和技术优势,扩大花木生产,积极打造花园岗花卉苗木品牌。以西杨村蔬菜基地为重点,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业。以半山、康桥养殖场为重点,着力发展环保高效水产。以挖掘皋亭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为重点,培育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优化农村环境。围绕同城同环境目标,切实加快农村软、硬环境建设,着力改善农村整体面貌。扎实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继续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行规划、设计、建造、分配四统一推进农居点建设,全面优化农村居住环境,到“十一五”末,全区农村普遍达到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标准。按照市统一部署,继续推进撤村建居工作,加快我区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继续深化创建“民主法治文明村”,规范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城区和农村学校师资交流,完成农村薄弱学校改造。

    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发展集体经济、保障农民生活的目标,继续深化农村村级股份制、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体制等三项改革,不断拓展改革内容,探索“穷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补”、“权有所保”的新途径。基本完成40个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集体资产运营体制。按照“应保尽保”、“能保则保”的要求,力争全区失地农民参保率达到100%,农业人口应保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率达100%。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农民大病医疗参保面达到全覆盖。

    改善农民生活。围绕实现农民生活现代化的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确保财政对农村投入的逐年增长,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逐步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设施等条件,使农村居民享受均等的公共产品服务。大力开展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进一步完善区、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对撤村建居“农转非”人员的就业安置力度;加快撤村建居地区和农村基层劳动保障室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再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整合学校、社会和企业等多方面资源,构筑多功能、多层次的农民技能素质培训系统,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改革促开放,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一)继续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自身约束能力,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防止政府“错位、越位、缺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发挥行业性中介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协调的作用,使政府从行政手段硬性调节转向窗口指导与服务相结合的柔性调节为主,实现政府对经济运行的间接管理、柔性管理、市场化管理。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为前提,以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目标,推进事业单位由“事业化”向“社会化”转变。实施医疗机构改革,除少数公益性医院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参与公立医院的改制重组。加快经营性文化、体育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体事业,推进文化拱墅建设。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积极吸引民营优质教育资源进入,保持我区基础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推进管、干分离,加快市政、环卫等公用事业体制改革,提高城市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切实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国际开放与区域开放互动互辅,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转变招商引资模式,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在引资策略上,突出外资和市外,外资“主攻港澳,东引日韩台、拓展欧美”,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注重引进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市外突出上海、广东以及省内民资活跃地区,以国内500强企业为主要对象,吸引省内外民企总部迁驻。在引资领域上,突出现代服务业招商。利用CEPA政策效应和WTO后过渡期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机遇,精心包装策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借助外资的高起点促进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同时大力拓展工业、建筑业招商,引进工业、建筑业的大型龙头企业。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应对加入WTO后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等挑战,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积极扶持一批我区名牌出口商品,增强出口竞争力。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外贸企业到境外设立各类销售中心或直接办厂,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坐标链分工中的地位和层次,积极开拓国际新市场。

    深化国内经济合作。全面推进国内经济合作,加快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步伐,做好对口扶贫工作,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五、坚持建管并举,提升城区品位

    坚持建设、管理并举方针,突出中心城区功能定位,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努力打造高品位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

(一)突出中心城区定位,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

    以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为抓手,基本完成旧城区改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综合改造,基本完成运河沿线拱宸桥桥西、小河、大浒弄和长乐等4个地块近5平方公里的综合改造,实现新开工各类住宅、公建及配套设施300万平方米。着力挖掘运河历史文化遗存,加快推进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完成运河沿线地区37个重要节点建设, 形成 “一线两岸三片多点”的运河文化景观带。

    以“城中村”改造为载体,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围绕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祥符和半山“两翼”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地产项目开发,重点展开祥符镇阮家桥与庆隆片、吉如片“城中村”改造,五年实现开工住宅、公建及配套设施15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配合市里开展广济路两侧地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半山地区城市化进程。

    以市政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出发,高起点、适度超前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网络布局,初步构筑起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框架。在石祥路以南地区,全线贯通育苗路、轻纺路、香积寺路,衢州路、小河路、赵伍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南段)等“三横四纵”7条骨架道路。在石祥路以北地区,建成半山路与广济路、康桥路、三墩路,丰庆路、萍水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北段)、拱康路等“三横四纵”7条城市主次干道。

    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着力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大力解决群众住房难问题,积极打造居住拱墅品牌。加快拆迁安置和商品房建设,五年实现安置用房新开工160万平方米,竣工154万平方米,改善和解决1.5万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条件。

(二)突出管理机制创新,高水平推进城市管理

    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着力培育发展市政、绿化、环卫养护作业市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聚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实现管干分离和行业化管理。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市民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监督管理和评价激励办法,拓展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增强城管工作透明度和市民满意度。

    健全管理网络。根据区、街道(镇)、社区(村)三个管理层面不同的功能,进一步理清职能边界,对城市管理核心职能进行明确定位,合理分配决策、执行、管理、监督职能,强化街道(镇)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建立以区级综合协调为核心、部门行业管理为重点、街道操作执行为基础、社区参与配合为补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工明确的无缝隙城市管理责任网络。

    打造数字城管。推动城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与杭州市城市管理信息网络相衔接,建立以区党政网和区城管办信息处置平台为枢纽,以街道、社区为终端,横向联系城市管理相关业务部门,纵向延伸到市级城管部门和社区城管联系的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完善城市管理指挥调度系统、问题投诉与反馈系统、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精确化管理的转变。全面开展数字执法建设,提高执法效能和快速反应速度。

六、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生态城区

    坚持环境立区战略,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把拱墅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

(一)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企业、产业和社会各个层面,落实循环经济理念,在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开展循环经济实践。

    发展生态型农业。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都市型农业,全面实施畜禽禁养,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

    发展循环型工业。引导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推进节电、节水、节材工作,积极在规模以上企业、科技工业功能区、外资及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推行ISO14000认证,提高辖区工业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发展生态型工业。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鼓励发展绿色宾馆、饭店、商场,努力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用具,大力倡导绿色消费。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把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作为衡量投资项目取舍的重要指标,最大限度利用存量土地资源;加快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加强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各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管理。

(二)创建生态城区

    围绕创建生态城区,继续加强环境控制,切实推进环境整治,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区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区体系。

    继续加强污染控制。坚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格控制工业污水排放,进一步完善清污分流和在线监测,改善功能区水质。加强企业噪声治理,积极发展低噪声、无噪声污染的工业项目,强化夜间施工、道路交通和餐饮娱乐等噪声的控制,全面推动安静小区建设,2010年噪声控制区覆盖率达95%以上。

    加快实施环境整治。围绕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加强生态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制订运河流域水环境整治规划,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性能。加大截污纳管力度,加快村镇垃圾收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区域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

    全面推进绿化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绿化,推动绿化重点从城郊向主城区、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提高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绿化率,“十一五”期间,新增绿化10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矿山修复和治理,全面完成辖区7个废弃石矿复绿工程。

(三)建设节约型社会

    节约就是效益,节约就是发展,节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坚持节约优先,制定促进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发展节能节地型建筑的投资和消费政策,推动各行业推广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生产模式,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强化政府节约意识,在政府机关全面运用节能产品,广泛动员机关工作人员从身边事做起,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发挥政府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的引领、示范、表率作用。加强预算监督检查,节约财政开支,建设节约型政府。

七、建设四个强区,发展社会事业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建设4个强区为载体,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城乡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建设科技强区

    要围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以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培养成长型企业,着力扶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有效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省级科技强区创建成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在政策、资金、空间、服务等方面的扶持,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创新能力,以现代网络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相结合,逐步建立以科技型企业为骨干的区域创新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采用办联合研究所、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方式,大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普宣传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充分利用科技创业中心(孵化器)平台,加快引进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企业,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专利代理、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继续抓好拱墅网上技术市场管理与完善,构筑为全社会科技创新和创业服务的公共科技平台。

(二)建设教育强区

    围绕“优质、均衡、人文、科学”目标,以人才建设、校园达标、科研强教、名校打造四大工程为重点,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区。

    均衡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幼儿教育普及程度和保育质量,形成“幼托一体”的学前教育体系,全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保持100%。高标准、高质量提升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消除薄弱学校,努力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知名学校,“十一五”末力争1—2所小学跻身全国知名小学行列,3—4所小学成为省市实验学校,3—4所初中跻身杭州市一流初中行列,长征高级中学力争达到省二级重点高中。着力解决外来创业者子女就读问题。整合发展成人教育,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平台,争创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加快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以“名校+新校”等办学模式,充分挖掘名校的师资、管理和品牌潜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扩展。继续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加大人才培养本土化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十一五”末,培养特级教师3-5人、全国有知名度的校长1-2名、省市有知名度的校长4-6名。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快中小学和幼儿园校舍标准化、设备现代化、校园信息化建设,完成桥西72班配套学校、香积寺小学等一批学校新建和改建。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三)建设文体强区

    深化文化拱墅品牌建设,坚持“一手抓文体事业,一手抓文体产业”,努力实现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协调发展。“十一五”末进入首批省级文化先进区、体育强区行列,并争创全国文化(体育)工作先进区。

    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以弘扬运河文化为宗旨,精心举办一批大型文体活动,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体进社区。大力开展特色文体社区(村)创建工作,推进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镇(村)文化建设。加强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培养一批优秀文体人才,优化文体队伍结构,提高文体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不断增强人民体质。

    加强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争创一流、力求先进的标准,重点建设体育健身中心、图书馆等一批区级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加强各镇(村)、街道(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4个镇建成省、市东海明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促进LOFT创意产业、文化产品市场、收藏品市场以及出版、印刷、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发展。

(四)建设卫生强区

    围绕“打造卫生强区、实现健康拱墅”总目标,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争创全省首批卫生强区。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设区级公共卫生中心和医学中心,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救治四大体系,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公共卫生网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打造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达到杭州市示范和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加强镇村一体化管理,整合村级医疗卫生资源,改造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加强规划基础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市场,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建设老、中、青人才梯队,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科研能力。加强医疗市场监管,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计生信息化水平,争创国家级计生优质服务区。改善和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五)加强人才工作

    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紧紧围绕充实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目标,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五支队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鼓励人才的柔性流动,重点引进熟悉物流、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行业的专业人才。

    优化人才配置结构。改善人才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与引进一批高级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改善人才层次结构,加快提高中高级职称比例。改善高级人才的年龄结构,加快中青年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实现高级人才逐步年轻化。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评价、激励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八、创建平安拱墅,构筑和谐社会

    平安稳定、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打造平安拱墅,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扩大就业再就业

    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扩大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服务,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健全就业服务网络,拓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类就业岗位资源。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建立以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为基础,以开放式、导向型公共实训基地为龙头的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加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积极预防和依法处理劳动争议,切实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时期,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结构明显改善。

(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支持力度,按照保障标准与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匹配的原则,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推进“五险合征”工作,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努力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建立合理的工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入开展“春风行动”,规范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救助种类,形成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责明确、保障有力、运行顺畅、救助完善的新型社会帮扶救助体系,实现救助效果公平公正,充分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发展福利慈善事业

    以政府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服务能力。加强福利设施建设,建成区老人公寓。健全为老服务系统,提供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基本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加大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探索筹款模式,加快慈善超市建设,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类募捐活动,不断壮大慈善基金,继续做好各类慈善救助活动。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四)创建平安拱墅

    全面落实维护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信访等工作责任制,创造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打防并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切实组织好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深化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平安街道(镇)、平安社区(村)等多层次的基层平安创建工程建设。加强基层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政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积极探索来杭创业人员服务、维权、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积极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疑难信访和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和防范机制,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坚持“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快速动员能力。

(五)构建现代新型社区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形成资源配置合理、工作队伍健全、运行保障有力、服务基本满足居民多层次需求的社区工作新格局。加快社区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辖区单位支持、社会各界资助、社区(村)居民自愿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完善社区配套用房的使用和管理,最大限度发挥社区配套用房效益。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改善社区环境,使社区成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台。进一步突出社区的服务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原则,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以社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社区服务业。建立健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

九、打造法治拱墅,推进政治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政治文明是增强拱墅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提高市民素质,打造“法治拱墅”,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务实创新、融合开放”的新时代拱墅精神。探索市民文明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突出未成年人、外来务工创业人员等重点对象,运用多种途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深化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全体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法制素质,进一步营造文明、安定、健康、有序的社会风尚。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成效,不断提高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二)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行职权,拓宽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贯彻民族、宗教、侨务等方面政策,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法开展工作。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丰富基层民主形式、拓宽基层民主渠道,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围绕打造法治拱墅,实施“三五”依法治区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建设,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

(三)强化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相统一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原则,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机制,积极采用个案管理、行政规则、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建立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管相结合的行政管理模式,提高行政效能。依照“职权法定、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便民”的要求,建立公共决策机制和重大决策的调研制度,强化行政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具有拱墅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增强各级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努力提高政府的诚信度,建设诚信政府。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整合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健全完善考核激励体系,运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加强工作监督,强化干部考核,完善奖惩制度,促进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落实。

 

附件一: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附件二: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一:

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目标

年均增长%

经济  发 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1

13

2

三次产业比例

%

0.5:41.5:58

 

3

工业销售产值

亿元

200

12

4

服务业销售收入

亿元

860

15

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五年累计投入180亿元

6

地方财政收入

 

 

8

社会发 展

1

新增就业岗位

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5000人

2

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每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00人

3

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每年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800人

4

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每年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200名

5

R&D经费占GDP比重

%

5

 

可持续发展

1

新增绿地面积

万平方米

每年新增绿地20万平方米

2

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

吨标煤

比“十五”末下降16%

 

3

省级新产品产值率

%

15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比重

%

20

 

人民生 活

1

职工人均工资

26200

9

2

农民人均纯收入

16630

10

3

人口自然增长率

2

 

4

农村失土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

%

100

 

5

农村农业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

%

100

 

6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

 


注:经济发展中1-5项指标仍按区属统计口径。

 

附件二:


拱墅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

截至2005年底完成投资

“十一五”计划投资

 

 

 

区工业功能区

 

108500

54400

54100

 

1

杭州通汇线缆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用地30亩。

3500

700

2800

 

2

浙江明珠纸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用地40亩。

3000

1000

2000

 

3

浙江百合办公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用地31亩。

3500

2200

1300

 

4

浙江鹏森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用地27亩。

5000

1000

4000

 

5

浙江万华建筑器材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用地53亩。

5000

1000

4000

 

6

浙江金江电器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用地14亩。

3500

2000

1500

 

7

杭州威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用地14亩。

3000

2000

1000

 

8

浙江三力印刷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5000

3000

2000

 

9

杭州影天快速印务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用地35.8亩。

7400

5000

2400

 

10

浙江泰普森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用地64亩。

8000

3000

5000

 

11

浙江广育爱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用地56.8亩。

8000

4000

4000

 

12

浙江汇裕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用地92.4亩。

17600

9000

8600

 

13

浙江金马金属包装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用地45亩。

5000

4500

500

 

14

浙江嘉毅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71亩。

5000

2000

3000

 

15

浙江华拓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用地43.8亩。

5000

2000

3000

 

16

杭州东顺染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用地40.5亩。

8000

5000

3000

 

17

杭州西湖印刷实业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

8000

6000

2000

 

18

康桥镇吴家墩村经济合作社厂房

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用地66亩。

5000

1000

4000

 

 

区工业功能区配套设施

 

45500

8000

37500

 

1

拱墅工业功能区宾馆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用地16亩。

5000

 

5000

 

2

杭州景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单身公寓和公建4.2万平方米。

12000

8000

4000

 

3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单身公寓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27.6亩。

6000

 

6000

 

4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公建服务设施

配套公建服务设施5万平方米,用地31.6亩。

7500

 

7500

 

5

拱墅工业功能区配套管理服务设施

配套管理服务设施10万平方米,用地37.2亩。

15000

 

15000

 

 

其它工业项目

 

41000

6000

35000

 

1

浙江华策康桥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用地36.9亩。

8000

 

8000

 

2

侨光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厂房

建筑面积44000平方米,用地40.5亩。

16000

6000

10000

 

3

浙江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改

年产500万套精密汽车轴承项目。

17000

 

17000

 

 

争取实施类项目

 

246000

 

246000

 

1

工业功能区二期

用地约1000亩。

200000

 

200000

 

2

浙江康桥汽车工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地230亩。

46000

 

46000

 

 

商务楼

 

404000

132900

271100

 

1

运河商务区

用地约457亩,新建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

164500

73100

91400

 

2

迪尚商务楼

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用地9亩。

25000

8500

16500

 

3

杭州国际汇丰中心

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用地15亩。

40000

6000

34000

 

4

美都大厦

建筑面积7.86万平方米,用地35亩。

30000

25000

5000

 

5

杭州富强置业有限公司商务大楼

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用地19.57亩。

16000

7000

9000

 

6

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商务楼

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用地20亩。

16000

 

16000

 

7

金通汽配商务楼

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用地15亩。

10000

 

10000

 

8

祥符大厦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用地14.7亩。

12000

 

12000

 

9

渡驾桥商务楼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40亩。

20000

 

20000

 

10

郭家厍经济合作社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用地30亩。

6000

200

5800

 

11

杭州德胜商业大厦

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用地12亩。

15000

2500

12500

 

12

庆隆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用地36亩。

12000

200

11800

 

13

方家埭村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用地40亩。

6500

200

6300

 

14

陆家圩村综合大楼

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用地40亩。

15000

200

14800

 

15

康华大厦

用地面积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

16000

10000

6000

 

 

宾馆

 

100000

22000

78000

 

1

海外海宾馆二期

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用地14亩。

26000

10000

16000

 

2

瓜山大酒店

建筑面积4.95万平方米,用地16亩。

26000

10000

16000

 

3

杭州豪迦宾馆

建筑面积4万平方,用地18亩。

12000

2000

10000

 

4

杭州汽车物流中心宾馆

建筑面积4.45万平方米,用地20亩。

36000

 

36000

 

 

其它商贸业

 

365200

48900

316300

 

1

杭州工业品国际贸易中心

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用地200亩。

120000

6000

114000

 

2

杭州花园商贸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用地79.5亩。

26000

8000

18000

 

3

杭州富强超市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32亩。

25000

10000

15000

 

4

世纪联华祥符购物中心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用地75亩。

16000

1000

15000

 

5

杭州银泰购物广场

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用地65亩。

50000

200

49800

 

6

杭州龙祥农贸市场

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用地55亩。

6000

1000

5000

 

7

阮家桥文化娱乐中心

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用地10亩。

12000

200

11800

 

8

杭州医药仓储中心

用地126亩,建筑面积7.94万平方米。

17000

 

17000

 

9

三里洋码头扩建

计划用地108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8000

3000

5000

 

10

杭州半山货运市场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用地140亩。

16000

 

16000

 

11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用地47.3亩。

21700

7500

14200

 

12

大兜路休闲步行街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用地67亩。

18500

 

18500

 

13

台州路商业步行街

总用地31.98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13000

 

13000

 

14

康汽集团汽车品牌店

用地44亩,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

16000

12000

4000

 

 

城市综合改造

 

1342600

316500

1026100

 

1

杭州热水瓶厂地块

用地面积247.4亩,建筑面积42.6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等。

176400

57400

119000

 

2

大浒弄东片(杭二毛)地块

用地面积155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等。

135300

56000

79300

 

3

拱宸桥桥西区块

总用地2015亩,建筑面积129.06万平方米,含回迁安置用房及其他公建配套等。

250000

47000

203000

 

4

拱宸桥东浙麻地块                 

拆迁安置用房,用地136.7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

80000

4000

76000

 

5

拱西小区                             

住宅,用地369.8亩,建筑面积30.25万平方米。

33340

24640

8700

 

6

和睦南区块改造

A-12、13、21、27地块,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用地187.4亩。

80300

11700

68600

 

7

大浒弄西片改造

B-14、16、10地块,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用地55.5亩。

31900

3600

28300

 

8

农转居多层公寓

拱苑小区、渡驾新村、庆隆苑、陆家圩小区等多层公寓,建筑面积34.3万平方米,用地约300亩。

50000

40500

9500

 

9

城中村改造

上塘、祥符区块农居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用地1001.3亩。

200000

50800

149200

 

10

祥符镇农居

方家埭、孔家埭、祥符桥、花园岗等农居及配套,面积28.67万平方米,用地340亩。

36360

20360

16000

 

11

运河拱墅段沿线景观带

运河沿线全长6.4公里绿带及建筑,含LOFT创意产业园、北星公园等。

100000

 

100000

 

12

河道综合整治

整治河道35公里。

7000

 

7000

 

13

长乐地块C-35地块

用地面积64.9亩,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专项用于拆迁安置的经济适用房。

31400

500

30900

 

14

长乐区块C2-06安置公建

香积寺路以北、长乐路以西、丽水路以东。用地27亩,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15200

 

15200

 

15

康桥镇农居

独城、永和等9个村农居及配套公建,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用地1174亩。

115400

 

115400

 

 

道路

106550

17650

88900

 

 

石祥路以南“三横四纵”

轻纺路、衢州路(湖州路-石祥路)、小河路(莫干山路-育苗路)、育苗路、香积寺路、赵伍路、丽水路(石祥路以南段)等道路

106550

17650

88900

 

 

社会事业项目

65760

1600

64160

 

1

拱北健身中心

用地7.72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不含地下室)。

6000

 

6000

 

2

城中村改造中配套中学

庆隆、祥符、铁路北站等4所配套中学,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用地194.4亩。

6760

 

6760

 

3

城市改造中配套学校

紫荆中学及小学、长乐路中学及小学、剪刀厂小学和4所幼儿园。

37000

600

36400

 

4

桥西配套学校

用地76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7000

500

6500

 

5

拱墅体育大厦

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包括室内游泳池、健身馆及配套用房,用地约14亩。

5000

500

4500

 

6

拱墅区公共卫生中心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15亩。

4000

 

4000